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没有结局的故事(知青岁月21)

无可奈何花落去10617448

<p>  《一个没有结局的故事》 </p><p> 一</p><p> 一段知青时代旳往事,一直困扰着我,而这桩往事从知青时代延续到现在,差不多快五十年,我和所有的当事人都有联系,但仍看不到完好的结局,必定无论回忆还是现实都不是写小说,按我的意愿去写。但我只是希望所有的当事人都不会受到伤害,再不会有误解,把心里的那个结打开,终究会有一个美好的结局。现在我只是记述下来,寻求更多人的帮助和同情。</p><p> 苏衡是我知青时代的朋友,为人忠厚老实,我们知青是他家的常客,他的母亲对我们如同自己的孩子,我们想家了就去和大娘倾述,他们家仿佛就成了我们知青的家。回城三十二年后,我先后回了四次第二故乡,都是住在苏衡的家,那时大娘已经不在了,苏衡早已搬出了老房,在河套对岸盖起了新房,宽阔的院子,高高的院墙,房前打了一口洋井(后来村里按装了自来水,这口井也不常用)。弟妹非常贤惠,脸上总是带着憨厚的笑,虽然是外村嫁进来的,之前我们都沒见过面,但一听我们是知青,是苏衡的朋友,对我们分外的亲切。有时知道我们要来,沒等我们到,电话就一遍遍的打过来,那边早早的烧好了炕,准备好饭菜。有时我们知青回来人多,就把整个大房子腾出来,他们夫妇回到老房子去住,知道我们知青爱吃水豆腐,弟妹半夜起来给我们点豆腐脑,做水豆腐,清晨起来,热气腾腾的水豆腐已摆上餐桌了。第四次回乡返回时他们夫妇一直给我们送到十多里地的班车站,弟妹偷偷的为我们买了回程票,这让我们一直心里不安。</p><p> 他们有三个子女,两儿一女,和现在农村一样,都在外市打工,再后来孩子们都结婚生子,定居在城里,生活条件都非常富足,也常回家探望父母。每年十一长假,正是当地收割的季节,儿女们回来,人多手快,一气就把地里的农活干完了。我第二次回去的时候,他们正帮儿子看孙子和孙女,小姐弟正读小学,姐弟俩在一起写作业的样子非常可爱,地桌子上摆了一堆书,小姐姐边写作业,抽空还要辅导弟弟。我第四次回去的时候,两个孩子的父母已在县里买了楼,他们都搬到县里去了,周日可以带着孩子回来看望老人,那天我们回去正逢孙子回来看爷爷奶奶,孩子正读高中,几年不见,让我们简直认不出来了,说话已没有了童音,已是一个堂堂的男子汉了。可以想象,每到春节,这样一个儿孙满堂的大家聚在一起,该是多么令人羡慕!</p><p> 这是一个幸福的家!</p><p> 但有一次我的同学悄悄告诉我,苏衡和肖晴还有一个孩子。</p><p> 肖晴是当年村里女孩中出类拔萃的姑娘,和我们的女知青最和得来,总在一起说悄悄话,干活麻利。</p><p> 他们怎么会走在一起的?</p><p> 我的同学给我讲起他们的故事。</p><p> 那年,已是下乡的第四个年头,知青们有的按政策抽走了,有的回城无望,家里人都托人转回离家近的近郊,唯有我的这位女同学,父亲是个老工人,为人老实,又没什么门路,而且父亲娶的继母,对她们姐弟不是很好,于是,我的这位同学就成了最后的女知青,任由命运去按排。那时她就住在苏衡家。苏衡家是个大家,四世同堂,爷爷奶奶和他已成家的大哥一家住在前院大房子,二哥曾任队里的队长,和我私交不错,后来被保送上工农兵大学(东北工学院),只有苏衡和父母住在后院的大房子里,当年我们在农村的时候,我们知青没有自己的房子,无论谁当队长,知青就住在队长家空闲的房子里,苏衡二哥当队长时,后院西间的房子就留给女知青,其它女知青陆续转走后,我的那位同学就成了最后的知青,一个女知青太孤单又想家,于是肖晴就搬过去,陪伴着我的同学住在那里,她们平时就很要好,而且很谈的来,有肖晴的陪伴,那难熬的时光反倒变得简单的多了,苏衡一家对我们最后的知青照顾的非常周到,苏衡本来就是一个实惠人,常帮着挑水,送些柴草,帮助柴米油盐什么的,肖晴也常从自己家菜园中拿些蔬菜之类来帮助最后的知青,这样苏衡和肖晴接触的也多了,本来就是一个队的,平时就常在一起干活,互相都了解,年轻人在一起聊的话题也多,也特别投缘,都是为了帮助知青,善良让他们越走越近。