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空游记】拍摄曾经去过的那山、那水、那景,记录曾经感悟到的美景美色、风土人情、地理地貌、历史背景、传说故事,在星空走不动的那天重新看看也是一种美好的回忆和快乐。我国著名的游记有:《山海经》、《历游天竺记》、《徐霞客游记》,星空不是旅行家,随性而已。游记不属于文学创作,只是忠实地记录所走过的路,以及那人、那事、那情。星空也不是历史、地理、民俗的专家学者,只能做一个文字搬运工,串接专家学者研究的公开资料,偶尔写一点个人感受,希望下次去的时候能有点更深的体验。 【游历日期】2020年08月29日,周日,天气:晴。<br>【交通工具】乘坐11号线地铁到北九水站下车,换乘639路公交车到北九水站下车。今年雨水特别大,原计划去北九水景区拍水景照片,到达后需要预约进入景区,只好改变计划在双石屋社区游览一圈。来北九水的次数很多,从来没有在双石屋社区详细游览过,偶尔发现九水书院开着大门故进入探访一番,原来九水书院照样无书,像崂山书院一样为什么要称之为书院,名不副实。进入九水书院,发现这栋建筑原来是德国修建的修女院,第一次看到青岛的修女院旧址,对德国在青岛的文化渗透有了新的认识。 下车后,在公交车站树林中发现了这块内九水和外九水的界碑,界碑旁有一座北九水桥。北九水因水有九折而得名,以北九水疗养院“九水界桥”为界,分内、外九水。涧水自上顺流而下,遇峰崖必折,折处必弯,弯处必漩,漩处必涌一潭澄水,在崂山十二景中称“九水明漪”。九水风光素被誉为“滩峡奇秀,清流急湍,峭壁危岩,水作龙吟,石同虎距,音乐图画,文本天成。” 每年夏天都会带孩子到九水桥來戏水,今年受疫情影响没来。北九水主要就是去看水,山上有水更有灵气,如果是雨季去,刚下完雨另有一番感受。北九水的水是很清澈的,到了多雨季节,那感觉不比九寨沟差。不过北九水里的树木也都有百年的历史了,枝繁叶茂,更像热带雨林。 站在九水桥上可看到,两条山涧之水汇于九水桥下,一路下泄至白沙河。北九水为白沙河中游的峡谷地带。白沙河发源于巨峰北麓海拔800多米处的天乙泉,始名凉清河,中为九水。外九水自我乐村菊湾溯至北九水疗养院,全长6.5公里。 双石屋社区由双石屋、丑蒲涧两个自然社区组成。据说,清康熙年间,毕氏居民从北宅街道毕家社区迁徙于此,初居于两个象石屋的石洞中,后立村,名双石屋社区。乔氏居民也看好此处,迁居丑蒲涧居住,对外也称双石屋社区。双石屋位于北九水景区内。北九水乃崂山白沙河之源头,自西向东分为外九水和内九水。当人们行至内二水时,但见峭石林立,古树参天,萝藤缠绕,花团锦簇,河水清澈,风景秀丽。该社区是北宅街道最东边、海拔最高、离崂(山)顶(峰)最近的一个社区,距街道办事处驻地12公里。2004年全社区共42户,142人。有毕、乔、高、赵、刘、王等姓氏,其中毕姓占90%以上。 双石屋社区不但山奇,社区前的河水更奇。它源自崂顶经靛缸湾溢流而下,长年冲积,遂成小潭。潭深数米,洌如透镜,一览无余。绿树倒映水中,随波翩翩起舞;游鱼身映石上,随石试主沉浮。中国近代著名诗人郁达夫1934年来此游玩后曾欣然命笔:“柳名石屋接游潭,云雾深处蔚竹庵,千里清溪千尺瀑,果然风景似江南。”现在这绝句就刻在社区前的平石上,游人抬头即可观之。 在北九水桥的旁边就是民国时期青岛市市长沈洪烈书盧,现已改为民俗酒店。沈鸿烈(1882~1969),字成章。湖北天门人。18岁中秀才入日本海军兵校学习,1911年回国,成为张作霖、张学良的心腹,是东北海军的实际缔造者。沈鸿烈一向对蒋介石不满,背后骂蒋介石祸国殃民。