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文/王建敏</p> <p> “嗡——嗡——”伴随着一辆破旧摩托车的声响,在睡梦中的乡亲们朦胧中就知道“二军出去了”或者“二军回来了”。 黎城县洪井乡孔家峧村位于黎城县西北部,三面环山,村民出行,不是爬坡,就是下沟,因此在寂静的黎明或深夜,二军的摩托车声格外刺耳。在孔家峧村“二军的忙”是出了名的,一是因为“家务”,二是因为“村务”。</p><p> 二军学名付彦军,缘于排行老二,乡亲们都唤他“二军”。眼下,村中像付彦军这样四十出头,正值壮年的劳力都在外打工,一年五六万的收入,不是买房,就是买车,但同龄的付彦军却不得不留在村里,支撑起一个摇摇欲坠的家。</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付彦军及其家人</span></p> <p> 其实,十三年前付彦军也有一个别人羡慕的大家,父母、兄嫂、侄儿侄女。哥儿俩常年在外打工,收入可观,父母虽然身体不好,但地里的农活和家里的家务还可操持,农忙时哥俩回家帮忙,日子过得温馨可人。</p><p> 2007年11月19日,虽是个普通的日子,却改变了付彦军一家的命运。这天,哥哥付孝军驾驶手扶拖拉机给自家拉煤时,由于路窄坡陡,车子脱档下滑,付孝军从车子上甩了下来,车轮经其胸部压过,下半身顿时失去知觉。付彦军和父亲闻讯从地里赶来回来,在乡亲们帮助下,将其送入医院,经检查哥哥付孝军腰椎粉碎性骨折、腰部神经断裂,医生在其腰部安装了夹板,经过二十多天的住院治疗,付孝军的命保住了,但却永远医瘫痪在床,大小便失禁,生活不能自理。当时,哥哥付孝军才三十二岁,两个孩子女儿只有8岁、儿子才10个多月,面对家中遭受的变故,嫂子选择了离婚。病床上的哥哥整日以泪洗面,两个年幼的孩子失去了依靠,付彦军看在眼里,痛在心里,面对亲情,他毫无怨言地挑起了照顾哥哥家的重担。</p><p> 付彦军再也不能外出打工了。白天,付彦军要送侄女上下学,帮父母照顾侄子、下地干活,还要给哥哥翻身按摩、喂药喂饭、端屎端尿。最难的是晚上,遵医嘱两小时为病人翻一次身,忙活了一天的付彦军怕自己睡得沉,不敢睡到床上,就蜷缩在沙发上,尤其是冬天的夜晚,山区的农村空旷寒冷,付彦军不仅要为哥哥翻身,还要不住地往火里添柴,把火炉烧得旺旺的,免得让哥哥病上加病。付彦军在护理哥哥的过程中,为了不给别人添更多的麻烦,他还学会了插尿管、打针、康复按摩……付孝军说:“没有我这个兄弟,我这个家早就散了,我也不可能活到现在!”</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付彦军在照顾母亲和哥哥</span></p><p><br></p> <p> 侄女付佳慧回忆:她上小学、中学时,村中还是狭窄的土路,也没通公交车,来回上下学,要走三四里地到村外的207国道旁等车,每次都是叔叔把她送上车或接回家。有时正好是大雪或大雨天,雨雪泥泞,分不清是田地还是道路,但每次都有叔叔陪在身边,感觉有说不出的温暖,在自己心里,早已把叔叔当成了爸爸。是叔叔替我们姐弟尽了孝,否则,我们也不可能有读书的机会!</p><p> 十多年如一日,如今,付彦军的侄女已经参加工作,侄儿也上了中学,本来付彦军身上的担子可以减轻了,但付彦军父母的身体却一天不如一天,付彦军的父亲患有腰椎退行性病变、高血压等疾病,几乎失去劳动能力。母亲患有风湿性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等疾病,又刚刚做了胯骨关节置换手术,一家子的“柴米油盐酱醋茶”“做饭刷锅洗衣服”“春种秋收”等家务和农活又都全部落在了付彦军身上。</p><p> “老二难呀!”父亲付银群摸着长期吃药引起的手上的花斑说:“山里人种地不容易。地块小,进不去大型机械,全靠劳力手提肩扛。平时草多,鸟也多,看管不紧,一年的劳动就白搭了。全家十多亩地,毛收入也就万数块钱,我和他妈常年吃药,老二顾不过来呀!”</p><p> 正由于付彦军在“小家”上的不离不弃、任劳任怨,为他赢得了全村人的信任和尊敬。2016年,付彦军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孔家峧村委换届选举中,付彦军高票当选村委委员,2018年,付彦军又当选孔家峧村支村“两委”委员。付彦军肩上的胆子更重了,他的电话二十四小时开机,随叫随到,“有事找二军”成了乡亲们的口头禅,耐心细心的付彦军也成了孔家峧村最忙的人。村委主任郭海波评价他是“拉偏套、使正劲”。夫妻吵架、邻里纠纷,付彦军是最好的调解员;通知事情、组织活动,付彦军是最合适的组织员;生病住院、照看孤寡,付彦军是大家的及时雨。</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付彦军为村中护林员安排工作</span></p> <p> 母亲程巧英心疼地说:“以前老二回来,还能吃口热乎饭,自从我躺在床上,现在不管他啥时候回来都是冷锅冷灶,我们还在等着他做饭,真是我们全家拖累他啦!”</p><p> 付彦军,一个正是适婚年龄的小伙子,为了兄弟情、父母情却一再错过自己的幸福,他说:“照顾好家庭是私事,是做人的本分。我村这样的人可多了,我认识的前辈就有申云枝、程召书、郭发端、孔建平等,他们都是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善待妻子的楷模。”据了解,孔家峧原名北峪峧,村中史料记载,明朝1406年,孔姓55代,东来定居于此,故又以姓氏易名为孔家峧,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或许就是孔子家风在孔家峧的延续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