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人民公园

东北人

<p> 成都人民公园位于成都市区祠堂街少城路,公园始建于1911年。</p><p> 人民公园是一个集园林、文化、文物保护、爱国主义教育、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园。</p> <p>  川军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又名“无名英雄纪念碑”)位于四川省成都市人民公园,该纪念碑是为了纪念在抗日战争中阵亡的60多万川军而于1944年修建的。 纪念碑上一位川军士兵,穿着短裤、绑着绑腿,背着斗笠大刀、手握步枪,胸前悬挂两颗手榴弹,注视前方,就像即将冲锋的战士。</p> <p><b style="color: rgb(1, 1, 1);">出川抗日雕塑</b></p> <p><b> 雕塑名:壮行</b></p><p> 部队即将开赴前线,临行前,出川将士面对前来送行的老百姓,端上一碗壮行酒,面对父老乡亲,相视无言。舍小家,顾大家。将士们喝下这碗壮行酒,大有壮士一去不复返的气概,带着几十万四川人民的重托与厚望,壮士们要出川抗日,与全国人民一起把日本鬼子赶出中国,为川人争光。</p> <p><b> 雕塑名:送别</b></p><p> 一位勤劳贤惠,刚做母亲不久的妇女,背着几个月大的孩子,前来送丈夫上战场。她双手紧紧拉着丈夫的手,依依不舍,一脸的忧伤,望着即将离别的丈夫,有一种说不出的伤感。他虽然目不识丁,心里却懂得一个道理:日本人侵略了我们的国家,炸毁了我们的家园,男人应该出川去打鬼子,报效国家,这才是男人应该做的事。</p> <p><b> 雕塑名:难舍难分</b></p><p> 1937年在四川乡下,与奶奶相依为命的二娃,穿上军装就要告别奶奶随军出川抗日,奶奶想到孙子这一走,以后可能再也见不着他了,心里十分难过。拖到虚弱的身体艰难地挪到门口,一手扶着门框,一手招呼着,二娃转身向奶奶挥手告别,望着一手带大自己的奶奶,两眼含着泪花,难舍难分。他明白,自己长大了,应该跟部队出川打日本鬼子,为奶奶和村子上的人争光!</p> <p><b> 成都大轰炸纪念墙</b></p><p><b> 抗日战争期间,日本军国主义为摧毁我中华民族的抗战意志,以炸迫降,从1938年11月8日到1944年12月18日,对战时国民政府陪都重庆及大后方四川进行了长达六年多的狂轰滥炸,致使四川省垣成都满目焦土,一片废墟,成都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成都大轰炸是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所犯下的滔天罪行,也是成都人民难以平复的巨大伤痛。我们应铭记历史,以史为鉴,珍爱和平,警示未来。</b></p> <p>  1939年6月11日,日军出动27架飞机夜袭成都。</p> <p>  1940年10月27日,日军分两批出动36架飞机空袭成都。</p> <p><b>成都远洋太古里</b></p> <p><b>成都蜀都大道</b></p> <p>  辛亥秋保路死事纪念碑,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市中心人民公园西北部,建于1913年,是当时川路总公司为了纪念1911年四川保路运动中牺牲烈士而修建的纪念建筑。</p><p> 清宣统三年(1911)五月,清政府颁布“铁路国有”政策,宣布把民办的粤汉、川汉铁路主权收归国有,出卖给英、法、德、美等国银行团。湖南、广东、湖北、四川等省人民奋起反对,纷纷组织保路同志会,开展保路斗争,尤以四川的保路运动最为激烈,参加者达数十万人。</p> <p>  辛亥秋保路死事纪念碑建于1913年,系砖石结构,坐北朝南。全碑由台基、碑座、碑身、碑首组成,通高 31.85米。台基呈圆柱形,四边为垂带踏道。碑座呈方形,分 4层,四周有机车、路轨等浮雕图案。</p><p> 碑身方锥形,四面嵌长条大青石,镌刻 4种书体手书“辛亥秋保路死事纪念碑”,每字约 1米见方,为清末民国初年四川书法家赵熙、颜楷、吴伯朅、张夔阶所书。</p> <p>  鹤鸣茶馆位于人民公园内,已有百年历史,人气超旺。 茶社很大,竹椅木桌错落有致,周边有小溪竹林,自己选好位置就可点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