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诗画山水 温润之州 见识世界古航标、中国诗之岛、“瓯江蓬莱”——温州江心屿(2020年8月23日上午)</p><p class="ql-block">江心屿(定位图)</p><p class="ql-block">江心屿位于浙江温州市母亲河——瓯江中心,现面积107亩。呈东西长、南北狭形状,中国四大名屿之一。屿上有双峰对屿,两山头各立一塔,东塔建于唐代,西塔建于北宋,双峰之间有始建于唐代的江心寺,云水环绕,古木参天。该屿风景秀丽,历史古迹,人文景观丰富,是瓯江上一棵璀璨明珠,历来被称为“瓯江蓬莱”。</p><p class="ql-block">江心屿以其历史人文、诗词、宗教,建筑,航标等文化价值构成其特色,文化历史底蕴厚重。江心屿也称江心岛,岛上建有不少古代楼阁。始建于宋代的澄鲜阁、明代的浩然楼和文天祥祠等都是岛上重要人文古迹和文保单位。历代著名诗人李白、杜甫、孟浩然、韩愈、谢灵运、陆游、文天祥等都曾相继留迹江心屿。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历代名贤留有咏叹江心屿著名诗篇800篇,东西双塔凌空,映衬江心寺,别巨匠心。屿中名胜古迹甚多,如文天祥祠、浩然楼、谢公亭、澄鲜阁及博物馆、革命烈士纪念馆、工人疗养院等均系省市级文物保护建筑。</p><p class="ql-block">资料摘自:百度百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备注:各页可点击放大阅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轻音乐:夏日海滨</p> <p>航拍江心屿(图片来源:网络)</p><p>2000年,东瓯大桥建成通车把江心屿和南岸的温州和北岸的瓯北连为一体。</p> <p>当地文旅部门派员在瓯江南岸江心屿轮渡码头,向福建贵宾分发小礼品,欢迎大家光临温州参观游览(左下图)</p> <p>福建清新假期温州专列旅行团600多人分批乘大型轮渡船前往鹿城区江心屿景区观光游览寻古探幽</p> <p>在轮渡船上隔窗回望瓯江南岸一线建筑</p> <p>江心屿东塔(右)与西塔(左)(图片来源:网络)</p><p>东塔:东塔在江心屿东峰山上,始建于唐咸通十年(869),一说建于宋开宝二年(969),元至正、明万历、清乾隆年间多次重修。六面七层,塔身砖砌,塔刹已毁,原高达30米,现高约28米,底径8米。原有木构塔檐和回廊,中间梯级盘旋,可登塔巅。清光绪二十年(1894),塔下建英国驻温领事馆。英人强令地方政府拆除塔檐、回廊,并盗走塔内的佛经等文物(对此一说,史学界有争议。郑注)。塔顶长有一颗小榕树格外引人关注。</p><p>西塔:系木檐砖身结构,六面七层,底经七米,高三十二米,原有盘梯可上其巅,后废。今塔主体完整,多数斗栱,构件仍保留宋代风格;每层壶门供石刻佛像一尊(现存宋刻像十五尊);底层东壁嵌有北宋“嘉祐六年岁次辛丑四月”修塔碑志一方。</p><p>江心屿上西塔与东塔遥相呼应,成为温州市一个标志。</p><p>1997年东西双塔被国际航标组织列为世界百座历史文物灯塔之一。国际航标协会正式宣布其为世界航标遗产。</p><p>资料摘自:百度百科</p> <p>在轮渡船上环顾瓯江两岸风景</p> <p>在江心屿观赏瓯江两岸美丽风光</p><p>(海水与淡水分界线有时能看见)</p> <p>在江心屿观赏瓯江南岸现代建筑群</p> <p>江心屿上古树名木得到有效保护</p> <p>福建清新假期温州专列旅行团第10号车贵宾在树荫下排队等候参观</p> <p>福建清新假期温州专列旅行团第10号车贵宾在江心屿英国领事馆旧址暨瓯海关监察长兼港务长林XX(闽籍著名摄影家、福州海关原摄影协会顾问林思齐先生的父亲)寓所旧址前留影</p><p>旁白:“据瓯海关档案记载,1924年5月,英国驻温领事一职裁撤时,该领事馆连同另一幢作为巡捕房的两层西式楼房即售给瓯海关,分别作为该关监察长(港务长)及验货员的寓所,一直到温州解放未变。”</p><p>另:建国后该馆曾作为工人疗养院。</p><p>资料来源:</p><p>1、年届耄耋之年林思齐先生口述。</p><p>2、《温州市鹿城区地名志》。