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土地是人类活动最主要的场所。因此,汉字中的土族也是个大家族。</p><p> 甲骨文的土字样子也很土:</p> <p> 下面一横表示大地,地上有些要圆不圆,要扁不扁的东西,这就是土。古人觉得天地好像一口大锅,天是锅盖,地就是锅底,所以人们常说天覆地载这样的话。意思是说:天在上面覆盖着我知道,地在下面承载着。所以土地就被赋予了一种宽厚、承坦的美德,可以包容一切。人们常说乾坤乾坤的,比喻整个世界。乾是天,坤就是地,是世界的一半,所以,土是一个很重要的部首</p> <p> 但是土实在太寻常,几乎遍地都是,所以很容易被忽视。我们日常一眼能够看见的土,多半要有些体积。比如说,在太平原上堆出一个土堆,那么,尽管隔得很远,还是很容易看见他。所以在土字家族的汉字里,就有了不少跟土堆有关的部首。</p><p> 小一点的土堆叫做丘。</p><p> 大一些的土堆就成了阜。</p><p> 巨大的土堆便是山。</p><p> 重恋叠嶂的山,那就是岳。</p><p> 从字形上,我们很容易看出山,阜,丘,岳这些字是密切关联的:</p> <p> 小一点的土堆,叫做丘</p><p> 大一些的土堆就成了阜(fù)</p><p> 巨大的土堆便是山</p><p> 重恋叠嶂的山,那就是岳了</p><p><br></p> <p> 从字形上看,我们就很容易看出山,阜,丘,岳这些字是密切关联的:</p> <p> 可以这么说:他们只是不同大小的土堆罢了。由此而形成这样两个部首:</p> <p> 这里特别要说说这个部首:</p> <p> 他在具体的汉字里面,有时候在左边,有时候在右边,分别称呼做左耳刀和右耳刀,但是表示的内容是很不一样的。只有左耳旁的字,跟山丘地势有关,像陆、阱(jǐng)、陷、隆,等等,都含有土地形式的内容。因为,他们才是从阜字演化过来的。而右耳旁并不是阜字,而是邑(yì)字的变形。这一点很重要,一定要分清楚。</p><p> 古文的邑字是这么写的:</p> <p> 比如,城邦的邦字,篆书的字形是这样的:</p> <p> 很明显的保存着邑字的本来面目。邑的意思,跟人口聚居环境有关,所以一些国名或城市名中,都有这个右耳旁。像邹、郢(yǐng)、邶(bèi)、郑,等等,都是古代的国名,表示人口聚居的地方。我们今天还经常使用到的一些词,比如邻居的邻、官邸(dǐ)的邸、城郭的郭,也都是右耳旁,而不会是左耳旁,因为它们的意思都和人口环境有关。</p> <p> 明白这个道理之后,我们就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右耳旁的字不属于土字家族。</p><p> 土字家族的字还可以进一步扩展。比如说,山的精华是石,石的甲骨文写作:</p> <p> 因为土是石头风化、散架后形成的。而石头的精华是什么呢?在中国人眼里,石头的精华就是玉。于是,又有了这两个部首:</p> <p> 所以提土旁、山字旁、左耳刀、石字旁、玉字旁……这些都是土字家族最基本的部首。</p><p> 部首的意思可以这样做一个比喻:不熟,就是不同汉字部落的部落首领,简称部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