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蜜蜂的故事

金色阳光

<p>  我与蜜蜂的故事要从一次刻骨铭心的教训讲起。</p><p> 我老家在监北农村、东荆河畔。在我小时候的印象里,一到春天,田野一片花海,防浪林里一片鸟鸣。农家孩子们很小就开始帮家里干活。我记得大约十多岁,有一天上午我提着篮子,拿着一把大镰刀感觉有些沉重,到东荆河畔去寻猪草。走进一片金灿灿的花草之地,发现花海有许多类似苍蝇的东西(是蜜蜂、小时候不认识它)在飞来飞去,我的好奇心立刻被激活,跟随它来到一口大木箱子前仔细观察起来:大木箱子底部有一小口子,各类好看的“苍蝇”在小口子这里进进出出,一个个有一种争先恐后的感觉!我是很讨厌苍蝇的,一股消灭害人虫的正义感在小脑瓜子中升腾!我立刻用镰刀对准小口子使劲碾压“苍蝇”,“苍蝇”群起反扑,蜇我的脸部手部,突如其来的情景吓得我嗷嗷大哭撒腿逃命,上气不接下气地逃回家。正在地里干活的父亲闻讯后立即赶回家,他在菜地里扯起几把马齿苋,挤出乳液滴到我脸上手上,也许是乳液清凉的作用、也许是躺在父亲怀里的温暖,感觉疼痛减弱了许多,但脸上手上被蜇了的地方慢慢肿了起来,肿得眼睛成了一条线。过往的大人们笑着对我说:发财了,成了大“财主”了!在人民公社社员心目中财主的形象就是肥头大耳。父亲也陪他们笑笑,我家淘气宝是个新“财主”,发了发了!父亲后来告诉我:蜂子有家蜂野蜂之分,家蜂叫蜜蜂、野蜂称马蜂,蜂子都蜇人,如果你不攻击它,它也一般不会伤害你。它们蜇完人自己就死了。蜜蜂会采花粉制蜜,蜂蜜很甜很养人。小时候记不住太多知识,只记得蜂子蜇人很疼,这一条记得我刻骨铭心!</p><p> 小孩不太长记性,消肿没几天功夫,我就纠集几个小伙伴,拿上竹竿去捅马蜂窝。马蜂窝有的挂在树上,有的挂在屋檐下。找到一个目标后,我们先在远处屏住呼吸观察,生怕惊动它。一名“侦察兵”小朋友报告,这时马蜂窝上“敌人”很少,两名小朋友操起竹竿对准马蜂窝蒂子捅去,三下两下捅下马蜂窝,丢下竹竿撒腿就跑,担心蜂子追上来蜇我们。过一会儿后,我们慢慢过去观察,马蜂窝上的“敌人”跑了没有?如果没跑完我们继续等待,如果跑完了,我们会弄来开水浇到马蜂窝上,把残敌全歼。一场“战斗”结束后,小伙伴在一起开怀大笑,一种为民除害的自豪感成功感油然而生!</p><p> </p><p><br></p> <p>  蜂子蜇人早已深刻体会,蜂蜜很甜很养人这一条,从小到大都未曾体会过。参加工作了,谈恋爱了。1984年春天的某个假日,我和恋人一起去拜访她大姐家。大姐夫军人出身、曾参加过抗美援越,他动手能力极强,转业地方工作后,工作之余爱好养蜂养鸽钓鱼等等。他们住平房有一个大菜园,养了几箱蜂子,他向我介绍了许多养蜂知识,好像几天几夜也讲不完。辞别时他送我一小瓶蜂蜜,我平生第一次尝了几口,那甜的感觉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p><p> 上世纪九十年代,我与沛清大哥结金兰之交。沛清大哥是一位儒商,对感兴趣之事他喜欢研究,探究出道理。他给我讲了许多养生知识,他对每天坚持喝蜂蜜很赞同并坚持得很好。他与家住荆州文旅区海子湖畔的杨师傅很要好,杨师傅是养蜂土专家,曾上中央台农业频道讲养蜂。杨师傅每年都到陕北一带养蜂。沛清大哥每年都带我到杨师傅家买一次槐花蜜,我每年买二三十斤,可管用一年。我也尝到了每天早晨坚持喝蜂蜜的益处。</p><p> 被蜜蜂蜇过,也坚持每天喝蜂蜜,也听过一些知识介绍,多年来心中十分渴望、亲眼现场看一看取蜜制蜜的过程、且日久弥坚……</p> <p>  今年陪大姐夫到神农架木鱼镇养生佳苑旅游度假。