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颐和园

静观风云

<p class="ql-block">这已经是第三次来颐和园了,前两次一些景点没看到略有遗憾,这次做了攻略,且备好地图来个无死角旅行。</p> <p class="ql-block">我们从东宫门进园。东门牌坊。门外牌楼上书“涵虚”、“罨秀”。涵虚意天地开阔,山清水秀,包罗万象。罨秀是捕捉美丽景色之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东宫门现在是颐和园的正门,中间檐下挂着九龙金字大匾,上书“颐和园”三个大字,为光绪皇帝御笔亲题。门前御道丹陛上的云龙石雕刻着二龙戏珠,为乾隆年代所刻,是从圆明园废墟(安佑宫)上移来的,它是皇帝尊严的象征。东宫门当年只供清朝帝后出入。</p> <p class="ql-block">仁寿殿始建于乾隆年间,原名勤政殿,光绪年间重修时改为仁寿殿,为皇帝和大臣议政事和举行外事活动的场所。大殿面阔7间,进深5间,建筑面积776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取《论语》中“仁者寿”之意,这里也是中国近代史上变法维新运动的策划地之一。</p> <p class="ql-block">仁寿堂向左走,沿东堤向南行可以欣赏万寿山全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远处则是十七孔桥</p> <p class="ql-block">一直认为去南湖一定要走好远的路,其实步行也就二十分钟的行程,就可以走到新建宫门,进门就可以看到了铜牛。很多人从这个门进入,然后坐船到对面的万寿山。</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color: rgb(25, 25, 25);">据传说,大禹每治好一处水患, 便铸造一条铁牛沉入河底,认为牛识水性,可防河水泛滥</span>&nbsp;。&nbsp;清代高宗皇帝弘历沿用大禹治水的传说,仿唐朝铁牛上岸的做法,命匠人铸造了一只铜牛,为了表示大清王朝的繁荣强盛,铜牛全身镀金,并在金牛背上用篆文铸了《金牛铭》,其全文是:</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夏禹治河,铁牛传颂,义重安澜,后人景从。制寓刚戊,象取厚坤。蛟龙远避,讵数鼍 (音驮,一种爬行动物)鼋(音元,俗儿鼋)。 (音湾)此昆明,潴流万顷。金写神牛,用镇悠永。巴邱淮水,共贯同条。人称汉武,我慕唐尧,瑞应之符,逮于西海。敬兹降祥,乾隆乙亥。”</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铸造镀金铜牛,放置在昆明湖岸边,还能起到考查昆明湖水水位的作用。据科学考证,昆明湖的东堤,比故宫的地基高约10米。以前,遇到大雨之年,昆明湖一带便成水患之地,为了防止昆明湖东堤决口,殃及紫禁城受害,在此设置铜牛,观察湖水水位线 随时知道水位比皇宫的城墙高多少,以便加强防护,免使皇宫遭受洪水之灾。</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过十七空桥来到了南湖岛。小狮子是不是非常可爱?南湖岛上建有龙王庙、鉴远堂、澹会轩、月波楼、云香阁等,均为毁后重建。四面环水,视野广阔,八方佳景,一览无余。</p> <p class="ql-block">远处隐隐约约的是什么地方?对是慈禧太后乘船游玩的地方。沿东堤返回,穿过文昌阁、知春亭,湖边风景独好。</p> <p class="ql-block">这就是刚才看到的桅杆。晚上挂上灯笼,近处起到照明作用,船到远处则指引方向,看到灯笼就看到了家。</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慈禧太后生活起居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有名的败家石</p> <p class="ql-block">仁寿殿向北是德和园。德和园原为清乾隆时怡春堂旧址,光绪时改建。其主要建筑为大戏楼、颐乐殿和庆善堂,是光绪为慈禧60岁生日修建,专供慈禧看戏的。大戏楼与承德避暑山庄里的清音阁、紫禁城内的畅音阁,合称清代三大戏台。</p> <p class="ql-block">大戏楼高21米,在颐和园中仅次于最高的佛香阁。它的绝妙之处是顶板上设有七个"天井",地板中则有"地井"。