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自我,八悟圆梦

飞雪迎冬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完未竟之事,走圆梦之路!</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非常感谢大同矿务局多年前设立了“矿工节”这个同煤员工自己的节日,今年加上双休日,总共能放假休息三天。于是,三年前立下的“用脚步全程丈量五台山”的愿望在今年8月28日至30日终于得以实现!</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在2017年端午期间,我和同学们一起去过一次五台山,感受过五台山的雄伟庄严,在欣赏佛国秀美景色的同时,也验证了自己的体力、精力和意志。那次是走了两天,先后登了东台、北台和中台,因天气和其他原因没上南台和西台,虽然留下些许遗憾,但对这个著名佛教圣地有了不少感悟。这三年间,每到端午节前,总是想着再去一次,做完未竟之事,了却心中遗憾,但因身体、工作和疫情等种种原因,一直没有成行。但自己在脑海里经常回忆着那次“朝台”的经历,也经常憧憬着能再一次背上背包,穿上“战靴”,拄着登山杖,在五个台环抱的大山里登高下低、平步青云!</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为了这次能有效圆梦,老高专门请了一位对五台山相当熟悉的“户外专家"——老牛带队。在出发前,老牛精心做了攻略,包括什么时候出发、在哪儿停车、从哪儿开始爬山、每天登临几个台、每个台之间是直冲还是横切、走哪里能避开烦人的尘土飞扬的山间土路、沿途哪里能看到奇异的景观、每天晚上住在哪里、最后从哪儿下山回到车上,等等,都安排的非常详细。同行伙伴中朝台10多次、岁数最大的老同学老于又将带什么衣物、拿多少吃食、每天应注意点儿什么交待的非常清楚。这些准备工作都让这次“圆梦之旅”的圆满完成有了更大把握。</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于是,两车6人从两地出发,在8月27日晚上汇聚到繁峙县城,只等着28日一早向着既定的目标发起冲锋。</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28日一早,我们驱车近50公里来到了繁峙县岩头乡大东沟村,这里是本次徒步五台的起点,车停在距大东沟村5公里的古北台下院旁边的空地上。</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古北台,又称大黄尖,位于繁峙县岩头乡与东山乡之间,海拔2725米,顶平坦,唐代以前是五台山之北台。</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古北台寺(原名普济寺)位于古北台南麓大东沟村东5公里处,初建于唐代,废于清代,民国初由有量和尚创建,1966年毁,2004年重建。</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由于未经过古北台上院,只能从网上借一图顺顺行程。</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下车后,正遇沟中升起大雾,雾初起时如微风轻拂面庞,不一会儿整个身体都被浓雾紧紧包裹,6个人相互离得稍远一点儿就看不见真容,雾进鼻入口,穿肩绕胯,呼吸道彻底打通,负氧离子在全身进进出出,让人感觉灵魂出窍,神秘又快乐,是不是要在大雾中登临仙境,上演经典传奇"朝台"?!</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快速整理行装,个个武装到头顶,欢快地下沟过溪,7点50分开始正式攀爬。</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刚开始的这段攀爬是这次“朝台”最让人难忘的一段路。潺潺的溪流在山根处欢快地流淌,好像是护城河紧紧地护卫在佛国的城墙之下;油绿的不知名的各种野草铿锵地爬伏在地面并将嫩嫩的枝叶伸向四周,就像是翠绿锦被覆盖在巍巍大山的身上;银灰色的雪绒花直直地耸立着,告诉人们她的领地不再局限在雪域高原;星星点点粉粉红红的野草莓静静地挂在低低的藤曼之下,悄悄露出果实让人忍不住伸手采摘品尝;或白或黄或红的野蘑菇一会儿出现在坡道的松针下,一会儿又蜇伏在嫩绿的野草丛中,吸引着三三两两的采茹人提桶弯腰尽情采摘;一排排、一片片笔直的松树像一队队士兵忠诚地巡着山;绵绵的高山草甸软软地趸在脚下担当着"朝台"人攀爬的台阶;悠悠的林间小径或笔直或蜿蜒铺向远方的高处……</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感觉这段路是自己这么多年登山遇到的景色最好的一段路,水、花、草、树、藤、蔓、茹、果满眼皆是,再加上老天爷也在考验登山人,一会儿晴,一会儿阴,一会儿雾,一会儿云,一会儿雨,一会儿风,一会儿黑成"黑铁片",一会儿又钻出大太阳,让人的心情起起落落,让人的身体寒暑交加。