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r></p><p> 审计,一个神圣的名称!</p><p><br></p><p> “审计”一词最早出现三国时期,曹操在《孙子序》中有“审计重举,明画深图,不可相诬。”之说,审计为“周密谋算”之义,今天,审计是指由专设机关依照法律对国家各级政府及金融机构、企业事业组织的重大项目和财务收支进行事前和事后的审查的独立性经济监督活动。</p><p><br></p><p> 审计作为一种监督机制,有经济卫士之称。我国有史可查的是西周带有审计职能的官职——宰夫,这是国家审计的萌芽,当时社会经济已有很大发展,开始重视对国家及地方收支的审查,可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三千年来的发展,中国的审计文化与经济文化,乃至整个中华文化融合为一体,从古至今使中国的审计监督成为中国经济监督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承过程中所反映出来的延续性、创造性与系统性都自然而然地体现了中国特色,成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一环。</p><p><br></p><p> 从西周的"天官冢宰"下设的“宰夫”到春秋秦汉时期实行的“上计”制度,从隋唐时期的“比部”到宋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设立的审计司,再到民国时期的审计院,历朝历代的中央政府高度重视审计工作。从1932年中央革命根据地成立的中华苏维埃中央审计委员会,到1983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成立,而后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也相继设立审计机关,审计工作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展开,全国各级审计机关不断建立健全审计法规,拓展审计领域,规范审计行为,改进审计方法,审计工作逐步走上了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p><p><br></p><p> 最早接触审计是在大学时期的1986年,那时审计机关刚刚成立,理论与实践百废待兴,薄薄的一本《审计学》几乎就是审计理论的全部,从那时就对审计在监察和督促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在规定的范围内、在正常的轨道上进行,依法对所查明的事实进行分析和判断,肯定成绩,指出问题,总结经验,寻求改善管理、提高效率、效益方面的作用饶有兴趣。</p><p><br></p><p> 最早从事审计工作是1994年7月。那年,我被抽调赴临汾市参加育林基金审计。一个多月里,我与审计组人员一起冒着酷暑,起早贪黑,深入临汾市涉煤企业,通过核对报表、测算产量的方法,计算并征收煤炭企业育林基金20多万元。提出了煤炭企业在转型发展和环境保护方面的审计建议。通过这次审计,我对审计工作在维护经济秩序、促进经济发展、查遗补漏、增收节支方面发挥的作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p><p> 正如郑板桥在《墨竹图》上所题“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从事审计工作二十年,已从一名懵懂学子成长为审计老兵,思想认识和业务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审计方法的内涵和外延都有了极大的发展。但烙在初心的“立审为公,从审为民″的情怀始终矢志不移。</p><p><br></p><p> 一份份审计报告凝聚着审计人的心血和辛勤的汗水,它们是从堆积如山、浩瀚如海的凭证账簿中洞悉出蛛丝马迹,再剥茧抽丝、整理归类,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出来。是它们,守护着财经秩序的井然,是它们规范着社会经济的运行。</p><p><br></p><p> "先祖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要用它来寻找光明。”审计人正如黑夜中的夜行者,以“责任、忠诚、清廉、依法、独立、奉献”的审计人员核心价值观,明察秋毫、洞察一切。如同中医一样,也有着不一样的"望、闻、问、切″,造就了不一样的审计文化。望,就是看被审计对象的所作所为在形色上的表现,从形色变化中寻求薄弱环节;闻,就是以审计人特有的敏感,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积累信息,从侧面了解掌握被审计对象的所作所为,或可以称作审前调查;问,就是要用听汇报、闲聊、提问的方式从被审计对象的言谈举止,了解情况,寻求问题的根源及结果;切,就是运用数据比对、疑点检索、详抽结合方法切入被审计对象深层次的问题,寻找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方法。借鉴中医四诊,我们审计人,可以真正做到李克强总理对审计提出的:当好国家利益的捍卫者、公共资金的守护者、权力运行的“紧箍咒”和反腐败的利剑。</p><p><br></p><p> 《圣教序》所云“窥天鉴地,庸愚皆识其端;明阴洞阳,贤哲罕穷其数。”,一本《洞鉴偶得》集聚了二十年审计工作的心得与经验,抒写了二十年审计生涯的热爱与自豪。二十年的审计初心,矢志不渝,百折不挠。曾记否,一条条建议让被审计单位的篱笆扎得更牢,制度得以切实落实。一个个决定让国家资金聚沙为塔,积少成多,好钢用到刀刃上。一件件移送让鼠蝇寝食难安,损失得以最大程度挽回。一个个民生问题的解决让笑意浮上百姓的脸庞,温暖着千家万户的心窝。一条条意见让被审计对象深眉紧锁,思索着以后的发展。一曲曲审计赞歌让我们温暖如春,为自己的努力深感欣慰。二十年来,我们审计正通过查处问题,强化审计监督,健全内控制度,挽回问题损失,维护财经秩序,发挥审计"免疫"功能,为我们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站好岗,把好关。</p><p><br></p><p> "上善若水任方圆,厚德载物恒古今",审计人只要自己有高尚的人格修养,有润泽万物而不争名利的心态,在纷杂的世间总会处事不惊,活的坦然,如大地一样能容养万物。 在我的心里,对神圣的审计使命有深深的自豪感,淡泊名利的超然感,追求初心的责任感,油然而生,宁静致远。</p><p><br></p><p> 前路漫漫,任重道远。在未来审计事业的发展道路上,审计机关党员干部唯有传承红色基因,坚守立审为公、执审为民和勇于拼搏、敢于担当的初心,才能不负时代使命和人民期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p><p><br></p><p> 我想深深地发出作为一名审计人最深情的呐喊:我爱你,审计!</p><p> 2020年8月19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