但这样一个心中无蒋介石的人,却成了蒋介石的得力工具,当上了国民政府山东省主席。 沈鸿烈在青岛执政6年。1932~1935年间,他抓教育、建学校、定规划,设立民众教育馆、职工补习学校、女子补习学校等,每年均增加必要的教育经费。注重抓市政建设,前后修建了大港三号码头、青岛船坞、青岛体育场、青岛市礼堂;扩建和修建了青岛栈桥、薛家岛码头、四川路海军栈桥、小港第二码头;拓宽了崂山的道路,加修了崂山里盘山梯子石阶;整修了市内主要交通道路。此外,还整修了西广场、马虎寓、脏土沟,设立了"救济院"、"习艺所"、"感化院"等。 青岛的老人对沈鸿烈有好感的不少,因为沈在担任青岛市市长时做了不少实事,虽为国民党的市长,青岛的老百姓却念叨不忘。这块石牌拍了6张,每张都是虚的,不知为何? 1936~1937年间,日本意欲再度占领青岛,加之“西安事变”等缘故,沈鸿烈进退维谷疲于周旋,已无暇于城市发展。抗日战争初期,他与八路军及其他抗日革命力量的合作关系尚好,曾制定实施八条抗日施政方针。但随着蒋介石反共不抵抗政策的加紧推行,沈鸿烈开始反共。因多次破坏中共组织,逮捕共产党人,并镇压工人罢工与学生运动,为此,南京国民政府奖许青岛市为“全国模范市”称号。1949年去台湾。1969年3月12日(又说卒年为1970年),沈鸿烈病逝于台湾台中市。 沈鸿烈书盧可从后门进入,现在是一家叫做“成章草堂”的民宿酒店。 这栋石头楼一直空着,不知是何建筑。双石屋在太和观东南约1公里,北山坡有两巨石相临,此处有村名双石屋,是一个景色幽深的小村。其北有高山,即大劳崮,崮顶两岩对峙,瀑从峡间飞下,如长剑倚天,涧水东流为异云河。在双石屋村东河谷大石上,刻有“江山如画”四字,字径1米。在路侧巨石上,还刻有现代著名作家郁达夫的七言诗,幅高4米,该诗为郁达夫1934年游崂山所作。清代胶州著名文人王大来有《双石屋访华山人》五言律诗:“一流合众派,千里响春雷。水逐千峰转,人穿九曲来。天光随笠小,树色到门开。采药山翁去,夕阳犹未回。” 太和观属道教宫观,每次来都大门紧闭,一般不对外开放,门口停着很多车,车上人都提着很多礼物,下车后打电话有人开门,看来已成为私家庙堂。中国人爱讲面子,不管身份如何,尊卑如何,这样只对自己开放,带朋友进入就会感觉很有面子,哈............,可悲,可叹,可怜。据《崂山志》记载:太和观建于明代天启年间(1621-1627),旧有书院,为即墨绅士之所;四围峻山,前横大涧,观外青竹葱郁,古松参天,云雾飘渺,风景极佳;隔涧有九水亭等名胜古迹。 太和观又名“九水庵”、“北九水庙”。有个说法是始建于元代,原属邱处机所创的龙门派道观。到了明朝末年,这里已经不太兴旺,只有很少几个道士。清朝初年,即墨知县叶栖凤在这里建"崂山书院",在观内的西厢藏有大量的书籍,供即墨县的一大批廪生在此处攻读,书籍由观中道士看管。清乾隆年间重修。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香火渐盛,这也助长了道士的膨胀心理,欺民霸山时有发生。 清乾隆年间重修,壁上嵌有乾隆时山东巡抚崔庭阶诗碑一方。正殿的还保留原先的模样,石柱刻字清晰如初,是清代的对联:“龙扇初开四大天兵分左右,珠帘才卷二十八宿列东西。”横批“垂赐祥瑞”。主殿右侧建有旁殿,是道士休息之所。院内高大的落叶松高高矗立,像排排卫士守候着太和观。 诗刻“玉鳞口”。诗为清代山东巡抚崔应阶所作并手书,诗刻嵌于太和观之东壁,60年代运动期间有人封砖护之,得以保存。刻石长约1米,文为:“何处冰崖万壑雷,高峰云净石门开。