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毛公祖散记</p><p> 罗秀军文</p><p><br></p><p>记得五六岁的时候跟着母亲去牛栏山酿酿(姑妈)家,是要上麻良,过茶罗,经过猪楼门,下夹脚岩垅里,再平走楠木坨雷公山脚下小溪边的小路,刚要到蛤蟆洞屋边就有一根斜斗的小路通往牛栏山酿酿家,连路走去,约三十来里的路程。</p><p>母亲时不时抱我一程,时不时背我一程,也时不时牵着我的小手儿拖我一程,有时遇到喜欢的事物我犟开母亲,自已连跑带跳又走一程。走到牛栏山酿酿家那坡顶上,母亲指着不远处的山弯,十来户袅袅青烟升起的人家告诉我那是毛公祖寨子,那时纯净的目光只是匆匆瞥了一眼,童心根本装不下那不起眼不感兴趣的小寨落。</p><p>到了上小学三年级时,我十岁。那天是赶场天,我背着黄书包,父亲牵着我准备送过铁路去大队学校读书。刚出了家的后门上到屋后的马路边,还没行十步远,父亲突然放开我的手儿,急步上前,迎着一个和父亲差不多年纪大的老人,亲切的握着手。只听见父亲叫那个老人:向书记,向书记好!那个老人另一只手用刚好的劲搭在父亲的手背上,笑笑地喊我父亲:老罗,身体还是那么好,结实,让我眼赖。那只手又在我父亲肩头轻轻一拍。父亲说:托向书记的福,还算没病没难。那个老人又问了我父亲家庭情况及生活情况的一些话题。说着说着,我看见我父亲和那个向书记的老人眼睛都说红了,也说湿了。</p><p>显然二个人好久都没见过了,一直都牵挂在心,突然相遇有说不完的话要说。</p><p>我开始打量起那个叫向书记的老人家,脸肥肥的,身材矮矮的,头上短短白发,眉厚耳大,慈祥可爱,精神欢快……。</p><p>没等我打量完,父亲招手喊我快过去,那个叫向书记的老人家摸着我的头:这是你伢崽(儿子),长这么高了,问我读几年级了。我呆凝望了他一眼,应了一声:三年纪了。父亲扯了我一下:叫向伯。我紧紧肩上的书包,叫了向伯一声。向书记老人连应了二声,把我抱起,笑着对我父亲又对我说:身子轻,书包重,读不读得进书啊。我不等父亲回答,我回答:一般般。父亲要留向书记老人到家里坐坐吃了饭再去木江坪政府去。向书记老人婉言相谢,临别时悄悄往我的衣袋里放了二块钱,说没买的糖果,叫我自已去买,并叫我好好读书,长大后才能有出息。</p><p>直到我读完初中二年后,父亲病逝时,我才知道父亲那次遇到过的那位向书记老人原来是木江坪乡第二届的党委书记向宽仲,老家住在吉信镇新田村毛公祖那十来户人家其中之一。那时遇到他已退休三个年头了,回木江坪政府办事路过的,没过几年,听说向书记老人也病逝而去。</p><p>从那时起,毛公祖那个地名才深深印在我的脑壳里,记在我的心里面了。</p><p>几次去吉信经过,都想去毛公祖看看,几次都这样事那样事拦着去不成。</p><p>二零二零年的农历七月十一那天早晨,因我伯娘去逝,堂姐说去毛公祖买两头羊办猪羊祭要开车去,我决定放下事物跟随去看看那个梦寂不眠的地方!</p><p>过了木江坪镇小半和吉信镇的楠木坨相接处的镇级公路,羊肠的组级公路斜斜而上,树两边的树木枝叶罩着路空,像钻进一条里把路的树林胡同似的,偶有一缕柔柔晨光通过叶隙射来,心情暖暖的,不远处夹脚岩那座似笔的尖山在袅袅晨雾里时隐时现,不知名的鸟儿吱吱地唱着吱吱的歌,像是欢迎,也像是热情,让我还不见人家,还不见人儿就先感受到了远山林里的人家好客,真心,纯朴!</p><p>到了,戳箕形的山形住着十来户人家,有旧土墙房,旧木板房,也有新砖房,把毛公祖寨子调配得那么均匀。</p><p>我急于问卖羊的人儿:以前在木江坪当过党委书记向宽仲老人的房子是那一栋?</p><p>卖羊的人儿告诉我路边上那两栋白灰线框的土墙木房子是向书记的房子,如今人去房空。我对着默祷了一下,带着父亲的想念,同时也感谢向宽仲书记为木江坪各方面的基础发展所做的贡献表示敬仰!</p><p>路下靠山湾湾有一栋很旧没人住的土墙屋,四周杂草丛生,有的瓜藤枝叶爬上了围墙绕过青瓦。心儿多少有点可惜和伤感起来。再顺堂屋门前看,堂屋平坝前修了一个木制大门的台楼,台楼上挂着一块红漆木制的长方形牌匾,牌匾上写着四个行书“鸪峙鸳楼”。我呆视了一会儿,心情开始舒畅起来,眼前这户人家曾住过一个文化四溢的才子,青山相对,鸳鸯幸福,鸪鸟朝贺,日子旺红的家庭呀,对面笔架山,背靠青龙椅,案前青塘水,鸭鹅翩翩舞,恍如画中来!</p><p>我问卖羊的人儿那户人家是不是文笔才学富贵都有,家境好的很。卖羊的人儿惊奇的望着我:你怎么知道?又说:你会望风水。我哑然一笑,不知所答。</p><p>说到“会望风水",我那敢!当地有名的风水师向先生就是这个地方的呀,鲁班门前弄大斧会讨骂的。听说有个年青人到走过都吾路边上向先生的坟前,只是好奇架了一下罗盘,回去后大病一场……。</p><p>卖羊的人儿笑了笑:你说的很准,那是诗词家,书法家向宽良老师的家,路口边还有他写的一块诗碑你看见了吗?我带你去!</p><p>向宽良老师的字形云流水,越看越想看,越着越劲看,笔锋适到好处。</p><p>那是二零壹玖年的元月三十日,向宽良老师回家乡探亲时,无限感叹!由心写的一幅字碑: 故园行 </p><p> 东风唤我返家园,</p><p> 故里今朝别有天。</p><p> 公路湾湾连集镇,</p><p> 车轮滚滚引财源。</p><p> 潺潺碧水歌新调,</p><p> 巍巍群山改旧颜。</p><p> 精准扶贫结硕果,</p><p> 腾飞赤县史无前。</p><p>向宽良老师的这首诗体现了新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党的国家政策欣欣向民,都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毛公祖的这个小地方走出了很多最美,最坚苦,最感动,最基层的干部,像做过州政府秘书的向宽高,木江坪第二届党委书记向宽仲……!</p><p>他们虽然人走了,但他们到过的一些地方所做过的一切贡献,当地的人们永远记得,也永远不会忘记……。</p><p><br></p><p> </p><p> </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