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襄渝线

小雨点

<h3>今年是西安学兵参加修建襄渝铁路五十周年,重发23年前的故地重游,不忘初心,情系襄渝线。这些文字原是1997年,为西安电视二台播出的电视专题片《情系襄渝线》写的解说词。因时间太久,影像资料图像受损,只能截取其中一些画面,以《美篇》形式编辑。故此说明。 权 郁</h3> <h3> 主持人: 观众朋友们,晚上好! 年逾不惑的中年人,可能还记得三十年前那场波澜壮阔的知识青年上山下运动。继老三届之后,西安等大中城市69、70、两届初中学生奔赴陕南山区,与铁道兵一起修建襄渝铁路。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三线学生连”。 也许您就是当年的知识青年,也许您就是当年的三线学生,在今天的《流光溢彩大综艺》节目中,让我们跟随原铁道兵二师八团部分学生重返襄渝线。</h3> <h3>  横贯鄂、陕、川三省的襄渝铁路,像一条钢铁巨龙,隐身于秦巴山腹地的崇山峻岭之中。桥隧相连、雄伟壮观,成为汉江沿岸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h3> <h3>为了修建这条战备铁路,七十年代初,数十万铁道兵、民工集结陕南,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团结奋战。在筑路大军中,有一支特殊的队伍,他们是由西安、宝鸡等大中城市的二万五千名中学生组成的143个男、女学生连。这些年仅十六、七岁的中学生与铁道兵、民工并肩作战,打隧道、架桥梁,以顽强的意志克服了常人难以想像的艰难困苦,用稚嫩的双肩挑起了祖国三线建设的重担。他们用最美好的青春年华,用汗水和热血的代价,在青年运动史上谱写了壮丽的一页,也留下了“三线学生连”这个特定的称谓。 </h3> <h3>  28年过去了,说不清道不明的三线情结,使这些年逾不惑的三线学生一批批重返襄渝线。</h3> <h3>:</h3> <h3>  沿江而下,山青水碧,如诗如画。三线学生谁也不会忘记,在这浮光耀金、静影沉璧的绿波里,溶有他们多少汗水和泪水,谁也不会忘记在那高耸的桥墩上,在那坚实的路基下,铺垫着他们十六岁的青春花季。</h3> <h3>  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 岁月的风尘,掩盖了学生们当年简陋的驻地,而凝聚着他们青春和热血的隧道、桥梁却实实在在地耸立在这里。 </h3> <h3>廖叶沟隧道、月池沟大桥、胶腊坡隧道、白岩寨隧道,这熟悉的洞壁和桥墩上无处不留下他们青春的足迹。 这就是曾经劳动和生活了三年的地方,这就是28个春秋魂牵梦萦的土地。</h3> <h3>  一声回来了,牵动万种情。山亲、水亲、人更亲。纯朴、善良的大道河人民以最隆重的礼仪迎接远方的亲人。 听说学生连重返故地,镇政府派船专程去紫阳迎接,镇上的居民腾出最好的房子接待学生。天真可爱的孩子们,提前一个多月排练欢迎节目。 这深情,这厚意,让三线学生们激动不已,他们纷纷捐款、赠画,为大道河的未来,再铺一条希望之路。 </h3> <h3>  襄渝铁路的修建,促进了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给贫穷落后的秦巴山区带来了富裕和文明。 当年荒凉的小山包,已成为初具规模的大道河镇,过上了小康生活的山民们还记得修铁路的“学娃子”在这里吃的苦。 </h3> <h3>  沿着襄渝铁路走一走,那密集的烈士陵园,会告诉你修路工程是何等的艰险。塌方、滑坡、泥石流,无时无刻不在威胁着三线建设者的生命。 面对牺牲的烈士,权势显的那么无力,金钱显得那么苍白,只有无私奉献的精神,与江河同在,日月同辉。站在烈士墓前,追忆生死与共的友情,献上一束圣洁的菊花,祭奠战友的英灵。 </h3> <h3>在三线,学生连的死亡率与共同参战的铁道兵,民兵连相比并不算高,但仍然有119名学生长眠在秦巴山中,这座荒草丛生的坟茔,埋葬着一位三线学生,他像忠诚的卫士,守卫着这条钢铁大动脉。群山是他的墓碑,奔驰的列车延续着他年轻的生命。</h3> <h3>  人生亦老天难老,学生们沿着熟悉的山山岭岭寻觅当年的足迹。 </h3> <h3>魏家沟,学生十三连在荒坡上架帐篷的遗迹已不复存在,在溪水清悠悠,庄稼盖满沟的田园风光里,与当年老房东的家人把酒话桑麻,那兴奋的心情似飞溅的水花。</h3> <h3>  被戏称为“夹皮沟”的学生十二连驻地,昔日的荒坡秃岭,已披上了绿色的植被。</h3> <h3>  唯有高高在上的学生十连驻地,依稀能看出来原来的旧貌。昔日留下的储水池使他们感慨万端。 <br></h3> <h3>  客来人往的大道河码头,是学生女子连当年的营地。她们亲手砌成的139层台阶,已沉入江底。问问当年的老邻居吧,或许他们会告诉你桑田变沧海的原因。 </h3> <h3>  在亲手铺就的铁路上走一走,何等自豪,何等惬意。 </h3> <h3>  站在4700米的白岩寨隧道上,当年抢塌方,战洪水的情景历历在目。青春无悔,青春无悔,无悔的青春,已化做了“十里长廊”的汽笛长鸣。 </h3> <h3>  留个影吧,留住这一生中永难磨灭的记忆:留个影吧,让第二故乡盛开的青春之花更加姹紫嫣红;留个影吧,让战友们在患难中结下友情,源远流长;留个影吧,让艰苦创业的三线精神永放光芒!</h3> <h3>  岁月的长河,就像这奔腾不息的汉江水,昨日的三线学生连已成为历史,在改革开放的今天,三线精神将再创辉煌。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