【德清中学 刘玉玲】塑德清形象 展德清风采——德清中学校园文化讲述团队

流水潺潺

<p>  保店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沐齐鲁仁德之泽,熏燕赵慷慨之风,距今已有两千年历史。秦始皇26年,此地是朝廷官员进出京城的重要通道,也是信息往来的重要邮路,为方便交流,故在古胡苏河畔建胡苏亭;东魏天平元年于胡苏亭始置胡苏县,属冀州渤海郡;唐天宝元年改称临津县;金天会六年,临津县城毁于大水,东迁二十五里,改名宁津,于是便有了现在的保店镇。保店镇做为县治驻地,经历了隋、唐、五代、宋、辽、金六个朝代近600年的历史。</p> <p>  我们现在熟知保店是因为一句俗语:长官包子大柳面,要吃驴肉到保店。保店不仅有名吃,还是中国杂技艺术的发祥地,杂技源自以黄家镇为中心的南北八寨,明代进入兴盛期,历史上第一个杂技古会在黄家镇应运而生。</p> <p>  一方水土一方文化,保店镇,处处是风景,处处有故事。英才辈出,人杰地灵。在这片文化沃土上有一位对教育事业影响巨大的人物吕德清。大家应该是第一次听说这个名字,但是提起和他志同道合的陶行知先生我们应该很熟悉。1926年吕德清在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任教时,陶行知听了他教的两节自然课,对他的教学方式倍加赞赏,认为自己倡导的教学做合一,他已先行一步。陶行知回到南京以后,随即向吕德清发来两封邀请信,邀他去南京共同创办晓庄师范,因为陶行知先生邀请恳切,吕德清辞去北京师大附小教职到南京晓庄师范任指导员,晓庄师范虽然在偏僻的山村,但树起了一面与众不同、独放异彩的教育革命的旗帜,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民办学校的一大光辉成绩。它一成立,便吸引了很多中外的教育家、名流和各界人士前来参观、访问、学习。</p> <p>  1930年2月,“四五”示威发生后,蒋介石严令陶行知开除“闹事”的学生,遭到了陶行知的拒绝。蒋介石恼羞成怒,在4月8日密令停办晓庄师范。晓庄师范停办以后,陶知行先生在上海办了一处自然科学园,吕德清又应陶行知先生之邀担任仪器制作及编辑等工作。这所自然园的性质是将实物观察、研究、制作的结果,编辑成篇,印刷成册用来宣传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和主张。1931年到1936年寒暑假,吕德清多次在北京,天津,河北省冀县,唐县和本县向教师讲课,宣传陶行知的教育思想。</p><p> 在这期间,他们编辑儿童科学读本一百本,其中十二本是德清先生亲手编写。因为当时正值淞沪会战,德清先生回到保店,再也没有机会回到上海。他在保店继续宣传和发扬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兴办学校,和学生们一起制作了很多教具但是德清先生的物品只保留到文革之前,在我们挖掘遇到瓶颈的时候,德清先生的后人得知这件事,专门从北京、天津等地赶来,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资料,这也为后续的研究打下了基础。</p><p> 很遗憾,晓庄师范停办了,这段如火如荼的旅程也结束了,可是德清先生的故事还在继续......</p> <p>  我把德清先生的故事讲给你听。照片中的这位花甲老人是吕德清,他的身旁摆放着他一生挚爱的三件物品,分别代表了他对知识的,创造和情怀的追求,正是得益于他的思想和理念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德清中学。</p><p> 德清先生是一个有故事的人,他年幼的时候在私塾读书,因为家境贫寒,于是一半时间在家务农,一半时间在校读书,他的母亲是大家族的女儿,所以也略微识得一些字。她时常对德清讲:“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父亲八岁的时候就成了孤儿,一辈子生活艰苦,时常拿“勤劳”二字警示他,德清也对父亲的教诲熟记于心。因此农忙的时候就下地干活,不忙的时候就去学校读书,努力了八九年,写文章也开始文从字顺。22岁的时候,他考入天津优级师范学校,毕业后,承蒙校长胡玉孙先生的推荐,到北京公立小学任教。临行之前,他自认为学识不足,经验缺乏,于是就去拜访校长,请教如何教学。胡校长和蔼可亲地告诉他说:“教人没有什么难处,学问固然要紧,热诚更是紧要,本着一个‘诚’字去做即可”。他谨记于心,自从做事以来四十年,一直未敢忘记。</p> <p> 德清先生是一个有创造的人,民国八年,他到北师大附小任教,到校之初,专教自然和算术。学校中的理化仪器在小学中可称得上完备,但还是不够学生分组实验之用。德清先生由于有以往制作的经验,再次制作的时候,自然比较容易。而且所需的材料,不是利用校内的废物,就是在小摊上购买铜螺丝、铁片等等。学校校舍有一个大房子作博物馆。他负责保管仪器、标本和挂图。