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深秋法国游新编(九)图卢兹(上)圣塞宁圣殿

Tieq lu (陆铁强)

<p>火车从莫瓦萨克回到图卢兹已经大约下午2点半了,想到前一天在路上耽误了大半天时间,心里还有点耿耿于怀。因为隔天早晨就要离开这里去第戎,在这么大的城市里只有半天时间,实在太局促了。</p><p><br></p><p>这次到图卢兹,主要是为了莫瓦萨克的缘故;但是克拉克书的第二章中讲到欧坦大教堂中的雕塑时,也曾提过有关图卢兹主教堂(圣埃蒂纳):“这是一项超乎寻常的壮举(指欧坦大教堂的雕塑家),并且他还是一名具有特殊风格的艺术家,不像装饰莫瓦萨克教堂大师的那种内向梦幻者。也不是类似于图卢兹的圣埃蒂纳(St.Etienne)大师的那种完美主义者。”所以也顺便想来观赏这座教堂。当然图卢兹这个城市本身也值得一看。</p><p><br></p><p>图卢兹位于法国的西南部,与西班牙很近。一条加龙河流经此地,加龙河是从西班牙境内流到法国的西南港口波尔多,然后流入大西洋。再加上纳博尼(又称纳邦尼)那个地中海的港口离图卢兹也不太远。所以它的地理位置太优越了。是联接伊利亚半岛(西班牙,葡萄牙)与欧洲大陆,以及地中海与大西洋水陸交通的枢纽。</p> <p>图卢兹的地理位置</p> <p>兰线:加龙河。红色上圏是波尔多,中圈是图卢兹,下圈是纳博尼。</p> <p>所以在远古的时候就有人居住,在古罗马时代巳经是重镇,归于当时最大的港口城市纳博尼(前文提到的)管辖。到古罗马时代之后西哥特人占领期间,它曾升级成为首都。直至今天,它依然重要。它是法国第四大城市(巴黎,马赛,里昂居前三),是法国航天中心及航空工业的所在地,大学教育的重镇,而且还是很出名的“玫瑰色之城”(Ville Rose)。这座城市的房子都用当地的红砖建成,所以在夕阳下会呈现出美丽的玫瑰色。</p> <p>图卢兹街景</p> <p>这次法国游,我选择的季节不好,晴天不多。到这里也是阴云笼罩,尽管照片中也能见粉红色的建筑,但是没有阳光,感觉上大打折扣。时间不多,直奔教堂。当地旅馆的前台人员曾大力推荐我去看另一座教堂-圣塞宁圣殿,因为离车站近,所以先去了此圣殿。事后觉得圣塞宁圣殿无论是历史地位还是观赏的价值而言,都要比主教堂(我本来的目的地)要高许多。也正巧,法国巴黎的陶嘉先生这几天正好在网上讲演罗曼建筑艺术,他的第二次讲演中提到了这座教堂,下面我谈一下我的所见所思。</p><p><br></p><p>在两排楼房之间的空隙中,远远地就能见到它高大的身影。</p><p><br></p><p><br></p><p><br></p> <p>走到它跟前,觉得气势宏大,尤其用颜色不同砖石的相嵌而成,非常美观,象征基督教导“天国八福”的八角钟楼高耸于天际。典型的罗曼式建筑。一般哥特式教堂总体而言,总是显得梭角分明,高峻挺拔,像巴黎圣母院,夏特尔大教堂等等,而罗曼式的建筑则显得雄浑大气,坚实有力,这座建筑就是如此。但是真正是我感到惊讶的是,它与莫瓦萨克修道院几乎同期(公元1100年左右)建成的,距今900年。如果说莫瓦萨克修道院还略显得有点陈旧,而它看上去还蛮新的,而且还是基本上用砖建成的,这真正是颠覆了我的观念。以前总认为中国之所以沒有留下古建筑,是因为用砖不用石的关系,现在看来并不如此,关键是用什么质量的砖。写到这里,想起了我母校(上海二医)的老红楼(各科教研室所在地,上面大厅是上大课的地方)。二医的校址就是以前法国人办的「震旦大学」。老红楼无疑是当时院内最有气派的房子,也是用红砖建成的,那种结实真可以用上海话中“乓乓硬”来形容,当你进一进去,踏到它的光滑平整的地面,它的门窗,楼梯,墙壁,天花板感觉像新的一般,尽管当时也已经70多年了(1908年造)。而它的对面的一所教学楼是解放后建造的,可能是为了对称的缘故,也用红砖砌起的,称之为“新红楼”,就算是50年代造的,我77年入学,最多也不到30年,就巳经明显呈现一付老态,有些破旧。