一遭走下来,细细品味,真的是让人心旷神怡、感慨万千!</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向导老牛在定位找轨迹。</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小心地沿着驴友们踩出的弯弯小道,高低不平地走过牛群马队踏出的泥洼,弯腰拨开刺脸扎手的灌木林,四脚着地爬过低矮树丛的阻挡,细心绕过随时可能塌落的石头阵,时刻避开脚下遍布的"鬼见愁",终于上到了一块比较平坦的坡台上。回首遥望,起点约摸在远方山梁下的树林尽头,左右环顾,蓝天白云纯净得令人惬意,左前方远处山凹里浮着一片云海,云白得让人耀眼,浓得如玉露娇艳欲滴,净得让人不敢靠近唯恐亵渎神明,还真想探究是否有仙人在那里徜徉!“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如果李太白登上此峰,见此美景,还会把这首诗献给杨玉环吗?</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常年住在大同,总觉得“大同蓝"是煤都人的骄傲,可见过这里的蓝天和云海之后,感觉更纯、更净、更摄人心魄!走着走着,扭头向右后方山顶上看时,只见薄雾中有一片红墙白顶的寺院,细细辨认,原来是中台!用目光水平测量,正前方的山顶上应该就是北台。</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用时3小时20分,垂直爬升1500米,终于到达了此行第一个台——北台。北台又称“叶斗峰",海拔3061米,是五个台海拔最高的一个台。</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坐在北台院内,回想刚刚走过的路,那真是:风雨交加,云雾环绕,刚经透心寒,又沐日光辉,一年四季很轻易地在短短的3个多小时渡过。在行进过程中,我也有过几次对自己“能不能坚持到底"的疑问,但忍一忍、挺一挺,终于站在了华北屋脊之上,这说明人身体的潜能是无穷的,只要发挥得当,没有什么征服不了的!</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这就像我们的人生一样:每个人都会确定自己的奋斗目标,但理想是丰满的,现实都很骨感。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总不会一帆风顺,总会遇到外界的重重阻力,也会遇到自身的懈怠乃至放弃。但只要我们不忘初心,坚定信念,炼出真本领,修炼真功夫,磨炼强意志,保持精气神,就一定会过关斩将,最终实现目标。这是此行第一个感悟!</span></p><p><br></p> <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这座庙叫龙王殿,是五台山五爷庙的前身。相传高古时代五台山地区异常酷热,百姓深受暑热其苦,为使五台山变为清凉胜境,文殊菩萨从东海龙王处借来一块清凉石,从此五台山风调雨顺、凉爽宜人。东海龙王的五个儿子失去了播云布雨的法器,很不甘心,于是结伙大闹五台山,要讨回清凉石。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文殊菩萨毕竟法力无边,降伏五龙,给他们在五座台顶分别分配了一套住房,闲时回家居住,农忙需雨时齐聚北台耕云播雨。人们为祈福求愿,常常结队上北台为五龙王供奉香火,但因台高路远,人们上山一趟相当辛苦,于是就慢慢地在台怀镇建起了新的五爷庙,又称“万佛阁",五龙搬到山下豪宅接受民众供奉。现在北台只留下这座香火不旺也无多少人探究来龙去脉的龙王殿。</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想当年,北台上的五爷庙也是香火旺盛、人声鼎沸,而今却香烛稀疏、人影稀薄。正应了《红楼梦》中甄士隐解读《好了歌》时所讲的,“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金满箱,银满箱,转眼乞丐人皆谤。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杠,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真的是世事难料!所以,我们作为平常人心里都要朴素一点儿,温饱是目标,活好当下即是长远,不要奢求大富大贵,不可登上云梯去摘天上的星星,因为不属于你的不能强求,如勉强得到,天上的星星那可不是宝贝,极有可能是定时炸弹,时候到了一发作,灰飞烟灭的概率将异常之大!这是此行第二个感悟!</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从北台去往东台的下山路</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回头可以看到中台和澡浴池,那是8月30日要去的地方。