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也许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深埋着一个人、一个人物件或一段往事。之所以深埋,是因为时间流逝,平常可能不会再想起,但当某个人或某个相类似的物件出现在眼前时,忽然之间,被那层深埋往事的厚厚的时间尘土一层又一层连续不断地被掀开,掀开……直至露出那曾经或苦或甜或喜或悲的往事。</p><p> 高中毕业那年暑假, 记得也曾年少轻狂,倔强不羁,不知何时,向往着不切合实际的虚幻的诗和远方的大海,内心萌生去看海的想法。是的,从家到大海的距离,在今天手机的高德地图上是那么轻而易举的获得,在今天看来,其实不算远,一两百公里的距离,两个多小时车程,真不算什么。但对当时的我,却是那样的遥远,可又感觉是那样的触手可及,心有方向,远亦当邻。</p><p> 当时家里的家里的墙上贴着三张地图,一张世界地图,一张中国地图,还有一张便是广西地图,在日常生活中经意或不经意的目染多了,内心对地图不知不觉主产生一种特殊的情感,这种情感,到现在亦然保存着。</p> <p> 北海有一个很有名的海滩叫银滩,听说那里的天很蓝,水很清,沙很白,于是,那片沙滩便成了心的方向。在有事没事的时候,便站立在广西地图前,寻找着北海的名字,比划着路的远近长短,并用笔在白纸上记下一路而去必经的地名。</p><p> 农历七月十四,除了杀鸭,还有一样必不可少,便是做糯米糍。简单来讲,这里的糯米糍就是把糯米粉加水和成团,把炒花生碾碎,加上红糖为馅,像做汤圆一样做成圆形,外边再用芭蕉叶包上蒸熟而成。这种糯米糍是我的最爱,吃糯米糍时,把包在外面的芭蕉叶慢慢剥开,就可以闻到芭蕉叶淡淡的香味,同时那被包着的糯米糍也像是出浴的少女,白白的滑滑的,顿时让人垂涎欲滴。忍不住轻咬一口,淡香的糯米加上香甜的馅让常常人欲罢不能,嚼上几口,唇齿间香糯回荡,纵然是诱惑无边的味道,但仍不忍心狼吞虎咽,总想着能留在嘴里更久一点,回味更长一点……</p> <p> 农历七月十四刚过,带上几个糯米糍,欺瞒父母说要去同学家玩几天,便骑上一辆半旧的自行车,独自一人骑行在从地图上记下的路上。农历七月的天气,除了闷就是热,而当时的路并不如现在好走,狭窄的泥路,几乎就是原生态的路,翻山越岭。两天的去路,大多数是在山林间或田边,一路上饥渴是主题,也正是在那时,第一次真切感受到“饥饿是最好的调味品”。糯米糍放过两天天后,如果不重新入蒸锅,就会变硬,失去了原先软糯的香味,每当变硬,如果咬在嘴里,难啃不说,就是能啃下,也如咀嚼甘蔗渣,单剩点花生馅的味道,如果是平常,必需重入蒸锅再蒸才可下口。但就在那样的路途上,我竟然有此味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有的空前绝后感受!便从那里起,农历七月十四的糯米糍的味道如刻刀,给双眼、味蕾及内心都深深地划上几刀,至今难忘。</p><p> 今天,又是一年农历七月十四,又是吃糯米糍的时候。糯米、花生、红糖再加上芭蕉叶,各种味道又重回味蕾,那往事历历,仍如昨日,那变得硬梆梆的糯米糍,也还是那样有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