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广西侗族风情之旅

雨后阳光

<p> </p> <p>  </p> <p class="ql-block">2020年8月28日—30日友人一行到贵州肇兴侗寨,广西三江程阳八寨旅游。早上9时在珠海站乘高铁用时约4小时到达广西桂林北,换乘汽车用时3小时到达三江(榕江、浔江、苗江)县城,(县城住地古宜镇)沿途经过了著名景点龙胜龙脊梯田,据介绍:每年9月下旬一10月中旬是观赏梯田的最佳曰期。</p><p class="ql-block">我们欣赏了最大的侗寨古楼一“三江古楼”。最美的侗族庆典广场一“多耶”广场,观赏了具有侗族文化特色的“坐妹”大型歌舞表演节目,感受到了侗族同胞欢迎宾客的饮食文化一百家宴的热情好客气氛,游历了贵州黎平肇兴侗寨,广西柳州三江一程阳八寨景区,过了一把侗族民俗风情瘾。</p><p class="ql-block"><br></p> <p>三江侗族自治县地理位置独特,处于湘、桂、黔鸡鸣三省的交界处。东接广西龙胜县,西接贵州省从江县,北靠湖南省通道县、贵州省黎平县。</p> <p> 三江鼓楼</p><p>三江鼓楼,位于广西三江侗族自治</p><p>县月亮街,于2002年11月由当地著名的侗族民间工匠杨似玉为首的民间楼桥师傅队伍携手建造而成,集文化、观赏、旅游等多项功能于一体。</p> <p>三江鼓楼高42.6米,共有60根柱头着地,占地面积600平方米。鼓楼共有27层瓦檐,除楼顶两层外,其余25层瓦面等距收分,层层紧缩,使楼面呈金字塔形,显得端庄平稳。每层檐角轻盈起翘,精巧的雕饰以及鲜艳的檐板彩绘,与庞大、粗犷的楼身形成鲜明对比。楼内四根杉木大柱直径都超过70厘米,树龄均在百年以上,这在鼓楼建筑史上是唯一的。登上鼓楼的观礼台,三江全景尽收眼底。</p> <p>鼓楼是侗族村寨的标志和灵魂。三江鼓楼是侗乡第一鼓楼,被誉为“世界第一鼓楼”,是中国国家4A景区中国三江大侗寨景区的景点,同景区内景点还有三江风雨桥,中国侗城,三江奇石城,福禄寺等。</p> <p> “坐妹”歌舞表演</p><p>“坐妹”是侗族和苗族青年男女交际和恋爱活动方式。行歌坐夜,侗族“坐妹”在不同的侗族地区又分别称为又称玩山或走寨。苗族“坐妹”是苗族青年以择偶为主要目的的传统的自由社交活动形式。</p><p> 各地有不同的说法。湘西叫做“赶边边场”或“会姑娘”,黔东南苗族则称为“游方”,广西融水叫“坐妹”或“走寨”,黔西北称为“踩月亮”,黔中及一些西部苗族称为“跳花”、“跳场”等等。在这类社交活动中,青年男女可以三五成群地或者单独地、公开地或悄悄地对歌和交谈。以对歌的形式谈恋爱是苗族婚俗文化中最具代表性和富于民族色彩的风俗。一些苗族社区还有专供青年们谈恋爱的场所,如黔东南的游方坪、滇东北的姑娘房等。苗族青年择偶不重财产和家境,更看重个人才华和品性。</p><p><br></p> <p> 三江风雨桥</p><p>三江风雨桥位于广西柳州三江侗族自治县浔江河上,是一座集侗族特色木构建筑技艺精华于一体的钢筋混凝土月牙形单桥拱。它有7个桥亭,其长度和规模均为世界之最,堪称世界第一风雨桥。</p> <p> 肇兴侗寨</p><p>肇兴侗寨,位于贵州省黔东南州黎平县,是黔东南侗族地区最大的侗族村寨。也是侗族的民俗文化中心。到2012年,居民1100余户,6000多人。肇兴侗寨四面环山,寨子建于山中盆地,两条小溪汇成一条小河穿寨而过。