</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华北屋脊牌楼</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沟底就是台怀镇</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回望北台,已很遥远。</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远处就是东台。从北台往东台方向走,到鸿门岩这段因为基本是下坡路,走的不觉越来越省劲,尽管背着近40斤重的背包,但也感觉身轻如燕。</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在连跑带颠的下山途中,不觉让人又发感慨:3个多小时爬上了五台中最高的北台,犹如登上了人生的顶点,路虽难走,却是一直在走上坡路,虽感艰辛,但获得成功后心里甚感慰籍,毕竟这是通过艰苦努力得来的正果!而人不能老在高处呆着,他得实现下一个目标,完成下一段经历,于是就得向前走,而往往是离开顶点就是下坡,甚至还要降到低谷!这就要及时调整心态,把握平衡,要认识到只要是沿着正道走,下坡、过沟、跨谷、淌滩都是人生必经之路,走过去,人生又一座高峰就在不远处向你招手。而如果不走正道,就像是走五台山的小径一样,稍不注意就会翻下悬崖,落得粉身碎骨!这是此行第三个感悟!</span></p><p><br></p> <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法云寺白塔</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法云寺前的石狮子,静静地望着天空中的祥云,它在想什么呢?</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这片祥云像极了一条腾空起舞的巨龙,龙头、龙角、龙身、龙爪、龙尾均维妙维肖,在佛教圣地遇见此景着实让人惊叹不已!光顾着用手机拍龙云,后来老于告诉我,在我拍照的地方盘着一条大拇指粗的蛇。天上有白"龙",地上有狮子,脚下有"小龙",这是什么征兆呢?我觉得,明年的雨水肯定会比今年更加丰沛!</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鸿门岩,人们“朝台”停车的地方。</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从鸿门岩开始爬东台,只用了半小时就上了台顶。东台又称“望海峰",海拔2795米。人们一般都是凌晨登东台,因为如果天气晴好,黎明可见红日由云海升空,在此拍照留影是每个来五台山人必做的作业。</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上了东台还有一个令人欣喜的好处,就是看北、中、西、南四个台都非常清楚。这不禁又让人触景生情:五台山有五个台,东西南北中,东是第一位的,为什么叫"望海峰”,就是作为老大要象海一样能容纳百川,这样那四个兄弟才会服你,整个五台才完整,才是一个闭合,否则如果不完整,就不叫五台山了。东台既像一个单位的领导,又像一个家庭的家长,更像学校里一个班级的老师,每名员工、每个家庭成员、每名学生的脾气、性格、长处、短板,领导、家长、老师都看的清清楚楚,想让一个单位、一个家庭、一个班集体运转正常,和谐、幸福、美满、出成绩,带头人必须要有良知,胸怀若谷,凡事必须出于公心,用人之长,避人之短,成员有了成绩要鼓励,有了失误在批评教育的同时还要能容人,这样才能调动每个成员的积极性,正所谓“上下同欲者胜”!如果一个集体的领头人心似针尖,嘴像钢刀,胸中无格局,行坐无规矩,办事偏暗黑,这个集体一定会面目全非,如筛中吹风,豁牙漏气!这是此行第四个感悟!</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身强体壮却健步飞奔的老牛</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不一会儿,东台已离得很远。</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又遇跑台小哥,人还是年轻点儿好!轻装上阵,只一件衣服、一瓶水就要跑着朝完5个台。据说全程72公里山路最快的9个小时就可跑完,真是实力不允许人家低调呀!</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不觉又有感慨:还是那句话“年轻人看见年轻人好,啊呀白胡子的老汉不中用了!"这是此行第五个感悟!</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天马上就黑下来了</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黄昏降临,树林里越来越暗,树间透进的些许光亮一如瞌睡人的眼昏昏沉沉,树杆的颜色也越来越灰暗,石块与牛粪失去了本来的面目让人辨别不清,只有这嫩绿的草甸让人觉得生机勃勃。这种草别处可真的少见,柔软、梳顺、服贴、滑溜儿,如果下边无树、无石、无坑、无沟,真有一种想滑下去的感觉!