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火花,就是火柴盒上的贴画。国内收藏界美其名曰"火花",国外则通常称之为磷寸票、火柴贴纸、火柴标签、火柴画片等。</p><p> 火花最初仅作为火柴的商标用于火柴的流通,岁月流逝,火柴盒上的贴画突破了商标这一概念,其图案设计的选材也随之扩大,包罗万象,顺理成章的有人就想把它们收集起来以供赏玩,就这样世上多了一种收藏。曾经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著名的学者胡适,中国第一代电影名星和著名的画家钱化佛先生,都是当时名气响当当的火花收藏家。如今,我国有超过百万人在收藏火花。</p> <p> 世界上第一枚火花诞生于1827年,这枚最古老的火花,是为了纪念英国药剂师约翰•沃克。他于1826年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摩擦火柴,为了表彰他在火柴发明上的杰出贡献,世界上第一枚火花被取名为"约翰•沃克"牌,并在火花上印有他的头像。</p> <p> 中国第一枚火花,是1877年诞生于上海的上海制造自来火局生产的"猴马牌"火花,但是该厂的品牌还没打响,就很快夭折了,昙花一现。由于此火花未能保存下来,故现在许多藏家认为广东巧明火柴厂,仿冒日本火柴商标(图上舞龙)生产的"舞龙牌"火花为中国最早火花。</p> <p> 火花来源于火柴。火柴,又称"洋火"或"自来火",它是舶来品。清道光年间,西方国家以"火柴"作为高级礼品向道光皇帝朝贡。此后,火柴作为商品被大量引入中国,它顺利地敲开了中国的大门。为了抵制国外火柴厂的垄断 ,中国民族资本走上了创办火柴厂的艰辛道路。</p> <p> 光绪五年(1879年),祖籍广东肇庆,在日本经商的卫省轩,目睹了当时国内的火柴从东洋输入,令国家财源外流,于是从日本携带资本和制造技术回到广东,在佛山文昌沙创办巧明火柴厂,第一批产品的包装是仿冒日本大阪公益火柴株式会社的"舞龙牌"商标。因巧明火柴厂初期规模不大,每天生产的火柴数量不多,所以当时国内市场销售的火柴,基本上是日本生产的火柴,而这些火柴大部分是经日本华侨商人(华商)返销于国内的。据曾在日本神户华侨办庄经营过火柴生意的黄福山本人著述《解放前广东火柴工业概貌》中指出:"其中80%的东洋火柴是日本华侨办庄经手从日本贩销国内的"。</p> <p> 1890年,宁波商人叶澄衷痛恨外国尤其是日本火柴垄断中国市场,派人赴德日学习,在上海创办当时国内最大的火柴厂燮昌火柴厂。</p> <p> 1920年,燮昌火柴厂总经理叶世恭的女婿刘鸿生在苏州创办鸿生火柴公司,并高薪聘请沪江大学化学系教授,刚从美国留学归来的化学博士林天骥为总工程师。在林天骥的带领下,鸿生公司不断改进火柴质量,产品不但在国内成抢手货,而且远销南洋市场。</p> <p> 以鸿生火柴公司为代表的中国新兴火柴工业的发展,打破了外国商人霸占中国火柴的美梦,因此受到外国商人的嫉恨。1927年,当时垄断中国火柴市场的瑞典凤凰牌火柴依仗自己的产品成本低,对中国进行倾销,试图击垮中国的民族火柴工业。刘鸿生面对瑞典火柴咄咄逼人的态势,迅速采取措施,与荧生、中华两家联营,组建大中华火柴公司,不久又联合全国52家火柴厂,在上海成立全国火柴同业联合会,共同抵制瑞典火柴。</p> <p> 1930年,大中华火柴公司年产销量占全国22%,成为当时中国最大的火柴公司。此后,又兼并了九江裕生厂、汉口燮昌厂、镇江荧昌厂等火柴厂,成为中国火柴托拉斯,大中华火柴击退了瑞典火柴,占据了大半个中国火柴市场,刘鸿生成为民国时期的火柴大王。</p> <p> 方寸火柴虽小,但是它经历了风风雨雨,见证了我国近代民族火柴工业崛起和与日本、瑞典等世界列强斗争的艰难,但在如此复杂的环境中,中华民族火柴工业在夹缝中脱颖而出,逐步完善发展,充分发映了中国人民的聪明才智和不屈不挠的创业精神!