所以每年新生入学,在介绍学校设施要强调:看上去新的是“老”的,看上去老的是“新”的,上课勿要走错地方。反正“老红楼”“新红楼”大家叫惯了,想想真有点黑色幽默。</p> <p>现在公认世界上最大的罗曼式大教堂是德国的施派尔大教堂,而这座教堂是法国境内属最大的。在历史上曾经有一座建得比它们更早,而且要大得多的罗曼风格的教堂-克吕尼修道院,在法国大革命中被毁了,太可惜了。古今中外,不止一次人们认为必须破除旧的,才能建立新的。历史证明,破坏容易,建设难,文明是一种积累。那座克吕尼修道院,曾留下一幅破坏之前的画,还有有一个模型图。从画中,我们可以看到,这座塞宁圣殿完全是模仿克吕尼修道院,它的外观与被毁的克吕尼修道院的前部非常相似。</p> <p>这座圣殿英文全称是Basilica of Saint-Sernin。是为了圣塞宁这位圣人所建。大约公元245年,圣塞宁生于罗马。当时罗马帝国还没有完全禁止基督教,所以教皇派遣他在图卢兹地区仼主教。他传教相当成功,这样引起了当地的罗马神殿的异教主持忌恨与不满。某天,当他在去教堂的路上被刼持,这些异教徒们将他的脚绑在一头牛的腿上,当牛奔下山去时,这位圣徒被活活牵死。所以,在这所圣殿最神圣的地方-主祭坛上就供置了他的柩墓,柩墓下面有一座铜座,座上就有公牛的浮雕。</p><p><br></p><p><br></p> <p>圣塞宁圣像</p> <p>中世纪手稿书中插图</p> <p>圣塞宁的墓柩及祭台</p> <p>墓柩</p> <p>这座教堂建立在历史上非同寻常,与中世纪鼎鼎有名的人物与事件有关-教皇乌尔班二世与十字军东征。在公元1096年,当乌尔班二世发动第一次十字军东征时,他来到了当时的图卢兹,鼓动这里的伯爵雷蒙德四世参加这次东征。这位已经五十多岁的伯爵欣然答应,然后他带上5万人亲自上战场,而且他的妻子与次子随军。想想当年这些贵族在宗教信念的鼓舞下,身先士卒,确实也蛮感动。后来这次东征直捣耶路撤冷,他是其中主要将领。就是这次教皇乌尔班二世到图卢兹之时,这座大教堂快要建成了,所以他就在十字军东征开始的同一年亲自为这座教堂祝圣。</p><p><br></p> <p>乌尔班二世</p> <p>雷蒙德四世与十字军将士们一起</p> <p>除了宏大美丽的外观之外,这座教堂还有那些精彩之处。</p><p><br></p><p>这座教堂有点奇怪,没有常规的大门。我估计也曾遭到破坏或者整修才会如此。果然是如此。本来这座教堂的周边有城堡围着,城堡的大门就是教堂的大门。也是在法国大革命中遭到破坏,城堡没了,好在主体还在。下图的右上是原来教堂的模型,左图是现在的西门(因为正在整修,我沒见到)右下图是西门旁柱头的雕塑。</p><p><br></p><p><br></p> <p>现在这是教堂的进门处,称为米耶热维尔门(the Porte Miègeville) ,算是大门。但我有点疑惑,总觉得这门的规模与整个教堂似乎并不匹配,似乎太小了点。但这是一座非常漂亮的门。看了门上方及其柱头上的雕塑,我曾怀疑这真是900年的作品吗?其轮廓的光整,线条的流畅简直像是新的一样。可能是石质的优良,连时间老人也似乎无可奈何。</p> <p>大门前还有一座前门</p> <p>)</p> <p>有人称,这是罗曼式教堂的门上方山墙中最美的一座浮雕,我也觉得如此。这里没有威严,像是在过节一般,大家载歌载舞,整个场面充满了动感与欢乐。题目是《基督升天》。两个小天使扶着基督的手臂,冉冉上升到天堂。旁边四个大天使可能在天堂门口挥动着手臂,欢迎欢迎!热烈欢迎!下面用花果组成的图案连成波浪样的横条可能指的是云彩,云彩之下使徒们一个个抬头仰望天空,盼望着基督从天堂再次降临人间。</p> <p>左边的两个柱头雕塑,一个是《希律王屠杀婴儿》 ,另一个《天使报喜》个个大头小身体,形象十分可爱。尽管形象很小,但是衣折纹理清清楚楚。</p> <p>右边柱头,一个是《亚当夏娃被逐出伊甸园》。