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于读书和教学之间 ———鸳鸯镇中心小学“炎炎夏日 清凉阅读”教师读书心得交流分享会

忘忧草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2020年8月24日上午,鸳鸯镇中心小学教师读书分享交流会分教研组进行。在这如火如荼的炎炎夏日,此次的读书交流活动给我们带来了一份心灵的平静、一丝清凉的感受。</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朱永新先生说:“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阅读的水平;一个人精神的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促进教师专业素质成长,充分调动教师读书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增强教师文化底蕴。假期里,老师们进行了认真阅读。语文组教师阅读了于永正的《我怎样教语文》,数学组教师阅读了华应龙的《我就是数学》,艺体组教师阅读了于永正的《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读书交流中,老师们侃侃而谈,分享了阅读中的感悟与心得。</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语文组教师就《我怎样教语文》,各自分享了独特的阅读心得。数学组和艺体组教师就《我就是数学》和《做一个让学生喜欢的老师》分享了自己的读书心得体会。全体教师共同阅读了帕克.帕尔默的《教学勇气》。</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陈红梅老师谈到:读完于永正老师的《我怎样教语文》,感受最多的还是那句话:“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语文教学最大的成功,应该在这里。在此,我想说,每一位语文老师都要静心修好自己的身,守好自己的道,在语文教学的路上追求永恒的本真。从今天起我们要先开始勤阅读,开始下笔写写文章,要先成为一个真正的读书人。只有浑身书香、满腹翰墨的我们,才能够将孩子们带领进那个充满知识、充满乐趣、充满诗书芬芳的语文世界。</p><p>&nbsp; &nbsp; &nbsp;&nbsp;&nbsp;&nbsp;既然简简单单就能把语文教好,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何乐为何不为呢?</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张剑英谈到:备课先备读,反复读,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读出语感,读出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妙处,读到其言皆出吾口,其意皆出吾心。</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兰明环老师谈感悟:读了于永正老师的教育漫谈《我怎样教语文》使我感触最深的是:语文教育不能只读一本语文书,教学艺术是处理教材的艺术加善待学生的艺术,走近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比处理教材、传授知识更重要。</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赵康维老师谈深刻感悟:在于永正老师的《我怎样教语文》一书中,于永正老师提出了这样一个点:“教学时,一只眼睛盯着‘语文’,一只眼睛盯着“人”,这才是完整的语文教学。</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什么是“一只眼睛盯着‘语文’”呢?&nbsp;反观自己的受教育经历,于永正老师得到启示:语文教学教的不是课文而是语文!用教材教识字、教写字、教读书(包括朗读)、教表达,激发兴趣,培养习惯,烦琐的分析和讲解没有必要,要把3500(识字量)和2500(会写)保住,把读和写抓住,一句话:要把语文的根本留住。什么是“一只眼睛盯着‘人’”呢?我们一起看看于永正老师向学生交出的名片吧。</p><p>正面:微笑(尊重、理解、宽容)</p><p>反面:负责(严格、顶真、耐心)</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杨佼子老师精彩分享:</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诗人说:微笑是阳光。</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教育心理学家说:微笑是活跃课堂气氛的润滑剂。老师带着微笑出现在课堂上,就会在教与学之间架起一座情感的桥梁,就能让学生在和蔼可亲的愉悦当中接受知识。在此基础上,教小学语文,要手把手,实打实地教。小学语文教师要有比较好的语文基本功底,还要有一定的理论修养。行文简显浅,做事诚平恒。认真,努力,坚持。</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王明娟老师谈到:于老师让我明白了:教学中,要遵循孩子的学习规律,坚持大量阅读,坚持读写结合,这样就能让自己的学生拥有良好的语文素养。学生如此,老师亦如此,在我们教学生涯里应多读书,读教育理论的书籍,还要涉及科普类、文学类等,因为自古以来就有“读万卷书”一说,这样才能给予自己更广阔的视野,才能带领我们的学生“行万里路”。</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李娟老师分享:&nbsp;&nbsp;在第二辑中,于老师告诉我们:教语文,其实很简单。教学生读书——教师要会读书;教学生作文——老师要懂写作。于老师通过大量真实的案例证明:学语文,只要抓住“读写” 这两条线不放,即按照教语文的规律去做,谁都能把语文教好,谁的学生都会有好的语文素养。他的五重教学法,也正是紧紧围绕“读写”这条主线展开,指导学生去感悟、去积累、去迁移。</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乔艳娟老师说到:我觉得像于老师这样一丝不苟的对待自己的教学,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认真不努力呢 ?备课的态度是对待语文教学的态度 !在付出的过程中也会得到收获的意想不到的惊喜 !你会发现 最美好的风景永远都在路上而不是终点 。收获与学生一起成长的过程虽好 但比收获单一的成绩更重要 !我们应当有这样一份态度 才能对生活从容以待 ,人生留痕 。</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谢文艳老师分享:&nbsp;我感受最深的还有第三辑《语文课堂教学的亮点在哪里》中的“指导朗读人物对话的艺术”一节,&nbsp;于老师指出:讲解只能是使人知道,朗读更能使人感受。讲解是为更好的朗读服务的,朗读既能意会生情,又能表意传情。