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春雨惊春清谷天,</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夏满芒夏暑相连,</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秋处露秋寒霜降,</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冬雪雪冬小大寒。</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品读农耕节气,</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聆听春来秋去,</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感悟四时之景,</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传承经典文化。</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br></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span><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 font-size: 20px;">同学们,大家好,我是本期的主讲老师:张咪。</span></p> 第一天 知诗人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骄阳化为甘霖,滋养秋的收获,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四个节气,为每年的8月23日或24日。处暑是反映气温变化的一个节气。“处”含有躲藏、终止的意思,“处暑”表示炎热暑天结束了。我们国家大部分地区气温逐渐下降。处暑既不同于小暑、大暑、也不同于小寒、大寒节气,它是代表气温由炎热向寒冷过渡的节气。</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处暑节气还有一个传说—祝融魂魄,祝融是炎帝的儿子,精卫的长兄,以“光照万方”深得部族内外的爱戴。最初,精卫因贪玩,东海溺亡,炎帝悲伤过度,无心政务,逐渐把部族权力交给了祝融。黄帝部族与炎帝部族合并后,祝融被封为火神,主理火正和夏季,成为炎黄部族最主要的大臣之一。在黄帝其他大臣的配合协助下,祝融威信日隆。水神共工嫉恨祝融,心中不平——“水火都是人们离不了的,为什么人们亲近祝融,而无视我的存在?!”于是共工公开向祝融挑战。两人各使神通,杀得天昏地暗,共工战败逃奔,撞倒了擎天柱不周山,致使天塌地陷,尸横遍野。黄帝迫于部族长老的压力,含泪下令处死祝融,祝融也深悔自己的鲁莽给天下带来的灾祸,于是请求黄帝留存自己的魂魄,寄托于莲花之上,沿河漂流,召领死难的亡灵,以赎罪孽,黄帝应允。因祝融主理夏暑季节,所以处死祝融的这天就被称为“处暑”。处暑当日,人们到河边燃放“河灯”,恭请祝融魂魄于莲花之上,寄托对故去亲人的思念。</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处暑节气也有很多民俗,如:出游迎秋:处暑之后,秋意渐浓,正是人们畅游郊野迎秋赏景的好时节。就连大诗人李白也不例外,他从安徽的宣城来到了长江边上的庐山,看到雄奇壮丽的瀑布,便写下了脍炙人口的《望庐山瀑布》。</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今天就跟随着张老师一起走进大诗人李白,一提到李白,相信同学们一定不陌生,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被称为谪仙人、诗仙、酒仙,“李白”这个名字的由来还有一个小故事,传说是他的妈妈在他出生之前做了一个梦,梦见长庚星入怀,长庚星就是金星了,金星又代表着道家里头的有一个神仙—太白金星,因此李白字太白是这么来的,李白没有出生在中原,而是出生在当时的唐朝安西都护碎叶城,现在的哪呢?现在的吉尔吉斯斯坦境内的一个地方,具体是哪儿已经无从查找了,如果非要按现代的讲法,李白算是吉尔吉斯斯坦籍华人,后来呢,李白的爸爸又带着大家先回了中原,李白后来很长一段时间住在四川江油青莲乡,所以号青莲居士,李白的谪仙人不是自封的,而是因为他当时写了《蜀道难》写了《行路难》,他的一个老粉丝,注意是老粉丝,谁呢?贺知章,在与他喝酒聊天之时,听闻写了“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脱口而出赞他的文章犹如天上下凡的仙人写的,因此,给他起了个外号叫“谪仙人”这在李白为贺知章写的想念他、追忆他的那首《忆贺监》当中提到了。</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李白在诗歌创作中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在我国文学史上有很高地位,他把浪漫主义精神和创作方法推向了新的高峰。有 《李太白全集》 传世,存诗九百九十余首。他常以奔放的激情表达搏击风云的抱负和济苍生、安社稷的理想,寄托他爱国的深情。李白的诗纵放自如,奇特的夸张,瑰丽的色彩,神话故事,熔铸于诗篇中。杜甫评价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作为一个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是伟大的,他的诗歌,不仅具有最强烈的浪漫主义精神,而且还创造性地运用了一切浪漫主义的手法,使内容和形式得到高度的统一。“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这两句诗是他诗歌语言最生动的形容和概括。