到了那年年底,最后的知青和全县的知青落实了政策,全部抽调回城。正如《红楼梦》所说的,“好一似食尽飞鸟各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知青的故事在当地告一段落,慢慢的变成传说,可苏衡和肖晴的故事还在继续,苏衡和肖晴的交往也在继续,只是默默的,谁也离不开谁,当地文化落后,爱情这个词听都没听说过,更别说自由恋爱这一词,他们真的不懂。按当地风俗,男女青年确定恋爱关系必须由媒人介绍,双方家长同意。可他们没有胆量向父母提出,当地也没有一个自由恋爱的例子,但他们却触动了这条红线,偷吃了禁果,当有一天肖晴对苏衡说:我怀孕了。未婚先孕在那个时代是个让人抬不起头的事,特别是在那个闭塞而又封建落后的山村,苏衡不得不向家里说出实情,苏衡家对肖晴本来印象就不错,立刻去肖晴家去提亲,肖晴家也是有头有脸的人家,肖晴的父亲也是个大队干部,这么大的事总得考虑考虑,苏衡的一家在焦急的等待。肖晴的身体越来越显露出来,为了不让村里人议论,不得不到远处的亲戚家躲起来等侯消息。这时苏衡家犯了一个最大的错误,有人不知苏衡和肖晴的关系,来给苏衡提亲,苏衡家等待肖晴家消息无望,就按排苏衡去相亲,而苏衡本想佯装着去相亲,促使肖晴家尽快的答应他们的婚事,而肖晴家却当真了,否了他们的婚姻,这时肖晴在远方亲戚家已生下一个男婴,听到苏衡在相亲后悲伤欲绝,还没有结婚她成了单亲妈妈,她沒法回到村里,加上家里拒绝了她们的婚姻,让她很无奈,做了让她遗憾一生的选择,她把孩子送了人,把自己远嫁了。当苏衡得知肖晴把孩子送人并远嫁的消息后,后悔的捶胸顿足,他本来就是个逆来顺受的性格,家里的一切大事都由最高长辈说了算,无力与命运去抗争,只好把眼泪暗暗的往肚里咽。此时他象大海中失去风帆的孤舟,任由命运推来搡去。再后来经人介绍,他娶了现在的弟妹,失去了肖晴,他本已对生活失去了信心,但令他想不到的,弟妹的贤惠,让他鼓起了生活的勇气。他们努力的经营这个家,盖起了新房,把孩子们一个个培养成人,都成了家,养大了儿子辈,带大了孙子辈,日子过得红红火火,过年过节儿孙们聚在一起,让左邻右舍和村里人无不羡慕。但往往这个时侯,他的心里在隐隐作痛,他在想他和肖晴生的儿子,他很痛心,因为他曾经失去了一个让他父子相认的机会。</p><p> 上山下乡五十周年的时候,我们知青再次回到了那个小山村,路上我的同学建议我写一写苏衡和肖晴的故事,也有的同学认为他们所有的人都已成家,都有了各自的家庭,不要给他们的家庭带来影响。但当我看到苏衡流着眼泪述说认子的经历后,我也深深的陷入纠结之中。</p><p> 苏衡一生最后悔的两件事,一是当初不该去相亲,二是不该拒绝孩子认亲。</p><p> 当初肖晴把孩子给到了一户应姓人家,给孩子取名应贤。养父母对应贤如同己出,呵护倍至,应贤渐渐长大,上学,后来有了稳定的工作,不知什么时侯,应贤得知自己是被收养的,因为养父母对他很好,应贤装作不知道,一直很孝敬养父母。</p><p> 有一年,有人突然来找苏衡,让他到县里去一趟,路上他才知道是一直未曾谋面的儿子突然来认他,这突如其来的喜事让他不知怎样才好。这么多年来,儿子长的什么样?他的生活还好吗?一切的一切,答案就要见分晓。