</p> <p>英国驻温州领事馆旧址(国家级文保单位)/温州近代开埠史馆(待验收后对外开放)</p><p>旁白:该旧址位于江心屿。1876年,《中英烟台条约》增辟温州为通商口岸。次年4月,英国领事进驻温州。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建一幢三层西式楼房为领事馆。占地面积1309平方米,为三层砖木结构。面宽14米,进深11米,中间入口小厅设主梯,两边各六间,立面采用券柱式外廊,清水墙面,窗子砖砌拱券。1895年又扩建一幢两层楼房,坐北朝南,面宽11米,进深9米。</p><p>资料来源同上页</p> <p>英国驻温州领事馆旧址周边的古井与梅溪(王十朋,南宋状元、著名政治家、江心寺门口叠字联作者)读书处碑刻</p> <p>英国驻温州领事馆旧址内一层展厅里陈列的领事馆模型</p> <p>领事任期表</p> <p>领馆旧址</p> <p>领馆地图(英文版)</p> <p>领馆建造</p> <p>千年佛光</p> <p>东塔</p> <p>英船勘察</p> <p>中国《烟台条约》主要内容与影响</p> <p>时代背景</p> <p>贸易港口</p> <p>部分实物展品(《中外条约汇编》、《过米语》)</p> <p>地面一层至二层楼梯转角</p> <p>图3:英国驻温州领事馆旧址外观;图1、图2、图4:该领事馆旧址三层楼陈列室仿古摆设(文浩摄)</p> <p>英国驻温州领事馆旧址三层楼陈列室仿古摆设(抓拍)(“川坝子上的树”提供)</p> <p>10号车旅友“川坝子上的树”靓影</p> <p>瓯海关理船厅及总巡公馆(1894年)</p><p>图片及文字说明来源:《中国近代海关建筑图释》中国海关出版社2017年8月第1版 </p><p>旁白:1876年,温州被辟为通商口岸,1877年温州建立海关,始称温海关,后改称瓯海关。瓯海关税务司署坐落在温州北门(今浙江省温州市解放北路和望江东路转角处),与对岸江心屿岛上的英国驻温州领事馆(左:郑注)及瓯海关外班人员宿舍(右:郑注)隔江相望。瓯海关税务司署为砖木结构三层坡顶回廊建筑,现已不存在。</p><p>1877年,瓯海关外班人员临时寓所设在东塔山西南麓的孟楼(今浩然楼)。</p><p>注:资料来源同上</p> <p>千年孤岛 文化地标(规划图)</p> <p>4位旅友在江心寺前留影</p><p>现存之江心寺为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重建,面积约2870平方米,分前、中、后三殿。前殿为天王殿,东西有长廊,两端置钟鼓楼。今宋代古钟尚存。中殿为圆通殿,最为壮观,供奉观音菩萨,江心寺为全国32所观音菩萨道场之一。殿内槛联匾额,琳琅满目。正柱联为宋王安石撰并书。后殿三圣殿,殿额与对联皆为弘一法师所书。寺院大门两边有题为宋王十朋撰书的叠字联:“云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散,潮长长长长长长长长消”。由书法家方介堪正楷重写。寺周古木参天,景色清幽。1983年列为全国对外开放142座重点寺院之一。</p><p>资料摘自:百度百科</p> <p>江心寺部分内景</p> <p>江心屿10景之一:远浦归帆</p><p>傍晚远浦渔船扬帆归来。古人题诗曰:“江路夕阳明,归帆遥可数,五两折轻风,欲近上戍浦。”</p><p>江心屿10景之一:春城烟雨</p><p>立于江心寺大殿前,南望鹿城,烟雨如丝,正合“春风又绿江南岸”诗意。前人题诗云:“是烟复是雨,东风不开束。一夜霏空潆,染得城头绿。”</p><p><br></p> <p>“樟抱榕”景点/樟抱榕传说碑</p> <p>福州来宾在“樟抱榕”前观赏、听取当地导游解说</p> <p>江心屿古树参天遮阳避暑 温州市树为榕树(与福州市一样)</p> <p>文天祥祠(又称宋文国信公祠)</p><p>文天祥祠位于江心寺东面。南宋德佑二年(1276),文天祥自元兵押解途中脱险来温,留居中川寺,作《北归宿中川寺》诗。明宪宗成化十八年(1482),邑人为纪念这位民族英雄就义200周年而建此祠。祠内原有文天祥石质雕像和名人题诗碑刻,后被毁坏,仅存清人秦瀛《宋文信国公造像题记》碑。