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路的记忆,一条消失的马路

文章

<p class="ql-block">上海虹口区海南路,始建于1904年。一条不显眼的小马路。解放后,海南路许多楼房(大楼)为政府所用。1950年代末,虹口区委、区政府等机关,开始进入海南路的大楼办公。海南路渐渐为人们所熟悉。一直到2004年,区政府等机关撤出,海南路开始衰落。2010年海南路大规模拆迁,更是给海南路以致命一击,直至消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百年来,时局变幻,风雨沧桑。海南路每一座大楼都有许多精彩的故事发生,都銘刻了历史烙印。这些故事,有我耳闻目睹的,也有我亲历其中的。无论是惊心动魄,还是平淡无奇。都真实地见证了海南路的历史变迁。是我永远抹不去的美好记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海南路的记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海南路呈“T”字型,由一条“主干道”和一条“小路”组成,“主干道”全长仅142米,与武进路交界。“小路”大约长300多米,一端与吴淞路交界。另一端与四川北路交界。经过百年变迁,到了上世纪50年代,海南路地块的建筑格局基本定型。“主干道”两旁的大楼(或空地),大都是虹口区政府机关,团体,学校所在地。而“小路”两旁,则以“民居”为主。此建筑格局一直延续到2010年大规模拆迁之前。</p> <p class="ql-block"><i>▲主干道两旁的大楼(空地),大都是虹口区政府机关,团体,学校所在地。而小路两旁,则以“民居”为主。</i></p> <p class="ql-block">▲<i><b>海南路(小路)路口</b></i></p> <p class="ql-block">我的童年和青少年时代,居住嘉兴路“三德坊”。与海南路同属一个生活圈。"三德坊"后弄堂口与海南路(小路)口,同在吴淞路上。但是分别位于吴淞路的两边,面对面遥遥相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对海南路的最早记忆,可追溯到我6岁那年(1955年),就读于《新人幼儿园》(后来的虬江支路幼儿园)。我每天上幼儿园,走出"三德坊"的后弄堂,穿过吴淞路,进入海南路(小路)。沿着这条小路走,再右转弯,穿过虬江支路,就到达《新人幼儿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记得,海南路(小路)很窄,宽约2米,行人迎面走来都要侧身而过。路口中间还竖起一块一尺高的石块,以阻止车辆进入。小路两旁是高高的围墙。左侧围墙是"海军招待所",右侧围墙是“上海险峰电影机械厂”(吴淞路669号,现在是"申贝大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约向前走100米左右(走过围墙),马路才渐渐开阔。然后再依次经过:太安里,百年老洋房(84号),黄大仙庙等......。</p> <p class="ql-block">▲<i><b>太安里:海南路82弄</b></i></p> 太安里建于1910年。弄内有21栋石库门砖木结构房屋。住宅结构为传统的砖木立贴式,山墙立面多为石灰粉刷,门头细部装饰刻一对“石雀替”,采用高浮雕的手法雕刻,构件起伏大,立体感强,虚实对比鲜明。是传统的江南民居。 <p class="ql-block">▲<i><b>百年老洋房:海南路84号</b></i></p> 这是一座老式花园住宅建筑,建于1920年。三层砖木结构,立面连续券柱式外廊,典型德式建筑。外加一层阁楼。此楼曾为虹口区政府机关办公场所,后期是《海南路托儿所》校园。 <i>▲<b>黄大仙庙:海南路81弄16号</b></i> 黄大仙庙,又称慈航仙观。据记载,1935年,由广东人陈白若(道士)修建此庙。占地430平方米,一栋三层楼房,有围墙。楼下是大殿,二、三楼客房和宿舍。朱红色大门,门口有两座石狮子,进门有小花园。花园北侧是大殿,殿中祀奉“黄大仙”神像,十八罗汉。还有香炉等设施。<br><br>此庙曾被列为虹口区“不可移动文物”,但难逃2012年拆迁之厄运。有消息称,黄大仙庙今后将“原拆原还”进行异地建设,重现其历史的风貌。<br><br>记忆中,我进入黄大仙庙,仅三次。<br><br>第一次,我(6岁)上幼儿园回家途中,突发奇想,进去玩玩。一走进大殿,觉得殿堂内阴森森的,神像怪怪的,有点怕怕,扭头逃跑。以后再也不敢独自一人进庙了。<br><br>第二次,1958年,城市人民公社运动,动员家庭妇女参加“街道生产组”。母亲报名参加“缝纫组”,自带缝纫机。那天,我跟父母一起将家里的缝纫机,又推又抬,从家里搬到了黄大仙庙。原来,黄大仙庙已关闭,神像等被移走,殿堂改造成“街道生产组”工场。“缝纫组”设在这里。<br><br>第三次,2年后(1960年),“缝纫组”撤销,我帮母亲将缝纫机搬回家,又去了一次黄大仙庙。