但来人向他介绍,应贤和父母闹了点小矛盾,这次是偷着来认亲的。这让他非常不安,他已带大几个孩子,深知做父母的不易,特别是那两位养父母,辛辛苦苦带大的儿子却生生被生父领走,对他们实在不公,他们还需要应贤为他们养老送终。再则,按农村的习俗,孩子认祖归宗,要有个仪式,他的本意要拿出一笔钱交给儿子,可眼下刚盖完房子,已经没有积蓄,他要攒下一笔钱,让儿子风风光光的回来。</p><p> 父子见面的第一眼,他就看到儿子眼里闪着兴奋的光,去找亲生父亲是他隐藏多年的愿望,儿子像他,高高的个子,笔直的身板。现在在一家事业单位上班。他不住的端详着儿子,在儿子兴奋的眼神背后,他似乎看到了那对养父母把儿子从婴儿一把屎一把尿的扶养大,对孩子的养父母不免产生敬意,孩子真的就这样被人领走,对那两位老人打击会很大,他仿佛看到两位老人痛苦的神情,虽然他恨不得儿子马上跟他走,但他不能这样做,这样做未免太残忍,特别是他们闹小矛盾的情况下,在感情上这等于对孩子的养父母落井下石。</p><p> 他要想把自己的想法对儿子说,但儿子从他的眼神里读懂了什么,只见儿子泪光一闪,转过身去,平时不善言语缺乏表达能力的他,努力的向儿子表达自己的想法,要让儿子理解。儿子不说话,任凭他去说,当儿子再次转过脸的时候,看到的是满脸的哀怨,儿子恨他,恨苏衡为什么不认他!</p><p> 又过了几年,听说儿子的养父母先后去逝,自己也积攒了一笔钱,应该是认儿子的时候了,弟妹也支持他。这次是苏衡主动的去找儿子。儿子还未从上次认亲的痛苦中挣脱出来,对苏衡当年没有认他一直耿耿于怀。无论苏衡怎样解释,应贤就是不说话,临走苏衡把自己的电话号留给儿子,对儿子说:如果想通了,随时随地用这个电话联系我。离开了儿子,苏街强忍着,走到没人的地方才让眼泪流出来,泪水中有后悔也有无耐。</p><p> 回来后他守着电话,一直不肯离开,他耳朵背,怕真要来了电话一时听不到,再次错过机会,他就这样一天天的等,一月月的等,一年年的等…</p><p> 苏衡给我讲这段经历的时候,边讲边流泪,此时,我不知怎样安慰他,也不知怎样帮助他。</p> <p> 二</p><p> 我很想帮助他们,但他们必定都重新组成了家庭,不能让它们各自的家庭受到影响,首先想办法让他们父子相认,母子相认,其他的就顺其自然吧!</p><p> 那次从农村回来,为急于他们父子相认,到家我就拨通了应贤的电话,告诉他我是L村的知青,很快就聊入主题,他反映很快,马上就知道我的意图,佯装作信号不好听不清的样子放下了电话,他还没有从那次认亲的阴影中走出来。后来我总结了一下,这次通话太莽撞,一是没有给他精神准备和充分的思考时间,二是他可能在单位,他的身世对别人甚至包括他的家人还应是隐私。之后过了很多时日,他始终不接我的电话。我怕他把我拉黑,再不能给他打电话,于是我给他发了短信。过了许久,他才给我回了一句短信:没有必要了吧!这是心里话,他还没有原谅他的亲生父母。</p><p> 我从我的同学那里得到了肖晴的联系方式。我们通了话,几十年了,我们记忆中都是当年的样子,我是知青,她是农村姑娘,总之我们都老了,如果真的在街里碰到一定不会认识,即使是现在。在电话里,我们一见如故,我们聊天的主题令她异常兴奋,因为我们聊到了她的孩子。</p><p> 肖晴远嫁后,也有了自己的孩子,两个懂事的儿子。必竟是嫁的匆忙,感情基础不那么牢固,常有矛盾发生,但她还是坚持,一直到孩子很大了,她们才选择了离婚。她一直从事环卫工作,如今已退休多年,身体不算太好,孩子们都各自成立了家庭,但命运再次让她遭到不幸,她的大儿子不幸逝世,这对她的打击太大,她孤身一人在家,忍受着丧子之痛和失子之痛。</p><p> 多少年来,她一直在愧疚中生活,觉得对不起儿子,不该把儿子送人,现在哪怕儿子对他说再过份的话她都能接受。