亚当夏娃赤身露体,亚当用手遮住私部,说明他俩已偷吃禁果,俩人一臉尶尬,傻呆呆地站着,被旁边天使们夹着逐出天堂。另一个是《狮子与牛?》真不知道什么意思,但是雕得实在生动!尤其下面两个怪兽的眼睛,似乎在窥视你的内心。</p> <p>左边的浮雕是圣雅各(就是上文提到的那位西班牙圣地亚哥大教堂所崇拜的圣徒),他两旁的魔鬼嘴里吐出两棵树。只见他脚踩两个怪兽,一手拿着圣经,一手呈祝福状。他上下的浮雕,我确实也没有本事来解释,但很佩服900年前工匠艺术家的水平。丶</p> <p>右边那位,手里拿着进天堂的钥匙,那肯定是圣彼得,但有趣的是,一般圣彼得都是长胡子老头,这是我见过唯一的如此年轻的圣彼得。脚踏两个狮子,头上两位天使。下面雕刻的是圣经新约使徒行传里的一个人物术士西门,他想用钱来买圣彼得手中神给的圣灵,被圣彼得诅咒他将被罪恶捆绑。所以有两个魔鬼在他旁边。但有趣的是,他看起来蛮愜意的样子,像小鬼在后面给他搔痒。</p> <p>一不小心,又犯了在莫瓦萨克大教堂中门柱上同样的错误。竟然把这座门上最美的浮雕给漏了。现在知道是它们在门旁的侧壁上方。我没有亲眼见到,在写这篇文章时才知道。大卫王在弹琴,也象征着圣经里的《诗篇》,对面是两个戴无边帽的男子。真是精彩!</p> <p>大卫王与狮子</p> <p>朝南还有一座门(the Port Comtes) 这座门看上去比较朴素,但八个柱头都有雕塑。老实说,当时只是照了相,像这样高的柱子,仰着头看这些小雕塑哪能看得清楚。但回过头来再仔细看这些照片上的雕像,真是太生动了。不用解释,一看就知道是代表了惩罚人世间各种“罪恶”。像是中国古代的犯人,被两旁的公差(魔鬼)押送到地獄去了。</p> <p>如果与哥特风格,文艺复兴时代,或者更后的雕塑作品相比,罗曼风格的雕塑无疑显得内容简单化,人体比例也不对,艺术技巧上相对粗糙,但是可贵的是有股儿童的稚气在其中, 人长大了,那份天真也就丧失了,其实艺术也如此。</p> <p>进入教堂,感觉到里面很暗。罗曼式教堂很多都是如此,所以气氛很是凝重。照片不易照好,有些好东西也容易漏掉。最前面就是圣塞宁的墓柩与祭台。前面的几张照片是从其他地方翻拍的,实在拍不好。下面我摄的。</p> <p>就像陶嘉先生讲的罗曼式建筑中的拱顶。</p> <p>到处是雕塑。</p> <p>两座立雕像不错,不知是哪位圣徒。但是肯定不是最早的,估计大约16世纪以后的作品。</p> <p>这座教堂真正的精华是它的后殿以及地下室里面的圣物祭台和圣物箱。这些地方需要收费观看,一般在欧洲教堂内收费观看的东西都是非常值得参观的。当时我巳感觉到这里与众不同。因为法语不懂,也沒有解释,只能看到好的先照下来再说。现在有点后悔的是当时没有买一本关于这座教堂的书,也没有将各展品的说明照下来,即便是法文。所以现在回头看,什么是什么讲不清楚。我们只能旁敲侧击,知道的写一些,其他则一股脑儿放进文章中,好在美篇图片不受限。</p><p><br></p><p>中世纪的天主教为了鼓舞人的精神活力,有两大法宝:朝圣与圣物。朝圣就是为了瞻仰圣物,圣物是关键所在,也就是用圣徒的精神来指导人们生活。以上这两个功能,圣塞宁圣殿都具有。祂是去圣地亚哥朝圣路上的重要一站。而在天主教圣物保存方面,竟然名列世界第二(第一是罗马的梵蒂岗),我在说明书大致数一下,有名有姓一共有十二位圣徒的遗物(体)箱或者祭台在这儿,真是大吃一惊。</p> <p>以下二张照片是翻拍和转录的,我自己摄的太暗看不清楚。这是后殿的小礼拜堂及圣物室。</p> <p>地下圣物室。有上下两层,只是几步石阶而巳,高度相差不大。</p> <p>这是地下圣物室中央的拱形樑的交叉面,陶嘉先生讲到的拱心石(keystone)所在,有其上面画着天使报喜的画,重要的它的上面就是圣塞宁墓柩及主祭台。</p> <p>以下6个彩绘木雕是14世纪的作品,属于文艺复兴之前但丁与乔多的时代。神色凝重,非常生动。</p> <p>以下几座雕塑可能是16-17世纪的作品。