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不死一一郭聋子

春暖花开

<p>一九六O年代,我那时还很小。在我的出生地:四川省西昌专区普格县有个荞窝农场,位于大凉山螺髻山的东面,是个很大的劳改农场。</p> <p>荞窝农场场部大门朝西,门口是西宁公路(西昌一一宁南),公路西边是则木河,河西岸往上去就是巍巍螺髻山,皑皑的山顶终年积雪,迤逦风光,让人流连忘返。</p> <p>那时,场部大礼堂楼下的侧屋里,住着一个很普通的人,穿着朴素,有时衣衫上还有补丁,与大人小孩都能开上玩笑,大家都叫他"郭聋子"。</p> <p class="ql-block">说起这个“郭聋子",山东人,与我父亲同为北方人,所以关系特别好,在那文革的年代,父亲叫我们尊称喊他“伯伯’’</p> <p class="ql-block">后来,我才从父亲那里了解到,这个伯伯的耳朵不是天生的聋,是打淮海战役时,伯伯当了炮兵,刚接触缴获的大炮,不知道防护,打炮时震聋的,他的几个战友都聋了。</p> <p>父亲那时是场部党委办公室主任,但对“郭聋子”很尊敬。据说他以前在根据地时就是英雄,有战功。</p> <p>当年荞窝农场驻军,常常在河滩里的靶场打靶,有许多子弹壳。我有次在"郭聋子”的小屋玩,见这位伯伯手工制造的子弹,与部队上用的一模一样。后来才知道,当年在山东解放区根据地时,极度艰难的条件下,他在兵工厂修过枪,制造过子弹、地雷。手艺特别好</p> <p>有一年,荞窝农场北部的东乡坝,据说是老鹰袭击小孩,场办的人叫上"郭聋子"一道去看看。高天上的鹰,好高好高。在天上边盘旋,很小的样子。几个干部会同当地老乡确定了哪一只以后,只见"郭聋子"似乎看都没看,单手把枪往上一举,"呯"的一声,收枪走人。过了一会,那只鹰掉了下来,好大一只。</p> <p>他们边往回走,还边议论着:在上边看着小,其实挺大的一只…一个干部说是“郭聋子"用枪撮下来的…</p> <p class="ql-block">有一年夏天的晚上,荞窝农场河对岸的青杠坪监狱,有犯人暴动逃跑,青杠坪看守哨向场部紧急灯光信号求援,当时大家正在大礼堂看电影《南征北战》,哨兵收到信号,立即跑步报告首长,驻军部队一部分默不作声,有条不紊的迅速退出大礼堂。场部相关干部也急速随队奔赴出事监狱,“郭聋子"也跟了去。</p><p class="ql-block">夜晚,则木河还在发着洪水……我们的老兵们是怎么完成的任务?视死如归,向死而生!</p> <p class="ql-block">50年过去了,建国70年了,很多人没能等到这一天。致敬老兵!我父亲的战友、师长们,我们的前辈。</p><p class="ql-block">老兵精神不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