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寺国家森林公园后山野线穿越

<p>  中华之脊,巍巍太行,经过数亿年的地质构造活动和千百年来的造山运动,形成了今天大气磅礴、阴柔飘逸的壮美太行。太行山脚下悠久的人文历史孕育着古中华文明的摇篮。她不断激励着现代人去寻秘太行山厚重的历史文化传承和山河壮丽。</p><p> 周日一大早,乘车随和谐之旅五十名队员再次赴约太行山。久违的老队友见面依然亲切如故,一路谈笑风生。宽队依然在车上有序安排活动,百变不离其宗:让参加活动的人高兴而来,满意而归,路上一切困难障碍宽队亲自解决!</p><p> 兵分三路:一队体力好有登山攀爬经验的走长线,强度稍大;二队有徒步登山技能,想休闲放松的走中线;三队跟车腐败,山边走走转转遛遛腿。各人依据体能,自觉站队。</p><p> 今天主要活动范围,白云寺国家森林公园后山,原始未开发地。</p> <p>这是一队徒步路线</p> <p>  下车后,沿山路走过一个护林站,队伍自动兵分两路。我心里打起小鼓,跟一队走还是跟二队走?脑子里忽然闪现毛泽东的“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的诗句,为一饱眼福,那就强一把,跟上一队。准备拔高,开始报数,队长一声令下,一、二、三、……二十,二十个人的小分队拔高开始。</p> <p>  刚开始拔高,坡度较小,有队员边摘野山韭菜边上行,满山坡的山韭菜有的看似已开花,其叶子还是比较嫩的,摘点回家炒鸡蛋、包饺子是不错的配菜。拔高一段后,绕半山腰穿行于丛林中,大家时而猫腰,时而匍匐,在茂密的丛林中迂回曲折前行,还免不了枝藤打脸,挂伤胳膊。不时抬头寻找前边的队员,稍不留神,就望不到前边的人影,近处只闻其声,不见其人。</p> <p>  虽说已过三伏天,但秋老虎还很厉害,在烈日当空下,丛林里密不透风,显得闷热,不一会,汗水浸透衣衫,大颗的汗珠顺额头流下!</p><p> 穿过丛林,来到一线天,这里是今天穿越的难点,在绝壁上攀爬,下面是万丈深渊。站在一线天,探头看看不知如何迈步。一线天中间有一大石块,脚登大石块,手扣石头缝,向左迈步,踏上崖壁边的石块,踩稳之后跨跃而过,队员们一个个小心谨慎地爬过去。</p> <p>  又是一攀爬,需要有队员在上面拉一把才能上去,感谢习惯兄弟一直在我和愉快工作两人前后,亲自指导并帮助我们登上一个个关口。登上山顶,已经拔高760米,我们在海拔1300多米的山顶上向东南眺望,南水北调由南向北输送,直达京都!</p> <p>  翻过山顶,发现队长和文桓又折回接应我们。下山的路不大明显,队长怕我们走错道。上山和下山的路都是羊肠小道,如果说上山攀爬太累,那么下山就是太紧张。今年七、八月份雨水多,山路湿滑,石头上长满青苔,稍下注意,脚碰到石头块就哗啦啦滚下来,脑子高度紧张,队长说别让听到这种声音!</p> <p>  来到一块稍微平一点的地方,已是中午一点,大家开始分享午饭。这时候,脑子放松下来,心情愉悦欣赏山中美景,眼前林立的山峰,雄伟霸气;再看远处连绵起伏的山,英俊秀丽,成团的白云盘旋于山顶,为青山披上白纱,相互映衬,互为嫁衣!</p> <p>  吃完午饭,沿一条乱石沟继续下山,文桓说,这就叫乱石坡。正走着,听到有哗哗流水声,顺声音而去,一条山泉冲出山洞,掬一捧到口里,清凉丝甜,流浪接一大杯咕咚喝下去,感慨太甘甜了,大喊过瘾!我问文桓喝这水会不会拉肚子,文桓说这山泉经过山石的过滤,吸天地之灵气,绝不会有肠杆菌,我也接一杯喝下去,畅快淋漓。</p> <p>  淙淙山泉小溪一路相伴,我们加快脚步,来到半山腰一户农家,队长几个要两瓶冰啤,毎人小酌两杯,为我们空中加油!</p> <p>  告别农家,来到紫竹林,偶遇一群山羊,个个膘肥体壮,我们在欣赏它们,它们也在和我们默默对视,研究我们是哪里来的一群另类呢</p> <p>  继续向前沿路而下,抬头见白云寺塔林,眼前是上白云寺,再向前是白云宫,由于时间仓促,我们没时间细赏。经过一个几户人家的小树庄,向右转沿水渠向白云寺国家森林公园大门口走去,下午五点半,我们一队全部归队,二、三队人员早已等候多时,这次白云寺后山穿越圆满归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