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时光飞逝,转眼间一年一度最美的秋天又来到了。秋姑娘拿着调色板肆意地在大地上随手涂抹,画出了一幅幅色彩斑斓的油画,使人流连忘返,目不暇接。</p><p class="ql-block">这些年我到过不少秋色迷人的地方,拍下了很多照片,其中2009年10月在巴丹吉林沙漠和额济纳旗胡杨林看见的美景在我心中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不觉间又到了胡杨最美的时候,我从当年去那拍回来的图片中,挑了一些好看的出来,与朋友们分享。 巴巴丹吉林沙漠是中国八大沙漠之一,是阿拉善沙漠的主体,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总面积4.92万平方公里,世界最高的沙峰必鲁图峰就在这里。</p><p class="ql-block">巴丹吉林沙漠非常干旱,年降水量不足40毫米,但是沙漠中竟然有100多个湖泊。高耸入云的沙山,神秘莫测的鸣沙,静谧迷人的湖泊和湿地,构成了巴丹吉林沙漠丰富而又独特的美丽景观,每年都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游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到达景区时已近黄昏,这是景区的入口。</p> <div><br></div> 入口处有一个沙漠博物馆,可惜我们没机会参观了。 进沙漠游玩,一定要租坐吉普车才行。司机把四个轮子的气放掉一部分,让轮子变得扁平,以加大与沙子的接触面积,这样就可以在沙漠中自由行走了。<br>我们一行八人租了两辆吉普车,连夜向沙漠深处驶去。不巧的是刚刚没走多远,其中一辆的一个轮子就破了,司机只好停下来换轮子。 换好轮子后,还要我们几个男的在后面帮忙推一把,车子才从深深的沙子里驶了出来。 在沙漠深处极其简陋的房子中度过一晚后,第二天一早,我们的吉普车和其他游人的吉普车一起在沙漠中穿行。 每辆车子后面都要绑上一面高高的红旗,为的是在翻越沙山时可以被别的车子看见,以防意外。 几乎所有车子都是这种北京吉普,虽然很便宜,但是马力还不小。 我们来到了一个漂亮的沙湖。 蓝天白云,空气清新,湖水像镜子一样,水里的倒影清晰无比,让人心旷神怡,旅途的疲劳一扫而空。 这是一片沼泽地。 由于降雨量很小,湖水里的盐分很浓,湖边有不少白色的硬硬的盐壳。 这像不像是沙漠之臀啊。 游人兴奋地高呼:我来啦! 劲风阵阵,被风雕刻出来的美丽沙纹千姿百态,随处可见。 偶尔还能看见小草和小蜥蜴,显示了生命的无比强大。 美丽的线条千变万化,非常养眼。 <p>爬上沙漠“珠峰”顶部的游人一边休息,一边欣赏迷人的风景。</p> 山顶可以看见整个沙湖。 白白的那些都是盐分。 <p>绵绵不断的沙山像海里的巨浪一样壮观。</p> 一个游人行走在沙脊上。 我们接着又向另一座沙山进发。 北京吉普加大了油门,怒吼着在沙漠中奔跑。时而冲上高高的沙山,时而跃入深深的沙谷。车上的人就跟坐过山车一样起起落落,尖叫声此起彼伏,沙漠冲浪真是非常刺激。 又该爬山了,我们个个都喘着粗气,走一步,滑半步,很累但又很快乐。 夕阳下的沙漠发出迷人的色彩,美不胜收。 这对情侣爬累了,干脆席地而坐,大漠深处,情话绵绵。 山下的车子在默默地等着我们。 晚霞似火,天很快就要黑了,我们要回营地去了。 在回营地的途中,我们的一辆吉普车在冲向沙山顶的最后一刻,司机没有控制好,结果还差几米就没力量了,车子往后滑,接着就翻到了山底下。车上的一个女同伴受了伤,司机叫了营地的另一辆车把我们接回了营地。我们只好改变了行程,决定第二天一早离开沙漠去县城,以尽快为女同伴检查疗伤。这样一来,我们在沙漠里就少呆了一天,少看了不少风景,真是有点遗憾。<br>第二天我们早早就起来了,在出发前抓紧时间又拍了一些照片。 这是巴丹吉林沙漠腹地唯一的寺庙——巴丹吉林庙。始建于同治七年(1868 年),规模不大,是一座上下两层的中式楼阁建筑。因为有了这个庙,所以当地的蒙古族牧民就把这个沙漠绿洲称为“苏敏吉林”,意为“有庙的海子”。此庙虽然历经百年风沙,但由于深处大漠,人迹罕至,得以保持了原始的风貌。 “镜子”里的寺庙,使人难分上下。 一大早救援车也进来了。 出沙漠路上的风景也很美。 又是一个美丽的沙湖。 再见了!巴丹吉林沙漠。 <p>一路颠簸,终于来到了内蒙古阿拉善盟右旗的医院,受伤的女同伴得到了检查和治疗,幸无大碍。第二天我们又继续预先的行程,去额济纳旗看胡杨林。</p><p>沿途都是大片大片的黑戈壁,又荒凉,又壮观。</p> 途径酒泉卫星发射基地,可以看见高高的发射塔。 <p>经过大半天的奔波,终于看见艳红似火、风情万种的胡杨林了。</p> <p>这几棵灿烂的胡杨就像点亮大漠的几把大火炬。