</p> <p>一、清末火花</p> <p>1、四枚火花均由日本华商设计印制,图中左上那枚是清太后慈禧,太后两边双龙争珠,说明慈禧就是当时清王朝的实际王者。</p> <p>2、蟠桃祝寿火花是日本华商于光绪20年(1894年),为敬贺慈禧太后60寿辰,设计印制的火花。</p> <p>3、 日本华商设计印制的四枚火花,其中怡和洋行是日本华商麦少彭在日本神户创办的公司,而利兴公司是日本华商黄文山在日本神户创办的公司。</p> <p>4、清末上海滩有四大名妓,她们是:林黛玉、金小宝、陆兰芬、张书玉。二美图火花上是林黛玉和陆兰芬,林黛玉可不是《红楼梦》里的那位,只是她的艺名。林黛玉原名陆金宝,苏北人,是十九世纪到二十世纪初,上海滩一度红得发紫的名妓,林黛玉是她从业后的花名,而且始终用林黛玉这个名字,足见她对这个名字的钟爱。</p> <p>二、民初火花</p> <p>1、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日本华商销往中国的火柴,通过火柴盒上的火花反映日本华商对民国政府和孙中山的支持,同时利用这种政治需要和民众的心理,增加其火柴在中国的销量。</p> <p>2、四枚火花为日本华商设计印制的。火花上的五色旗、铁血十八星旗是革命军为推翻清王朝使用的旗帜,青天白日满地红旗是1911年4月的广州诸役,革命党人打出的旗帜,作为反清的象征。1927年4月18日,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以青天白日满地红旗为国旗。</p> <p>3、四枚火花有三枚是日本华商设计印制的,那时日本华商在销往中国火柴的火花上,许多都印上"国货"、"中国火柴"等,是让国人以为是国内工厂生产的火柴,达到其火柴销量增大的目的。那枚"国耻纪念"火花,是为了纪念全国各地民众每逢5月7日,抗议日本向中国提出的"二十一条"。东山火柴厂由利耀峰等三人,于1919年冬在广州创办。</p> <p>三、爱国火花</p> <p> 爱国火花分别为清末民初火花,最下二枚是为纪念去世的民国伟人黄兴,这六枚火花都是日本华商同孚泰行设计印制的。同孚泰行由日本华商郑祝三、潘霖生在日本神户创办的公司。</p> <p>四、伟人火花</p> <p> 伟人火花由日本华商的同孚泰行与利兴公司设计印制。前三枚是辛亥革命和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孙中山、黄兴、袁世凯、黎元洪共和四伟人。最后一枚是孙中山去世后的纪念火花,火花上的孙中山肖像,是1922年孙中山穿着自己设计的中山装照片。</p> <p>五、光华火花</p> <p> 光华公司1910年创办于浙江杭州,1934年并入大中华火柴公司。左上那枚为光华火花,其余三枚为并入大中华公司后生产的火花。</p> <p>六、大中华火花</p> <p> 大中华火柴公司由鸿生、荧昌、中华三家火柴工厂,于1930年7月正式合并成立的股份公司。</p> <p>七、大益火花</p> <p> 1917年旅日华侨叶永楚回国后,独资在广州花地创办了大益火柴厂。那时国内火柴工厂都喜欢在火柴盒上的火花上,印上自己工厂生产的火柴是"中国第一火柴",就如广告,用来推销自己的产品。</p> <p> 中国火柴史,虽仅有百余年,随着科技的进步,火柴工业从朝阳走向了夕阳,火柴也很少人问津了,但那火柴盒上的一枚枚火花,都记载着中国民族工业负重奋进的历史足迹,因此,我特别喜欢和收藏这些留有历史烙印的火花。</p> <p>参考书目:</p><p>1.《清未民初火花与中国文化》 李少鹏 黄良德 著 百花文艺出版社</p><p>2.《火花印象•辛亥革命印象》 李伟钦 卢志用 邓桂好 编著 岭南美术出版社</p><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