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是永恒的,知足是快乐的》

老叶

<p>——六十六来,我的生活经历的回忆</p> <p>六十六年,弹指一挥间。人生短暂,在不经意间走着走着就老了,停下来回头看看,一切仿佛就在昨天。如今我也是奔七的人啦,六十六年的人生经历,六十六年的风雨兼程,六十六年的时光变迁,使我感慨,感叹,最重要的是——苦尽甘来,知足,知足啦!</p><p>我是五十年代中期出生的,我们五十年代出生的人都有着非常的经历:</p><p>出生时,正赶在土地改革时期;</p><p>55年,农历8月13日,妈妈生下我,当时,她只能休息一个月。产假刚结束,生产队长就下了通知,就得去参加生产队劳动。那时候,妈妈就把我交给了比我大两岁的姐姐。后来,我们家分了田,爸爸妈妈天天都要去田里劳动,……</p> <p>每天早晨,妈妈临走时交代姐姐,记着给弟弟吃什么,喝什么,(姐姐说,当时,我从早到晚光着屁股,躺在摇篮里)……后来,听妈妈说,给我吃的东西,被姐姐吃了一大半(因为她也非常饿啊)……还说我小时候瘦得皮包骨头,头都抬不起来,怕我养不大……</p> <p><span style="font-size: 18px;">成长时,正赶在困难时期;</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那是60年代闹饥荒的时候,那年,我才五岁。那时,我们家里非常穷,穷得揭不开锅。爸妈白天去生产队劳动,到晚上才回家。早餐,我和姐姐只喝了点野菜熬的汤,中午就没吃饭,直到晚上爸妈回来,才做几块细糠野菜饼。虽然是极不好吃,但我们姐弟俩还是抢着吃……</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那时候,家里假如有人在大队或者在生产队谋得一官半职的,吃喝就不愁啦。</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记得我的邻居,他是大队秘书长。他们家吃的,用的,应有尽有。每当逢年过节时,他家的孩子,总会拿着香喷喷的鸡腿,鸭腿,白面馒头……出来边吃边玩。我看了直往肚里吞口水。这时候,姐姐会把我拉到一边去,她说:“弟弟,我们回家吧……”。</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那时候,我们就等着过年。因为过年了,妈妈会用大人穿过的衣服,改制一下,变成“新衣服”(其实是补丁上再打补丁)。那时候,我们春夏秋冬穿的都是一样的衣服,没有冬服,更没有夏服,什么袜子、毛衣、球鞋……一概没见过。</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那时候,我们就等着过年。因为过年了,爸爸才有一天假,爸爸才可以去田里,抓些小鱼,小虾,田螺……;妈妈才会去买了一斤肉, 除夕夜,我们才可以美美的吃上一顿饭。过了大年初一,就又一切依旧……</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那时候,我们就等着过年。过年啦,妈妈会给我们姐弟俩一人一个橘子,妈妈还用布缝个兜兜,里面再放了两角钱,作为新年的压岁钱。</span></p><p>然后,到大年初一的早晨,妈妈会帮我戴上那个装有一个橘子的兜兜,挂在我的胸前,并嘱咐我说,你们只能看看,但不可以吃了。要等到过完小年,才可以打开吃啊!……</p> <p>记得有一次,妈妈用一种野菜(笔名:玉簪)捣乱拌米糠做成饼,当时,我像饿狼似的,一口气吃下九块,……妈妈看我还舔小手丫,问我还吃吗?我顿了顿说:“你又没有啦……”,</p> <p>那时候,大家为了活命,大人们都到野外寻找各种各样的“救命草”来充饥,野外只要能吃的草都被摘光啦。</p><p>有一次,爸妈带我去山上找野菜,他们东找找,西瞧瞧,……发现一种树,把它的外皮刮了,里面那层嫩皮刮下来就能吃,现在不记得我当时吃了多少,结果肚子疼胀得呼天喊地,疼得在地下打滚,而且几天便便都排不出来……,后来,还听说有人误吃了有毒的野菜而丧命……</p> <p>后来,“人民公社”出现了,全村人都吃大锅饭了。