演神鬼戏时,演员可从顶板的"天井"中从天而降,亦可从"地井"中乘地而出。更为美妙的是,还可以引水上台。</p> <p class="ql-block">铭牌上介绍,当时‘著名京剧艺术表演家杨小楼、谭鑫培等都曾在此为慈禧太后献过艺’,有人说德和园是‘京剧的摇篮’。</p> <p class="ql-block">仁寿殿庭院的北侧,在高大殿阁和围墙的夹挟中,有一条幽深的甬道,甬道尽头向右经过一条曲径,在一片高大的常青松柏的簇拥中,矗立着一座关阙式建筑,城关上建有两层阁楼,阁楼四周有刻花青砖砌成的城垛。远远望去,高大巍峨,颇有古意。关城正面题额曰“紫气东来”,北面题额曰“赤城霞起”,此两额均为乾隆帝所题。</p><p class="ql-block">这是颐和园六座城关之一,建于乾隆年间,在园林建筑中既起到景观作用外,还维护着园内的安全。从这些城关位置的安排就可知道大概。</p> <p class="ql-block">谐趣园位于颐和园的东北角,由于它小巧玲珑,在颐和园中自成一局,故有“园中之园”之称。</p> <p>入园处便是一池荷花。园内有一丛绿竹,竹荫深处,有山泉分成数股注入荷池。这道山泉的水源,来自昆明湖后湖东端,独特的高低落差设计,使川流不息的水声高低扬抑,犹如琴韵,泉边横卧的一块巨石上,还镶有“玉琴峡”三字,使这座园中之园有声有色。</p> <p>沿着连廊继续前行</p> <p>园内共有亭、台、堂、榭十三处,并用百间游廊和五座形式不同的桥相沟通。园内东南角有一石桥,桥头石坊上有乾隆题写的“知鱼桥”三字额,是引用了庄子和惠子在“秋水濠上”的争论而来的。</p> <p>进入室内参观,字画古玩都有,还销售一些工艺品。</p> <p class="ql-block">这次最大的不同是登临万寿山,任由这大自然的清凉韵致滋养性情,在古树苍松间穿梭,青石小径蜿蜒曲折,上下贯通,串联着富丽典雅的皇家建筑。气势宏伟,巍峨壮观,彰显着皇朝帝家的高贵与显赫。</p> <p>一路拾级而上,高大的古树间跳跃的小松鼠为安静的山路增添了一份灵动。更有那些鸟儿在小径跳跃好似与游人娱乐,甚至还能遇到皇家小猫,它们悠闲自得,气定神闲。</p><p> </p> <p>登上万寿山,遥望烟波浩渺的昆明湖,简直如一幅清丽的山水画卷。远处的十七空桥宛如珍珠镶嵌于昆明湖。</p><p>站在山上,迎面凉风习习。</p> <p>益寿堂位于颐和园花承阁以东中御路南面的山腰间,是一处清净宽敞的小院落。这里曾经是皇家御用药房。益寿堂始建于清光绪年间,历史上曾是慈禧太后游览景福阁时用膳、更衣、休息之处。</p><p><br></p> <p>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率领中共中央机关乘车离开西柏坡,向北平进发。毛泽东对周恩来说:“今天是进京的日子,进京赶考去!”以此寓意共产党人面临着执政和建设的新任务。25日凌晨2时,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等中央领导人从涿州登上火车,清晨6时到达北平西郊的清华园车站。随后乘车前往颐和园休息,在益寿堂吃了进京后的第一顿午餐。</p><p>晚上,毛泽东主席代表中共中央在益寿堂宴请从全国各地赶赴北京参加中国人民第一届政协会议的民主人士,并共同商谈至深夜。据《柳亚子日记》记载,当晚参加宴会的主方有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李维汉等领导,客方有柳亚子、黄炎培、沈钧儒、马叙伦等民主人士。有关的工作人员事先将益寿堂附近地域进行严密布防和仔细探察,由于时间紧迫,负责排雷的战士和毛泽东的儿子毛岸英手挽着手,用拉网的方式对附近的山坡、道路等建筑进行严密检查,以确保中央领导及民主人士的安全。晚宴结束后,毛泽东主席转至香山公园内的双清别墅休息,从此中国共产党展开了波澜壮阔的执政历程。</p> <p>现在的益寿堂,开设了“古都春晓——寻访中国共产党‘进京赶考’之路”的主题展览,同时也是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学习基地。成为了颐和园内的红色旅游景点之一,吸引了众多游客前往参观。</p> <p class="ql-block">登至山顶,来到了智慧海景点。智慧海琉璃牌楼为四柱三间七楼黄绿两色牌楼,南面扁额刻有“众香界”三字,北面扁额刻有“衹树林”二字。</p> <p class="ql-block">颐和园四大部洲是颐和园万寿山后山中部的一组汉藏建筑群,占地2万平方米。四大部洲和八小部洲排列在象征世界中心弥勒山的香岩宗印之阁的周围四个方向。