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前年,我侄儿搬迁到青岛居住,曾多次来电话让我回去看看。我想,快退休了,叶落归根,是该回去理料一下自己的晚年生活了。于是,我带着这样一个目的踏上了返乡的旅途。其实我老家离青岛很近,环海公路修通后,坐车不到半小时。在承建青银路即墨岙蓝路的那两年,我们指挥部就驻扎在那里。可扪心自问,面对这个我熟悉的城市,我做过深刻的解读,深情的注视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是的,就青岛这个城市的体积而言,和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相比,实在是沧海一粟,小巫见大巫。至于她的年龄,相对几千年来讲,也只能算是转瞬挥手间而已。但正是这静静独处山海一隅,从未想过去争尊夺冕的弹丸之地,竟引了古今多少英雄豪杰,文人墨客的驻足留守?又吸引了多少盗抢掠夺者贪婪的目光?随着潮起潮落,仿佛沿着滚滚波涛传来那异乡海岸的呼唤:“大海呀,大海,就像那妈妈一样......”站在渤海的海岸分明听到了,那远离大海母亲的游子的真诚思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如果把北京比作一个珠光宝气的华丽贵妇,那么青岛这个城市,就是一个清新淡雅的清纯美少女。她没有太多的装饰, 不加一丝矫揉造作。就连那纯纯的色彩,都是采自天然的蔚蓝和碧绿,偶尔点缀上一些漂浮的白色云朵,更让她增了一份娇羞,多了一份含蓄。从奥帆基地沿八大关向前走,一路的木栈道,迤逦不断,放眼望去,白帆点点,点缀着一望无际的湛蓝。这汪湛蓝又如镶嵌在蜿蜒里,偶尔泛起拍打海岸的浪花,如同少女裙裾的花边,飘舞着,飘舞着,舞起了一群洁白的海鸥......和蓝白两色相辉映的,是对面海岸之上那一簇簇碧绿衬托着瓦红......让人不得不为这幅美丽景色的简洁和纯净而惊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和很多浮华张扬的大都市相比,青岛是沉默和内敛的。但这种沉默并不代表没有主见,这种内敛也不是故作清高的表现。我回家后的一个闲暇周末,我刻意徒步沿信号山路一直走下去,想从这里,寻找关于青岛这个城市一些昔日的影子。信号山路,实在是躲在繁华之中的一处世外桃源。一橦橦端庄古朴的石砌独院小楼,被一簇簇青竹或梧桐树半掩着,格外安静!特殊的梯状地势展示出了别样风景。视线也总会被突如其来的风景诱惑住,眼睛还没来的及看够低处小院里的姹紫嫣红,又被高处伸出墙外挂满果实的梨枝抢走。正欲溯源大片牵牛花的根系,却发现在花开最茂盛处,它和百年紫玉兰相遇了,忘我地紧紧拥抱在了一起。夏末的午后,一袭白色印花旗袍的女子,撑着一把碎花伞,怀着一种茉莉般的心情,漫步于这条幽雅寂静的青石小路,一切都是那么幽然淡雅!远离了尘嚣浮华,体验一种悠然豁达。正如这个城市质朴淡雅的气质,和超然豁朗的风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青岛是文化底蕴浓厚的城市。一路走下来,黄县路,鱼山路 ,还有观象山路,虽然相隔咫尺,同样的静谧,只是与信号山路有所不同的是,这里多了一种肃穆一种深沉。我的心情亦随着这种沉重的氛围而沉重起来。途径几堵斑驳陆离的老墙,我久久地凝视着它们,因为我感受到它们有一种强烈的欲望,似乎想要对每一位造访者倾诉,尤其是想对我这样,渴望了解它们,渴望了解它们目睹过的一切的人。它们等待的时间太久了,以至于有些悲怆的感动!我的灵魂能感觉到,曾被浓浓文化气息包裹着的这些老巷,时至今日仍散发着淡淡墨香,那些狭长巷子里的居所大多已变成了纪念馆。有老舍的故居-----骆驼祥子的发源地,有梁实秋,沈从文 ,王统照等著名文人的故居。每一扇上着锁或紧掩的门都关着一部历史,或远或近,或高亢激昂或鲜为人知。时间随着长长重重的脚步声走来又走远,一切似乎都在模糊,只有历史的回声越来越响,越来越清晰。透过一扇尘封许久的老窗,我依稀看到了掩映于书卷后的一脸正气,听到了澎湃在胸腔内的呼喊和抗议......最终,这里的一切终于在呐喊声中归附于和平和宁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小楼依旧,石阶依旧,故人已随着那些历史的荣辱远去了......却留下了被文化浸入骨髓的幽幽小巷,留下了通往光明大道的青石小路。我小心翼翼地踩着它,居然有些舍不得。我多么希望,将来我的儿子,我的儿子的儿子也能从这条青石小路上悠然走过,像我一样,站在这里轻松地回顾青岛的历史,充满憧憬地展望青岛的未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55, 138, 0);">作者:林培森,山东青岛人,1976年2月应征入伍,原在南疆线铁道兵五师二十四团服役。1984年元月集体转业并入铁道部,现在中铁建工作。长期的部队和筑路架桥基层生活,积累了一定的生活阅历和题材,他酷爱诗歌,每逢人生转折,社会巨变,亲朋聚散,情感悲喜之际,总是激情喷涌,并诉诸笔端。曾在多家媒体,大路文学发表诗歌散文360余篇。并获得“新绪杯”全国文学大赛, “魅力诗人”荣誉称号。2020年参赛的第五届《才子》杯全国文学大赛作品《初冬黄山别样美》被评为一等奖。2020年在《爱心祈福 汇爱前行》摄影大赛中获得金奖。</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