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说到读书笔记,我们写的批注一般都是“这里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或者是“这个词用得好,它好在……”、“这体现了主人公……的高尚品质”等等。这样千篇一律的批注,相信大多数师生写过很多,也见过很多。</h3> <h3> 但在体育路中学,有这样一堂语文课,它打破了以往的阅读模式,提倡一种“带有期望”的个性化阅读。</h3> <h3> 9月2日上午第四节课,是属于97班和李兰兰老师的语文课堂。李老师作为语文教研组组长,她勇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上了一堂与众不同的阅读课。</h3> <h3> 这次语文课,并不局限于教材,而是让每位同学都准备了《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上了一次导读课。</h3> <h3> 《语文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那么,整本的书又该如何阅读呢?这堂课上,李老师给出了明确的导读建议。</h3> <h3> 李老师给的导读建议</h3> <h3> 李老师以“题目、序章、目录”的顺序入手,对《红星照耀中国》进行了全面的导读。而看似简单的内容,讲解容易,让学生真正地理解消化却非常难。但李老师的课堂参与度非常之高,许多同学踊跃发言,发表自己的观点。</h3> <h3> “这本书为什么有两个题目?”“你圈划了哪些字词段落?”“请你推荐一张插图并说明理由”在这些问题的提出下,同学们纷纷发言,李老师真正做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h3> <h3> “你最喜欢哪个章节呢?请说说你喜欢的原因。”在李老师这个问题的引导下,有同学说出了自己的感想:“我想了解第四章,因为我与他们生活在不同的时代,我想了解那个年代所发生的事。”李老师非常高兴,说到:“这便是个性化阅读。”</h3> <h3> 紧接着,李老师展示了自己的批注:我想了解斯诺这个人,他激起了我的阅读兴趣;第二章的叛徒指的是谁,他为什么要当叛徒?第八章的英雄又是谁,他能给我什么启发?</h3> <h3> 李老师的目录批注</h3> <h3> 由于同学们还没有开始阅读正文,这些问题便留在了课后。至此,整个课堂基本上就结束了。李老师再次提问:“上完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h3> <h3> “要关注目录。”</h3> <h3> “要做好批注,在阅读中成长。”</h3> <h3> “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来进行阅读。”</h3> <h3> ……</h3> <h3> 同学们的回答可以看出他们通过这节课也是收获了许多,以后再读一本书时,希望他们不再囫囵吞枣,可以带着期望,进行真正的个性化阅读。</h3> <h3> 语文教研组老师前来听课</h3> <h3> 课堂实录</h3> <h3> 语文教研组 曾欢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