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岁月的景仰——有感于舅舅参加八路军太行纪念馆“抗战75周年纪念活动”

琴韵秋水

<p>  在我的人生档案里,舅舅始终都是一个朴实的农民,一个积年累月忙于耕作、不善言辞的亲人。虽然从记事起就知道舅舅在建国前参军,是解放军部队的军医,复员后从县医院离职回乡务农,年轻时十里八村找他看病的人也有不少,也听过舅舅讲他当兵时的故事,但始终没有把他与军队、国家、解放战争等等与国家命运相关伟大壮举联系起来,更没有想到,今天,舅舅是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山西省抗日战争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活动中的一员,以老兵的身份站在参加活动人员的第一排!</p> <p>  此刻,看着照片里从未在舅舅脸上看到过的、透着自豪与荣光的笑容,看着他身上的军装和胸前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舅舅的形象突然就高大起来,一种敬意由然而生。原来,这个一辈子都不会与人争辩的老人,是从战火硝烟中走来的军人,一个为共和国诞生上过战场的军医!</p> <p>  我在微信群里不停地让表弟拍一些舅舅在武乡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参加“山西省抗日战争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纪念活动的照片,但比舅舅还要老实木讷的表弟说:他把舅舅送进会场后就按工作人员的要求到了旁边的展厅里,一边看展览图片一边等着活动结束后接上舅舅回家,会场有纪律不让拍照片。</p> 微信截图:希望此刻情景,能够让后辈儿孙典藏。 图片来源:山西卫视新闻片截图 这样的活动,是有着时代符号的。在文人眼中是历史的记录,是家族荣耀的定格,是能用文字叠起时代印象,是可以留给后人最珍贵的典藏!然而,舅舅只是高兴的说:他去县城参加了省里在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办的活动,去的人很多,省里的大领导还和他们这二十多个老兵握了手,发了新军装和纪念章。 <p>  对我和表妹以及群里其他孩子们让他转回去,在纪念馆前拍几张照片给我们看看的要求很固执地拒绝了。舅舅的理由很简单,简单到让我又一次感受到了来自他们那一代人身上的纯粹和初心:“公家安排车送我们回家,不要给人家添麻烦,想照相我什么时候都能照……”,是的,这话本无错,舅舅任何时候都能让我们拍照片,他也知道任何时候都不会再是今时、今日,不是这个伟大时刻的定格,但他曾经是军人,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早已融入血脉:一切行动听指挥。</p> 宾馆房间内 宾馆门前老战士合影 图片:参加完纪念活动回到涌泉村口<div> 我把大表妹家三丫头给舅舅在宾馆房间,回家车上、武乡涌泉村的村口拍的照片,表弟拍自宾馆门前十几个老兵的合影以及大表妹发来舅舅年轻时着军装的老照片进行了简单的后期加工,虽仍不合我意,但总算是给这个日子一份答卷:勿忘历史,勿忘初心,传承家风,致敬英雄!<div><br></div></div> 舅舅已年近九旬,依然每天做着农活,尽可能地帮着儿孙们。我记忆中的舅舅甚至是经常犯傻的:他拿着家里的消炎药给村里的人注射,而我姨扁桃体发炎只得连夜求别人捎来长治,因家里无药可用耽误了治疗最佳时机,最终不得不手术摘除;多个中风的乡邻在他的针灸下恢复健康,但我中风外婆却老是排在其他人的后边。<div>  或许,在乡邻们的眼里,人医和兽医是没有什么不同的,村里不管是人生病还是家畜生病,总有人喊他去看一看,而这一去搭功夫不说,只要是家里有的药,都会送出去……</div><div> 前些年和我姨回家看舅舅,舅妈讲:“你舅舅呀,看了病人多多带少少,贴了功夫再贴药,一辈子也没见过拿回家里半分钱。这会儿眼花了,手也不稳了,就不再给人家看病了,总算不用贴功夫了……”</div> 许多时候,我是非常非常羡慕舅舅家的兄长和弟妹们的,因为,身体康健的舅舅和舅妈,让他们兄弟姐妹有资格享受着为人子女的快乐。我在微信视频里和舅舅说:“您一定要好好地活着,抗战胜利的纪念日还在前面等呢,八十年、八十五年、九十年……” 图片:峰火岁月的记忆1 图片:峰火岁月的记忆2<div> 写着这篇短短的文字,我在想:舅舅虽然没有英雄们血染的荣誉,没有胸前佩戴的勋章,但他依然是值得我们这些后辈景仰的英雄,因为,在共和国和旗帜上,也有他在血与火洗礼的青春,救治伤员时与死神博击的丰采!</div> 透过岁月的浮华,我好似触摸到了一抹感动,以这篇简短的文字,以表敬意,为他军人的果敢和农民的良善,为他不改的初心和不变的初衷!<br><br>2020年9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