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麻烦您多照顾一下我家孩子!” 谢谢!

吴霞

<p> 孩子上幼儿园,许多家长都会和老师进行交流,自己家的宝贝从没离开过自己,希望老师对宝贝多关照一些...</p><p>  作为家长,为了孩子着急担心,害怕孩子离开家庭进入幼儿园一时适应不了,我们都能理解。但有,这样的请求不仅于孩子无益,也会让老师感到为难。</p><p>  为了孩子们能更好的成长,更好的实现家园共育,我们希望家长们在与老师进行沟通时,注意以下这几个方面......</p> <p>  1.父母们只有一个孩子,而老师眼里有全班几十个孩子。</p><p>  我们一方面要求老师一碗水端平,公平对待我们的孩子,另一方面又希望老师额外照顾自己的孩子,这未免有些矛盾,也让老师们为难。</p><p>  举个例子:幼儿园开展演出活动,全班几十个小朋友的位置一定会有前有后,而往往有家长要求让自家孩子排在前面,甚至有的家长会认为自家的孩子排在后面或边上是因为老师不喜欢他。</p><p> 这可真是太冤枉老师了!</p><p>  事实上,老师对所有的孩子都一视同仁,谁排在前面谁排在后面,都是经过仔细思考的:</p><p>  个子矮一点的孩子在前面、个子高的孩子在后面一点,这样大家的表演都能被看到;</p><p>动作熟练一点的宝贝排在前面,起示范作用,当后面的小朋友忘记动作时可以看看前面的小朋友.....</p><p>  况且,孩子们本身并不在意自己排在哪里,对他们来说,开心就足够了,在意的反而是家长。</p><p><br></p> <p>2.班级群里,每天都有人呼叫老师:</p><p>“老师多给孩子喝点水。”</p><p>“老师,帮我家宝贝换件衣服。”</p><p>“老师,记得让他大便!”</p><p>……</p><p>这样的场景每天都在上演。</p><p>  老师既要忙着照顾孩子,又要忙着组织教学活动,有时来不及回复信息还要被家长埋怨工作不上心,真是有苦难言。</p><p>  其实,孩子在慢慢长大,慢慢掌握基本的自理能力,知道渴了要喝水,困了要睡觉,冷了要穿衣,遇到困难了要请老师帮助。</p><p>  老师是孩子的引导者,不是保姆,我们还是要尝试着去放手,让孩子自己学会成长。</p> <p>3.信任老师,正确对待老师的“投诉”</p><p>面对老师的“投诉式反馈”,有的家长表示很生气。</p><p>“我家孩子这么乖,怎么会调皮呢?”</p><p>“我们孩子在家一直没有这种行为出现,是不是在班上和其他小朋友学的?”</p><p>  幼师这个职业是有点自带“招黑”的属性:有问题不说明吧,会让人觉得对孩子不用心;说的太明确呢,又可能让家长觉得不舒服。</p><p>  其实我认为,老师肯主动找我们交流,说明老师把我们的孩子放在心上,期望我们可以配合,改掉孩子不好的行为习惯。</p><p>  我们要信任老师,配合老师的教育,而不是对老师的“投诉”心怀质疑和抱怨。</p><p>  更何况,如果连老师都不值得信任,何必把孩子送去这所幼儿园呢?</p><p>  每个父母或多或少都加了几个班级QQ、微信群,方便老师通知事项和家长们平日里进行交流。</p><p>  可有的时候,一不小心,班级交流群变“讨伐群”,让老师倍感无奈。</p><p>例如:有的家长将孩子受伤的照片发到了班级群里。</p><p> 家长认为孩子在园摔倒受伤是因为老师没有照顾好孩子,应该负主要责任;另有家长为老师叫屈,认为老师照顾那么多孩子,难免有照顾不周的地方,不应该这样咄咄逼人...</p><p>  最后两方阵营在群里争论不休,让老师有种下不来台的感觉,很是尴尬。</p><p>  班级群是大家交流沟通的桥梁,并不是解决矛盾评理的地方。说话交流方式不对,很可能引起不必要的误会,让彼此感到尴尬,所以争议之事不入“群”。</p><p>  幼儿园经常会举办一些亲子活动或者布置一些亲子作业,时不时让孩子带点小物品,例如:牙膏包装盒、饮料瓶,纸箱......</p><p>  对于这种情况,许多家长表示不能理解:幼儿园不就是看孩子的地方吗?为什么还要弄这么多奇奇怪怪的活动?我们做家长的平时那么忙,哪有这个闲工夫,这不是存心为难人吗!</p><p>  其实我觉得,老师组织亲子活动、布置亲子作业的初衷是为了拉近亲子之间的关系,让我们能在忙碌的工作之余给孩子足够的陪伴,而并不是我们以为的“为难家长”。</p><p>  况且,取之于孩子,用之于孩子,老师让家长带的物品最后不都用在孩子身上了吗?</p><p>最好的教育来源于生活</p><p>最好的课程来源于生活</p><p>最好的环创来源于生活</p><p>我们身边的生活物品是孩子学习的宝贵材料</p> <p>对孩子的教育离不开家园双方的共同努力,只有家园双方相互配合、相互信任,才能将教育孩子这件事情做得更好。</p><p>  因此,家长们最好都能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力去配合幼儿园老师的工作。毕竟,配合老师的工作,也是在支持自己孩子的成长。</p>

老师

孩子

家长

幼儿园

班级

我们

照顾

交流

小朋友

群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