在博物馆内,他另外设了一个工具桌,每天除了上课之外,闲暇时间就和斧锯作伴,课外制作,礼拜日制作,放假也制作,像这样连续了好几年,制成的教具约有百件。其中的木钟,四季显示仪一直保存到文化大革命以前。</p> <p>  德清先生是一个有情怀的人。他子女颇多,经济并不富裕,但他乐善好施,经常用自己的薪金救济乡里。他看到本村文化教育落后,子女无处读书,他便捐献银元100元,支持村里将娘娘庙改建为学校。当时的县政府还为他挂了“兴学育才”的金字匾额。“七七事变”前他回到家乡自己办学,教了30多名学生,他把学生按照家庭情况分为上中下三等分别收取学费,贫穷人家的孩子只要舍得功夫念书,交不上学费的,他也收在校内。</p> <p>  德清先生工作四十余年,除了诊治眼疾,耽误了一个多月功课之外,没有旷过一次课,偶尔因公因私外出,不是事前与同事换课就是提前把功课授毕,从未耽误过教学。</p><p> 吕德清和陶行知先生共事多年,他们的教育思想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结合本校实际,让历史遇见创新。经过再三推敲,最终确定了以“德·清”为核心的学校文化。</p> <p>  “德”有道德和顺应自然规律两层含义,这两层含义在吕德清先生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p><p> “道德”是德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地位是不可撼动的。学生的道德素质将影响甚至是决定未来的社会风气。学生德行正,才会有信仰,民族才会有希望。</p><p> “自然”即要求教育内容、方法以及学习环境都必须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进程。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为其自然发展创造条件,激发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尊重个性,发挥其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其身心和谐发展。</p><p> 清,取其“清亮”。意为:纯正、清明。要清身,保持节操,以身作则;要清气,树立正气,修炼清气;要清心,居心清正,清心守志。</p> <p>  学校“德清”文化建设以“德”和“清”为准绳,以校园环境和特色活动课程为载体,用自然的教法,努力培养学生做一个有良好的思想品德、清亮的人生境界、过硬的本领能力、不懈的奋斗精神,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p><p> 同时,作为肩负教书育人重任的教师,更应该陶冶身心,涵养德性,守住品性,保住初心。红心向党,执著向前。</p> <p>  保店这片文化沃土孕育了慷慨报国的革命英雄。重温那段峥嵘岁月,英雄的精神永远绽放着耀眼的光芒。这里有屡立战功,不悔初心的黄炳玉;为国讲担当,为民释情怀的黄书民;身经百战,身残志坚的黄书来;勇敢的战士,为民的公仆黄书祯。</p><p> 保店这片文化沃土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我们德清人在继承老一辈革命英雄优良品质的基础上,又赋予他新的时代意义。</p><p> 保店镇教育和体育党支部以及德清中学党小组紧紧围绕局党组“四大工程”的工作部署,坚持党建引领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创造和谐幸福教育。</p> 一、活动推动,学校发展有活力 <p>  在党建引领下,为加快青年教师成长成才,德清中学开展“精准阅读”活动、青年教师书画比赛、青年教师授课比赛等,使青年教师转变教学理念,更新教学手段,努力打造生态课堂、兴趣课堂和特色课堂,形成个性鲜明的教学风格,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教师。</p><p> 在党建引领下,德清中学开展党建引领下的青年教师“梯级培养”活动,督促青年教师参加各级业务培训,让青年教师走出校园,开阔视野、拓展思路,打造一支综合素质高,教学业务精,实践能力强,教育质量优的骨干教师团队。</p> 二、廉洁从教,教师工作有底线 <p>  吕德清先生的很多修身和治学理念都体现着“德正从教,守住清廉”。他将行为习惯与价值理念融为一体,反映了崇高的个人品格与精神追求,传递着清明、廉洁、自律的正能量。德清中学按照局党组的部署要求,立足德清中学实际,以“德、清”文化主题为依托,确立“德正从教,守住清廉”的廉洁从教文化,树师德正师风,创建和谐校园。</p><p> 德清中学积极开展“树师德正师风”活动,将师德师风要求贯穿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过程,引导教师不断提高职业道德水平,自觉践行《 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签订拒绝有偿补课、廉洁从教承诺书,切实做到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立德树人、坚持原则、处事公道、光明磊落,为人正直、廉洁奉公。