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15px;">天津武清赴泾川支教教师 齐东雪</b></p> <p> 2020年4月20 日,为了响应国家东西部扶贫战略,向脱贫攻坚战发起最后总攻的号召,我们暂别家人,带着领导的信任,带着同事们的鼓励,带着对一起奋斗了三年即将高考的孩子们的不舍,带着对两个孩子的思念,我来到了甘肃省平凉市泾川一中,成为一名支教教师。</p> <p> 来之前,内心是忐忑的,因为我们将面临着陌生的学生,陌生的生活环境,陌生的语言,当然,还有陌生的教材,陌生的考纲……面对这一切的未知,尽管做足了心理建设,紧张依然是在所难免的。但是仅仅一周,我的那些紧张瞬间消失。月初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对于这如诗般的地方,我们真的是“一见钟情”。山间纯净的空气能洗刷掉从城市带来的纤尘与浮躁。热情的老师,村民,学生们使我们倍感温暖。离家的那种紧张与无助瞬间消失。我们以最快的速度、最大的热情和最精神的状态,积极投入到教学工作中。</p> <p> 作为支教教师,我们的首要任务是支持当地的教育工作。由于教材和考纲的不同,我们需要重新研究教材,分析学生的特点,和一中老师进行沟通,所以要经常加班加点到很晚。为了更好的展现武清教育的优势和特色,我积极准备公开示范课。这次示范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二英语选修7第五单元Travelling Abroad——Reading. 此次课堂中,主要体现了新课标中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课堂中涉及到用英语解释英语,以读促写,以读促说,利用思维导图分析文章结构等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学生们通过这堂课学习到了谢蕾的优秀品质,培养学生们遇到困难不放弃的精神。也希望借此课,能帮助一些对英语学习有抵触心理的同学们增强自信,找到英语学习的快乐。</p> <p> 一些山村地区的学生英语基础较差,发音和与语法都存在一定的问题。所以利用课下和周末时间帮助学生们讲音标,讲基础语法。利用辅导课和晚自习时间,给学生们观看一些和英语相关的名人访谈或者纪录片,比如BBC纪录片: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鉴于学生对杜甫已经有了很好的认识,所以英文版的纪录片既便于他们对影片的理解,又能帮学生体验到英语表达的魅力以及文化之间的差异。再比如,带领学生一起看关于许渊冲的采访和报道。许渊冲老先生是我国的翻译泰斗,唐诗宋词的英文版皆出自他手。年近百岁的老人依然每天坚持翻译,并定个“小”目标——100岁前要完成莎士比亚的翻译,“白天的时间不够,就向晚上借”。看完之后,学生被这个老人深深地打动,他们也由曾经的被动学习,到现在的主动探索。很庆幸,他们在一步步前进,在学习的过程中,收获了快乐和自信!</p> <p> 由于所带班级为理科生,逻辑思维强于感性思维,且背诵能力较差。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给他们“讲明白”,不能死记硬背。作为曾经的理科生,我充分发挥理科思维的逻辑性,把那些一直困扰他们的语法用数学思维,结合当地特色进行讲解,简单易懂。比如在讲到时态的时候,首先就是要澄清时态的由来,构成。时态=时间(现在、过去、将来)+状态(常态、进行、完成),然后利用数学的排列组合,一下子就能说出所有时态。对于时态和语态的构成,我会利用最简单的错位加法:将来时是will do,被动是be done,所以将来时的被动语态就是will be done,以此类推。比如在记单词的时候,会把同源词汇或派生词放到一起。再比如在总结定语从句的时候,我问道:甘肃有三宝,是什么?学生说——洋芋土豆马铃薯!——那咱们定语从句也有三宝,是什么呢?——横线(先行词)括号(定语从句)小尖角(判断从句中是否缺主宾)!一个简单的方式,学生们对定语从句秒懂。为现在的高三阅读中出现的长难句的断句与翻译奠定了基础</p> <p> 经过充分调研,积极沟通,结合两地学生差异,教育差异,家庭特点,地域特点,新课程改革的进度,对教育的态度,对教师的要求等综合因素,我最终拟定题目《抓住机遇,深化改革,创建高效课堂》,从新课改的背景、天津课改情况、对于核心素养的认识、教师的格局以及如何构建高效课堂等方面进行阐述,与当地40余名中小学教师一起探究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下如何提高教师素养并创建符合时代要求的高效课堂。</p> <p> 为了深入了解情况,我们利用周末时间,去位于王村镇的几位贫困学生家中进行家访,了解家庭情况,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帮助孩子们养成健康的充满正能量的心理,就像村子附近盛开的向日葵——不择土壤贫瘠,不讲水肥多少,不抱怨,不张扬,始终向着太阳微笑,默默努力,单纯而美好。</p><p> <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在此,我也希望有能力的各界人士,能够对泾川一些品学兼优的贫困家庭伸出援助之手,助他们完成梦想之路。</span></p> <p> 我们在支教的同时,利用课余时间积极主动加入到其他帮扶队伍。6月6日,我们一行五人,以志愿者的身份来到王村镇朱家涧村武清区对口帮扶点,帮助当地村民装甜瓜。村民们一边干活,一边称赞武清人为东西部扶贫所做的贡献,大家感激武清人民实心实意的付出,同时他们自己也勤劳肯干,使得本来贫困已久的朱家涧村实现了脱贫梦,住上了安置楼。父母有钱赚,孩子有学上,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我们也备受感染,真心觉得不虚此行</p> <p> 热爱摄影的我喜欢用镜头记录下我的支教生活,记录下那些美丽的瞬间,记录下学生们最自信的笑脸,记录下我们成长的点点滴滴。</p> <p> 这次支教之行,让我更加懂得了感恩,感恩我们生活在这么好的社会,感恩家人的支持与付出,感恩我们国家的绿水青山,金山银山,感恩我能有机会来分享交流学习,从另一角度激发自己的专业潜能。</p><p> 我会用我所学,所知,所感影响每一个学生,让学生们感受到他们生活在一个青春向上,朝气蓬勃的国家。</p> <p>喷泉之所以漂亮,是因为它有了压力;</p><p>瀑布之所以壮观,是因为它没有了退路;</p><p>水之所以能穿石,是因为它一直在坚持。</p><p> 在我们努力的途中纵然前路坎坷,荆棘遍布,可能会有些许狼狈,或者疲惫,只要我们乐观,坚持,自信,心里充满阳光,便能把生活过成最美丽的风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