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第二届国民视觉健康高峰论坛”在人民日报社新媒体大厦成功举办。会上,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与中南大学爱尔眼科学院联合发布了《2020中国青少年近视防控大数据报告》(下称《报告》)。<br><br>《报告》随机抽取来自全国8759名云夹活跃用户的近6900万条有效数据,对2020年青少年用眼行为、视觉环境及近视认知情况等方面进行了研究。<br><br>《报告》聚焦近视人群的低龄化发展趋势、近视防控的情绪图谱、近视防控的阶段性成果以及智能科技在近视防控中的作用四个方面的内容,旨在进一步落实<br><br>《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a href="http://www.guokehuiyan.com"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国科惠眼</a>】<br><br>与此同时,《报告》还通过分析当下近视市场乱象丛生,谣言滋生,众多家长对于近视防控存在认识误区等现象,呼吁近视防控需要政府、医院、学校、家庭、学生等全社会的共同参与,构建青少年近视眼防控工作的综合防控体系。<br><div><br></div><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01</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1-7月青少年用眼时长超标2倍</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每两人就有一人近视</b></div></div> 根据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3.6%,也就是说,我国儿童青少年每两人就有一人近视。同时,儿童青少年近视已成为中国视力损伤的主要原因。 <br><br>今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大规模“云端”教学的开展,给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带来了新的巨大挑战。<br><br>据教育部对9省份14532人的最新调研显示,与2019年底相比,半年来学生近视率增加了11.7%,其中小学生近视率增加了15.2%、初中生近视率增加了8.2%,高中生近视率增加了3.8%。【<a href="http://www.guokehuiyan.com"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近视矫正加盟</a>】<br><br>鉴于日益严峻的青少年近视防控形势,2020年1-7月份,中南大学眼科学院收集了8759名6-17岁儿童青少年的共计近6900万条疫情期间的用眼行为和视觉环境数据,并对这些海量的用眼行为数据进行了详细分析,最终以此为核心内容形成《2020中国青少年近视防控大数据报告》。<br> 《报告》数据显示:在用眼时长方面,青少年平均每天用眼时长在4小时以上,超过推荐值(<2小时)的2倍有余。<br>稍令人感到欣慰的是,用眼距离比平时有所改善,全天用眼平均距离为32.3cm,已有超过八成青少年用眼距离大于33cm,但仍有17.7%的青少年平均每日用眼距离低于标准线。 从地域上来看,我国东北、西南、华南、华东、西北、华北、华中等不同区域青少年用眼时长均超出标准1倍有余。其中,华东区域青少年平均用眼时长最长,<br><br>高达277.9分钟,超过4个半小时。【<a href="http://www.guokehuiyan.com"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近视康复加盟</a>】<br> 户外活动是独立性保护因素,保持每天2小时、每周14小时以上的户外活动,可让青少年近视发生率降低10%以上。<br><br>这主要因为太阳光的光照强度比室内光照强度高数百倍,光照越强,多巴胺释放量越多,而多巴胺能抑制近视的发生发展,另一方面,高强度光照可使瞳孔缩小、景深增加,模糊减少,也能起到抑制近视的作用。<br><br>然而,根据《报告》,2020年1-7月,青少年平均每日户外有效暴露时长严重不足,仅为32.3分钟,尚未达到推荐值的1/3,使得孩子们近视发生发展的危险极大增加,这也可能是半年来学生近视率增加11.7%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报告》特别指出,青少年近视防控需要“光合作用”,坚持户外活动必不可少。<br><br>疫情防控常态化后,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更需要鼓励学生多参与户外活动。同时,阅读环境的光照值也是影响近视发生发展的重要外部环境因素。<br><br>报告显示,疫情期间青少年平均阅读环境光照仅为109.7,远远低于推荐值(125lux以上)。<div><br></div><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02</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高度近视可致盲</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需及早进行科学防控 </b></div></div> 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眼视光学组组长吕帆教授强调青少年近视防控需要长期坚持、不可一丝懈怠。<br><br>“近年来,通过对中小学生的近视普查工作,我们得出了许多详实的大数据。基于对普查大数据的分析,对青少年近视防控提出了四点启示,即将防控工作前移到小学、孩子上学不宜太早、加强户外活动、为孩子提供更优的健康管理等。”<br><br>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眼视光学组组长吕帆教授进一步指出,“作为医生,我们还需要关注高度近视(近视度数>600度)的影响,因为高度近视是我们现实当中致盲最重要的病因之一,而且一旦进入高度近视的病理性变化是不可逆的损伤,所以我们要杜绝谣言,形成科学的近视防控观,对于高度近视可能发生病理变化的人群,给予高度关注。”【<a href="http://www.guokehuiyan.com"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近视养护加盟</a>】 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眼视光学组副组长、中南大学爱尔眼科学院博士生导师杨智宽(左一)主持“专业对话——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视觉健康”圆桌论坛“近视防控已成举国关注的话题,仍然任重道远。决不能人云亦云,放任谣言肆意发展。”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眼视光学组副组长、中南大学爱尔眼科学院博士生导师杨智宽教授指出,“近视眼特别是高度近视眼将给眼健康带来巨大危害,我们在防控近视眼的策略上一定要牢记三点:第一、做好预防,降低近视眼的总体发病率;第二、控制近视进展,预防高度近视的发生;第三、如果已成为高度近视眼,则要极力防止产生并发症。另外,近视眼防控是关系到国家民族命运的大问题,一个民心工程问题,同时也是一个科学问题,近视防控需要政府、医院、学校、家庭、学生等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建立青少年近视眼防控工作的综合防控体系。”<br> 世界卫生组织屈光不正防控计划专家组成员、中南大学爱尔眼科学院副教授蓝卫忠强调,近视防控需要全社会的参与,需要综合管制。<br><br>近视眼防控离不开高科技手段支持,同样也离不开家长、学生的参与。因此科普宣教也是非常关键的环节。“所以我们要想方设法让我们的科普变得更有趣味更形象,让学生对近视眼有一个深入的理解。同时也需要加强市场管理,来严厉打击各类虚假宣传。最后,我们还需要通过一个严谨的措施来评价干预效果,及时调整、改变。”世界卫生组织(WHO)屈光不正防控计划专家组成员,中南大学爱尔眼科学院副教授蓝卫忠强调。【<a href="http://www.guokehuiyan.com"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近视加盟</a>】<br><br>此外,他刚刚参与完成的世界卫生组织屈光不正防控计划工具包,预计将于明年初向全球各国政府进行发布,用于全球各国的卫生部门、眼健康相关的服务机构以及培训机构等进行眼健康服务,最终这些工具包会纳入全民医保的清单,并且跟世界卫生组织大健康的工具包关联在一起,共同呵护好孩子的眼睛。 <b>第二届国民视觉健康高峰论坛隆重举行</b><br>据了解,本届国民视觉健康高峰论坛以“国民视觉健康”为主题,汇聚政府、医院、企业、学校、在线视听app等多方人士,除现场发布《2020中国青少年近视防控大数据报告》外,还通过现场主旨演讲、嘉宾对话等形式,聚焦国民视觉健康,共话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新举措。<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