他带来了两口蜂箱准备在驻地附近养蜂,一到驻地,他到处转看,寻觅放蜂箱之处。在养生佳苑物业公司打工的老曾陈姐两口子,家住青天袍一组,他们家也养蜂,大姐夫与他俩一聊天就成熟人了,他们愿意帮大姐夫实现心念之事。</p><p> 8月29日早上七点半,我陪大姐夫应邀到青天袍一组老曾家。十分钟车程就到了。老曾家在半山腰,环境幽静,苍松翠柏掩映,玉簪花木棉花菊花绽放,门前左前方有一棵万榔树已有400多年历史,需八个成年人才能合抱,树上挂了些善男信女的红绸带,据说拜了此树家里可添男丁。老曾媳妇陈姐很热情,赶紧给我们烧水泡茶,煮苞谷,招呼我们的同伴章姐李姐到菜地里割韭菜摘黄瓜挑青菜,给我们每家准备一份带回。</p><p> 老曾、向师傅(老曾同村朋友)、大姐夫和我,穿上防蜂服戴好防蜂帽准备去割蜜。到一处蜂箱前,向师傅用刀铲除箱盖和箱体结合部的防渗泥,打开箱盖,洁白蜂巢呈现,蜜蜂飞舞,向师傅提起喷烟器对蜂箱喷烟,使蜂子下沉,以利割蜜。向师傅用铲子铲蜜,大姐夫拿桶接蜜,我负责摄影记录,割完一箱后又割了一箱,共割蜜近20斤。老曾找来不锈钢榨蜜机准备榨蜜,陈姐赶紧给两个小孙子装了两罐巢础蜜,剩余巢础蜜全部装入过滤袋,放进榨蜜机,不一会儿浓浓的橙亮的神农架原生态蜂蜜缓缓流出来了……</p><p> </p> <p>  据科学家考证,中华蜜蜂有7000万年的进化史。神农架地区植被丰富,具有养蜂的天然优势。神农架蜜蜂养殖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在神农架,半数以上的农户都养过蜂,很多人家屋前屋后都放有几口几十口蜂箱,养蜂已成为神农架人的生活乐趣!有一首大九湖山歌《八九十枝花》便是见证:</p><p> (男)蜜蜂一飞二三洼,</p><p> 飞过烟村四五家,</p><p> 飞过楼台六七座,</p><p> 采来八九十枝花,</p><p> 采到鲜花早回家。</p><p> (女)金花银花两三朵,</p><p> 四朵五朵海棠花,</p><p> 六朵七朵红杜鹃,</p><p> 八九十朵牡丹花,</p><p> 送给我的俏冤家。</p><p> 据老曾介绍,神农架的蜂每天出门釆花时飞得很远,采的花粉种类很多,有些还是神农架的名贵中药材,所以神农架土蜂蜜是蜜中之王,不但香甜可口还能治病。“神农百花蜜”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请。神农架养蜂人往往近水楼台,自产自用部分蜂蜜。老曾说,教会他养蜂技术的人就是向师傅的爸爸,向爷爷从年青时起开始养蜂,今年已经87岁了,精神很好,身体硬朗。</p> <p>  蜜蜂是世界上最勤劳的小精灵。作家杨朔写道:“多可爱的小生灵啊!对人无所求,给人的却是极好的东西。……蜜蜂是渺小的蜜蜂却又多么高尚呀!”宋代词人李纲赞道:“秋风淅淅桂花香,花底山蜂采掇忙。但得蜜成功用足,不辞辛劳与君尝”。据专家测算,蜜蜂酿造一公斤蜂蜜,要进行相当于6次的环球飞行,耗时一年3个月,飞扑700万朵花,收获甜蜜的背后竟是如此艰辛的付出!千千万万普通劳动者,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像蜜蜂一样辛勤付出,为社会创造财富,为人民的美好生活贡献甜蜜蜜的成果!</p><p> 创造甜蜜生活也像蜜蜂酿蜜一样:需要放飞梦想,需要无私奉献,需要广纳百花,需要潜心酿造!</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