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鸭子,上架

青荷

<p>  一时间,想起了丰子恺先生的《白鹅》,这篇课文在写鹅的步态时,拿鸭和鹅进行对比,鸭走起路来步调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而鹅步调从容,大模大样,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似乎是没有什么来由的就把自己想成了只局促不安的鸭子了。大概觉得自己太像只被赶着走的鸭子吧。倘若是和自己的心趣同向时,也就不怎么着了。但是不随愿时,也得就此上架,倒是有点不甚喜欢了。可很多时候的很多事情是虽不了自己的愿的,但迫于现实,你还得就这么着吧。唯一好的方法,就是自我调整。 </p> <p>  支教,我解释为支持教育,支援教育。自己也是支教群体中的一份子,如今第四次被下放支教。心境是:鸭子又被赶上路,你不知道会上哪个架子?会有什么样的遇见,会有什么样的选择?你是在选择还是在被选择,所以纠结!倒是与庙后学校缘分不尽,三次都逢贵地,倒不生分。被几多称呼为姐,这关系一定亲切。还有自己的老同学,哪能生疏?</p><p> 上午去学校给同学发了新书,备了点教案,写了四页的学科教学工作计划。鸭子就此上新书架——二年级数学!语文老师要秒杀数学教材。翻看章节目录,熟悉中的陌生,做学生时就熟悉,而今对这些知识还留存记忆。可把它们当成教材来使用,通过我的能力把它们输送到学生身上,玩转它们,倒是需要我努力找方法了。苦恼归苦恼管,现实对现实管,这本教材却归我管了(尽管我打心眼里对它没什么好感)。这本教材归我管制半年,半年时间,我管不住它吗?吼不住它吗?既然鸭子上了架,还能下架吗?教育是育人育心的活儿,哪能不上心?何种教材都是教材,何种教育都是教育!站上讲台,就要教育!蜜蜂酿蜜,需要去不同的地方寻找很多的花源,对于我们支教的老师来说,是不是也是很多次的寻找花源,所酿之蜜才别有味道?</p> <p>  鸭虽没鹅的姿态,想必也是勤奋的,要么为什么还要步调急速呢?</p> <p>  性情中人,就述性情之言。别无它意,用来自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