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r></p><p> 又是一个八月,又是一个新学期的开始,又一批新学苗。既是学校的要求,也是为了配合教育局“千校万师家访日”的活动,更是了解新班级的需要,老师在8月日10日至8月30日这段时间里走访了我班孩子的家。虽然每年都有家访活动,但是今年的感觉似乎更不一样。这不仅是因为接手一个全新班级的新鲜感,更多的是我在家访活动中有了一种对建设和谐家校关系的领悟。</p><p> </p> <p>老师和家长的坦诚沟通,互相信任和协作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关键。</p><p> 平时我与学生的交谈中,知道有相当一部分家长整天忙于工作,极少照看、督促孩子的学习,关心孩子的生活。而且做起教育工作来也相当的简单、随便甚至粗暴。这使得我们肩上的责任更重了。我们没办法选择家长,我们只能选择不同的教育方式来对待这些更需要我们关心的孩子。当然在与家长聊的过程中,也了解到孩子在家的一些异常表现,(与学校表现截然相反的)得到了这些信息,使我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更能对症下药。很多家长都反映:老师说的,孩子会听进去的。我们应当更加全面地认识这个问题,好好地与家长沟通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更要取得家长的支持,因为仅仅依靠学校的教育是不完整?是不可以的。</p> <p><br></p><p> 家访,是联系家庭与幼儿园的一条重要纽带,是中学生与家庭共同教育好孩子的一道不可缺少的桥梁;是一门永无止境的学问,是一种多姿多彩的艺术。如何更有效地与家长,孩子交流,促进孩子健康成长,我们还要进一步发展家校家访活动。</p> <p><br></p><p> 家访的目的在于与家长交流情况,交换意见,共同研究教育学生的内容和方法。孩子从呱呱坠地,就降临到了家庭这一特定的成长环境中。家庭是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对孩子身体的发育,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品德的陶冶,个性的形成,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多年的经验,让我认识到,教育引导学生一定要与家长联系,双方只有同心协力,才能事半功倍,达到教育目的。在这次家访过程中,我不仅如此近距离的接触了每一位学生,而且也深深地体会到作为父母对孩子教育的关心和重视,当然也了解到我们现在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这些都为我思考如何建设一个和谐良好的班级集体,乃至于促成一种家校通力合作,共同营造有利于孩子成长的氛围提供了原始积累。</p><p> </p> <p> 现在学生的家庭状况差异非常大,不同的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性格养成影响非常深。</p><p> 虽然这些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家庭条件一般都可以,家庭组织和关系也比较健全,但还是有很多让人担心的地方。比如我班的沈萍同学,父母双方都是不识字的。父母年纪又都比较大了(四十多岁),所以都比较宠爱她。这样的环境对她的成长显然是有影响的。还有姚书蕾同学和王孝文、王孝伍两兄弟,家里都分别还有姐姐,年龄相差也不大,父母又都是外来务工人员,造成整个家庭的贫困。同样的,还有一些“留守”家庭的子女。比如顾家豪同学的妈妈在杭州开衣服店,而父亲又常年出差,他长期和爷爷生活造成了性格上的偏差,比较“野”。面对这样的特殊情况,我们老师要做的工作就更多了。</p><p> </p> <p><br></p><p> 我们要更多地关心那些特殊的孩子。</p><p> 班级里的孩子是各不相同的,总存在一些“弱势群体”,对他们,我们要及时、深入地从家长那获取信息,给予更多的温暖和帮助。我班的楚强同学,先天性患有严重的散光、弱视,长期治疗还没有完全康复,家中母亲又是没有工作,孩子性格非常内向。了解了情况后,我及时调整了楚强同学的座位,在平时也更多地关注他,希望让他能感受到更多的关爱。</p><p> </p> <p><br></p><p> 在家访的过程中,我们感受到家长对老师的尊重与信赖,也深切地感受到家长们对孩子的殷切希望,我们提醒家长不仅要关心幼儿的学习、生活,更要关心幼儿的情感和品德,注意安全等。针对一部分家长提出有关幼儿园与小学的困惑上,我们用“幼小衔接”存在的一些问题与措施,从时间安排与知识积累上,做了耐心的解答;一部分家长提出孩子特别不懂事,担心孩子上小学的问题上,我们也用自己的观点表明孩子的进步不是一朝一夕,而是长期积累,只要我们对孩子一定的信心,多鼓励,今后孩子会成长更快;部分不足龄的孩子家长,我们在明确了下学期继续留读大班后,也对孩子读第二次大班时要与第一次有所不同要求,但是又不能给很在很大压力,并提出一些可取性的建议:肯定幼儿的优点,甚至是家长还没有注意到的闪光点,诚恳地指出孩子的缺点,小部分孩子不在家,去了爷爷奶奶家,我们只得通过电话,向家长表达了我们的意思,做了并做了相关交流。我更是耐心与家长沟通的同时,更与他本人做了很长的交流,促膝谈心,不但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增进我们的感情,也对我今后教学生活带来很大的反思。</p><p> </p> <p><br></p><p> 学校新纲要指出“家庭是中学生的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俗话说“情感是教育的桥梁”。平时,我们虽然会每天与家长送孩子来校园时作沟通,也会与有特殊情况没来园的家长做电话家访,但是走进孩子的家庭,与家长面对面的家访总能让我体会到了电访所不能达到的效果。面对面促膝交谈与电话里的听声不见面,那感觉和效果就是不一样。与早上匆匆忙忙的沟通相比,走进家庭的家访更能用心的聆听家长的心声,也更能表达我们对家长与孩子的看法。更能及时了解孩子学习和生活的情况以及思想动态,让每一个孩子不在家还继续享受老师给予的关爱;更能取得了家长对中学生和教师的理解和支持,加深了教师与家长的感情。</p><p> </p> <p><br></p><p> 老师和家长的坦诚沟通,互相信任和协作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关键。</p><p> 平时我与学生的交谈中,知道有相当一部分家长整天忙于工作,极少照看、督促孩子的学习,关心孩子的生活。而且做起教育工作来也相当的简单、随便甚至粗暴。这使得我们肩上的责任更重了。我们没办法选择家长,我们只能选择不同的教育方式来对待这些更需要我们关心的孩子。当然在与家长聊的过程中,也了解到孩子在家的一些异常表现,(与学校表现截然相反的)得到了这些信息,使我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更能对症下药。很多家长都反映:老师说的,孩子会听进去的。我们应当更加全面地认识这个问题,好好地与家长沟通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更要取得家长的支持,因为仅仅依靠学校的教育是不完整?是不可以的。</p><p> </p> <p><br></p><p> 这次家访使我深刻体会到,作为教师我们要积极的指导家长,同时多进行交流,家长和教师相互学习,相互信任,相互合作,结成一个家庭学校的教育同盟。那么我们的教育会获得更大的成功 ,这对我今后的中学生教学工作来说是一个宝贵的经验,家访中,孩子们更能感受到老师的关注与重视,这是对孩子的鼓励,;家长更能理解我们的工作,这是对家长的触动。家访,容易形成教育合力,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p><p> 家访,是联系家庭与学生的一条重要纽带,是学生与家庭共同教育好孩子的一道不可缺少的桥梁;是一门永无止境的学问,是一种多姿多彩的艺术。</p><p> 非常感谢通辽家校平台分享老师与孩子们面对面的去沟通,为了孩子们未来营造一个美好健康学习环境,我们和孩子一起加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