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8年前,我与著名山水画家赵壁声老师,在沈阳有幸相遇相知。</p><p class="ql-block"> 1993年4月10日,沈阳有关方面在当时的辽宁体育馆,举办“中华国粹精英绝技绝艺汇演”。时年55岁的画家赵壁声,背着他用12年心血创作的长达40米的巨幅绢本“万里河山春辉卷”,坐了三天三夜的火车,从乌鲁木齐市赶到沈阳。当这幅反映新中国40年建设发展,河山新貌的山水长卷,在容纳一万多人的辽宁体育馆展示时,引起了轰动。</p> <p class="ql-block"> 时任辽宁老年报社总编辑的我,于汇演结束的第二天,赶到赵老师下榻的省工会大厦,采访了赵老师。赵壁声老师当时已经名扬画坛,却没有一点儿架子,为人谦和豁达。他为了及时赶到沈阳,在买不到坐票的情况下,竟然乘北京——丹东的27次,足足站了一夜,我觉得他太辛苦了。可他却说:“这没什么,我经常去名山大川采风和写生,一个月走个千八百里的都不算啥。”</p> <p class="ql-block">赵壁声1938年生于陕西彬县,从小就喜爱笔墨丹青。北宋著名山水画家范宽就是陕西耀县人,范宽是一位特别能吃苦,勤于写生的画家。他不模拟前人,而在于师造化。由于他对秦陇山水有真切地体验和研究,北方山水那种雄峻壮实的气势,在他笔下刻画的淋漓尽致。</p> <p class="ql-block"> 立志在山水画领域创出一番天地的赵壁声,除了学习范宽的精神和技法,还揣摩和临摹在唐代李思训、北宋王希孟的山水画。</p> <p class="ql-block"> “文化大革命”动乱期间,接近三十而立的他,怀揣干粮,身背画夹,从陕西的宝鸡步行到四川的广元。一路上观秦岭雄伟之风光,思先贤古道之风采,绘山川之壮观。10年后的1977年,他又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到华山、峨眉山、庐山、泰山写生。他立志要走遍祖国的名山大川,追寻古代著名山水画家创作和实践的历程,以此丰富自己的绘画实践。</p> <p class="ql-block"> 从1978年开始,他投入了“万里河山春辉卷”的创作。为了搜尽群山打腹稿,他去山区写生,有时一天走110里,一边走一边写生。他将南北两派的山水画家的创作技法和经验,兼收并蓄,融为一体,在内容上突出了建国40年的改天换地,成就辉煌。长卷中不仅绘制了工业、农业、交通、水利、国防等重大项目的景象,还刻画了晴空中滑翔机翱翔,山野中汽车拉力赛正酣,名胜地游人如织。其中古建筑群就有15组,光画树他就画了两个多月。一枝一叶不苟,一树一态各异。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王恩茂称赞“万里河山春辉卷”是“北国胜景归画卷,华夏盛世谱新篇”。</p> <p class="ql-block"> 采访中我受赵老师不顾山高水远,从新疆来沈,弘扬绘画艺术的精神感染,便即兴创作了一首“莫畏路途遥,与君清辉在,比翼鹤乡里,壮志塞外来。“赵老师听后,立即挥毫,顷刻间画面就呈现出,月洒清辉,芦花摇曳,秋雁凌空展翅的情形。赵老师如此神思妙笔,就将诗境转为画境,将人品成画品,并且与唐诗中的“残星数点雁横塞”的意境,互相辉映,异曲同工,令我赞叹之余,又产生一种知音巧遇,相见恨晚的感慨。</p> <p class="ql-block"> 遇知音,成知己,于是我和赵老师谈起了各自的生活阅历。当我讲到曾为一幅“小葫芦”照片配了一首诗:“细丝疏叶淡色花,不争春艳要秋华,既使满身披金甲,仍置寻常百姓家。”其实这是自我抒怀和明志。</p> <p class="ql-block"> 赵老师听后一再要求我给他写下来。我们分手后不久我就收到了赵老师为我创作的“咏葫芦”。画面上方浓墨重彩几片叶,喻示浓荫自造。画面下方劲笔勾勒出低垂的瓜蔓,浓淡相宜,正在寻找继续攀沿的目标。这一艺术表现,使我的人生境界进入了更高的层次。</p> <p class="ql-block"> 从此我对画题诗和画论艺术的兴趣,一发不可收拾。到处收集来的有关绘画艺术的书籍,已摆满了书架。</p> <p class="ql-block"> 这幅“咏葫芦”一直挂在我家的客厅里。我曾于2011年8月,利用去新疆开会的机会,好不容易打听到乌鲁木齐的体工队(赵老师工作单位),想好好面谢赵老师。可是没能如愿,多方努力也没联系上。最近,我从网上”陕西新鲜事”查到了赵壁声老师的近况,令我喜出望外,于是我翻箱倒柜,制作了这个美篇,真希望赵壁声老师能尽快看到。这可是我感谢和思念他的心声呀!</p> <p> (作者为辽宁老年报社原总编辑、现辽宁老年书画研究会顾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