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作者和曾老在延安合影</p> <p>代表团在南泥湾合影</p> <p> 九月三日</p><p> 今天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p><p>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纪念日</p><p> 今天也是我的生日 退休日</p><p> 此文献给两位抗战老兵</p><p><br></p><p> 一次最难忘的采访经历</p><p>—“三五九旅老战士重返南泥湾”活动采访记 (此文曾在2006年兵团日报星期刊头版刊载。本文有删改。)</p><p> 罗广军</p><p> 那次采访活动虽然已过去22年了,每当我回想起当时的情景,依然总是能感受到心中有一股热流在涌动。</p><p> 那是1998年的6月份,兵团工会组织的 “三五九旅老战士重返南泥湾活动”。成员组成:兵团工会副主席黄炜为代表团团长,代表团的主要成员中有两位老八路,一位叫郭振强,另一位叫曾光华。还有兵团上海知青代表章卫成 ,军垦二代代表闫卫华,一名医生和工会工作人员。我和张力生有幸作为兵团电视台和兵团日报的随团记者全程采访。</p><p> 郭振强,75岁(1998年)原三五九旅七一九团卫生队护士长,离休前任兵团卫生局副局长。一九三七年参加八路军,一九四九年随王震部队进疆。参加过南下北返、中原突围、延安保卫战等,以及南泥湾大生产。</p><p> 曾光华,73岁(1998年),原三五九旅七一七团二营四连战士、机枪手,离休前任兵团农四师七十二团行管科主任。抗日战争时期,他参加了游击队,多次随部队作战打击日寇。他参加了南下北返,中原突围,保卫延安等几十次大小战斗和战役,他多次负伤,右眼打瞎,又胳膊炸伤,头部被弹片削去一块。曾四次荣立一等功,三次二等功,一次集体大功。</p><p> 多少年来,我们只是从电影、电视、图片上见到过的宝塔山、延河水、南泥湾,就要亲眼去看一看了,我和代表团的其他成员一样,心情总是难以平静,耳旁总是反复响起《回延安》、《南泥湾》那熟悉的旋律……。但最兴奋不已的,当然是两位曾在那里战斗过的两位359旅老战士——郭振强、曾光华两位老人啦。</p><p> 一 郭振强的五次泪花</p><p> 在乌鲁木齐国际机场候机室,当我把摄像机镜头对准郭老时问他:“当您得知要去、南泥湾的消息时,您是什么心情?”“我特别的激动,好几天都睡不好觉,满脑子都是54年前事......”说到动情时,我第一次看到他的泪花溢满了双眼。</p><p> 是啊,多少次的魂牵梦绕,南泥湾,留下了他们和战友们的足迹,有他和战友们亲手挖得窑洞……,他们,怎能不激动呢?</p><p> 到达西安后,代表团一行乘车前往革命圣地延安。一路上,我留意到郭老随着离延安距离的缩短,就开始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话也多起来,双眼发出异样的光芒,他时而盯着窗外,时而转过头来向大家介绍,这是什么地方,那是什么地方,这里他们曾住过,那里他们打过仗。我一边拍摄着,一边同他聊了起来:“郭老,你给我们讲一段难忘的故事吧!他可能早就憋不住了,一下子就打开了话匣。他绘声绘色地讲着,比划着,当讲到扭秧歌的时候,还做起了动作,扭动着腰,口中唱着“花篮的花儿香,听我来唱一唱……”,进了延安城,他自言自语地念叨:“我的梦想,终于实现了。