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叶落倾城秋意浓,时光知味醉西风。</p><p>繁华终究归平静,炽热无端没影踪。</p><p>云点点,步匆匆。流年一曲寄飞鸿。</p><p>曾经多少痴情字,伴我长歌入梦中。</p><p><br></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岁月从未变老,而人情物事却每天都在悄无声息中变迁,那些当初以为特别艰难而没有尽头的苦日子,却成了如今再也回不去已瞬息逝去的曾经,那些永远离去了的亲人和事件,永远成为了生命中一触即发的疼痛,尽数荒芜成无法除去又无法触及的痛悔和感伤;那种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憾怅,那些身处天涯又心在咫尺的难全人生,都成为今生抹不去的遗憾和感慨。</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昨日和几位友人长分而聚,谈到人生难以两全的不由自主,一高友言说自己总是不分时日地努力工作,甚至忙得没有自己自由支配的时间,因为他的身后有千余人要生存,普通人遇到不如意或是身体不适时,可以关了手机安心疗养,而自己却万万不能,身在位必须谋其事,这是做人的担当和准则,也是推卸不了的职责。我听了这番话颇有一种仰视的敬佩感,联想自己这般普通人,除了推却不掉的家庭责任,似乎失去了活着真正的价值和意义。人生的各处其所,让生命呈现的方式成为千差万别,然而不管身处何种境遇,都在不同的烦恼和纷杂中遇到千百种棘手之事。</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今天是中元节,各个寺庙都在举行各种规模的超度法会,让故去的人们得到灵魂的救赎,祈望故去和活着的人们都不再遭受诸般艰难困苦。也正是因为这个令人窒息的日子,让我不由得心生痛悔和感伤的心情,思忆起父母亲在无比艰辛的岁月里,努力扶养儿女所经历过的万般艰辛,那一段段历历在目的时光,一件件都如芒刺背,如鲠在喉般锥痛着我的良心。父母之爱恩重如山,而当自己终于有能力回报大恩时,却成了阴阳两隔,再也无法偿还半分,只能求助于寺院里的师父们,用超度的方式来弥补我们对父母亏欠,以救赎我们无法安放的灵魂。</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然而,不能散去的痛悔象滴在纸上的水一样越殷越大,无法排解的思绪象远处起伏的大山沉重而绵延,压抑的情绪让人有种想宣泄却找不到出口的窒息感。我只好从书架上抽出一本《二十四史》,用书中的古人轶事来隔绝内心的无限伤痛,读着一段段古人们的不同经历,以书中记载的事件去感知古人的内心情怀,以文字的延展来感受古人们生命中的热烈和豪迈,那些曾经热血沸腾的鲜活人物们,以舍小家而为大家的民族家国情怀,分分钟分崩离析了我心中挥之不去的自艾怨尤。</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人性的贪嗔痴慢疑,让人心永不停息地负荷着大大小小的诸多烦恼和欲壑难填的愿望,让人的生活总是随着身上发生的事情大小而跌宕起伏,我们普通人总是以自我为主,不能跳出贪嗔痴慢疑所衍生的悲欢苦辣辛的百味杂陈,被家庭琐事和小我禁锢着自己不能伸展的思想,无法把自我的情绪转化到更为广大的天地间去,从而不断放大自我无法遣怀的压抑情绪,最后成为执念幽闭的忧郁者。</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那些胸中有天地的人们,都无一例外地把心中小我的伤感和痛悔化为一种大爱,回馈给更多艰难的人们,他们没有时间去追忆过去和感怀小事,他们心中装着一群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甚至整个世界。这些人用牺牲小我的精神去关注和帮助更多的生命,把天下人当做自己的父母亲人,把更多人的幸福当做自己的心愿和追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而另有一种人,他们深谙佛理,懂得人生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求不得、怨憎会、五阴盛)是生命运行的本质;懂得一切苦难都是人世常态。他们认为既然一切无法改变,那就学会坦然接受,此心安处是吾乡。再大再多的困境和不公平,他们都能从中找到思想的突破口,找到自我活着的安愉和趣味,从而做到“居庙堂之高则忧其君,处江湖之远而忧其民。”,乐观豁达地对待生活中的诸多不顺,成为不被任何困难击垮的平凡生活中的不平凡之人。</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千百年来,无数人以苏东坡为人生导教,学习他既可以拥享士大夫式“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高雅生活,也可以安享普通农夫那种“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的率性人生。即使“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却能够洒脱地”倚杖听江声” ;纵使”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亦希望自己能够坦然放下一切,做到”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们做不了安邦定国的大英雄,也无法成为划时代的精神引领者,但我们可以在这些高尚人格的精神领航下,做一个安于现实,却能够把普通生活过成诗的凡人。大人物也有着大人物的烦恼,小人物亦有小人物的快乐。只要不违法乱纪,不违背正道和常伦,完全可以选择自我酣畅的生活方式,让生活充满诗意和浪漫情致。</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逝者如斯夫,未来尤可期,无法偿还的就化作祝愿,能够握住的不留遗憾,让余生的每一天,都在实实在在而力所能及的优雅中度过,不羡慕也不嫉妒,不错过也不荒废,不自卑也不骄狂,在此后的人生沉浮中,把所有的痛苦和纠结,都化作坦然的微笑,逐日看淡,放下,向远,随缘……</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作者简介:</span></p><p> 姚竹梅,中华诗词协会理事,陕西诗词学会会员,西安市作家协会会员,人物专访作家,西北书画交流中心总编,西部都市网记者,蓝田沐心阁文化社副社长,大唐文化艺术社秘书长,西安金领书画院秘书长,沣西墨林书画家协会秘书长,丰京书画研究院宣传部长。作品发表于《当代中华诗词库》、《中华诗词》月刊、《陕西文艺界》、《神州•时代艺术》专刊、长安开发报、《诗文荟萃•艺斋漫话》、《耀辉文苑》、《幸福南城》、《美篇精品》等多家刊物和网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