</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依靠几盏头灯照亮,下沟后急速前行。</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山梁上升起了一轮明月</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从东台下山,初时艳阳高照,可时间不饶人,随着海拔高度越来越下降,天也越来越黑,有的队友因走了一整天,体力渐渐不支,越走越慢。如果按预定的目标过了第三道山梁再往沟底走然后找车寻住处,估计晚上12点也到不了,况且太阳一下山,光线全无,山风刺骨,大家的安全也无保障。于是,老牛果断下令,不上第三道梁,直接从半山腰入树林,斜切入沟,想办法尽快出山。</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于是,大家聚在一起,稍事休息,开始斜切下沟。说起来容易,可真正走起来却没那么简单,入松林、钻灌木、下深坡、躲巨石,早晨爬北台时经历的一切几乎又生生地重演了一遍,区别是天越来越黑,人越来越没体力。经历了有路、无路、找路、撞路,最后先后下到沟底,才找着一条水路,几乎是淌着水走到了庙沟树。</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同行的“当家儿"老宋联系了一家白云寺旁边的农家院饭店,大家份份卸下背包,舒缓双腿,静静地坐在庙沟村的路灯下等着车来接。看看表,今天已经马不停蹄地走了近13个小时,计步器显示44535步,大约30公里,而且都是山路!</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看着路灯顶头的一点儿光明,心中不禁又生感想:走路爬山如人生,大目标不能轻易变,而阶段性的目标在遇到困难时,该调整必须调整,就象今天擦黑下山,如果硬坚持目标不变,人极有可能在受到来自精神压力的同时,给肉体带来伤害。所以,好汉不吃眼前亏,英雄不能让面子消磨了"亮剑"精神!该直则直,该弯则弯,迷路必须找路,找路必须对路,关键的关键必须时刻保持头脑清醒、思路清晰、行动果断,否则出现什么样的后果谁也意想不到!这是此行第六个感悟!</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在白云寺旁的农家院美美地睡了一夜。入睡时摸着酸痛的双腿,心里想明天能不能再赴征程?可29日早晨一睁眼,腿也不痛了,手也不麻了,腰也不困了,下地伸了个懒腰,感觉满血复活!于是多少年形成的“到一个陌生地方早晨必须溜达一圈,熟悉熟悉环境"的习惯又回到了身上,稍事洗漱,出门上街,趁人少在白云寺外转了个遍。</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今天朝台从此路开始。我们将先走3公里水泥路,再上1680级台阶到佛母洞,然后沿着弯弯曲曲的山路走到南台之下,登上南台打卡后,再上古南台,然后沿公路向北直奔狮子窝寻住处。</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去往佛母洞的台阶路</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背后即是佛母洞,只是不让人钻洞已有三年时间,所以只能留照记念。</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在爬南台的路上小憩。看看自己的两条腿,这次靠他们已走了近40公里,不禁感谢父母给了自己一个强壮的身体。</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南台近在咫尺</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从佛母洞开始算起,经过近两个小时的攀登,终于登上了南台。</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南台又称锦绣峰,海拔2485米,是五个台最低的,此峰“顶若覆盂,圆周一里,山峰耸峭,烟光凝翠,细草杂花,千峦弥布,犹铺锦然,故以名焉”,南台也是五个台中风景最美的。</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古南台,亦名小南台,欲称南神垴。所建寺庙是五台山最早的寺院。相传公元前197年,汉文帝任代王朝间曾到此地游猎。《魏书•地形志》记载,古南台云集寺早于佛光寺和显通寺大约680多年。</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离开古南台,为避开山间土路的尘土,在路边坡上的羊肠小道上一直横切北上。回头望望南台,已经渐行渐远。</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在去往狮子窝的山路上,遇到一片"高原湖泊",湖泊的背景是远处一座不知名的翠峰。