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阳新浮屠镇华道小学 郭知晖</p> <p> 疫情洗礼后的武汉,显得更加有英雄气概!9月1号,经过一天的奔波,来自于阳新各学校、各学段的老师们陆续抵达武汉,怀揣着期待与梦想,希望能开阔自己的眼界、学到更多的知识,带回并实践于自己的学校。</p> <p> 开班仪式很精简。夏辉主任简单介绍了“A096”——骨干教师跨学科融合创新教学模式培训项目的内容、师资、背景和意义,同时也强调了本次培训的纪律。</p> <p> 本次培训的第一课是由张红英老师主讲的“大数据与物联网技术支持下的智慧教育生态链建设。”第一次让我们清楚地认识了新时代下现代教育实施的多样性 张老师的第一个问题发人深省——“什么是物联网?”对于很多老师而言,这是第一次听说这个名词,原来它和互联网息息相关,但又不完全等同于互联网。虽然我们不知道它的定义,但它却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我们缺少的只是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p> <p>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但这里的它们为什么能兼得呢?这给我们画上了一个大大的问号,也让我们这节课听得格外认真。</p><p> 陈燕老师为大家带来了这堂课里面提到了一个新的名词——“PBL”,它是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是基于现实世界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就好比我们通常所说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p> <p> 这种教学方法很好,实践起来可能有许多的不可抗力,但只要肯费心,没有什么困难是不能克服的。</p> <p> 第一天结束之前的最后一堂课是由张岩老师主讲的“人工智能背景下的‘乐•创’教育”。</p><p> 在上次课的余温之下,再听这次课,虽然同样是讲的人工智能背景下的新型教育模式,但它们也有很大的差别</p><p>“乐•创”教育顾名思义,就是要学生们利用人工智能,感受人工智能,体会其中的乐趣,再从兴趣出发,创造新的人工智能。</p><p> 张老师为我们播放的是她的孩子们自己感受人工智能并自己创造享受,体会其中乐趣的精彩时刻,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了孩子的主观能动性的重要之处。</p> <p> 本次培训相对于我来说比较接地气的就是韦老师作的“疫情期间,翻转课堂教学的落地生根”这个报告,毕竟这对我们农村小学借鉴吸收更容易一些。翻转课堂最吸引我的是小组教学,特别是这种模式更容易让学生把知识掌握牢固。以前在教学过程中也用过小组教学,但都不太成功,相比于传统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把舞台还给学生的小组教学更有好的效果。这是我回去后能够改进的地方,毕竟学生在教别人的时候可以更快掌握知识,还可以带动身边的人学习,培养合作探究及语言表达等能力。</p> <p> 丁军老师以幽默风趣的语言和极其专业的学术思想为我们带来了一场听觉、视觉盛宴。 一开课,丁老师就从国际、社会、经济等各方面深入剖析了教育数据赋能的背景,让大家切实感受到数据驱动的教育已成当前教育的重要内容;最令人耳目一新的是,丁老师通过各种案例详细地和我们分享了武汉教育创新的实践探索,让我们触摸到了新技术驱动下的教学发展的新方向,让我们真正看到,在迈入互联网+时代,我们的教育应该与新技术新媒体同行。</p> <p> 通过本次培训,让我深刻体会到我们要多出来学习,扩展自己的视野,提升自己的能力,不能局限于自己的小圈子。社会的瞬息万变,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这要求我们要跟上时代的步伐,要终身学习,才能不被淘汰。虽然城乡差距很大,但我们可以有拿来主义,结合自己本地实际,加以完善并运用。未来不是我们要去的地方,而是我们要创造的地方,未来我们时刻准备着。</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