实现师德师风教育学习常态好,开展法制教育和警示学习,剖析教师队伍中违纪违法的典型案例,提升教师法治素养和依法执教能力。强化师德师风监督,畅通投诉举报渠道,接受社会监督,形成“社会、家长、学生、学校”四位一体的师德师风监督体系。</p> <p>  清廉是一种态度,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是对清廉的一种诠释;清廉是一种魅力人格,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是对清廉的一种歌颂。清廉是一种脱俗境界,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是对清廉的一种褒奖。世界精彩万千,清廉的日子过的很平淡,但守住清廉心里才踏实。我们德清中学的每一位教师都时常自我警醒,做人一身正气,为官一尘不染,守住廉洁自律底线。我们定将不忘历史,作风朴实、工作扎实、任务落实、红心向党、执著向前。</p><p> 德清中学以党建为引领,培养了四有教师,希望全体教育者能够坚定信念,坚守初心,将理论落实到行动,以文化为依托,课程为载体培养德正清亮;勤学创造的时代新人。</p> <p>  德清文化是德清中学的核心,根据德清先生的教育理念,学校从德正清亮,勤学创造两个篇章构建了课程体系,德正清亮篇主要以思政课为主阵地,融入剪纸元素,让孩子们在动手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勤学创造篇主要以基础课程物理课堂为主,培养学生的勤学思想和创新思维。</p> 德正清亮(修心篇) <p>  青春是迷茫后的坚定;青春是孤独后的坚守;青春是选择后的无畏,青春是追寻更大、更广阔的世界。青春,一个被赋予太多憧憬与希望的词汇。在很多人眼里青春如火,燃烧着激情与活力;青春如花,绽放着智慧和希望。我们的教育对象正值青春期,在这一特殊阶段,怎样才能为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保驾护航。这就需要教师要注重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通过思政课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人价值观。为了让课堂更加丰富多彩,我们借用“影视”,让课堂变得有声有色。影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画面所提供的现实景象往往比文字更能拨动学生的心弦。因此,我们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适合学生观看的影视片断,如“长征精神纪实”、《开国大典》等,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感性的认知材料,而且使课堂教学内容更加生动,除此之外,我们还举行了辩论赛,演讲比赛,手抄报,剪纸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学生收获颇丰,这种效果是单调的语言传授所无法达到的。同时,为了更好的发挥思政课的育人作用,我们思政课最大亮点就是与当地的文化遗产——剪纸艺术进行了高度融合。学校定于每天下午第一节上剪纸课,内容涉及人物、鸟兽、文字 等各个方面,为了让思政课更加灵动,我们还特意设置了一个板块,将红色、感恩、传统文化、梦想等元素融入其中,让孩子们在动手的过程中既能体会到爱国、爱家的思想,又能在活动中提高审美情趣。我们德清中学一直秉持思政教育的本质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有思想魅力和人格魅力的思政课,才能以理服人、以文化人,才能春风化雨、浸润人心,才能成为学生真心喜爱、受益终身的魅力课堂。</p> 勤学创造(修身篇) <p>  我们在翻阅县志和走访的过程中发现德清先生的一生很勤劳,求学的时候他“农忙即耕,不忙即读”,教书生涯中他也是一个很有创造性的教师,当时他从教的学校只有发电机没有绝电台,于是他就用了一块木板,四个玻璃塞,仅花费了四枚铜钱就制成了绝电台。并且为了增加乐趣,在学生身上做实验,学生的兴趣大大提高。德清先生为此还编了几句歌词:</p> <p>  德清先生将这些理念融入到教学过程中,他一生亲手制做了百余件教具,让学生在直面观察和实验中获得深刻知识。