发现二,三楼已有人居住。但是,一楼仍是生产组工场。 <p class="ql-block">▲<i><b>海军招待所:海南路80号</b></i></p> 在我眼里这里一直是“神秘之地”。门口没有招牌,四周建有高高的围墙,灰色的两对开大门,左大门上还套上一个小门。平时大门紧闭,偶然有汽车进出,大门才开。小门常开着,小门后面有一个岗亭,有士兵站岗。小门进出的人,都是穿海军制服的军人。那时,连小孩都知道,这里是“军事禁区”。<br><br>直至近几年,这里的围墙被推倒,岗亭撤出,对外开放,终于露出“庐山真面目”。又是一座百年老洋房——“振华公馆”。 <p class="ql-block">▲<i><b>上海信鸽协会“空地”,《武进中学》:海南路1号</b></i></p> 解放后,这块“空地”一直闲置了十几年,《上海信鸽协会》设在这里。空地的四周用竹篱笆墙围蔽,大门也是竹篱笆做的。平时大门紧闭,每当“信鸽放飞”的日子,这里就热闹非凡,人声鼎沸。信鸽爱好者将信鸽送到这里集中。然后,送往外地放飞,或在节假日放飞。<br><br>直至1967年,在这块空地上建起一座四层教学大楼,和其它配套设施。《武进中学》在此宣告成立。又过了几年(1977年),武进中学并入虹口中学。武进中学撤出原校园,由《虬江支路小学》进驻。<br> <p class="ql-block">▲<i>林丙义老师(后排左二)。</i></p> 说起《武进中学》。有一个人值得一提:林丙义,原虹口中学历史教师。1967年,林丙义已担任“虹口区教卫组”核心成员,并兼任《武进中学》筹备组组长。有人戏称他是《武进中学》第一任校长。正当林丙义踌躇满志,准备大干一番事业的时候。此时,有人揪住他的一篇“历史论文”,《海瑞和"海瑞罢官“》(1965年12月3日在《文汇报》发表)。说他反对 xxx ......。由此,林丙义横遭莫须有的罪名,被撤销一切职务。赶出《武进中学》,揪回《虹口中学》接受批判,关进“牛棚”......。文革后,林丙义获平反。再后来,他离开虹口中学,调任上海教育学院历史系主任。现任华东师大历史系教授,著作和论文颇丰。 <p class="ql-block">▲<i><b>虹口区委、区政府:海南路10号。</b>(</i><i>注意:此时大门如旧。拍摄时间:60年代初)。</i></p> <p class="ql-block">▲<i><b>虹口区委,区人民政府:海南路10号。</b>(</i><i>注意:改建的新大门。</i><i>改建时间:63~64年期间)。</i></p> 这座著名的大楼,上海虹口区人民非常熟悉。因为时代变迁,此大楼曾几易其主。<br>1935年,这里是《公立暨汉璧礼西童女校》校园。<br>日伪时期,是日本陆战队的租界分队本部。<br>抗日战争胜利后,是国民党空军供应司令部驻地。<br>解放后的50年代,是《新力中学》校园。<br>1960年至2004年,是中共虹口区委、区人民政府所在地。 <p class="ql-block">▲<i><b>虹口区委、区政府大院内</b></i></p> <p class="ql-block">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有幸进入这座虹口区委大楼(仅此一次)。一进大门,眼前一亮。原来区委大院是小花园,花草绿地布局朴实,令人赏心悦目。休闲设施错落有致,绿树成荫,鸟语花香。有几个葡萄架,架下有石板长凳⋯⋯。我特地停下脚步,欣赏一下。</p> <p class="ql-block">▲<i><b>《公立暨汉璧礼西童女校》时的旧照(海南路10号)。</b></i></p> <p class="ql-block">此大楼于1934年落成,1935年"公立暨汉璧礼西童女校"迁入。校门的上方镶嵌了校名:“Public and Thomas Hanbury School for Girls.”</p><p class="ql-block"><br>1942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进驻虹口。此大楼被日军占领。成为日本陆战队的租界分队本部。1945年,日本投降后,大楼被国民党军队接管,由“国民党空军供应司令部”进驻。<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上海解放前夕,中共地下党已在“国民党空军供应司令部”内部,成立了“新空军自卫总队”。1949年5月25日下午,“自卫总队”分析形势,认为解放军已兵临城下,决定在“国民党空军供应司令部”大楼屋顶的旗杆上,升起一面红旗,迎接上海的解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红旗迎风飘扬,自卫队员警惕地守卫着大楼。并击退周围的小股守敌和散兵,迎接解放军大部队的到来。红旗升起后不到五分钟,我党控制的上海《凯旋电台》就连续广播:海南路的“国民党空军供应司令部”已经解放。