这时候,我透过寻像器再一次看到郭老双眼里闪烁着的泪花。</p><p> 吃过晚饭,郭老就忍不住要走一走,看一看延安到底发生了哪些变化?当他看到卖红枣的,就上前问长问短,手捧红枣对大家说,这就是延安的大红枣,就是歌中唱的“大红枣儿甜又香,送给咱亲人尝一尝……”。又走了一段路,“快看!那就是宝塔山,那就是宝塔,以前宝塔没有那么大,也没有那么高,旁边的小塔也没有,也没有栏杆,光秃秃的,现在树多了……,那边是杨家岭……”他不停地说这指那,动情地回忆着54年前的情景。在寻像器里,我看到他眼里又充满了泪水。</p><p> 第二天一大早,车在盘山路上行驶了一个多小时,就到了驰名中外的南泥湾。此时我的耳旁响起了郭兰英唱的那首《南泥湾》:“花篮的花儿香,听我来唱一唱啊……..” </p><p> 南泥湾 ,是延安市一个面积仅有200多平方公里,总人口不足2000人,职工400多人的小农场。那天,南泥湾人用最隆重的仪式欢迎代表团的到来。彩旗飘扬,锣鼓喧天,秧歌、掌声汇成一片激情的海洋。</p><p> 能容纳千人的俱乐部座无虚席。郭振强老人代表老战士发言,他难以抑制激动的心情,动情地说:“我离开咱们南泥湾、九龙泉已经54个年头了, 我在新疆日日夜夜想念着南泥湾、想念着九龙泉,常常都梦到南泥湾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他的声音哽咽……,我的镜头慢慢推进,可以清楚地看到他眼里的泪花。</p><p> 代表团来到了离南泥湾不远的九龙泉,那里有一个为纪念三五九旅七一九团革命烈士而修建的纪念碑,碑旁镌刻着毛泽东主席的提词:“热爱人民, 真诚的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己。”</p><p> 郭老动情地指着碑上那一个个熟悉的名字,“陈文斌、第一任政委在晋中过沙河时被日本飞机炸死了……。康春喜,江西人、我们的好连长,也牺牲了,我们哭呀哭得很伤心, 张敏锐、张力利……。.” 他用手抚摸着战友的名字,从寻像器中再一次看到了他强忍着的泪水。</p><p> 重喝九龙泉的水,郭老连声地说,水真甜呀,和当年一样甜。他还用瓶子灌了一瓶对大家说:“我要带回去,让战友们也尝尝,留个永远的念想吧”。</p><p> 从九龙泉返回南泥湾的路上,郭振强老人的眼光一直盯着窗外,突然,他叫道:“停车!停车!我要去找我们的窑洞。”他拎着相机,边说边下了车。这时的郭老,显得异常地兴奋、机敏,他一路小跑,冲上了小坡,几经寻找、打听、终于找到了54年前他和战友们亲手挖的窑洞。他喘着粗气激动的连声音都变了,指着那些窑洞激动地说:“看!就是这里!快看!我们打的窑洞,那是队部的,那是护士班的,下边是伙房的,那是一班的,我住的是二班的,这是三班的,再往那边几个是休养所的,看,烟道还在……”郭老深情的对我们说:“那时我们一边打窑洞,一边开荒,一边捡野菜吃,苦啊…….”面对着窑洞,多少往事画面浮现在眼前,老人的眼眶湿润了……</p><p> 二、朴实无华的曾光华</p><p> 在去延安的路上,曾老说:“干革命嘛,管他立不立功,只管干就行了!” 曾老看上去就很特别,不平凡的战斗经历夺去了他一只眼睛, 他饱经风霜、黝黑的脸上布满了皱纹,看上去象一尊雕像。曾老性格内向,不善言谈,朴实无华。由于战争年代他多次负伤留下了后遗症,行动有些迟缓。也正是因为这些,我就更注意观察他的细微的举动,更想去探究他的内心世界……。</p><p> 我们向他提问时,他总是憨厚地笑笑,回答最多的就几个字,简短而朴实。