</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经过近30公里山路的驰奔,终于在大雾中来到了今天的挂单处——狮子窝。由于雾浓,天气湿冷,在宿舍内只能合衣而眠。因今天又走了13个小时,不一会儿就香甜入睡。</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30日早晨才见到了狮子窝宝塔。塔下是虔诚地绕塔诵经的僧人。</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因昨晚大雾,住了一晚上的狮子窝真容只能在第二天早晨才见到。</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稍加修整,背起行装,开始了新一天的行程。今天的目标是先登北台,再下八功德水,再登上中台,然后下山回家。</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晨曦照耀着登西台之路。光明在前方,浑身都是劲儿!</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按预计时间,从狮子窝出发,只用两个小时就轻快地登上了西台顶。 </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span><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西台名"挂月峰",海拔2773米,因“顶广平,月坠峰巅,俨若悬镜"而得名。</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佛国圣地也大兴土木。古老的庄严越来越少,商业味却越来越浓。</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西台白塔</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从西台顶上向东北方向眺望,浓云聚积的最高处就是中台,目测感觉不是很近。那里是今天的也是这次"徒步丈量五台"的最后一站。</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从西台下来,我们通过纵降、横切,来到了八功德水西来寺。 </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八功德水西来寺,位于距离西台1.5公里的北侧山凹里,海拔2500米,初建于公元460年至公元495年北魏时期,是五台山首批建造的十几座寺庙之一。西来寺中有圣水泉眼,流出的泉水称"八功德水"。神圣的八功德水全世界只有两处,一处在印度,一处就在五台山。佛经有云"八功德水,一澄清,异此方混浊;二清冷,异寒热;三甘美,异咸淡劣味;四轻软,异沉重;五润泽,异臭腐褪色;六安和,异急暴;七除饥渴,异生冷;八长养诸根,异损坏诸根。"此为八功德!当地人以山中有此"圣水"引以为豪,称"先有八功德水,后有五台山"。</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既然来了,怎么也得尝尝圣水!站在泉流处,用瓶接水,泉流急瓶口小手太大,溢出的圣水浇到手臂上,马上感到寒彻刺骨,举瓶欲畅饮,却感寒气袭人,怕把牙冻掉,只能小口吸纳,一股清凉直通脚底,“泌人心脾"是不是就是这个样子?刚刚翻山越岭的热身子马上通体舒坦。旁边的老人说"八功德水是圣水,喝不坏肚子,也凉不坏身子",马上担心全无。满满灌了一水壶、两水瓶,背回家里给妻子儿子尝尝,如果她们大口鲸吞,我一定不会同意,必须用小酒盅慢慢品味,因为这是"八功德水"呀!</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从八功德水出来,沿公路又来到早晨经过的西台牌楼,为避开公路上来车时的尘土,我们仍然选择沿小路直接爬升。</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蜿蜒盘旋的小路可真是好走。因海拔高,一路上山风习习,尽管头上无遮无拦地挂着大太阳,身上却感觉不到多热,反而非常舒爽。一路上没遇到几个徒步朝台人,一位年纪近30岁的女子背上背着背包,怀里紧紧抱着一个2、3岁的孩子,非常虔诚地走在去西台朝台的路上,让人感觉好奇。近前询问才知,人家是从北台、中台一直走过来的,不由令人肃然起敬!</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此情此景着实令人感动:一个柔弱女子抱着一个孩子还背着一个包,在五台山的北、中、西三台之间爬高上低,或许是为孩子拜佛祈祷,或许是还一个什么心愿,不论原因如何,只这个虔诚劲儿就令许多七尺男儿汗颜!不由让人感叹母亲伟大!母爱无私!反过来想想,母亲给了我们生命,给了我们一个家,我们的一切都是父母给的。可我们做儿女的能给她们什么?能回报她们多少?母亲有病陪过几次?母亲遇到困难帮助解决过多少?平时多长时间能去看一次?一年中和母亲在一起的时间能有几天?