1981年整修,回廊镶嵌《正气歌》及20块后人凭吊诗词碑刻,并有联云:孤屿自中川,逝水难消亡国恨;崇祠足千古,英风犹挟怒涛鸣。</p><p>资料摘自:百度百科</p> <p>文天祥雕象</p><p>毛泽东关于文天祥的书法</p><p>文天祥词:过零丁洋</p><p>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初名云孙,字宋瑞,又字履善。道号浮休道人、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人,南宋末年政治家、文学家,抗元名臣,民族英雄,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p> <p>浩然楼1</p><p>浩然楼位于文天祥祠东侧,明万历八年(1580)建。楼为木结构三开间重檐歇山顶,造型别致。楼名取意文天祥《正气歌》中”浩然”二字。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以唐代诗人孟浩然曾游江心屿,易名为孟楼。光绪元年(1875)重修时,仍复名为浩然楼。登楼远眺,瓯江上往来的巨轮小帆,以及市区鳞次栉比建筑与海坛、翠微诸山,一览无遗。</p><p>资料摘自:百度百科</p> <p>浩然楼2</p> <p>温州革命烈士纪念馆</p><p>原名“温州区革命烈士纪念馆”,前身原为龙翔寺。在东峰下,唐懿宗咸通十年(869)建,名普寂禅院。宋建炎四年高宗南渡驻跸寺中,改名龙翔。清乾隆年间僧通溱重建。1956年7月1日,为纪念浙南地区在各个革命时期牺牲的烈士,在江心屿原普寂禅院废址上建成革命烈士纪念馆。1987年,浙江省人民政府决定将其扩建为“二碑一馆”</p><p>资料摘自:百度百科</p> <p>中国人民解放军</p><p>浙南游击纵队纪念碑</p> <p>宋井</p> <p>海眼泉</p> <p>温州江心屿潮位台(建于1930年)</p> <p>临清亭</p> <p>江心屿规划施工示意图与主要景点</p> <p>江心屿指路牌之一</p> <p>诗之岛</p> <p>澄鲜阁</p><p>澄鲜阁在西塔山南麓,始建于北宋崇宁元年(1102)。明万历十年(1591)重修时,取谢灵运诗句意,改名澄鲜阁,系二层三间木构建筑。</p><p>资料摘自:百度百科</p> <p>谢公亭</p> <p>谢公亭/澄鲜阁说明与文保碑</p><p>历代诗篇(节录)</p><p>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南北朝·谢灵运)</p><p>江亭有孤屿,千载迹犹存。(唐·李白)</p><p>孤屿亭何处?天涯水气中。(唐·杜甫)</p><p>众山遥对酒,孤屿共题诗。(唐·孟浩然)</p><p>朝游孤屿南,暮嬉孤屿北。(唐·韩愈)</p><p>使君千骑驻霜天,主薄孤舟夜不眠。好与使君同惬意,卧听鼓角大江边。(宋·陆游)</p><p>罗浮山下雪来未,扬子江心月照谁。(宋·文天祥)</p><p>寺影一拳石,潮声四面风。(宋·张扩)</p><p>两寺今为一,僧多外国人。流来天际水,截断世间尘。(宋·徐照)</p><p>丛林忽涌中流地,双塔曾擎半壁天。(宋·林景熙)</p><p>半天灯火东西塔,一枕风雷上下潮。(宋·吴驲)</p><p>衣沾炉气出,船载磬声还。(明·高启)</p><p>江山如有约,云水暂为家。(明·朱谏)</p><p>半角残碑埋曲径,一泓秋水拍长堤。(清·曾燮)</p><p>欲回天地波涛上,只剩河山涕泪中。(清·端木国瑚)</p><p>故国山河无半壁,新亭涕泪此中川。(清·陆耀)</p><p>归鸦洒墨高盘塔,征雁传书远入云。怜才红袖嫌何少,交友黄金愧不多。(清·谷培宸)</p><p>资料摘自:百度百科</p> <p>江心屿东·西塔(浙江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江心屿西塔说明</p> <p>轮渡船舷 瓯江水涌</p> <p>离岛上船队伍1</p> <p>离岛上船队伍2(蓝天/白云/东塔)</p> <p>离岛下船抵瓯江南岸轮渡码头1</p> <p>离岛下船抵瓯江南岸轮渡码头2</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