李白贡献最大的是七古和七绝。</span></p> 第二天 明诗意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同学们,昨天我们认识了唐代诗人李白,李白爱山,最爱庐山。庐山,又称匡卢、匡山,位于今天的江西省九江市,自古就有“匡庐奇秀甲天下”的美名。李白一生,五上庐山。庐山成为他生命中登临次数最多、停留时间最长的一座名山。唐朝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25岁的李白第一次离开家乡,开始向世界宣告他那神一般的存在。这一次,他辞蜀地、出三峡、过荆楚,“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然后,他第一次登上了庐山。这首《望庐山瀑布》,就写于此时。</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这首诗是七言绝句。此诗中的香炉,即第一首诗开头提到的香炉峰,在诗人李白的笔下,便成了另一番景象:一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地升起了团团白烟,缥缈于青山蓝天之间,在红日的照射下化成一片紫色的云霞。这不仅把香炉峰渲染得更美,而且富有浪漫主义色彩,为不寻常的瀑布创造了不寻常的背景。接着诗人才把视线移向山壁上的瀑布。“遥看瀑布挂前川”,前四字是点题。“挂前川”,这是“望”的第一眼形象,瀑布像是一条巨大的白练高挂于山川之间。“挂”字很妙,它化动为静,惟妙惟肖地表现出倾泻的瀑布在“遥看”中的形象。一个“挂”字也包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的神奇伟力的赞颂。第三句又极写瀑布的动态。“飞流直下三千尺”,一笔挥洒,字字铿锵有力。“飞”字,把瀑布喷涌而出的景象描绘得极为生动;“直下”,既写出山之高峻陡峭,又可以见出水流之急,那高空直落,势不可挡之状如在眼前。然而,诗人犹嫌未足,接着又写上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真是想落天外,惊人魂魄。“疑是”值得细味,诗人明明说得恍恍惚惚,而我们也明知不是,但是又都觉得只有这样写,才更为生动、逼真,其奥妙就在于诗人前面的描写中已经孕育了这一形象。巍巍香炉峰藏在云烟雾霭之中,遥望瀑布就如从云端飞流直下,临空而落,这就自然地联想到像是一条银河从天而降。可见,“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一比喻,虽是奇特,但在诗中并不是凭空而来,而是在形象的刻画中自然地生发出来的。它夸张而又自然,新奇而又真切,从而振起全篇,使得整个形象变得更为丰富多彩,雄奇瑰丽,既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又给人以想象的余地,显示出李白那种“万里一泻,末势犹壮”的艺术风格。</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听听古诗翻译吧: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远远望见瀑布似白色绢绸悬挂山前。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好像是银河从九天垂落山崖间。</span></p> 第三天 悟诗情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们知道李白先后五次来到庐山,写下40余篇诗词。他在走遍千山万水之后,评价庐山说,“予行天下,所游览山水甚富,俊伟诡特,鲜有能过之者,真天下壮观也”。生性豪放的李白喜爱庐山是不言而喻的,但他抱负远大,不甘归隐于山间,所以他的一生都在“隐”与“仕”之间苦苦挣扎,而五到庐山的经历恰恰是他这种挣扎的真实体现。每当他在仕途中受到挫折,庐山总会用宽容温柔的胸怀接受他,抚慰他的伤口,帮助他重拾自信,抖擞精神,再度出发。或许,李白的命运早已同庐山纠缠在一起。 </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李白五岁发蒙读书,十五岁已赋有多首诗词,并得到一些社会名流的推崇,亦开始接受道家思想的影响。唐玄宗开元十二年(公元724年),二十四岁的李白离开四川,开始了他的游历生涯。他带着一腔热血仗剑而行,路过成都、重庆、湖北,经洞庭湖顺长江而下,二十六岁(公元726年)初次来到江州(今江西省九江市)。李白到此的目的,其一是看望在江州做买卖的兄长,其二是游览庐山。 </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庐山”这个名字,最早见于司马迁的《史记·河渠书》里的“余南登庐山,观禹疏九江”,但没有对庐山作过多解释,也许那时庐山已是一座众所周知的名山。庐山的美景吸引了历代文人骚客,它的吸引力也是李白无法抗拒的。他第一次登上庐山香炉峰就被眼前美景所惊艳,并留下了《望庐山瀑布二首》千古绝句,特别是第二首七言绝句广为流传。“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在这首诗里,开篇就营造了一个梦境或者说是仙境。他在头七个字里对瀑布一字未提,只告诉人们,阳光照在香炉峰上,朦胧的紫色烟雾笼罩了整个世界,仿佛山峰真的就是香炉,而云雾就是这香炉散出的轻烟。简单七字,瀑布的神韵尽在其中。然后才点出自己的位置和吟咏的对象:遥看瀑布挂前川。由“遥看”二字领出的这句,仿佛是一声惊叹,就像是李白不经意抬起头来,壮观的瀑布突然映入眼帘。“遥看”不仅将瀑布的空间感描写了出来,也显示了自然的伟岸和人的渺小。在这两句的铺垫下,李白在最后两句诗里完全飞了起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将庐山瀑布的雄伟绮丽表达得淋漓尽致。</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另一首《望庐山五老峰》虽不比《望庐山瀑布》的知名度高,但也极有神韵。