也可以说与意大利米开朗基罗,贝尼尼相同年代。但是看惯了意大利那种无色大理石的雕塑,再看这些绘色雕塑(不知是什么材料),似乎有种眼目一新的感觉。我觉得是可能受到北方佛莱芒地区艺术的影响,仔细看看其中的表情真是生动,似乎要比无色的大理石雕塑表现力更強。</p> <p>“树老根多,人老话多,莫嫌我老汉说话啰嗦”,我自己也知道这是一个坏习惯,但写的时候,情不自禁喜欢东拉西扯。好,最后让后殿里的一件杰作-浅浮雕《基督坐像》作为本文结束。之前曾在有关中世纪艺术史的书上见到过,想不到居然在这里不期而遇。中世纪大都绘画雕塑的艺术家,我们巳经不知道他们的名字。但少数还是留名的,譬如欧坦大教堂(以后会再提起)。但是这座浅浮雕的作者倒是知道的,法国雕塑家Bernard Gilduin。这件作品完成大约也在1096年,据说上面提到的那座很漂亮的大门(the Porte Miègeville)上的浮雕也是他的作品,或者是他工场里的人们完成的。只见基督坐在一个杏仁状的圈里(昨天刚从陶嘉先生讲演中听到,马上拿来販卖),杏仁圈在罗曼艺术中有特别的意义:它是由两个圆合并而成,意味着人与神的相交;再有杏仁壳很硬,里面杏仁很香,所以意味着要真正得道需要努力才是。基督的上下左右是四福音的象征(前文已述)。</p> <p>细部</p> <p>两旁的天使像,</p> <p>不知大家看了这座基督的浮雕感觉如何?好在什么地方?从技巧上看确实雕得很好,衣折线条流畅,周围四个福音书作者的象征(前文已经讲过)也雕得非常出色。但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这件作品体现了一个时代的精神。由于光线从下面而来,所以这座基督像看上去有点可怕。但是即便是正常光线之下,衪的姿势神态依然是一付帝王的架势,正代表了11-12世纪时西欧天主教鼎盛时期的那种不可一世的威严。写到这里,我又想到了克拉克《文明》一开头的几句话,他认为艺术要比文字更能使人理解历史。那么从这件艺术品能看到什么呢?</p><p><br></p><p>我又要引用克拉克老先生《文明》书中第二章的一段话:“这些变化(指11-12世纪西欧)都意味着当时社会与思想背景已起了新的变化,也意味着在整个社会的财富,稳定,工艺技术等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最主要的是有了信心,即一种能将长远规划进行到底的信心。怎么可能这所有的一切都突然会在西欧出现呢?当然,可以有许多不同的解释,但是最有说服力的解释是:教会的成功。西方的文明基本上是源于教会的创立,当然这点,大家可以来争论。在讲这点时,我想,在某段时期,人们并没有将教会看作是追求基督教真理以及灵魂体验的场所,像十二世纪在人们眼里,教会就像坐在宝椅上的女王有着绝对的权势。”</p> <p>肯尼斯.克拉克《文明》第二章有一幅插画:传道书手抄本中一幅画《教会的力量》。像不像上面的那位基督的浮雕像。</p> <p>现在时兴旅游,但是喜欢看教堂的人并不多。事实上,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教堂(庙宇也同样)寄托着人们的希望与理想,人们将他们想象中的美妙尽其全力来表现出来。所以教堂集历史,社会,文化,艺术于一体,是文明的精华。如果热爱欧洲旅游但不去观赏教堂,真是太可惜了。</p> <p>补充:此文写完之后,发现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地方。当时我来的时候没有开放,没能近距离观赏,但是从照片中能够见到,这就是主祭台前的一座石雕桌台。</p> <p>此石桌上有十分精美的雕塑,据说也是上面讲过的那位法国雕刻家 Bernard Gilduin的作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