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回忆

水乡

<h3>  呈现给各位的是安徽大学物理系一九六七 届三班的毕业照,1968年8月21日。我们1967年毕业,文化革命中拖到1968年分配。当年,軍代表当家,分配的去向是“四个面向”,到农村去,到工厂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照片上三十人,还有2人没有参加。合计三十二位同学。物理系大学本科生到工厂当工人(电工多),到小学当老师,到部队农场当农民,栽秧割稻拍蚂蝗。三班的同学文革中比较平和,处在文革的旋窝中,却相安无事,友好相处,留下了这张照片,难能可贵。今天看着照片,个个思绪万千。分配后各奔东西,匆匆分别。当时的“臭老九”在各自的岗位上競競业业,埋头苦干,用自己的知识和体力完成任务,五年时间拿初级待遇,结婚生养子女。偶有机会,和别地的同学见个面。但很多同学分别后再未见过。初步了解,已有储德祥,儲继刚,莫金陵,孙玮,汤家樑,唐于干,欧阳太亭,黄立表八位同学去世。己联系入群的李应生 胡宗文 姚为刚 马光明 杨传文 周安里 盛书珍 黄立霞 韩克芳 潘忠化 李伟国 汪宗奎 张同 戚锦官 李发生 纪传恩 陈乃贵 李恒山 雷岑十九位同学沉痛悼念逝者,愿他们在天堂安息。朱修筹在合肥。董开钧 李森 熊旭明 仇恒银 四位没有联系上。</h3> 毕业照 四人风采 <h3>李应生 杨传文 陈乃贵 盛书珍临别在学校操场湖边合影。夏风吹拂,走上工作岗位前的喜悦,把最美的笑容留给同学。你要记住我,同窗五年的好友。</h3> 二人转 <h3>张同是真的张同,李恒山是原来的李恒山。两个在班上一对帅小子,毕业20年后在霍山合影。两个精明人风风火火走过耒,一个桃李天下周游世界,现在是国内外飞来飞去,隨便在哪住;一个风光霍山城,搅动佛子岭,几个老同学反映去见他要经秘书同意。(1992年霍山造纸厂李恒山厂长办公室外)</h3> 独来独往 <h3>张同,去的地方太多了,自己记不清站哪里拍的。在哪里拍,穿什么衣,都精神。 (编者补记:张同说衣服上有恒山倒的酒迹,身后有恒山的?秘书。恒山反讥张同栽脏)</h3> 六个兄弟 <h3>前排自左向右:汤家樑 朱修筹 马光明 后 排左向右:儲继刚 李应生 汪宗奎 <br>汤家樑 储继刚两位己去世。朱修筹在合肥不好联系。 </h3> <h3> .恋恋不舍</h3> <h3>  离校前,马光明,汪宗奎,储继刚,朱修筹,陈乃贵在安大北大门前留影。</h3> 出征之前 <p class="ql-block">前排左到右:张同 储继刚 韩克芳 熊旭明 陈乃贵 姚为刚 后排左到右:黄立霞 戚锦官 朱修筹 李森 李发生 纪传恩 </p><p class="ql-block">照片是1965年9月,“岀征之前”。豪迈!大学生参加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即“四清运动”。安大党委对准备参加工作队的教师学生进行培训,到长丰县杨公区孙庙公社,杨公公社和省直,合肥干部编在一起,六四年六安四清为“瓦西”,六五年长丰公这边为“瓦东”,“瓦”指瓦埠湖。学生六六年四月回校。十二位同学意气风发,决心高举毛主席伟大红旗,把社会主义运动进行到底。我们这届学生经过多次革命战火旳洗礼,政治立场坚定,熟悉群众工作,政策水平较高,学业基础扎实,到哪都能独挡一面。五十多年回首,我们无愧于党和人民的培养和期望,在各自的岗位上都是骨干。</p> 社教四友 <p class="ql-block">四清也称社教。储德祥 李恒山 潘忠化和队友在杨公公社新华大队(隔壁是姚皋大队)</p> 娘子军 <h3>前排左到右:孙玮 第三黄立霞 第四戚锦官 后排左到右:第二沈佩铭 第三盛书珍</h3> 老成了 <h3>进入彩色时代。文人相亲———杨传文和胡宗文</h3> 喜相聚 <h3>马光明 周安里 胡宗文三对在铜陵相聚,笑得多开心。</h3> 我家住在长江边 <h3>李发生家在长江边,坐在阳台上,一杯清茶,眺望不远处的高铁桥,越看越乐。他盼望同学们到他家去,分享长江美景。他发的长江夜景照更美。</h3> <h3>编后的话:前几天,同学们晒出老照片,我捧着如珍珠发光,担心散落,便用蹩脚的文笔,小心翼翼地串联起来,供同学们人生路上歇脚驻足时看看,汲取力量,互相鼓励,向着前方。汪宗奎2020/09/01 2020/09/20(修改)<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