盘空瀑雪飞泉落,拂面吹花细雨来。碧天澄潭堪洗涤,青松白石任徘徊。支筇未尽游观兴,樵唱遥从天际回。”此诗刻当与太平宫之崔应阶诗刻同时镌刻上石,但此诗刻保存较好,笔划与刻工均比前者为佳。<br> 上世纪初,崂山的道教势力很大。1912年前后,距观崂村不远的太和观道士刘圆丰,想将观崂村周边的土地据为道观所有,欲将村民逐出观崂村。在此生息繁衍了几百年的观崂村村民联合起来,一纸诉状将太和观告到当时的即墨县衙。在即墨衙门迟迟未作判决的情况下,村民还一度派出代表到济南告状。一直到1926年,观崂村村民终于胜诉。为了铭记这段历史,村民请石匠将当局下发的官契和布告按原样刻于石碑上,立于村口,世代流传。时隔90年,石碑上的文字清晰可辨,两块石碑一为“官契”,一为“布告”。官契的大致内容是以马清忠为代表的观崂村(时名观崂石屋村)村民用大洋7300元买下了观崂村周边大约4207亩的土地,并详细标明了土地的四界。官契的“发布单位”是当时的胶澳商埠局,落款日期为1926年1月1日。“布告”的内容似是对“官契”的补充说明,写明从上述土地中划出一地作供奉香火之用,还写明村民优先承租土地、道观应按规定缴纳赋税等。由于这场官司,太和观元气大伤,到青岛解放时,太和观道士已传至25世,只有道士二人,当家人陈明久。有庙殿3间,供神像2尊,住房20间,地240亩,山冈10亩。解放后,小学占用部分,60年代中,神像、供器、经卷、庙碑全捣毁焚烧,小学即全部使用。其间还作为林业中学,北九水小学,后还改为九水饭庄。<br> 官契第一号,大致内容是以马清忠为代表的观崂村(时名观崂石屋村)村民用大洋7300元买下了观崂村周边大约4207亩的土地,并详细标明了土地的四界。十年前,村民对石碑周围进行了修整。<br> 1998年被定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现今已修复完毕,并以全新的面貌展现在游人面前。新修的太和观古色古香,门楣是书法家贺中祥的大笔“太和观”。高大气派的门楼,厚厚的木门钉有大铜钉,每排7个共有7排,全部是表达中国人喜庆颜色的朱红色为主调,门分二层,内门门楣书“道尊德贵”四大字。正殿的还保留原先的模样,石柱刻字清晰如初,是清代的对联:“龙扇初开四大天兵分左右,珠帘才卷二十八宿列东西。”横批“垂赐祥瑞”。主殿右侧建有旁殿,是道士休息之所和商店之类。院内高大的落叶松高高矗立,像排排卫士守候着太和观。<br> 太和观后面是北九水景区管理处,小院修的很雅致。 经北九水风景管理处向前,还有一栋蛮漂亮的石头小楼,目前处于闲置状态,不只是何建筑,转了一圈也没有发现石牌简介。 樱花盛开季节,盘山公路两边都是樱花。 盘山公路边上新修的双石屋观景台,拍几张留念。 将军座下的山峰当地人俗称"太师椅子"。从东南方向西遥望,确实像一把摆在山巅的大椅子。但是游人多是从西头进入内九水峡谷,看到的是古铜色的山峰。1957年,朱德元帅和当时的公安部长罗瑞卿游崂山,一进入"二水",就被这一奇景吸引住了,当陪同人员告诉他叫"太师椅子"时,他摇摇头,爽朗地笑起来:"哪里是椅子,分明是一位古代的将军嘛!"说来也怪,经朱老总点破,这座山峰好象活起来,越看越象一位傲然直立的大将军。从此,这座大石峰有了新的名字--"将军崮"。<br><br> 将军崮周边有很多民俗酒店。 路过步云桥。 谁家盖了这么大一座城堡,好像盖了许多年了。 路过郁达夫石刻。诗刻“郁达夫诗”。此诗镌刻于双石屋村外路旁巨石上,幅高4米,文为“柳台石屋接澄谭,云雾深藏蔚竹庵。十里清溪千尺瀑,果然风景似江南。”