</p><p class="ql-block">阁之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建设有代表佛经“四智”的红、白、黑、绿四座喇嘛塔。</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沿着万寿山向西南下行来到了长廊,面向昆明湖,东起邀月门,西止石丈亭,中间穿过排云门,全长728米,以其精美的建筑、曲折多变和极丰富的彩画而颇负盛名,是我国古建筑和园林中最长的廊。</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排云殿一定不要错过,此处是园中精华部分。</p> <p class="ql-block">排云殿、佛香阁建筑群始于昆明湖边的“云辉玉宇”牌楼,经排云门、二宫门、排云殿、德辉殿、佛香阁,直至智慧海,南北贯穿于一条中轴线,层层上升,气势宏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排云殿在万寿山前建筑的中心部位,原是乾隆为他母亲60寿辰而建的大报恩延寿寺大雄宝殿,慈禧重建时改为排云殿,是慈禧在园内居住和过生日时接受朝拜的地方。</span></p> <p class="ql-block">乾隆时期,这组建筑叫“大报恩延寿寺”,1860年被英法联军焚毁,光绪年间重建,并改名“排云殿”。据说,开始时慈禧想把这里作为她的寝宫,但在刚落成时慈禧就得了一场病,她认为到可能是此殿距佛门侧境“佛香阁”太近,不适于长期居住,后来她才决定把寝宫改在乐寿堂,而排云殿只作为她过生日时接受朝拜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佛香阁是颐和园的主体建筑,在万寿山前高20米的方形台基上,南对 昆明 湖,背靠智慧海。以它为中心的各建筑群严整而对称地向两翼展开,形成众星捧月之势,气势相当宏伟。佛香阁高41米,8面3层4重檐,阁内有8根巨大铁梨木擎 天柱 ,结构相当复杂,为古典建筑精品。 </p> <p class="ql-block">建筑高四十一米,八面三层四重檐,气势宏伟,中正庄严。阁内供奉明代铜胎千手观音佛像一尊。</p> <p class="ql-block">佛香阁东侧的转轮藏是一组佛教建筑群,乾隆时期始建,是清朝帝后贮藏经书、佛像和念经祈祷的地方。样式仿杭州法云寺藏经阁,由正殿、两座安放轮藏的彩亭和万寿山昆明湖碑组成。也是颐和园中最大的一座石碑</p><p class="ql-block">转轮藏建筑群,1860年英法联军焚掠清漪园时幸免于火患,但遭洗劫,1886年慈禧对整组建筑进行大修。</p><p class="ql-block">五方阁建筑群,乾隆时期始建,以宝云阁铜殿为中心,由主配殿、角亭、游廊等围合成方形院落,其布局象征佛教密宗的“曼荼罗”,意喻“万德圆满”、众神聚集。1860年被焚毁,1886年重建。“五方”表示聚五方之色,寓意天下归心,四海升平。</p><p class="ql-block">为迎接北京2008奥运会,保护人类文化遗产,排云殿景区于2005年实施自1886年重建以来的第二次全面修缮。</p> <p class="ql-block">在高处俯瞰昆明湖</p> <p class="ql-block">碧水蓝天,游船点点</p> <p class="ql-block">昆明湖跟云南的昆明是什么关系呢?这就要说到汉武帝的两个丰功伟绩了,汉武帝曾派使团前往身毒也就是今天的印度一带进行外交,来到位于今天云南一带的两个国家昆明国和滇国,昆明国接待了他们,可是到滇国的时候使团全部被杀只剩下一位使臣,这位使臣在滇国生活了十年,回到长安跟汉武帝描述了事情经过,汉武帝当即举兵攻打滇国,但因北方水军不谙水战,一战而败,于是汉武帝在长安城西南挖了一个水池演练水军,取名昆明池。而后一举打下滇国收服昆明国,自此云南地区就划入了中国版图。乾隆皇帝运用这个典故将这片水域命名昆明湖,并也曾在此操练水军。表示自己是像汉武帝一样开疆拓土的一代君王。</p> <p class="ql-block">原路返回,沿长廊西行</p> <p class="ql-block">在长廊可以和昆明湖近距离接触。昆明湖形似寿桃,万寿山呈蝙蝠状,形成颐和园的一个景观“福山寿海”“仙福捧寿”。</p> <p>西堤</p> <p class="ql-block">听鹂馆牌匾系慈禧太后亲笔手书。曾是皇家欣赏音乐和宴饮娱乐的重要场所,内有古建戏台。听鹂馆比喻梨园唱曲优美如“莺歌”鸣啭,宛若天籁。</p><p class="ql-block">此处1860年被英法联军烧毁,1892年重建颐和园,将原来南殿北台改为北殿南台。