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篇 <p>《于永正:我怎样教语文》读后感</p><p>读了《于永正:我怎样教语文》这本书,我对于老师的语文教学观点很有感触,我想从以下三方面谈谈自己的体会。</p><p>一写字•育人。于老师说,教师忙来忙去,学生连字都没写好,岂不是愧对父老乡亲和学生。于老师采取“识写结合,模仿入体”教学生写字,学生字体端正,错别字大大减少。于老师还说,教低年级的老师,要耐心耐心再耐心,细心细心再细心!如何教学生写好字呢?我们可以通过“一看二写三对照”的方式来教学生写字。看,是看老师和字帖写的字;写,是学生先自己写,对照字帖后重新写。人们常说,写好字是一个人的一张名片。我们常说字如其人,也有一定道理。凡是字写得端正美观的学生,他一定是个做事认真、一丝不苟的人,在练字的过程中,他学会了耐心、细心和恒心。于老师还讲了几个事例,一个是患有多动症的刘伟,每天在优美的乐曲中练字,一学期下来,变成了上课坐姿端正、学习专心、成绩优良的孩子了;还有一个从外校转来的张晓辉,作业本儿和人一样是脏兮兮的,经过练字,他既练了字,又练干净了衣服;还有的同学通过练字,做事认真了,所以说写字育人。这时我想到了上几届学生,由于我平时狠抓写字教学,学生个个写得字清秀挺拔,我班曾多次代表学校参加过教体局组织的书法比赛,荣获优秀组织奖。由于他们写的字好,所以学生都比较守纪律,曾荣获优秀班集体的称号。最近教的这届学生有的同学不守纪律,细想一下他的字也写得不尽如意,以后我要注重对这些孩子进行练字指导。是的,写字教学抓好了,学生也就守纪律了。</p><p> 二备课•扎实。</p><p>于老师拿到一篇课文,首先是备朗读,至少读三四遍,上公开课,读的遍数还要多,要求学生背的,他总是先背下来,读的满意了,接着,看教参,如有现成教案,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与方法被于老师认可,照抄不误,但不会全抄,多少都会有自己的创新教法,于老师备课,还要备写字,备新词,备造句,根据“读写结合点”写下水文。不管多么忙,于老师一学期都要认真钻研2~7篇课文,把它上成“精品课”。他说,早晨一睁眼就在想教材,想教法,想学生。于老师说,认真写三年教案的人,不一定成为优秀教师,但认真写三年教学反思的人,必定成为有思想的教师,说不定还能写出一个教育专家来。</p><p>对照自己,我虽然备课也读好多遍课文,但是有的教案是拿来照搬,没有自己的创新教法,板书的字体有时还不能成为学生的字贴,读写结合点,也没有先写下水文。平时也没有从每单元找一篇课文,认真研读,上成“精品课”,甚至有时候拒绝公开课。身为一线教师,每天都与学生打交道,课堂就是师生交流地平台。偶尔也会有一些灵感闪过,课堂出现精彩瞬间,可是我们却常常忽略这些精彩,有时也只是与同事交流一下就一笑而过了。不会记录下来,更不会把自己的思考附上。这样我们也从这个岗位上工作几十年,上几千节课,却都如流水一般不留一丝痕迹,这是多么悲哀的事啊。以后每学期我也要认真钻研2~7篇课文上成“精品课”,注重板书,写好下水文,积极承担公开课,课堂上的生成和缺憾及时记录下来,写好教学反思,我相信经过这样的历练,我会越来越优秀。</p><p>三作文•得法</p><p>于老师在作文教学上有很高的造诣,主要原因有:第一,于老师喜欢作文。第二,于老师重视作文批改和作文评价,发现并放大闪光点。第三,抓“大典型”和“小典型”。第四,多读书。第五,多积累生活感受。第六,多写日记或周记。第七,写摘抄笔记,召开读书会。第八,总批少,眉批多。</p><p>回想自己平时的作文教学,抓大典型多,抓小典型少,学生写作兴趣不浓,写作自信心不足,对于学生读课外书,还督促得比较少,日记也练得不经常,以后要从以上方面多加注意,积极召开读书分享会。</p><p>掩卷沉思,于老师的微笑教学,五重教学法,熏黑锅以及语文老师身上的人文性等等,深深地印在我的脑际。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需要有宽容的品格,宽广的胸怀,开朗的性格,丰厚的知识,诙谐的谈吐,我将以于老师为榜样,努力做最好的自己,努力做最好的老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