后有小字一行刻“自柳树台游靛缸湾蔚竹庵诗一九三四年郁达夫作,一九八一年夏苗子书。”苗子即书法家黄苗子,1981年7月25日来游崂山时书。黄苗子是郁达夫侄女郁风的丈夫。 上面一片竹子长势茂盛。 前人游崂山,有时候需要在山里住很多天,但山内并无饭店可宿。周至元在《崂山志》中说:崂山自昔无饭店之设置,仅登窑、华阴、王哥庄、青山诸村,有民家可供游客食宿。至民国二十年,沈鸿烈莅政以后,游人骤增,饭店之立遂如雨后春笋。在沈公之前,为了解决住宿的问题,崂山的庵、观、庙大多都兼职了饭店的功能。 如陈沂游崂山,曾经夜宿明霞洞,此时他写道“至则陡峭攀绝,僧垂木阶下,乃援而升”。后又借宿灵鹫庵,作者写道“上闻犬声,一僧垂木梯下......是夜宿庵中,僧立牖下竟夜”。 20世纪30年代初,沈鸿烈主政青岛,修复一大批的崂山建筑。其中青岛市参议员栾心甫是个富商,由他出资重修了麦克伦堡疗养院并改造成崂山大饭店,使这里再度成为达官贵人宴会的场所。饭店经营各种精美的风味西餐,其中以一磅重的精粉面包和海味拼盘著称。1934年,郁达夫曾经在此饭店住过,遗憾的是在饭店由于接待不周,“值事者董某,貌尤狞恶”,给郁达夫留下坏印象。饭店经营了没几年,日本人又来了,整个疗养院再度陷入破败。后有经历战火,麦克伦堡疗养院彻底变成一堆破瓦砾了。到了现在,麦克伦堡疗养院已经荡然无存。我们只能从老照片中依稀辨别它昔日的风采。 在崂山的茶涧,百年前也曾经建有一所规模较小的疗养院:“伊伦娜旅馆”。其位置在黑风口和茶涧庙的中间,海拔800米左右。当地叫大圈子,所盖的饭店俗称鬼子楼,其实就是一个山中小旅馆。其主建筑坐北朝南,南边有门,门前有6级台阶通走廊与另一东西走廊连接,在东西走廊东也有门和台阶。北可能是厨房,前为办公室或卧室。从遗留的山墙可看出,房间非常高大,当地老百姓称为“楼”。<br> 据1899年德国人谋乐在《山东德邑村镇志》中写道:茶涧,长茶叶(树)的山谷,有20人。这里有一条路向上通到边界关口,在崂山中间。1899年在边界关口建立IRENEBAUTE餐馆。建成后该旅馆在夏季总是开放的,向过往的游客提供饭菜和饮料。旅馆有3间房子可以提供10个床位,价格与麦克伦堡别墅相同。1900年,伊伦娜旅馆毁于风暴。谋乐记载:这座餐馆建好后,从青岛出发组织了几次大型郊游。这个建筑物的环境优美无比,很遗憾它在一次暴风雨中毁了,正期待着重新修建。1902年,在青德人登山协会投资重建,其用途主要是供游人下榻。1914年,日军攻青岛,德人退出,自焚其屋,今仅见颓垣残壁,淹没于荆棘之中。有关资料曾经记载,抗日战争期间此旅馆被游击队利用过,但据1934年沈鸿烈所写《崂山环游记》里记载,此时伊伦娜旅馆已是废墟。目前疗养院遗址外面仍保留有德文刻石“LERCHE”,有点像现在的门牌,意思是: 云雀或百灵。 俄罗斯饭店480平米,在内三水附近,背山靠河风景优美,该楼用当地花岗岩建成。十月革命前夕,俄罗斯有头脑的大富豪变卖家产,换成黄金,纷纷逃离俄国,有的跑到东北地区,还有很多人到了青岛,北九水的俄罗斯饭店就是在这个时期建起来的。具体时间大约在民国4年(1915年),同时建的还有俄罗斯教堂等。<br> 该楼用当地花岗岩建成。《胶澳志》记载:本区石料丰富,故建筑多用石。其大门朝西,南面因为山势落差大,用石柱与北面的地基取平,地铺石条,屋内向阳不潮湿。分三层,充分利用了山势。饭店构造独特,环境幽雅,分南北两区,相距约50米。南区用来娱乐,分酒吧、舞厅、健身、棋艺等区。北区用来住宿。更神奇的是从南面看是一座小楼,从北面看似平房。 里面是俄罗斯饭店旧址,永远都不开门。