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跑的三十分钟

临海听风 低吟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融入电解生产一线已经有一个多月的时间了,每每回顾在电解三车间这段时间的工作,我想说的太多,想让大家知道电解一线中那些值得我们记住的人与事更多。</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同事告诉我电解三车间有个运行二班干电解槽很有一套,尤其是换极作业水平不错,处理炉底结壳更是他们班的强项,把沉睡炉底多年的硬板壳用几根2.5米的长钢钎合力生生撬起清理,提高了电解槽的炉膛质量。</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今天早上,当我走到二工区8215号电解槽旁时,正好碰上他们班的换极小组进行换极作业。 5个人一组的换极作业,他们配合默契的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没有掌声,没有喝彩,只有被汗水湿透的工服渗出的一片片汗渍,像一幅随性而作的水墨画,简约而大气的盛开在电解三车间的每一个角落。</span></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  </b></p><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 第一次看电解工换极作业,给我带来视觉上的冲击,就是"紧张有序"。</b></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按照电解生产换极作业标准化规定,电解工的换极作业完成时间为30分钟,这对作业人员是个考验,几个人的业务水平要熟练,组员之间的配合更要熟悉,紧密协调,才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多道作业工序,保证换极工作的质量和效率。站在一旁半个多小时,我第一次现场亲身体会到了电解一线工人踏实稳健却又辛苦的工作,面对60多度高温的烘烤,他们穿着厚重的劳保工服,肩扛、手拿各种工器具在电解槽旁来回忙碌。天车吊离残极后,康赟迅速跑到电解槽旁,和早已守候在侧的冯继朋开始对结壳块进行打捞,一下、两下、随着他们有节奏地奋力挥动手中的钢钩,结壳块被安全的捞出;安装新阳极时,康赟沉稳的站在槽间,专注认真的打着手势明确的指挥天车安全作业;该返热料了,为了减少地沟漏料,马银贵、王韦吉两人相互配合,忙碌而紧张地使用铁锹、扫把、挡料板进行现场精细化处理,减少重复劳动。</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康赟,冯继朋,你们跑动的样子真的很美。</span></p> <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  </b></p><p><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 忙碌的身影最漂亮的动作是什么?让我来告诉你我的第二感受“变换”。</b></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工具车与电解槽之间也就是有10米左右,就在这么短的距离间,换极小组的成员不停的变换手中的作业工器具来完成换极工序中的各个环节。该处理炉底沉淀了,由于磁场作用,王韦吉只能端着沉重的钢钎及时补位配合工友处理沉淀;到了捞渣环节时,赵海强换好漏勺找准位置站在电解槽旁一勺一勺的干起来;火红滚烫的大块结壳从电解槽里被扒出后,又是马银贵与王韦吉两人抄起手中换好的铁锹配合起来将结壳块拖到残极区域;天车布完料后,冯继朋和康赟有力地挥动着扫把清理现场卫生。我默默地算了一下:不到10米的短暂距离,他们5个人在20多分钟内划线、抬料槽,安装保护罩、扒料、指挥天车打壳、提极、新阳极定位、打捞碳渣、捞块、处理沉淀、测量数据、修边整形等来来回回跑了有60多趟,而各种用途不同、形状不同、重量不同的换极工具在这60多趟的奔跑中更换了有11、12个左右。时间紧、距离短、作业空间小,马银贵他们5个人干起活来依旧是各司其职、有条不紊,衔接有序。</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王韦吉、马银贵,看着你们忙碌的背影,我为你们点赞。</span></p> <p><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  </b></p><p><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 其实,更撞击心灵的是作业现场传来的那一声声的"喊"。</b></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你听,“冯继朋,小心天车过来了”、“赵海强、注意你脚下的热块,小心烫伤”、“康赟,注意铁质工具与槽体不要搭接,避免引起对地放电,……”,一声声的提醒与呼喊,仿若赋予了魔力一般,让我的心随着电解槽火热的炉膛翻滚、跳跃、激动。我被他们干劲儿十足的热情所感染,心里暗自为他们加油。更多的时间里,站在稍远处的我是听不清他们彼此间犹如暗语一样的叫喊声,也看不懂他们几个人默契而固有的手势与眼神的交流,我只能从掠过眼前的忙碌背影和一晃而过的专注面孔去感受电解工换极工作的艰苦与那份责任。举起手机,我为他们能做的,仅仅是留下青铝人忘我工作的珍贵瞬间。</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赵海强,你和你的兄弟们呐喊的声音我会记得。</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一张张洋溢着开心的笑脸上是一滴滴汗水顺着鼻尖、脸颊滑落,他们来不及擦拭,当盖好最后一块槽罩走出电解槽时,这群汉子得意的告诉苏旭东主任:运行二班换极小组用时25分钟完成换极作业!</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奔跑是一种姿态,更是一份担当与干劲。电解三车间这群忘我奔跑的电解汉子,在周而复始的工作中,用执着而热烈的激情,跑赢了昨天;在每一天紧张的30分钟内,他们更是用敬业与热爱跑赢了自己,更跑赢了同行。</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普通如他们,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一张笑脸,却把工作的精彩与青铝人的奋进,鲜活、生动的展现给所有的青铝人、所有的奋斗者。</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一起拼,一定赢。</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电解三车间 李晓燕)</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