她远离家乡,见不到亲人,更得不到儿子的一点信息。从我和他通话之后,她对生活充满了希望,因为从我这得到了儿子的信息,这就是希望!</p><p> 我一直想办法和应贤联系,不停的发信息, 把我发的信息也转给她看,我感觉到一位母亲在寻找多年儿子的那种迫切的心情,对于我的信息源,她充满了依赖,她希望从我这里能得到儿子同意母子相认的信息,哪怕是埋怨的话她都觉得珍惜。</p><p> 我吸取了上次的教训,不急于找应贤聊认亲的事,要给他充分的时间去考虑,但又不能放松,因为苏衡和肖晴都快进入古稀,随时都有可能变成终生的遗憾。</p><p> 有一天突然接到肖晴的电话,我拿起电话却无人说话,我注意一切声音。之前,从同学那里,我知道肖晴的身体不好,我足足听了十六分钟,无论怎样喊都沒有应答,一种不祥之兆袭来。我马上给我的同学打电话联系她,同时给应贤发了短信,后来虽证明是一场虚惊,过后我还是把整个经过发给了应贤:</p><p> “你好!</p><p> 还记得那天我发短信急着要给你打电话吗?因为我收到了你亲生母亲的电话。去年我们知青回L村才找到了联系方式。你母亲和我们知青已经四十多年没见面了,她现在在Y市,孤身一人生活着,曾从事环卫工作,现在应该养老在家了,身体一直不大好,但一心想见到你一直是她的精神寄托,她多次打电话给我,想了解你,想认你,除第一次我很冒昧的给你打电话外,可惜后来我们一直没通过话,对你了解不多,但我还是鼓励她,等待!我会努力的让你们母子相认。但我接到你母亲电话后,一直无人说话,我不断的朝电话里喊,一遍又一遍,有一种不详的预感袭来,我们都是年近古稀的人了,是不是身体原因在求救?!我静下来,拿起电话认真的听,除两声汽车的鸣笛声再没有其它声音,于是我想到了她的身体状况,又想到了你,决不能让她留有遗憾,我拿着电话足足听了十六分钟,不能再等了,我应该采取行动了,于是给你发了短信,又另外给我的女同学你妈的闺蜜打电话告之情况,可知我当时的心情,过了一会,我同学给我回电话,你母亲很好,是不小心碰到了电话打到我这来。一场虚惊!但我还是沒在虚惊中醒来,我们这一代人离人生的终点越来越近,已经时日不多,那种骨肉分离又不得相认,该是多么大的痛苦,虽然当时她是多么无耐。但我决不能让你的生母痛苦余生,就这样在企盼,思念,懊悔中生活下去,我作为当年的知青应该帮助她,完成她的愿望!</p><p> 你的生母叫肖晴,当年在村里是个很聪明能干又善良的姑娘,和我们女知青一直很要好,当我们知青陆续转走,只剩下最后一名女知青时,她搬过来一直陪着我那位知青同学,度过一个个难熬的夜晚,一直到她落实知青政策回城。因此,我们所有的知青一直都感谢她。我们知青多次回L村,想当面感谢,但她已离开L村多年。我们期盼着你们母子相认,我们所有的知青都在为你们努力,就是冲着你母亲的那份善良,我们盼望着你们母子相认的那一天,我们会去祝贺,但不要让我们等的太久走不动了,我们都年逾古稀了。我把你母亲的电话话号发给你×××××××××××,不管你此时想不想认,先打个电话,你可以不说话,但你可以听到你生母的声音,母亲的声音,永远是震撼世界的最强音!</p><p> 如果你认为方便的话,你可回信息,我们电话里交流。”</p><p> 应贤始终没有给我回信息,也沒给我回电话。去年十月(2019年)我们又回了一次第二故乡(第四次),在她弟弟那里(每次回去他都会宴请我们),我们知道肖晴十一月将回村里,我们和肖晴通话证实了这一消息,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回去后一直关注肖晴的行程,当她启程的时候,我立刻给应贤发了短信:</p><p> “你好:还记得我吗,一位J县知青,准确的说是L村知青。