俄罗斯饭店东去有梯子石,以前是到蔚竹庵的必经之路,属于沈鸿烈小道之一,现已废弃。解放后,俄罗斯饭店由军队接管。80年代交给青岛市园林处,后该酒店由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接收用于接待,现已不对外开放。前几年路过俄罗斯饭店,看到里面成了一个培训中心,里面养了大大小小很多狗,游人只能在山下仰望而已,真是可惜。 继续前行,到达北九水景区大门,需要提前预约才可进入,大部分都是团体预约,很多老年人和带孩子的父母只能望门兴叹,老年人大都结伴在双石屋社区附近溜达,带孩子的父母大都带孩在山涧中戏水游玩。 星空走栈道逆行返回观崂停车场,途中可看到山涧中都是父母带孩子戏水的身影。 到达铁索桥,出景区。 对面是一家看似比较高档的酒店,进进出出的有人很多,大概也要提前预约入驻。 路过九水书院,平时都是大门紧闭,今天大门敞开,前往探访一番天。探访发现,九水书院的建筑原来是修女院,星空第一次在青岛看到修女院的存在,而且还是在北九水这么偏僻的地方。在青岛的诸多报道中从未看到过对圣辣法厄尔修女院的介绍,这也是本次出游星空的最大收获了。 九水书院现在是一家民俗酒店,现有客房20余间。光合讲堂的小型会议室2间,大型讲堂480平米,可接待各种旅游团体、公司培训、文旅交流活动。 过得月桥进入院中,感觉环境情景优雅。 青岛九水书院成立于2014年,腹地面积20亩,位于5A级崂山旅游风景区北麓北九水风景区内。九水书院由山东光合教育投资,主要接待人文教育、文化交流、公益课程及住宿。书院讲堂为新中式建筑,面积400平方米。书院运营由专业酒店管理人员担当,卫生、餐饮、服务等均按四星级酒店标准执行。 九水书院主建筑由天主教方济各女修会圣神修女院筹资,始建于1935年,于1938年落成,西式四层楼房,一层楼设有小教堂、餐厅,二层楼为修女疗养用, 三、四层楼专为主教、神甫疗养使用,每年各地神职人员来此疗养者甚多。现做为崂山区文物保护单位,一楼的圣辣法厄尔修女院以及建筑的整体结构和部分建筑材料依然保存完好,依稀可见80年前修女院原貌。 圣辣法厄尔或译为拉斐尔,名称意为"神治愈了",是犹太教、基督教及伊斯兰教信仰中一位天使长的名字。据传他行使一切治愈的神迹。圣嘉俾厄尔在希伯来语中意思是“天主的威武”。他也是圣经上所说的三大天使之一;天主台前站立七大天使之一。他似乎是刀剑与喜慰信息的特殊使者。 <div>【修女】是天主教、东正教、圣公会以及信义宗的女性修行人员,通常须发三愿(即"绝财"、"绝色"、"绝意"),从事祈祷和协助神父进行传教。由于不能结婚,因此相当于佛教的比丘尼。在中国,修女有时称为"姆姆"。修女必须领洗5年以上才可提出申请,并需加入女修会,在初学院修道至少6年。此外,要正式成为修女,需经过誓发初愿、复愿、终身愿等过程,表示自己对天主的献身。在誓发终身愿后,便终身不能结婚。<br></div> 修女是宗教中离家进修会的女教徒,正式而言,神职人员:教皇-大主教(红衣主教)-主教-神父(司铎)-执事-修生(修士、修女)-信徒。 修女院是和修道院同时产生的。当帕克米乌斯于公元4世纪20年代在底比斯组建男修道院时,他帮助他的妹妹玛丽建立了一座修女院,兄妹俩建立的这两所修院虽然各自是独立的,但它们的院规是一样的。巴西勒在小亚的阿纳西建立修道院时,他的修道院既接受修士,也接受修女,以墙壁将他们分开。 中世纪早期的修女院主要接收贵族妇女,在参与教育活动的初始阶段,修女院对文化传承做出的最大贡献莫过于抄写手稿、装帧书籍。