在乌鲁木齐国际机场,当我把摄像机对准他时,问道:“当得知要去南泥湾的消息时,您是怎么想的?”他用浓重的河南口音说:“激动呗,就是高兴呗!”</p><p> 同样,从西安到延安的途中,我们与曾老也聊了起来:“曾老,你能给我讲讲你的战斗故事吗?”“那有啥讲的?”“讲讲吧,你立了那么多战功,大家都想听听。”“什么功不功的,我管他那么多,我为了干革命嘛,只管干就行了,你道(叫)打就打,你道(叫)走就走,什么功不功的,我从来就不管。”“曾老,你讲讲胳膊上的伤吧!”在我们的再三恳求下,老人沉默片刻,抬起了胳膊,露出了小臂清晰的伤痕,“胳膊是两块骨头嘛,一个骨头打断了,一个骨头削的差不多了。在医院(医生)要给我截肢,我说截肢是干什么?我不知道啥意思,后来知道了,截肢?今后怎么打仗呀,我不干,就跑掉了。我找团长说理,团长说:“他妈的,截掉干么?扒屎尿尿都不方便嘛,谁来给你提裤子呀?”</p><p> 说起打仗,曾老可来了精神。在延安宝塔山上,我用摄象机镜头,记录下了珍贵精彩的一段对话。“曾老,给我们讲讲你的眼睛是怎么被打瞎的吧。”曾老说:“我赶紧把扔过来的手榴弹,照准敌人扔过去,他狗日的也灵通(机灵),把手榴弹又甩回来,冒着烟,手榴弹不能甩三下,手榴弹就爆炸了嘛,我的眼睛就带花(负伤)了嘛。”</p><p> 在九龙泉七一九团革命烈士纪念碑前,曾老感慨地对我们说:“看了牺牲了的战友,我心里难受呀,他们不死有多好呀,看一看新中国的建设嘛,(可)他们走掉了,现在什么都没了,他们为人民服务的理想实现了嘛,同他们相比,我活着,很幸福,没什么亏的。”从曾老几句话中,可以感受到他人格的魅力,平凡而伟大的精神。</p><p> 掌声有多种多样,然而发自内心、真诚的热烈的掌声却不多见。在南泥湾的报告会上,我就拍到了这样的掌声。当兵团工会副主席、代表团团长黄炜介绍二位老八路尤其是介绍到:“曾光华同志作战英勇,出身入死,多次负伤,眼睛被打瞎,胳膊被打断,头皮被掀掉一块,内脏被打坏,他曾四次荣立一等功,三次荣立二等功,一次集体大功。曾光华同志可以说是九死一生啊”的时候,全场上下爆发出了经久不息的掌声……。在雷鸣般的掌声中,曾老缓缓地站起身来,微微地向大家点头致谢,没有一句话。 恐怕只有军人最懂得在经历战火硝烟的洗礼后,荣立战功的真正含义和份量。此时此刻,我的心情和在场的人一样,心中涌动着一股热流。我的眼眶湿润了,从镜头里可以看到在场的好多人都禁不住热泪盈眶。从那以后,每当我看到这段画面的时候,我都会有当时那种难言的激动感受。</p><p> 回到台里后播发了几条新闻,制作了一部60分钟的纪录片—《重返南泥湾》,播出后收到了普遍的好评。</p><p> 那次采访活动过去已22年了,那一幕幕动人的情景仍历历在目。</p><p> 两位老八路曾光华、郭振强老人先后离开了我们,一些老战士也相继离我们而去…..。但他们的精神永存、形象永在!兵团、新疆人民不会忘记你们,祖国人民不会忘记你们……。</p><p> </p><p> </p><p> </p> <p>曾老在讲他负伤的战斗故事</p> <p>郭老在九龙泉窑洞前讲他们当年打窑洞的故事</p> <p>代表团在南泥湾受到了隆重的欢迎</p> <p>郭老在延安市街上激动地给黄炜副主席讲今夕对比</p> <p>曾老在寻找他们的战斗足迹</p> <p>两个老八路穿上了“军装”。</p> <p>郭老着军装挎上枪神气地说:你们看我像个当兵的吧?</p> <p>曾老在宝塔山留念</p> <p>纪念馆解说员感动的送二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