“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九江秀色可揽结,吾将此地巢云松。”五老峰是庐山最高峰之一,也是庐山知名景点之一,因远眺山峰形状像五位老人并肩席坐而得名。正因为五老峰奇形怪状,容易使人产生想象,这对于极富浪漫主义精神的诗人李白来说,无疑是一次极佳的发挥想象的机会。特别是“青天削出金芙蓉”一句,让人不禁要问,青翠葱茏的五老峰怎么会有“金芙蓉”呢?原来,当夕阳西下,只要站在五老峰东南,纵眼眺望,落日的余晖照在五老峰上,众峰突兀,仿佛一朵巨大的金色芙蓉,在天空下尽情绽放。</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李白首次上庐山所写的诗,处处洋溢着青春的气息,颇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风采。《望庐山瀑布》全诗气魄雄伟、想象丰富,比喻生动。诗人将这幅泼墨山水画展露无余,山顶紫烟缭绕、山间白练悬挂、山下激流奔腾,这绚丽壮美的景象给我们留下深刻地印象,字里行间反映出诗人对于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span></p> 第四天 品诗韵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李白的诗以豪迈奔放、清新飘逸被人们传诵,《望庐山瀑布》是其写景诗的代表作之一。该诗仅仅四句便写出了瀑布的特点,以及诗人心中的志向与浓情,寄情于景,抒发诗人所追求的信念与理想。虽不像国画大师一样能勾勒出山水的佳景,但却有大师级别的豪情。他没有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沉痛心情,却不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的政治愿望。</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们从中不难发现《望庐山瀑布》也有诗人少许的爱国主义情怀。如果说欣赏音乐是心灵上的享受,那么欣赏这首诗更是灵魂上的净化。让我们一起去见证李白心中的浪漫之歌吧!</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纵观全诗,前后景色互相照应,文中意象众多,有暖阳、香炉峰、紫烟、瀑布、山川,除此之外,还有想象的银河与九天。没有多余的羁绊,四句话通俗易懂,简简单单,却绘出了自然景观的生命气息。诗人先从远景写了艳阳高照的唐朝,仿佛一片安居乐业的和谐景象,再联想香炉峰沐浴在阳光下的情景,如春天开出五彩缤纷的鲜花一样,颇有生气。仅仅七字,已然将美景囊括在内,实写这些,然则侧面烘托当时和平的氛围。一个“生”字,一语双关,不仅表达了动词“升”的效果和紫烟的形成过程,而且间接展示了当时的生活情境,就像那云烟被日照成紫色。接着便写眼前看到的瀑布,进入正题。</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在诗人的心里,全句唯有“挂”字,才是心灵的眼睛,而这眼睛下奔流的瀑布,便是诗人心中的全部海洋。能做到像李白这样虚实相生,情景交融,让景物达到人景合一效果的少之又少。结合前一句,我们不难产生对这种豪情的仰慕之感。“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诗中的瀑布也一样,终会流下去,然后流向江海,哪怕前方有万丈深渊、淤泥硬石、高山阻挡,也要鼓起勇气向着前方,流出自己的豪迈。写景就是为了表达诗人心中的情,表达诗人对美好河山的喜爱,对未来渴望的豪情。眼前的景是真的,心中需要抒发的情隐藏着,虚实结合,好像晴天下的一道光,传遍远方,播洒心中的暖阳!诗中不失想象,三、四句进一步描写瀑布的豪迈奔放的特点。“飞流直下”写瀑布从高高的山壁上笔直地奔泻而下的迅疾情况,很是壮观;“三千尺”,一个长度单位,非常精彩。诗人李白没有直接说成是银河落九天,而用一种疑问的态度来解释山崖的高与险。这种想象大胆、奇特,如艺术中充满音乐,音乐中充满浪漫。“直下三千尺”是诗人对瀑布热情滚烫的情,“银河落九天”是诗人对瀑布永恒不变的爱……这些想象让庐山的瀑布弥漫着光环,散发着自然界生生不息的呼吸,通过这些想象,诗人把整个瀑布景组成一幅山水画面,充满立体感和空间层次。</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这种写法情景融合,显示出诗人身上别人不曾有的感情色彩,既对大自然有深沉的热爱,也对自己有充满自信的期待。文章色彩轻淡,可诗中的想象却不失明亮的清新与活力。银河本是晴朗的夜晚环绕天空的银白色光带,它既壮观,又富于神秘的美,是大自然的一种天象奇观,用银河比喻瀑布,显示瀑布银光闪闪、气势磅礴的壮丽奇观。</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望庐山瀑布》运用夸张、想象、比喻、拟人等创作手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俊秀面貌,表现了对祖国河山的热爱。题目更寄托了诗人的真挚情感,仿佛融人在庐山瀑布中,直到天荒地老,灵魂才会消逝。总之,在欣赏诗歌的同时,我们更应该去想象和记录自己与诗人不曾有的艺术画面。此诗想象丰富,虚实相生,情景交融,既显真情,又现灵魂,除了山川美景,最重要的是反映了李白胸襟开阔、超凡脱俗的精神面貌。 </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同学们,转眼间我们共同度过了四天愉悦的时光,我们一起了解了诗人李白,欣赏了瀑布的雄伟壮丽,感受了诗人李白的豪情壮志,愿古诗的字句铿锵在你们心里生根,我们这一期的《望庐山瀑布》就要和同学们说再见了。</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