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诗笺116》致张清平女士

王继兴

<p><br></p><p> 致张清平女士</p><p> 王继兴</p><p>小引:</p><p><span style="color: rgb(25, 25, 25);"> 张清平,1982年毕业于河南大学中文系,1995年到河南教育出版社任编辑。她极富才情,语言如诗,尤其擅写人物,作品颇丰,著有《竺可桢传》《林巧稚》《林徽因》等,在全国影响深远!她的《河南大学的青青子衿》一书出版后即赠我一册。她用极富诗情的文学语言,将自己身边的人物写得绘声绘色,声情并茂,令我由衷赞赏,敬佩不已!</span></p><p><br></p><p><br></p><p>大作频频耕耘勤,</p><p>交往不多印象深。</p><p>心盘刻录青春史,</p><p>纤手绘塑雕像群。</p><p>若歌唱赞林巧稚,</p><p>如诗吟咏林徽因。</p><p>天赋才情当艳羡,</p><p>笔落华笺皆妙文。</p><p><br></p> <p><br></p><p>张清平著传记文学《林徽因》。</p> <p>张清平著传记文学《林巧稚》。</p> <p><br></p><p>张清平著《河南大学的青青子衿》。</p> <p><br></p><p>附:</p><p> 巍巍雕塑寸草心</p><p> ——品张清平女士著《河南大学的青青子矜》</p><p> 王继兴</p><p> </p><p> 读过她的《林徽音》。读过她的《竺可桢》。读过她的《林巧稚》。还读过她的《魂兮归来》。我的每次阅读历程,都是一次美的享受。真的,我不仅为她所写人物的精神美、风采美、品格美、情怀美所感动;而且,还为作者的语言美、风格美、情韵美、诗意美所陶醉!</p><p> 她叫张清平。</p><p> 近日,她的新著《河南大学的青青子衿》(以下简称《青青子衿》)又出版了。接到持赠,连夜捧读;仔细品味,感慨良多。</p><p> 我特别敬重雕塑艺术家。雕塑家的神功在于:能够通过瞬间的凝固,栩栩如生、形神兼备地再现人物的神采风貌;甚至,能够赋予其永恒的生命和灵魂;进而,还能够通过其忧喜情态、服着装饰等等雕塑语言和符号,让人回眸一段历史,让人记忆一个时代。</p><p> 在我看来,张清平也颇似一位雕塑家。当然,她是以丰富的史实为原料、以个性的语言作刻刀的。她的《青青子衿》,就是又一部成功的雕塑——</p><p> 她成功地雕塑了一座大学。不读《青青子衿》,就一般读者而言,很少有人知道河南大学的庭院,曾是原来的“贡院”;即此庭院,见证了中国延续1300年的科举考试曾经有过的盛况和最后结束的历史一幕。河南大学还是中国创办最早的几所现代综合性大学之一,其前身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仅仅比清华大学的前身清华学堂晚成立一年,并且曾经和广州中山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大学)比肩而立。可贵的是,作者钩沉发微、纵横捭阖,像讲故事一样,娓娓而谈,真实动听地从宏观微观、时间空间、过去现在、立体平面……全方位地讲述和解读着这所大学的渊源沿革、人物风物、人文底蕴、岁月留痕。从而让人不得不由衷地赞叹:河南大学,不愧是座出人才、出思想、出大师、出成果的殿堂和圣地。</p><p> 她成功地雕塑了一批群像。这批群像,既有冯友兰、范文澜等一批硕儒先贤,更有一大批蜚声学界的名师学人诸如樊粹庭、嵇文甫、李嘉言、姚雪垠、李白凤、任访秋、苏金伞等。在为人造像时,作者特别善于运用诗词的语言、散文的情韵、白描的笔触、跳跃的节奏,这是一种独特而有个性的手法和风格。有时,她仅用轻盈、剔透、鲜明、多彩的寥寥几笔,或者恍若信手拈来几个典型的细节,便能使人物的资格品格人格、学风学问学识、情趣情怀情操、风采风范风骨,给你留下刻骨铭心的印象。她雕塑的群像中,不仅有令人景之仰之的名家大家,还有一批倍觉亲之切之的同窗学友。这批人物,因为情同手足,知心知肺,作者的笔墨就更显得自如潇洒,淋漓痛快,时时显现着女性特有的细腻和幽默,读来更觉亲切真实,入木三分,有情有趣,有滋有味。总之,通过这批群像,你更会由衷地赞叹:河南大学,真正的群星灿烂!</p><p> 她成功地雕塑了一段历史。作者深谙校园之运、师生之运,紧系国家之运和民族之运。所以,她写学校变革,写校园风物,写名师丰采,写同窗情趣,任何一处的浓淡笔墨,都是放在时代、历史、国家、民族这个大背景、大舞台、大气候上来写的。因而,校名的更改,校址的迁换,名师的命运,学子的忧乐,甚至连大学女生衣裙、发式的细微变化,也都无不和国家的兴衰同跌荡,和民族的忧乐共脉搏。是的,曾经痛苦挣扎,曾经拼搏抗争,曾经奔波流亡,曾经欢庆新生,曾经曲折徘徊,曾经拨乱反正,曾经改革开放,曾经崛起奋进……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所经历过的,从《青青子衿》雕塑的这所大学,都有印痕如雕如琢,都有故事娓娓动听。所以,我说她成功地雕塑了一段历史。</p><p>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p><p> 和作者此前的著作相比,《青青子衿》的字里行间更显得激情灼人。——因为河南大学是她的母校,其反哺浓情如浪澎湃则是很可以理解的!</p><p> </p><p> (2008年3月)</p><p> (此文已收入我的评论集《书香缕缕》)</p><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