记得那时候,在大食堂吃饭的人,被分为三等:一等是有参加劳动的一餐吃三两米饭;二等是没有参加劳动的老人一餐吃二两米饭;三等的是小孩一餐吃一两米饭。……那时候,我清楚地记得,我没一餐是吃饱的……,那一点点饭,三下五去二的功夫,我就吃掉了。但我没有离去,呆呆地倚靠在那门边,看着大人吃后,见碗里有饭粒,马上冲过去,用手把几颗饭粒拨到嘴里,接着又盯着下一位……</p> <p>我是在困难时期上小学的:</p><p>1963年9月1日,那天“开学了,开学了……”,小朋友们,奔走相告。开学的第一天,别的孩子都背上新书包,带上新笔盒(里面装有各种笔),新本子……;而我清楚地记得上学那天,妈妈把她用手工缝制的“书包”交到我手中,然后,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孩子,我们家穷,买不起新书包。我们不和别人比阔气,要敢于和别人比学习,比成绩……”;爸爸把他用毛竹做成的笔筒交给我,同样说:“孩子,咱们家乡穷,咱们家更穷,要想摆脱这苦日子,你得努力学习啊!……”;姐姐为我准备的本子,有一股水泥味(是包水泥的纸做的),她交给我,她说:“弟弟,姐姐不能去读书,你要好好读,读出个样子啊!……”。就这样带着一家人的希望,我非常自信地跨入学校大门。</p> <p>上中学时正是“红卫兵”时代</p><p>农村人,苦日子过够了。妈妈把我拉到跟前语重心长地说:“孩子,为了你的将来能走出这穷山窝,能到城市里去过富裕的生活。妈妈勒紧裤带,再苦再累也要供你上学,……”带着妈妈的希望,我满怀信心地跨进中学的大门。……</p><p>那时候,我寄宿在学校。每到周末我只能光脚丫(妈妈手工缝制的布鞋,怕穿破了,冬天没鞋穿。)徒步回家,第二天又从家里徒步到学校(一趟就十千米)。一个星期的伙食,就是从家里带来3斤大米和一小筐地瓜米,还有一罐咸菜。……一个星期只有3斤大米,这对于一个年轻小伙子来说,怎么够吃呀?那时候,一餐我只抓一把米,一把地瓜米,用一个罐,拿到学校食堂去蒸……,到周末,没米啦,我就没吃午饭。有时候,被老师发现,然后,每个老师都会拨一点饭,由我的班主任送给我吃……。记得当时我感动得留下眼泪……</p> <p>文革了,我没上高中。那是1972年,农历12月19日,离除夕夜只有10天,那是个刻骨铭心的日子,那天,我爸爸与世长辞,永远离开我们。家里的顶梁柱一下子没了,好像天塌下来似的……那时,姐姐已经出嫁了,留下俩个妹妹,一个八岁,一个才四岁。本来生活就非常拮据,这无疑给我们的生活雪上加雪……</p><p><br></p> <p>第二年春季开学了,我被迫辍学在家参加劳动。学校老师知道我的情况,并带同学们来我家动员我去上学……,记得班主任张老师这样对我妈妈说:“阿姨,你儿子才16周岁呀,他正是读书的时候,不让他读书,他在家能做什么……”。不管学校老师,同学怎么劝我,总之,我一心一意要回乡劳动,挣工分养家……。</p><p>后来,在农村干了两年。那时候,我什么都做过,只要有钱挣,我都会拼命去干。挑砖头,扛柴火,砍毛竹,在水里泡,在山上晒,睡码头,睡山上,……后来当了生产队副队长。到了1974年9月,由于我在农村表现出色,得到大队,公社领导的好评。后被推荐去师范院校读书。</p><p>当我手捧着红皮黑字的入学通知书时,那时心里不知何味,真是百感交集。如果我去上学,上学的费用哪里来?家里的母亲和俩个妹妹生活怎么办?如果我选择留下来,这又失去一次农转非(工作)的机会。怎么办?怎么办?面对这个问题一次次地问自己……,就在我焦头烂额的时候,和我一起插队的朋友来啦,她们给我送来钱和粮票;还有大队干部,亲戚也送来钱和粮票,……“并深情地嘱咐我,去学校好好学习,家里的事情我们会帮忙照顾的”,……就这样,我带着朋友们和亲戚们的嘱托,背起行囊走出家门去上学(我是我们村第一个)。</p><p>两年以后,师范学习毕业了。我被分配到花桥中心小学任教。二十二岁的我,走上了三尺讲台。在教育这片热土上,我经历了教育战线的各种酸甜苦辣,但在我心中荡漾最深的还是学生给我带来的无尽的欢乐和满足。面对一批批面孔不同、性格各异的学生,作为老师的我有心酸、有甜蜜、也有成功。……</p><p><br></p><p><br></p> <p>“工作归工作,工作要做好,要好好教导学生。不要辜负人民对你的信任……”妈妈说,“孩子,你已经28岁了,该找对象啦”。