一个月能和母亲说几句话?在父母身上的花费与在儿女身上的花费相比能占到多少比例?想想这些,真的是无地自容!!!怎么办?自己拿主意吧!这是此行第七个感悟!</span></p><p><br></p><p><br></p> <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中台翠岩峰,海拔2895米。中台的庙宇建筑在五个台中规模是最大的,都可以用“金壁辉煌"来形容。新建的雄宏的大雄宝殿奢华程度在全国佛教圣地也数得上名次,殿前八位飞天雕塑得神态各异,可见匠人制作的辛苦。</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我在2017年曾来过中台,所以打卡留念后果断下山。</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从中台下山,向导老牛为减轻人们的疲劳,提出直下沟底的方案,这需要走过一条风景秀美的山沟,到沟口的二茄兰村寻车去往大东沟,然后坐自己的车回家。</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方案已定,人们踩着松软的高山草甸,绕开前天已领略过厉害的"鬼见愁”的刺扎,欢快地下到了沟底。</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站在沟底,又看了看自己的两条腿,真是自豪不已。毕竟今天又走了48600步,合30多公里,一天内爬升700米,下降1400米。</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下山入沟,在沟口不远处正停着一辆皮卡车,车边有两名农妇正在捡摘从山上采来的蘑菇,老牛停下等后边的3人,我和老高沿着沟里的车道继续向前走。</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沟里情况也很复杂,路曲里八弯,走几步就会遇到水流漫过,有两、三次因水深还得找准地方跨越,过了第三道水沟,老高留下等后边的4人,我自己或涉水或跳跃,一直往前边的村子走去。大约走了2、3公里,后边追上来一辆车在我身后停了下来,我仔细一看正是停在沟口的那辆采蘑菇人的皮卡车,同行的老宋的妻子在车轿楼里坐着,老宋、老牛、老于、老高4个人都坐在皮卡的后车厢上。正在大太阳下走的烦燥的我马上翻身上了后车厢,与伙伴们一起出了山沟。</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在繁峙、代县交界处的沟口,我们谢过好心捎我们一程的采蘑茹人,下了车在路边等车,准备去大东沟取自己的车,问了几辆路过的车都因为不顺路而不去大东沟。大家正在发愁,路边警室的一位警察上前搭话,问明情况后主动开车把老宋、老高拉上送到大车沟取车,又过了近1小时,我们坐上自己的车欢快地走上回家之路。</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坐在车上,感觉下山后有两个正好:一是需要出沟,沟口正好停了一辆采蘑菇车,而这些采蘑茹人都非常善良,主动把我们送出沟,而且沿途见到车就帮助我们问去不去大东沟;二是到了交叉路口正愁寻不上车,正好碰上这位好心的警察主动帮忙送人取车,才使我们顺利回家。这也至少说明了两个问题:一是人必须正直,平时必须行善积德,关键时候才会有人帮你!二是这次五台之行没有白走,山内到处是佛爷,山外到处有良善之人。别的不多说了,祝好人一生平安!这是此行第八个感悟!</span></p><p><br></p><p><br></p><p><br></p><p><br></p><p><br></p> <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经过挑战自我、刻苦磨炼,经过三天的努力,三年前立下的"用脚步全程丈量五台山"的想法终于得到圆满实现!</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三天时间内,六个人,先后走了八个台:古北台、北台、东台、南台、古南台、西台、中台,还有一个插旗台,因时间关系没有登临,但我们去了八功德水,也能算一个台。</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三天时间内,总共在山中步行了80多公里,人均走了近14万步,总爬升2600米,总下降3200米。</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三天时间内,自己在登台过程中有了八种感悟。</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六个人,八个台、八功德水、八种感悟,“6888",多么吉祥的数字!</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愿所有善良之人健康幸福、吉祥平安!</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