十一世纪以前,修女院大多是由王室或大贵族建立起来的,到十二世纪,除王室与大贵族以外,一般小贵族也加入了捐建修女院的行列,使得修女院的数量迅速增加。修女院的境况也不一样,贫民修女由于贫穷而不得不自己煮饭和做杂务,甚至修女的吃、穿、住都大有问题,而贵族修女则可雇有各类杂工和仆人,有的贵族修女甚至还有自己的仆人。 中世纪修女院的日常生活完全按照严格的规程进行,修女们的生活安排得严谨而又细致,每天除了专门的时间进行祈祷、冥想和学习圣经、读书以外,还要从事一定时间的劳动和工作。中世纪的修道院既是宗教的单位,也是社会的单位。修女院在中世纪女性的宗教生活中,确实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早期的修女院是偏向贵族发展,修女们在修女院中可以学到所有想要学习的知识,而且还可以带人去服侍,形成了另外一个贵族群体。后来因为战乱,修女院开始接受大量流落街头的女性进入修女院,因此修女院的贵族修女人数开始减少,资金来源成了问题,所以才默默地走向了没。 修女院走向了没落,修女人数在减少,但是建筑物依旧在,已成为世界各地的旅游景点,来到修女院都会好奇地走进去瞧一瞧,就像大家在国内会去寺庙烧香拜佛一样,大家只是虔诚地祈祷。 犹太人非常伟大,西方宗教都起源于犹太教。从下图可以看出他们之间的关系,就像佛教分出来的八大宗,道教的各门派差不多吧。西方宗教都是排他性的,宗教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并时常引发战争。星空记得有一本书“十字军骑士”就是描写的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之间的战争,中国成吉思汗铁骑一直打到欧洲。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很多信奉基督教的国家改信了伊斯兰教。 在成吉思汗的率领下,从1219年到1260年,蒙古族三次西征,先后建立横跨欧亚的窝阔台汗国、察合台汗国、钦察汗国、伊儿汗国四大汗国。在西征的同时,又挥师南下。从成吉思汗到忽必烈,历经70余年征战,统一了中国,建立元朝。其疆域北至今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南至中国的南海,东北至今黑龙江下游、跨外兴安岭、乌苏里江以东,接鄂霍次克海和日本海,西南包括云南、今缅甸北部、中部、东部;泰国北部、老挝、越南西北部,都纳入元朝国家的行省建置。 扔在荒地上的小天使石雕,为何? 小天使花盆内长满了草。 一楼教堂改成了客房。 当时一起建造的三间石屋。 这是露天餐厅,厨师正在准备今天的午餐。 院落中绿树成荫,在大树下摆放了很多供客人休闲喝茶的圆桌、圈椅,有很多入驻的孩子在院中嬉戏游耍。 崂山北九水疗养院坐落于风景秀丽的崂山北麓,始建于1938年,其前身是一座专供外国天主教神职人员疗养。1951年青岛市人民政接管以后改称青岛市北九水疗养院,属青岛市卫生局,为结核病疗养院,1976年改为综合性疗养院。现隶属于青岛市市立医院(集团),经过多年的建设、改造和完善,目前已成为集疗养、保健、休闲、会议接待等功能于一体的疗养基地。 太和观周边有很多民宿,好像都关门了。 这家民宿真关了。 这家幼儿园也关门了,后改成了北九水微型消防站,现在也关门了。 这家还开着门,挂了很多写生基地、摄影基地等牌子。 返回太和观公交车站,打道回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