前不久,我们几位知青又回了一次L村(我这次是第四次),还住在你生父家。当时我很想给你打电话,但怕给你带来不便,便打消了这个念头,我们如果通话,一定要征得你的同意。当时我想,回来后再给你发一个短信,因为你的生母十一月初将回到L村,她是为你一个舅舅过六十大寿赶回去的。我想这是一次很好的机会,因为这个时侯你们已近在尺呎。你的生母很不愿错过这个机会。</p><p> 人的一生,有很多遗憾,有很多无耐,也有很多无法弥补的愧疚。但人生不愿留下解不开的结,不愿放下那难以割舍的亲情。我想你也应该不会放过这次机会,尽管你的心中可能还有解不开的结。</p><p> 你们三人之间都有了各自的家庭,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承受能力,这个迷或许不应该是个迷,或许对外人来说认为是个人的隐私,但你们三人之间,准确的说你与亲生父母之间来说就不能认为隐私,必定血浓于水。</p><p> 我很希望你们都不会放过这次机会,如果你不介意的话,你是否与他们(或单独)见一次面,之后根据你的认知和承受能力,把你们之间的关系,对外界(包括你自己的家庭)是否限定在一定范围内或公开,这一切都由你决定。</p><p> 你的生父母都已近古稀之年,从岁月来讲你的机会多多,但他们不行,客观讲,时光对于他们来说确实不多了,随时随地可能带来人生的遗憾。你的生母从y市回到L村这么远的路途很不容易,希望你干万不要错过这个机会。如果需要我做些什么也可随时联系我,我的电话:中国移动:xxxxxxxxxxx。中国电信:xxxxxxxxxxx。"</p><p> 应贤没有丝毫反应,我把《知青岁月》中乡情篇关于记述他的家族的很长一段文字发给他,想引起他对家族的关注。</p><p> 我和肖晴始终保持着联系,她回到L村的第二天,我立刻给应贤发去短信: "你的母亲昨天已到L村,刚刚我们通了电话,是否让我帮你联系一下。”</p><p> 实在遗憾,这次肖晴回村,虽然我多次给应贤发短信,一直没有收到回复,这是她们母子离的最近的一次,可惜机会错过了,这次肖晴也是报着极大的希望回村的,没有联系到应贤,是怀着非常沮丧的心情离开的。</p><p> 肖晴始终没有放弃 对应贤的思念,有一次夜很深了,肖晴给我来电话,当时她在她大儿媳那,儿子不在了,儿媳开个小店维持生活,她是过来晚上帮儿媳看店,应贤的事对她来说是个隐私也是个痛,显然是不想让家里其它人知道。我们又聊起了应贤,我一直没联系成,心里总觉得过意不去,最后她鼓足了勇气说,实在不行,我给他打电话。</p><p> 可是,过了很久,最终她还是没有勇气去打这个电话,一提起这事,她长长的叹了口气,充满自责的说,算了吧,孩子不想认,都是我的错!</p><p> 显然,她是决心把一生的苦果自己咽下去了。</p> <p> 三</p><p> 苏衡,肖晴,应贤的故事只能记述到这里,没有达到苏衡和肖晴以及我们的期望值,应贤的做法也不能说没有道理。只要生命在,故事就会延续,已经过去的,谁也无法去改变,未来却是要自己创造的。人是有思想的,只要有思想就会有未来,人生活在社会大环境中,通过思想去改变社会大环境,社会大环境也在改变人的思想,或许有一天,这个故事的主人公们受社会环境的影响,会给我们一个完好的结局,我们期待!</p><p> 只是,我们现在还应做些什么!</p> <p>  图片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我,及时删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