</p><p class="ql-block">听鹂馆饭庄始于1914年一商人开设听鹂馆励志社招待所,有餐饮、茶座服务; 1924年商人陈玉山在听鹂馆开设万寿山食堂; 1949年3月25日毛泽东从西柏坡进北京在颐和园益寿堂的第一餐饭就是由听鹂馆制作送至益寿堂的;1949年5月开始承担以餐饮为主的接待国家领导人和外宾的工作。1962年听鹂馆饭庄对外开放,以清代颐和园寿膳房的菜单和大量宫廷饮食档案资料为依据,经过挖掘整理推陈出新,形成了一整套宫廷寿膳宴席。先后接待过国家领导人以及英国伊丽莎白女王、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舒尔茨等多位国家元首和高层领导人。“游在颐和园,吃在听鹂馆”名不虚传。</p> <p>走到长廊西边尽头,就看到了清晏舫,也就是我们口中所说的石舫。在园林中建石舫不仅是为证明水是活的,可坐舟,也为在"舟自横"中,突出"野渡无人"的境界,是园林中最富情趣的建筑物。</p><p>石舫是由巨石雕刻出来的石船,有两层,长30多米。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说法暗示清王朝如磐石般坚强,水无法覆。</p><p><br></p> <p>石舫后面是一排牌坊,第一座叫‘翠微’,第二座叫‘烟屿’,大概都是概括此地景色特点的吧。牌坊很新,一看就知道是现在复建的。其实,被毁的文物复建还原也不错,稍作说明,同样能激起游客对强盗的愤恨,比起在遗址上树立一块说明铭牌还是更能得到精神享受的。</p><p>本来计划向西行走西堤,但时间不允许,已接近傍晚,只能向北而行。</p> <p>到万子河边,一座汉白玉亭桥,名为“荇桥”,《诗经》有云: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以诗名桥,尽显典雅。荇桥上不仅有双层四角方亭,还有细腻有神的吊梁壁画,桥东西各有一座牌楼,东岸牌楼两面题有“蔚翠”和“霏稥”,西岸牌楼上书写“烟屿”和“云岩”,四个词语恰当描写了荇桥景色的特点,昆明湖云烟袅袅,山水相依,藕花淡淡的香气不断袭来,流连忘返,让人不得不佩服乾隆皇帝的文学功底和闲情雅致。乾隆皇帝有诗:</p><p> 《荇桥》乾隆</p><p>几里明湖遥不遥,藕花稥里荡兰桡。</p><p>霞天忽失呈平镜,始悟舟行过荇桥。</p> <p>穿过牌坊向北游览,到‘宿云檐城关’了,这里供奉着武圣关羽,前面提到,它与‘文昌阁’ 遥相对应,一文一武,辅弼大清江山。</p><p>颐和园有六个城关,共有六处,分别是:一文一武的文昌阁城关、宿云檐城关;一东一西的寅辉城关、通云城关;一高一低的千峰彩翠城关、紫气东来城关。 这在其他园林中是很难见到的。</p><p>过宿云檐城关,跨过罗锅桥,我们又找到了‘耕织图’景区。就是这里与十七孔桥头的‘铜牛’组成了牛郎织女隔河相望的意境。‘耕织图’景区原来充满江南水乡的情调,现在只有几株花草树木,原来的建筑荡然无存,只是一个遗址了。</p><p><br></p><p><br></p> <p>颐和园里紧挨着的两座石桥,新中国建立后,林彪曾在玉泉山小住。由于颐和园就在附近,所以希望能在游客少时常来此游玩休息。但当时林总身体依然比较虚弱,从北门走进来后,连爬一座低矮的拱桥都很吃力。故来了一两次后就不愿再往。管理部门知道此事,立即在原拱桥旁,搭建一座新石桥,十分宽敞平坦。同时对北宫门也进行了改造,以方便汽车进出。改造后,林总就可以坐着车出家门,从北宫门驶入,直接开到长廊前游览。桥建好后,林总很满意,来过多次。后因为搬家离开玉泉山后,就再未踏进过颐和园。</p> <p class="ql-block">‘画中游’,单凭这美妙的名字就能预感是一处风景优美的地方。果然 ,只见半山腰处那两层的楼阁挂于山坡上,左有“爱山”楼,右有“借秋”楼,后有石牌坊,各个部分皆有爬山走廊相连。由于楼、阁、廊分别建在不同的等高线上,红瓦、黄瓦、蓝瓦、绿瓦相间覆盖在不同的建筑物上,使得建筑群体酷似一幅中国山水画。</p> <p>苏州街始建于乾隆时期,是沿着后湖在两岸而建的一条买卖街,总长约270米,约70间店铺,这里有牌楼、牌坊、小桥、流水,它将江南水乡和满清的风格集于一身,是专门供皇帝、皇后逛市游览用的。现在这里是一些茶馆、鞋店、小吃店等一些仿古店铺,挺有趣的。</p> <p>出北宫门,结束行程。</p> <p>美丽的山水,美丽的亭台,美丽的故事,和美丽的心情,一时间都融为一体了。建筑和文化的完美结合,让一切都有了韵味,如一首诗,似一曲歌,让人越品越沉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