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日积月累是一个成语,形容长时间地不断积累。语文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只有日积月累,方能厚积薄发。</b></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统编教材《语文园地》中的日积月累栏目,主要编排了古诗词、古诗文中的名句、成语、名言警句、名篇佳句、诸子语录、农谚等,多与本单元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有关。</b></p><p> </p><p><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选文视野覆盖《论语》《孟子》《庄子》《列子》《晏子春秋》《韩非子》《吕氏春秋》《山海经》《史记》《汉书》《世说新语》《晋书》《朱子家训》等,涉及了经、史、子、集各部。</b></p><p><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看了日积月累中的这些内容就知道,这样的“积累”对儿童来说,是有压力和难度的。但是,埋怨无益,我对统编教材的基本态度是:</b></p><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1.不轻易做“批评者”,努力做“建设者”;</b></p><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2.不拘泥于“职业性阅读”,努力打破“阅读舒适区”;</b></p><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3.不仅要考虑到“应试需要”,更要追求儿童的“未来发展”。基于这样的基本态度,我对日积月累给出如下几点教学建议:</b></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一、找到“日积月累”与课文的融合点</b></p><p> 把日积月累渗透在任何一个阅读教学环节之中,从单元开篇的引入,到中间分课呈现,结合阅读教学的理解、练习、应用,到后面联系具体语境的总结、拓展,只要教师做个教学的有心人,这样小步走、扎实走,到了单元学习时,学生早已耳熟能详,胸有成竹,这样的日日积、月月累,比在《语文园地》中孤立学习有实效。</p><p> </p><p>例如,五上第八单元的人文主题就是——读书。这个单元的日积月累是宋代理学家朱熹的两首《观书有感》,与本单元的课文联系非常紧密,在《古人谈读书》《忆读书》《我的“长生果”》教学时,完全可以随机渗透。</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二、找到“日积月累”与原文的链接点</b></p><p> 六上第八单元的教学主题是“认识鲁迅”。本单元的文章有鲁迅的作品《少年闰土》《好的故事》,有鲁迅侄女眼中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有臧克家在鲁迅逝世十三周年写的《有的人》,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借助资料多角度去了解、感受鲁迅的崇高精神以及描写人物的一些基本方法。</p><p> </p><p> 而本单元的“日积月累”则安排了鲁迅的四句名言。这四句名言都有着强烈的家国情怀,对于小学生来说,理解起来不那么容易,最好的办法就是,老师(或者家长)找到原文,自己先弄明白,然后选择适合孩子阅读理解的内容讲给他们听。至于日积月累中的成语学习更是如此。</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三、找到“日积月累”与写作的契合点</b></p><p> 积累有两类:一类是消极积累,一类是积极积累,其分水岭在于能否运用。所谓“厚积薄发、贵在运用”,积累的东西能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并外化为语言流淌于自己的笔端,这才是“日积月累”的最终目的。</p><p> </p><p> 五上第八单元习作要求是——推荐一本书。日积月累里出现过多少佳篇名句?这个时候正好是“输出”的好机会。只要学生真正把积累的东西变成自己的知识流露在笔尖,日积月累的学习目的就达到了。</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四、找到“日积月累”与研究的拓展点</b></p><p>不管积累什么,我们应该清楚其目的不只是掌握这一点或几点知识上,而是让学生瞄准这一类,并通过积累,让学生形成整体的印象,并对其特点从整体上有所感悟。所以要引导学生学会围绕日积月累中的某一个自己感兴趣的“点”,进行专题研究。</p><p> </p><p>比如,五上第七单元日积月累《渔歌子》时,就采用“1+X”模式,补充了另外三首相关的词,进行主题拓展阅读,从中研究“渔父”的形象和意向。</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五、找到“日积月累”与“活动”的结合点</b></p><p> 形式多样、生动有趣的语文活动课,是教学“日积月累”这类内容最常见的课型,引导学生上好语文活动课,可以更有效的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激发其学习动力。</p><p> </p><p> 在活动课上,当学生各自发挥优势,通过各种途径查找到自己最感兴趣的资料后,为了弥补他们拥有资源和搜集资料的差异之不足,可引导他们在小组内把搜集的资料进行展示,可摆出来,可说出来,可诵读出来,也可演出来,甚至可以通过小组比赛的形式促使各自获得的资料得到较充分的交流。</p><p><br></p><p><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当然,教无定法,相信每位老师一定拥有各自的智慧。而我所分享的,不过是想给你一些微小的启发。所以,期待大家在实践中有更好的“日积月累”学习策略一起学习交流分享。</b></p> 统编教材一年级上册 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 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 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 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 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