</p> 这一片胡杨林是电影《英雄》的拍摄地,本来是不向游人开放的,守门人经不住我们的死磨烂缠,终于放我们进去了。 果然是不同凡响。 夕阳下的胡杨异常艳丽。 新的一天,我们前往参观死胡杨区——怪树林,途经一个名叫黑城的地方。据史料记载,黑城遗址是古丝绸之路北线上现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的一座古城遗址。始建于公元九世纪的西夏时期,后来由于河水改道,城廓废弃后被风沙所吞噬,沉积在历史长河之中,直到近代才重新被人们发现。现存城墙为元代扩筑而成, 整个城为长方形,东西长434米,南北宽384米,周围城墙约1600米,最高处高达10米,东西两面开设城门,并加筑有瓮城。城墙西北角上保存有高约13米的覆钵式塔一座,城内的官署、府第、仓敖、佛寺、民居和街道遗迹仍历历在目,历史在这里凝固了。 <p>这是一个城门遗迹。想当年多少达官贵人、军士百姓在这里进进出出,熙熙攘攘,好不热闹。如今只剩下这一个大土洞,使人不免伤感惆怅,感慨万千。</p> 残存的城墙在荒漠中依然高耸,向人们诉说着那久远的故事。 这好像是一个寺庙什么的吧。 <p>时光飞逝,岁月无情,人世间一切的辉煌最终都会灰飞烟灭,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能够留下一点点遗迹给后人怀古思今的,那都算是万幸的了。</p> 离开了黑城,我们来到了怪树林。代表土地爷欢迎我们的是这头可爱的骆驼。 千年不倒的死胡杨显得异常悲壮。 有人在这里拍婚纱照,我们赶紧过去蹭了几张。 情意难断,生死相揖。 欢迎欢迎,在下有礼了。 不屈不挠,坚韧不拔,笑对生死,精神永存! <p>地狱之门洞开,魑魅魍魉不再。</p> 落日余晖下的骆驼和村姑,构成了很有意思的一幅风景画。 在风中跳了千百万年的舞蹈,风情万种,妖挠多姿。 黑夜就要降临了,蓝绸缎一般的天幕背景下,死胡杨们似乎在向光明做最后的告别。 <p>“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这幅图片好像让我们看到在那金戈铁马、峰火连天的岁月,血色黄昏下的大漠英雄醉眼怒睁,仰天狂笑,利剑出鞘,直刺苍穹,这是何等的英勇悲壮啊!</p> 晚上回到酒店睡觉时,白天看到的黑城和死胡杨那苍凉悲壮的画面还在脑海中不断涌现,使我思绪万千,不能自已,对世间的生生死死、百物轮回有了更深的理解。<div>第三天,我们又起了个大早,去拍朝阳下的胡杨。</div> 我站在这里拍胡杨,你慢慢悠悠地走进了我的镜头,成了一道漂亮的风景,一幅美丽的图画。 蓝天烈日下的胡杨显得无比灿烂辉煌,给人十足的视觉冲击。 这棵胡杨王有几千岁了,已经成了大漠的图腾。 <p><br></p> 莫道大漠尽荒凉,胡杨深处有人家。 <p>在有水的二道桥三道桥,胡杨则充分显示了她的另一面——娇柔之美,与沙子中胡杨的阳刚之美形成了强烈的对比。</p> <p>离开了胡杨林,我们来到了一条不知名的小河边,生命力同样极强的红柳随处可见。只是这里的蚊子实在厉害,又长又尖的利嘴足以穿透我们的冲锋衣和牛仔裤,我们拍了几张就赶紧离开了。我们开玩笑说,下次要光着身子穿一件厚厚的透明塑料衣服来,让蚊子看得见又咬不到,气死它!哈哈哈!</p> <p>下面请大家看看额济纳旗的又一奇观——居延海,这名字很美,听起来就觉得应该有故事!原来是汉唐时依匈奴语“居延”起名,同蒙语“乞颜”一个意思,汉语意为“隐幽”。之所以起这么个名字,就因为这是个游移湖,沿巴丹吉林沙漠北缘,为古弱水的归宿地,位置随着额济纳河的改道忽东忽西忽南忽北,湖面时大时小。居延海还是我国第二大内陆河——黑河的尾闾湖,蒙古语称“苏泊淖尔”(不知苏泊尔的锅是不是取名于此呢),汉语俗称东居延海。1944年,中国学者董正钧赋诗赞美苏泊淖尔的壮美风光:“鸿雁嗷嗷急归程,天鹅翩翩白云间。芨芨芦苇入望迷,红柳胡杨阔无边。”上世纪90年代,由于黑河水量锐减,苏泊淖尔干涸,成了一个无水的死湖。2001年,国家实施黑河水资源统一调度,使得干涸十年的居延海重获新生。</p> <p><br></p> 芦花飞荡、烟波茫茫,“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好一派美丽动人的景象。 <p>最后让我们再看一眼美丽的额济纳旗胡杨林吧。</p> <p>一年一度深秋至,又到胡杨最美时。眼下巴丹吉林沙漠和额济纳旗胡杨又进入了最美丽的时刻,无数远道而来的游人如痴如醉,流连忘返,尽情享受这大自然的美景。想当年那里没有机场,游人只能先飞到银川或者西宁,然后再坐十几个小时的汽车才能到达。而今额济纳旗早就建好了机场,游人可直接乘飞机抵达游玩,比以前省事多了。朋友们,快收拾好你的行装,飞到仙境,走进画中去吧。</p> <p>(部分资料参考了网络资料,2020年10月7日深夜完稿于广州石塘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