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西北军牧(一)--分水岭牧场</p><p>作者 张明通 2009-08-22 22:24</p><p>初春三月,甘肃定西大地料峭严寒,一辆带着车蓬的解放牌军车挂着防滑铁链轧着冰冻的残雪,从空军某基地出发向南急驶,车上拉着一部份面粉、大米和蔬菜等生活给养,与我同行的还有警卫连的6名士兵。路过渭源县会川镇后,军车进入了山间道路,一路爬坡,在发动机沉闷的轰鸣声中,两旁密密的野树林慢慢地向后掠去,远处是一望无际的高山草原,这是“山上不长草、风吹石头跑”的甘肃省少有的景色。在颠簸中含着朦胧睡意的我逐渐清醒过来,猛地想起来,我这是去离驻地300多公里外的部队牧场去放牧,放在身边的军用绿色药箱似乎在提醒我,还要兼任卫生员。</p><p>1969年3月(入伍正满一年),我在空军某基地卫生科手术室当卫生员,一天刚下手术台(我当器械护士),卫生科王协理员(营级政工干部)找我谈话,组织让我去我部的分水岭牧场去轮换另一名老卫生员的工作,轮换期3个月,第二天就要出发。</p><p>军车沿着蜿蜒向上的公路继续向大山深处进发,这是一条兰州通往甘肃岷县、武都(今为陇南地区)方向的由北向南的省道,一直通往四川。经过6个多小时的长途跋涉,汽车缓缓驶近这条公路的最高点,在一排简易平房下方停住,到达了分水岭牧场的场部,从这里再往南,公路就向下盘旋延伸,来自大山深处的溪流在此“作别”,各奔南北,形成一个“分水岭”,分水岭牧场因此而得名。</p><p>分水岭牧场位于甘肃省渭源县与漳县之间的大山深处,海拔约3000米,附近的深山老林中经常有豹子和野狼等野兽出没。牧场场部由东西两排平房组成,四周由细树枝条扎成的篱笆墙连结,围成了一个大约300平方米的院落。东排平房大约有8个房间,6间住人,我和场部领导林队长(连级军官)住1间,兼作卫生室,靠南头的两间是厨房和给养仓库。西排6间破旧的平房用作放置工具及杂物。场部的东边依次毗邻着公路、溪流和牛圈,牛圈位于距离场部约1里的东侧山坡下。场部的西边通往大山深处。这里的景色很美丽,四周草原上盛开的色彩斑斓的小野花在风中摇弋,一条奔流的山间小溪淙淙作响,远处是山峦叠嶂的高山草原,牦牛和马儿在悠闲地啃吃着肥美的青草。后来我才知道,这里距离全国著名的风景区九寨沟才300多公里,就在甘肃陇南地区的南面,难怪这里有这么美丽的山川和富饶的草场。</p><p>分水岭牧场是我部遵照毛主席“五七”指示而开办的农副业生产项目之一,此外,我部还在甘肃临洮的安家嘴、宁夏银川和黑龙江的嫩江等地办农场种植水稻。分水 岭牧场养殖了大小近500头牦牛和30多匹马儿,主要用于增加部队农副业生产收入,那时候1头成年牦牛可以卖700多元,1匹马则卖2000多元。过年过节时牧场也会宰杀一些牦牛运到部队改善伙食。</p><p>牦牛原产地在喜马拉雅山,其体形高大健壮,长约3米,高约1.5米,身上的毛一般都是黑色,也有白色、褐色和黑白相间的,脸面部黑白相间的颜色活象京剧里的“大花脸”。正是浑身厚实的牦牛毛,使它们能够抵御高原的寒冷,故有“高原之舟”之称。</p><p>这是我第一次看到这么多的牦牛在山坡上吃草,体型高大、牛角粗壮的公牛多数在山坡的高处,走走停停悠闲地吃草,一副骄傲的神态;长着细长牛角的母牛在中间,边吃草边照看幼崽;未长牛角的牛崽则在满山坡撒欢奔跑。这是一群未被驯化的牦牛,不让人靠近,但它们“认识”我们,当我们靠近时,一、两只牦牛会冲着你撅起尾巴,舞动牛角,发出“警告”,再“逼”近时,牦牛则把牛头往旁边一撤,溜走了。牦牛群在这里没有“天敌”,成年牦牛根本没把豹子和狼放在眼里,野兽只能袭扰未满周岁的牛崽。当地老百姓也有从牧场买几头1岁多的牦牛回去,驯养后用作驮力和耕地。牦牛长毛可加工成毛毯、毛衣及毛披肩,牦牛的长毛尾巴则是个漂亮的装饰品,但我们经常用来驱赶大山里的蚊子,一“甩”一片蚊子落地。(未完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