寨中房屋为干栏式吊脚楼,鳞次栉比,错落有致,全部用杉木建造,硬山顶覆小青瓦,冬暖夏凉,古朴实用。肇兴侗寨分内姓外姓,对外全为陆姓侗族,分为五大房族,分居五个自然片区,当地称之为"团"。分为仁团、义团、礼团、智团、信团五团。</p> <p> 程阳八寨</p><p>程阳寨距三江自治县县城古宜镇北20公里处,是侗族千户大寨,有马安、平寨、岩寨、平坦、懂寨、程阳大寨、平埔、吉昌等八个自然村寨,面积12.55平方公里,居民2197户共9701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举世闻名的程阳风雨桥,就坐落于此程阳八寨旁的林溪河上,始建于1912年的程阳桥,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风雨桥。</p> <p>风俗习惯</p><p>“偷个新娘过春节”</p><p>程阳八寨的侗族男女青年有的是双方通过介绍,有的是自己认识,但是,至今最为神奇的、流传下来的还是最古老的方式——男青年在春节前“行歌坐夜”两三晚,双方父母认同后,大年三十晚上要偷偷去娶新娘,半夜娶新娘回到家放鞭炮,人家才知道哪家娶新娘子了!更有趣的是,有的还没有见过新娘子一面!也就是说是自己都不知道新娘子是谁!到三十晚,自己去找,哪家姑娘愿意,就把新娘子娶回家来!</p> <p>新娘挑水</p><p>程阳八寨一直流传着这样的风俗:新娘嫁到新郎家的第一天,第一件事便是到村旁的水井挑水。一般由新郎家的妹妹和堂妹挑,也有新郎家兄弟男扮女装伴挑的,她标志着新娘从此负起家庭负担,和家人同舟共济、和睦相处。</p> <p>闹新娘油茶</p><p>初一早饭过后,你会看到村村寨寨的小伙子到新娶媳妇的新郎家看新娘,如果新娘是他们认识的或者是之前曾经谈过恋爱的,他们就会闹着要新娘给他们打油茶吃,作为最后一次油茶告别会。</p> <p>伴娘给新娘送服饰</p><p> 初一早饭过后,您会看到新娘家姑娘,给新娘送换洗服饰。一担担用竹篮装好叠得整整齐齐的侗服、布鞋,他标志着新娘心灵手巧的织布手艺。</p> <p>鼓楼多耶</p><p>初一村村寨寨的鼓楼里面的老人家聚集在一起,手拉手,肩攀肩,唱起耶歌,内容一般是祝福、新年、新春、新社会、歌颂好村寨、好生活、俗称耶踩年”。</p> <p>集体婚礼喜酒宴餐</p><p>新娘嫁到新郎家,第二天便举办庆祝喜酒,宴餐可分为早、中、晚餐和初三的早餐。所宴请的都是新郎家的亲戚朋友,新娘方是没有份的。那天你会看到忙忙碌碌的送礼的人群川流不息,鞭炮响声不断。</p> <p>侗族百家宴</p><p>“百家宴”是侗族待客的最高礼仪。每逢村寨互访或有特别尊贵的客人来访时,全村各户自备酒菜饭,一起到鼓楼坪“一”字型摆开长桌,客人可从第一桌吃到最后一桌,你来我往、觥筹交错、热闹非凡。据说在当地流传着这样一个说法:“吃百家饭、联百家心、驱百种邪、成百样事”。</p><p>“百家宴”是侗族热情好客、团结友爱、和谐大同的文化象征,在三江侗族地区已流传了数百年,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演变为现今每逢重大节庆或重要宾客来访时必备的款待仪式。2008年,三江“侗族百家宴”被列入广西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009年成为广西申报第三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