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电影《八佰》,我是流着眼泪看完的。影片刚一开始,听到屏幕里传来那熟悉的乡音,眼眶便刹那间就湿润了。一股说不清理还乱的莫名情绪充斥着内心,用手掩盖着鼻嘴,死死压住心里的悸动,泪水却是怎么也控制不住,顺着眼角缓缓溢出。尤其听到影片中那句爆的粗口“个斑马养的”,禁不住嗤笑出口,擦去脸上的泪水,却抹不去心底的思念。心里那些敬意和骄傲膨胀满满,我荆楚大地,人杰地灵,自古到今,从来不缺顶天立地的英雄!一部电影,能通过方言唤起掩藏在人心里最柔软的那丝记忆,也是它票房过亿的价值体现了。</p><p> </p><p> </p><p><br></p><p> 此片让我流泪不止、感动至深的,除这满片的乡音方言勾起的思乡情结之外,就是那些再现当年抗日战场的一些真实画面。</p><p><br></p><p> 电影是根据1937年的淞沪会战后期,国民党第88师524团团副谢晋元率领400多将士,坚守上海闸北四行仓库,掩护主力部队撤退的真实历史事件改编的。片名取自于当时外宣八百,实为四百多勇士的战场兵力。当年国军之所以如此外宣,不过是对外蒙骗民众、诈骗日军,对内鼓舞士气的一些方法手段而已。</p><p><br></p><p> 淞沪会战前期,国民党在上海战场投入国民精兵3个王牌徳械师和67个杂牌师、7个旅,累计兵力达75万余人,经过3个多月的浴血奋战,粉粹了日军“3个月占领中国”的诳语,却付出了战死30万官兵的惨重代价。最终也未能挽回败局,上海沦陷。为保留精兵主力,留给谢晋元的400多人是以湖北保安团为主夹杂部分逃兵、及战场冲散后收拢的一些杂牌兵。让人不可置信的就是这样一支临时组建的杂牌军,在谢晋元的带领下,用血肉之躯筑盾,坚守四行仓库4天5夜,成功阻挡了日军进攻的步伐,掩护大部队安全撤离。</p><p><br></p><p> 影片中亮点人物之一陆树生和他的几名战友,在日军坦克进攻四行仓库西墙时,步枪、手榴弹攻击坦克无果的情况下,为避免墙体击穿,保护战友的安全,身绑炸弹,以身体作武器,跳楼与日军坦克同归于尽。英雄的大无畏壮举,震撼了众多观影者心神,点燃了观影者的爱国之情,那一刻激动的眼泪,夺眶而出,对英雄的崇拜和对侵略者的仇恨高涨到极点。彼时的上海,除了租界,满目疮痍。残垣断壁,累累尸骨,真真是人间炼狱。而身处这座炼狱之城的抗日将士们,尽忠守职,面对强大凶悍的来犯之敌,飞蛾扑火,无惧牺牲,以生命荧荧之光,唤醒国人保家卫国的壮举,撰写着中华民族抗日救国近代史上的雄伟壮烈史篇。一张张鲜活的脸庞,一个个不屈的身影,构成一座座历史丰碑,是指引中华儿女前赴后继的榜样。我为他们的流血而痛哭,为他们的舍身而悲恸。然而,当一个国家只能用长矛去抵御侵略者的飞机和大炮时,痛哭是绝望的发泄,是挣扎的呐喊,这是一个落后民族的殇!</p><p><br></p><p> 影片中楼顶升旗仪式的那场片段也是有相当争议的。当年的四行仓库坚守战中并无升旗这一激励人心的一幕。片中这段升旗、护旗场景是虚构的。但是,很多关心这400多壮士最后命运的读者可能都会知道,他们撤退至英租界后,却被集体缴械,软禁在租界内一块15亩大的地方,取名“孤军营”。这场囚禁历时4年。在这4年当中,谢晋元和他的兵士们,虽历经种种磨难,但卫国初心不改。他们仍旧每日努力训练,天天在营中准时举行升旗仪式。因此招致租界中个别当权者不满,他们鼓动白俄卫兵冲击孤军营,撕毁国旗。为保护国旗,谢晋元他们徒手应战,最终100多人护旗被伤。导演把这部分内容移至影片中,无疑是想告知我们更多有关英雄们的可歌可泣的事迹,至于是否属于某个特定的历史情节,真的不是很重要。只要穿插合理,安排得当,能发挥烘托主题的作用就行。艺术最终还是要有自己的独特魅力来成就。</p><p><br></p><p> 导演管虎在影片中对人性善惡、恐惧、自私贪婪的深刻剖析和自省也是本片自公演一来热门话题焦点。片中人物老算盘的自私狭隘;老铁的懦弱恐惧;羊拐的贪婪狠辣;小湖北和端午的单纯懵懂在本片中被演绎得是如此真实、鲜活,他们对生的渴望,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每个活着的生命个体的自然本能反应。导演把该如何评价他们行为、言语及思想对错的权利交给了观众自己。有别于其他抗日神剧,或神话抗日英雄,或贬低丑化侵略者。其实,人性本就复杂,在某些污秽的背后也有荡气回肠的伟大壮举。正是因为导演深谙此道,所以他借用小湖北和端午等人在战场上渐渐成长过程,深刻挖掘隐藏在人心深处的某些特定的情感认知,来激发出人性的闪光点。如同小湖北因着小七和端午的死亡,而激发出来的强烈仇恨,致使他抛弃懦弱,最终成为一个真正的勇士。</p><p><br></p><p> 如今,随着当年四行仓库坚守战的最后一位幸存者杨养正(杨德馀)老英雄的去世,世上再无八佰勇士。但影片中的一句话“我不知后人会如何写你们,但你们此刻在我心中,是真正的中国人,是英雄。”却是道出了我的心声。</p><p><br></p><p><br></p><p><br></p><p> </p> <p>谢晋元</p> <p>杨慧敏</p> <p>谢晋元和他的战友们</p> <p>日军轰炸的四行仓库</p> <p>谢晋元</p> <p>谢晋元的棺椁</p> <p>撤退到租界的358名官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