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的教师对待职业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的理念,要注重人文关怀,精神扶持,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具体表现在对学生的人格尊重上。平等地看待每一个学生,关爱每一个学生,严格要求每个学生。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谐发展。对待自己的知识修养树立终身学习、与时俱进的观念以适应教育不断发展的需要:对待自己品行要从小节从严要求,以自身良好的师德形象带动更多的具有高素质人的诞生,培养学生现代人具有的素养,以奉献的精神实现自我的价值。(方晨)<div><br><br> 众所周知,教师是一个神圣的职业。作为一名新教师,首先,我们需要热爱教育行业,要对教育工作全力以赴,既然选择了这一行业,就必须尽职尽责,积极向上,努力创新。其次我们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个人修养。最后我们要时刻以中小学教师道德规范要求自己,遵循社会公德,忠实于教育行业。杜绝一切杂念,一心教学,把学生放在第一位,努力授课培养出优秀的人才。(贾蔚然)<br></div> 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和心的呼应。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使教育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可以说,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充分鼓励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关心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进步,使学生全面发展。(朱玉婵)<div><br>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为人师表"是教师最崇高的荣誉,也是教师的神圣天职。这就要求教师要时时处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凡要求学生做的自己必须先做到做好。正如孔子所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正说明这个道理。(王胜捷)</div><div><br> 作为一名合格的老师应杜绝一味向钱看的思想,而更重要的是教书育人,无私奉献。教师必须时刻牢记自己肩负的社会和历史责任,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修养,自觉维护教师职业道德,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廉洁从教、精心育人、团结协作、勇于创新。(蔡建红)</div><div><br>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中华民族素有崇尚师德,弘扬师德的优良传统。师德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粹,也是优良革命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教书育人,教书者必先学为人师,育人者必先行为范。教师的职业特点决走了教师必须具备更高的素质,而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是教师之灵魂。(陈宇杰)</div><div><br> 教师更要全身心地热爱教育事业,对全体学生倾注无限的关爱与热情。教师的爱不同于父母之爱,它不是一种溺爱,更不是一种宠爱,而是一种严慈相济的关爱,更是一种“随风潜入,润物细无声”的默默无声的爱。这里我觉得尤其重要的是要做到对学生不偏见,不能你的眼中只有优等生,而对差生视而不见,甚至抱着歧视的态度。(郑潇)<br><br> 作为人民教师,我对立德树人的理解为:教育事业不仅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还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体系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无数个事实告诉我们,以德服人才是立足于社会;长期服务社会;得到社会认可的重要因素。(盛超)<br><br> 身为教师,师德为首重。实现立德树人,离不开教育体系的制度支撑。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工作的主线,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教师队伍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项历史性战略任务。教育的本质真正的教育本质,是自由的精神、公民的责任、远大的志向,是批判性的独立思考、时时刻刻的自我觉知、终身学习的基础、获得幸福的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新目标新要求,我们更应该大力加强师德建设,不断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为教育改革发展提供坚实有力的师資保障。(钱亚铃)<br><br> 在开展师德师风的学习活动中,我深深感到,要做一个深受师生欢迎的教师,第一就是要有高尚的师德。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灵魂的塑造者。今后,在为人处事上少一点名利之心,在教书育人上多一点博爱之心。(郑茹静)<br><br> 记得陶行知先生曾对教师说过这样一句话:“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是哪,作为一名好教师应当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让他们快乐而茁壮地成长起来。让他们在和煦温暖的春风中享受到浓浓的爱意与关怀,感受到无比的幸福,在爱的环境中自由驰骋,那应当说是多么美妙的享受啊!(陈梅)</div><div><br> 人生又一个阶段的重要起点即将从虹路小学开启,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走上教师岗位。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积极面对自己所担负的社会责任和社会义务,做一个爱岗敬业的人;投身教育事业,立德树人,做一个乐于奉献的人;热爱学生,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做一个温暖的人。( 饶培亭)<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