</p> ▲<i>吴淞路的左侧,是“海南路10号”东面围墙</i>。 <p class="ql-block">▲<i>上海解放前夕,国民党军队在“海南路10号”围墙内的东南角,建造一座碉堡。解放后,有很长一段时间都未拆除。我们路过武进路与吴淞路交界转弯处,仍然可以看到这一碉堡。</i></p> <p class="ql-block">(二)海南路的拆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到了2000年,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房地产逐渐成为支柱产业。海南路地块以它优越的地理位置,格外引人注目,深受房地产业界的青睐。因此,海南路地块的“拆迁”呼声一直不绝于耳,持续了好几年。终于在2010年,海南路正式启动大规模的拆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时间我们见到的是:挖掘机阵阵轰鸣,运输车来回穿梭。一栋栋熟悉的大楼民居轰然倒塌,一条条横街小巷被乱石淹没。海南路已经天翻地覆,面目全非了。我好生纳闷,难道海南路就这样消失了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终于看到了这次拆迁的最后结局:海南路上的建筑物几乎全部拆除了。偌大的海南路地块,只保留了80号(振华公馆)和84号(百年老洋房)。总算留下了海南路的最后的回忆。</p> <p class="ql-block">▲<i>右侧的几栋老洋房是80号和84号。左侧是“黄大仙庙”(最后难逃拆除之厄运)。</i></p> <p class="ql-block">▲<i>站在海南路的"主干道"和"小路"的交汇路口上。再欣赏一下,这两座被保留的“百年老洋房”的风貌。它们分别位于“小路”的两边。左边84号,右边80号。</i></p> 与此同时,开发商出于对海南路地块建设的整体布局考虑。运用现代科技,将这座百年老洋房(84号),整体平移、旋转、换位到指定的合适位置。这次“百年老洋房”平移工程,是上海建筑平移史上,路线最为复杂的一次。<div><br>这一好消息传来,笔者由衷的高兴。在今天“大拆大建”的城市化的建设中,这种尊重历史,敬畏历史之情怀。手下留情大手笔,保护百年"文物"之举动。值得点赞!</div> <p class="ql-block">▲<i>小视频:百年老洋房(84号)整体平移、换位过程。</i></p> <p class="ql-block">▲<i>如今,这座老洋房已座落在新开通的“乍浦路延伸线”上。为了展现其艺术价值,将它最美的南面朝向乍浦路。日后还需复原修缮,力求与周边绿地及现代建筑景观融为一体。</i></p> <p class="ql-block">(三)原海南路地块的现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又经过这十来年的施工建设,现在原海南路地块已旧貌换新颜。两座雄伟的现代化的建筑(虹口SOHO,中信泰富-申虹广场)已拔地而起。并且,打通了两条新路(乍浦路延伸线,衡水路)。但可惜的是,原海南路却消失得无影无踪。</p> <p class="ql-block">▲<i>现在的新地图。对比旧地图,原海南路地块已面目全非了。</i></p> <p class="ql-block">▲<i>《虹口SOHO》占据海南路地块的右侧。其外观造型,及其配套的裙楼和绿地景观,别具一格。</i></p> <p class="ql-block">▲<i>《中信富泰-申虹广场》占据海南路地块的左侧。这是一座大型办公商业综合大楼。集购物,休闲,娱乐于一体。</i></p> <p class="ql-block">▲<i>这是武进路和吴淞路十字路口的街景。左边是原海南路地块。右边是优秀历史建筑:沈家湾救火会。</i></p> <p class="ql-block">▲<i>这是“衡水路”东南边的街景,中间是原海南路地块。</i></p> <p class="ql-block">(四)后记</p> <p class="ql-block">最近,我有幸去了一趟儿时的原居住地。变化太大了,原海南路已经彻底消失了。周边环境变得有点陌生。所幸"武进路"和"乍浦路"无甚变化。以此为参考点,好不容易找到这座百年老洋房(原海南路84号),正在复原修缮,已露出原先的模样。百年老洋房旁边有一条小路,小路两旁的工地仍在施工建设。顺着小路的方向望去,不远处看到"振华公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一阵窃喜:这条小路的"轨迹"不就是原来的海南路(小路)吗?是啊!正是这两座百年老洋房的保留和存在,我心中的海南路(小路)将永远不会消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i>(注:以上图片,视频均来自网络。)</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