于是德清中学将物理课堂模式进行创新,同时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利用学生身边的一个杯子、一个鸡蛋、一把梳子等常见物品和生活中一些废弃物如小铁丝、废铁片、木材下脚料、用完并且消毒的一次性针管等,制作出各种各样的教具,利用它们产生物理现象,探索物理规律,自己成为学习物理的真正“主人”,从而不再觉得物理理论是空中楼阁,可望不可即,这样,对物理的神秘感破除了,兴趣激发了,信心也就树立起来了,课堂气氛逐渐活跃起来,尤其是学困生,有了成功的体验,成绩显著提高。通过对物理课堂的探索我们认为勤于动手最高的解读就是勤学,勤学方能紧跟看齐,勤学方能增强本领,勤学方能修身立德!德清中学将继续探索德正修心,勤学修身的课程体系,让德清文化生根发芽,遍地开花,让花香沁入每位师生的内心。让文化育人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p> <p>  课程自成特色,校园自成风景。</p><p> 春天,总是带着一份未褪尽的寒意,却也充斥着沁人的温暖。四月总是在飘着绵绵细雨的春天里,到处润透着绿意。在这春日里有无数好景值得诉说:美丽的校园生机盎然,绿色如茵,道路井然,雅石共赏,胜似庭园。</p> <p> 保店镇中学始建于一九五八年,一九九五年迁至现址,受吕德清先生思想和理念的影响,现改名为德清中学。校园之美,美在内涵与底蕴。胡苏河畔,德清园内,书声朗朗,鸟语花香。行走在通德路上,感受着校园的清新与典雅。</p> <p>  通德路东侧是“清风园”,园内绿树成荫,花草飘香。吕德清先生注重教学做合一,民国二十二年创设劳动教育课,这与德清中学一直提倡的自然教育和实践教育不谋而合。因此德清中学将“清风园”作为试验园,向全体师生召集“园林设计师”,“设计师”们因地制宜、巧取空间,想出一个个绝妙的创意,现在呈现在大家眼前的这一树一草一花,皆凝聚着德清师生的心血,幽静中蕴藏着活力,热闹中充满着生机。德清中学以“日行一善”为主题,开展校园义工活动,清风园内随处可见哼唱诗歌劳作的学子们。 </p> <p>  吕德清先生所创的诗歌朗朗上口,富有哲理,让学生们在劳作中学真知。正所谓:当我走近你时,周围都是芬芳,当我离开你时,还带着你的余香,那是你美德的香味,丝丝缕缕都化为我们的涵养。</p> <p>  劳作之余休憩于清风廊下,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怡然自得,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青草的芳香与花儿甜美的气息,吸引着一批批学子在清风廊下读书、探讨。北师大附小送与吕德清先生的挽联“设帐诲导做传,无愧博学鸿儒”,镌刻在清风廊上,希望德清学子像吕德清先生一样敢于革故鼎新。 </p> <p>  清风园中间的雕塑名为“德清·希望”。钢柱上端三根立柱,象征在德清教师的托举下,莘莘学子成长劲头冲天;四周环绕的麦穗代表德清学子,象征收获、希望和种子,寄托德清学子要做真正有学问的人。年少时努力汲取知识,昂首做人,茁壮成长。成熟时练就豁达胸怀,谦虚做人,不断进取;雕塑下方的世纪之风象征着学校意气风发,发展在新时代。整尊雕塑寓意德清学子能够走进德清,贴近希望,铸就辉煌!</p> <p>  通德路的右侧为《德清中学赋》,此赋描绘了德清中学的历史、命脉、面貌、精神及学校愿景,古香古色、意蕴深厚、大气磅礴、源远流长。</p><p> 通德路正前方是德清广场,红黄石砖铺成的图案错落有致,映衬着蓝天白云,小小的场地,承载了学生们的喜怒哀乐。它既是热闹的又是安静的,既是美丽的又是无私的,她将自己最美的姿态展示给德清学子,让德清学子爱上这片沃土,在“德清”理念下茁壮成长。</p> <p>  德清广场前是教学楼,取名“德正楼,“自然德清,完美人生”是德清中学的学校愿景。教育是真实的、多元的,是充满创造性的过程。在现代儿童广泛被“圈养”的时代,德清中学以“规则来自于反馈、价值来自于创造、能力来自于释放、成功来自于练习”的自然教育理念为指导,提倡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进行自我释放,从而获得潜能的完美激发。</p> <p>  校园最东侧是学校操场,青蓝色的塑胶跑道与天一色,碧绿的草坪,像一块巨大的地毯,铺在椭圆形跑道中央,孩子们作为德清追梦人,释放天性,尽情奔跑,努力向上,推陈出新。</p> <p>  整个校园德如山,清如水,成如人。环境育人无声胜有声,形散而神聚,学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一水一石都透露出迷人的魅力,这是思想的传递,文化的传承,德清学子翱翔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书写人生最美的华章。</p> <p>  德清中学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有着浓厚的教育氛围,有着和谐的校园环境。我们勇做“泰山挑山工”,坚持正确的方向,沉心静气,携手并进,做有风度、有风骨、有风采的德清人。心中有信仰,脚下有方向。我们定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