我处对象那会,正赶在提倡晚婚晚育; 生孩子赶在计划生育;....……</p> <p>那时流行一段顺口溜:“粮站供应大米28、结婚领证得28、每月工资只拿28……”刚参加工作工资很低; 月月透支。吃的大米粮站供应;日用品凭票购买;穿衣买布还得凭布票;一切都是凭票供应……</p><p>回顾从教经历,我先是当老师,后来当过班主任、教导主任、花桥中心小学校长、花桥学区校长等职;93年调到教育局,先到初教股,后到教研室……从教四十年,四十年来,不管在哪个岗位,我都是勤勤恳恳,任劳任怨。……</p><p>我是农民的孩子,能够从农村走出来,我要感谢党,感谢人民,感谢帮助过我的人。在几十年的工作中,党和人民给了我很高的荣誉,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先进教育工作者”、“优秀党务工作者”、“抗洪救灾先进个人”……这些荣誉,有乡镇表彰的,有县政府和教育部门表彰的,还有省市表彰的。……</p> <p>时光总是太匆匆,在不知不觉中,在教坛里耕耘(工作)了40个年头,一晃就到了退休年龄了……</p><p>想想过去,看看现在,期望将来……我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p> <p>这一生,我感到满足,感到幸福。因为,我有一个温馨的家。在家这个爱的港湾里,我倍感幸福……</p><p>其一,老天赐给我一个漂亮贤惠,爱家如命的好妻子。她为我们叶家付出了毕生的心血。,她是一个相夫教子的好儿媳、好妻子、好母亲……在四十年的风雨岁月中不离不弃,相扶相携,风雨同舟,穷尽不舍,牵手一生,白头偕老……</p> <p>我的妻子为我们叶家呕心沥血,为我们叶家生了个优秀的儿子。儿子在她的精心呵护和培育下,1999年高考,他以720分的成绩,成为县里高考状元。后来他研究生毕业,就留在北京工作。在这举目无亲,毫无关系的北京城,他凭着自己的实力,一次次赢得了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现在是一家公司的高管)。</p> <p>其二,我的儿子取了一个蒙古姑娘,她是一个漂亮贤惠,通情达理,有文化,有修养,知书达礼的好媳妇。她非常尊重我们二老,经常为我们买好吃的,为我们买穿的,她是个人见人夸的好姑娘。……而且还生育了一对天真活泼,可爱的孙女、孙子。</p> <p>其三,下面图片中的女孩,就是我那个天真活泼,聪明伶俐,人见人爱的孙女。她非常喜欢舞蹈,她参加的《虫儿飞》节目,在中央民族剧院演出后,得到好评。然后被录制选送到北京电视台播出。……现在,她是一年级学生啦!</p> <p>其四,下面相片介绍的是我的小孙子——陶陶。他快两周岁了。我的小陶陶,他特别可爱,特别逗,而且模仿力特别强,无论什么玩具,只要他看见姐姐玩过一次,他马上就会玩……,在小区里玩,谁见了都想抱抱……</p> <p>现在,我们夫妇俩住在北京儿子儿媳的家。虽说是来给她们看孩子,倒不如说是在这享受天伦之乐!因为我们能够天天看着孩子们长大,与她们分享快乐!</p><p>在北京的日子,儿子,儿媳带我们游玩过许多五星级景点;看见过各式各样的风情习俗活动;欣赏过各类明星级的表演;吃遍了山珍海味和北京的各式小吃………;儿子,儿媳她们为了让我们晚年过得幸福快乐,除了带我们去玩,带我们去吃大餐;还给我们买高档衣裤,鞋帽,……</p><p>人到了这把年纪,最希望看到的是:看到儿子成家立业;看到儿子,儿媳和和睦睦,相亲相爱;看见孙女,孙子一天天长大……,听到孙女孙子,亲亲地喊你一声:“爷爷,奶奶,……”这就是人生最大的快乐!这就是人生最大的知足了!</p><p>我们在慢慢变老了,我们在尽享天伦之乐!我们家终于实现四世同堂!</p> <p>这里说的四世同堂,就差我的老母亲,她老人家今年90高龄了。她在福建老家,所以没有入镜……</p> <p>回首往事,让我心潮起伏,思绪万千。今年我六十六岁了,六十六年弹指一挥间,六十六年来,我是先苦后甜,苦尽甘来。该有的我有啦,人家没有的,我们也有啦!我们不仅在物质上感到知足!而且更重要的是在精神上感到知足!这一生,我算得上是成功人士,我感到幸福,我感到——知足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