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梓街/五卅路一带,也就是苏州公园和体育场周边,有不少民国建筑。它不同于西中市的民国建筑以商铺货号为主,这一带的民国建筑是住宅建筑群,通常是清水砖墙,雕花券门,朱红色石库门的两层结构。我们的拍记活动,就是从十梓街的信孚里南门开始。 虽然秋老虎发威,但参加拍记的人还是不少,这是活动合影(合影照片由吴锦南提供)。 信孚里全景。过去有6幢这样的楼房,后因十梓街扩建,第一幢楼房被拆,所以现在只有前后五幢楼了(航拍照片由风帆提供)。<div>每两幢楼西侧,原来都有拱门通往五卅路。每幢楼又有两户与三户之差别,两户者每户建筑面积290平方米,三户者每户建筑面积150平方米。</div><div>当年此处房地产为信孚银行购得,于1933年翻建为海式石库门清水砖墙两层里弄房屋,故定名信孚里。信孚商业储蓄银行于1929年4月开业,总行设在苏州观前街,1937年7月停业。当年的董事,后任董事长的孙衡甫,曾进行大量房地产投资,建造里弄房屋1200幢,在上世纪30年代是上海大富豪之一。<br></div> 印心介绍本次活动行程,从信孚里开始,到同德里结束。 信孚里这幢楼只有两个石库门,所以每套建筑面积达290平米。当然现在每套房子里,大多住了好几户人家。 虽然民国洋房外观看上去不错,但看看某一户的室内状态。 这是同一户的室内,拥挤不堪。 风帆的无人机正在航拍。 青砖上大多印有字符,应该是当年追溯供应商质量的符号。 这就是西侧通往五卅路的拱门,现在为居民安全起见,已经全部被封闭起来了。 五卅路上看信孚里。 楼房较高,内部通道狭隘,拍摄比较困难。 摆满绿植的通道。 我们的拍记队员背影遇到了老同学,开心话当年。听说这位老同学家是独住一套房的。 金乡邻银亲眷,80岁老太太给邻居送来四盒牛排。 为方便信孚里居民出行,除了南面十梓街上的主出口外,在西北侧也留有出入口,但只限本小区居民自带钥匙出入,平时此门常锁。 信孚里墙上有趣的宣传画。 信孚里结束,往锦帆路走,这是路口的民国建筑,蓝色标牌显示为市控保“某宅”,目前为市总工会使用,铁将军把门。楼房外形还是蛮好看的。 总工会后面的又一幢市控保建筑,还是“某宅”,没有具体说明。记得以前是某位地委副书记居住。 老宅的百叶窗尚完好。 章太炎故居,当年被称为“章园”,西式花园洋房,南北两幢西式楼房,始建于20世纪30年代。围墙高筑,无法入内。<div>章太炎是近代国学大师,思想家、革命家、共和国的先驱者。1934年,购得此新式洋房而定居苏州,1936年6月病逝于此。<br></div> 风帆的航拍照片,一目了然。 章太炎故居隔壁,体育场路16号,看到一位94岁的老太太正在穿针引线做手工。 我试着想帮她穿上引线,摘了眼镜还是不行。 换一位年轻一点的女士,失败。 最后还是拍记队员背影穿引线成功,她正在把眼镜换下来放在包里。 看看老太太的厨房,又小又矮,还烧的是蜂窝球。 看到体育场路沿街建筑后面有高大的飞檐螭吻,不知道是什么所在。回来查了一下百度地图,是否是张翼牗故居? 风帆航拍,好像是正在新建的还是旧地翻新的古典式建筑。 又是一幢“某宅”,建于上世纪20年代的控保建筑。 此建筑的东厢房很奇怪,外包弧形建筑。不知道原来就是这样,还是后人借用其东面墙壁另建的房屋,不过看样子年代也不短了。 回到五卅路,这是苏州公园转角处的两块纪念碑,民国十五年的碑是普罗大众立的,1985年的碑是市政府立的。 这里本来是苏州公园内广场舞区域,是否因为疫情,目前空无一人。公园好像是正常开放的。 飞机上开机关炮,开心。 前面转角处,有一幅雷锋画像,左面石碑上刻有“响应毛主席号召,向雷锋同志学习。吴县枫乔公社木乔大队全体团员青年六三年三月十号”。看来当年的年轻人,潮流跟得还是很紧的,因为毛主席的题词是3月5日《人民日报》才刊登。 这里是“上海战役指挥机关旧址”,现在是各民主党派办公地点。 他们告诉我,这里有个碉堡。找到后,我围着它转了一圈,感觉不像是碉堡。估计是上世纪60年代“深挖洞、广积粮”时代的地道口(后面有个被封砌的门)。 走过老干部活动中心,确实漂亮气派。 再次来到网红打卡地同德里同益里,门口就看到几位游客。 这位男生在园区“新东方”工作,教授物理课。 这是风帆拍摄的同德里同益里全景航拍照片。 弄堂口的石墩和凉棚上的紫藤,感觉是新添加的。 居民遛狗回家,成了相机的主要目标。 自从电视剧“都很好”播出后,这里就成了网红打卡地。当地政府顺势而为,对弄堂进行了适当改造,每家门口这个镶嵌铜边图案的信报箱,就是才做的。 不过挂太多的红灯笼,其实有点刹风景的。 游客与居民和谐相处,更多了一点烟火味和人气。 其实老街里还是有很多居民家缺少阳光,只能利用弄堂里的公共阳光了。 拍记队员们都在寻找拍摄对象。 井台边出现了一个卷毛小姑娘,马上成为大家的焦点。我问小姑娘今年几岁了,她说7岁。我说那你应该要上学了吧,她告诉我,明天就开始上学。但问她是哪个学校,小朋友答不上来了。 从看到她之后将近半个小时,小姑娘始终在做爷爷奶奶们的模特,摆出了各种Pose让大家拍摄,她好像也很享受这么多人围着她转,表演欲应该很强。 这是我临离开时,她还在弄堂口给我们拍记队员做模特。 本次参与拍记年龄最大的队员,老许今年90岁了。 由于游客太多,其实大多数人家都是大门紧闭的,旅游确实给当地居民带来一定的困扰。 这户人家的门是开着的,在门口可以看到,厢房和楼上的窗户,应该还是原装货,但落地长窗显然是被更换过了。 与女主人交流,客厅里的马赛克地砖还是当年的,厢房窗台下的水磨石子也是当年老货。其实现在的大门已经被换掉了,门板变薄了,而且受潮受热都有一点变形。以前的大门非常厚,而且一年四季不变形。 这是楼梯,看上去还可以,其实楼梯扶手轻轻一晃就能摇动。 清水砖外面也有涂上墙粉的,估计墙壁有渗水吧。 这个阳台不知道是原来的,还是以后自己加建的。不过从阳台栏杆看,后者的可能性更大一点。 <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