朗读要读出人物的轮廓,即把课文读通顺,了解大致人物和主要内容;读出人物的思想感情,即抓住对话中的标点符号和提示语来体会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读出“话外音”,在理解中读出话中话来;读出人物的身份,身份不同,说话的语气也就不同;读出人物的不同性格;读出人物的年龄;必要时老师还可以课堂上进行范读。于老师用他的实际教学告诉我,课文读懂了,读出味道来了,教学方法也就有了,可见朗读指导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王芳芳老师谈心得:于老师在书里讲,一个优秀的语文老师得是个“文化人”,以“文”化“己”。“文”就是读书。读书可以改变我们的话语方式、思维方式,甚至言谈举止。对于这一点,我觉得自己做的不够好,读的书不够多,以后要多读书,做一个“文化人”。</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杨小全老师谈到:真心诚意喜爱孩子,并让孩子感受到老师的喜爱,是一种功夫,也是一门艺术。这种喜爱,是对生命的尊重,而不是对功利的诉求;这种喜爱,是自心底里流出,而非虚伪的作秀。</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漆谢武老师分享:“错误就是美丽”,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没有一个老师不这样说,但是,能真正这样做的老师却不多。很多时候,我们面对学生的错误,不问其价值,常常一时怒起,失去理智般的责骂学生。华老师却能真正认识到学生的“错误就是美丽”,而这份认识不是一种虚空的如喊口号般的老师“爱”学生,它是一种有底气的认识,积淀。</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赵想定老师谈到:只有数学素养丰厚的老师,才能上出真正的数学课;只有对数学痴迷的老师,才会带出痴迷数学的学生。</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贾平安老师精彩分享:“攀山千条路,共仰一月高。”我们对学生,对他人更应多一份宽容、理解和善意。</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丁国英老师深刻感悟:&nbsp;&nbsp;我们老师要尽力使自己具备“儿童心灵”,蹲下来和孩子对话,用“儿童的大脑”去思考,用“儿童的眼睛”去看待,用“儿童的情感”去体验,用“儿童的兴趣”去爱好,我们必须要会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王俊录老师谈到:&nbsp;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习兴趣是学习过活动的动力。”学生对数学课感兴趣,才能全神贯注,努力学习,积极思维。没有兴趣的学习,对小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苦役,不能激发和培养出智慧和灵感。</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令建强老师说:&nbsp;&nbsp;从华老师的书中,我感受到数学的美和魅力,我们的教学不能再满足于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学会某种知识或某种技能,最重要的是,要引领学生投入到数学的世界里,要让学生一步步地感受到数学的有趣和无穷的魅力,学生也用数学的思想去思考、去探索各种数学问题,不断地追求,这才是我们作为数学老师的终极目标。</p> <p>&nbsp;&nbsp;&nbsp;&nbsp;&nbsp;张丽老师分享:&nbsp;&nbsp;创造是对前人的扬弃,更是对自己的超越,对自己的成全。课堂是学生的,就应该从学生的需要出发。我们真要想成为学生成长中的“重要他人”。就要不断丰盈自己,让自己在学生眼中就是学科的代言人。</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晋利红老师谈到:&nbsp;&nbsp;我们要安排活动,肯定要考虑选择活动的时机。时机选择得得当,会一石三鸟,事半功倍;如果时机选择得不当,则事倍功半,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会大打折扣,还会带来负面的作用。</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韩文进老师分享:&nbsp;高妙的课堂设计是从生活中汲取的营养,而开发生活资源的动力,显然是从持久的阅读和思考中获得的。</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郭利春老师精彩分享:&nbsp;做性温、味甘的“甘草”。于老师像甘草一样温厚,微笑是他的名片,宽厚是他的品格。在于老师语言中,一个被男生洒上墨水的女孩的脸蛋是“锦上添花”,一句幽默的语言,让女孩子破涕为笑,化干戈为玉帛。做老师,就是做个温和的人,做个宽容的、善解人意、善待学生的人。</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王家慧老师谈到:老师要有点孩子气,童心不泯。张光鉴曾说:“要蹲下来看学生,老师要和学生相似,而不能要求学生和老师相似。”作为教师的我们要保留一颗孩子般的好奇心,发现生活中、大自然中的美,这样自然也就感受到美的价值。只有作为教师的我们能感受到美,才能给学生带来美的感受。我们还要学会理解和体谅学生,尤其是对后进生,想学生之所想,做学生之想做。一个真正了解学生的老师,才是一个真正的好老师。</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最后,校长郭小娟同志就这次读书分享交流活动做了精简的总结。</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最是书香能致远,学习之乐乐无穷”。读书感悟不是仅在一本书,它更是积累,是厚积后的薄发!。郭校长在最后讲到:“过去讲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在如今这个知识爆炸的信息时代,怕是有一池水也不够 ,得有源头活水……她希望大家把读书当成一种习惯,一种如同柴米油盐一样生活所必须之物,一同走进书海,浸润书香,畅享书韵!</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读书开拓了我们灵魂的广度和宽度,使我们能在跌宕起伏的生活里拥有处变不惊温柔安定的内心。</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书是一方草地,是一片树林,是一条小溪,疲劳的心灵可以在里面栖息,浣洗;看小草蓬勃,听小鸟啁啾,感水花激溅。</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让阅读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好习惯。</p>

老师

语文

学生

读书

教师

教学

读出

分享

于永正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