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020.8.30</p> <p><b>书香吉林讲书堂第五十五讲:</b></p><p><b>张春辉讲《走出思维的囚徒,活出生命的意义》</b></p><p><br></p> <p><b>尼采说:如果一个人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就能忍受命运加诸你的一切苦难。</b></p><p><br></p><p>《活出生命的意义》这本书的作者叫维克多·弗兰克尔,是出生在维也纳的一个心理学家,他是心理学意义疗法的奠基人。在意义疗法当中,他用到了logo这个词:LOGO。我们今天都知道,logo代表的是标志、图形。这个标志和图形,实际上它的词根是来自于希腊语,古希腊语当中,logo代表的是“意义”。</p><p><br></p><p>他于1905年3月26日出生,为什么要强调这一天呢?因为这一天是贝多芬去世的当天。所以弗兰克尔经常跟他的同学们开玩笑说:“真是祸不单行,贝多芬去世了,我出生了。”他是在自嘲。</p><p><br></p><p>在二战爆发以后,弗兰克尔于1942年9月被捕,因为他是犹太人,被捕进入了集中营。他曾经在达豪和奥斯威辛都被关押过,整整三年多的时间,忍受着非常巨大的痛苦。他的父母、妻子、弟弟都在集中营当中丧生,但是他自己凭借着坚强的信念和对意义的追寻,竟然活了下来,并且把他的体会写成了一本书,就是我们今天所知道的那本名著,叫作《活出生命的意义》。</p><p><br></p><p>我们要去寻找人生的意义,到底有哪些方法?有哪些具体可以执行的手段?</p><p>书中讲了七个原则,遵循这七个原则,可以让我们找到人生的意义。</p><p><br></p><p>维克多·弗兰克尔在集中营里忍受了整整三年的痛苦和折磨,最终凭借对生命意义的追寻活了下来。他以亲身经历告诉我们,无论何时何地何种境遇,你都有选择的权利和自由。</p><p><br></p><p>所以一个人只要心中有动力,有愿望,有目标,有意义,他就能够挺过集中营里边非常痛苦的生活。这其实就是尼采曾经讲过的,如果一个人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他可以忍受生命加诸给他的一切。</p><p><br></p> <p>本期张春辉老师通过《思维的囚徒》和《活出生命的意义》两本书,为我们开启生活的智慧,打破思维的桎梏,活出生命的真谛。</p><p><b></b></p><p><br></p> <p><b>讲书人简介:</b></p><p><b>张春辉,</b>就职于中国石油吉林长春销售分公司,长春市星火阅读计划领读者,吉林省生命关怀协会安宁疗护与生死教育常务委员,樊登读书会高新分会讲师,多次组织举办各种类型读书分享会及生命关怀的公益沙龙,曾以长春市领读者的身份做客FM100.1约会班主任《好读书 读好书》栏目,做客FM96.3吉林教育广播电台樊登读书特别节目《活好》。</p><p>吉林省全民阅读协会理事</p><p>书香吉林讲书堂理事</p><p>书香吉林讲书堂讲书人</p><p>倡导用生活所感去读书,用读书所得去生活。</p><p><br></p> <p>今天的讲书先从一个互动小游戏开始……我们都被难倒了……</p> <p>今天讲书从五个方面进行</p> <p>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生活</p><p>地狱之门</p><p>惊慌失措</p><p>麻木不仁</p> <p>如果一个人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就能忍受命运加诸你的一切苦难。</p><p> 尼采</p> <p>寻找生命意义的三条途径</p> <p>生命不仅仅是任务,还是使命,我们的生命不仅仅是老天爷给我们的任务,你必须走完这一趟,别人都走完你也得走,而是你有一个使命。什么叫使命,你打算把这条命使在什么事上,这就叫使命。</p><p><br></p> <p>思考题:</p><p>你生命的意义是什么?</p><p>你的使命是什么?</p><p>大家开始思考,记录并自由主动发表观点……</p> <p>书友分享:</p><p>自由</p><p>健康 </p><p>做自己喜欢的事 </p><p>超越自己(破⭕️)</p> <p>这本书的作者所总结出了寻找生命意义的七个抓手,也就是七个原则。</p> <p>第一个原则叫作“自由地选择你的态度”。</p><p><br></p><p>这一条如果您读过史蒂芬·柯维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你就一定会明白。每一个人这一辈子当中有一个非常终极的自由,在任何情况之下,没有人可以剥夺得掉的自由,就是选择的自由,因为随时随地,你可以做出完全不同的选择。</p><p><br></p><p>弗兰克尔在集中营里边发现,同样在恶劣的环境之下,人性朝着两个极端发展:有一些人变得特别卑鄙,特别无耻,去帮纳粹做打手,去出卖别人,去抢别人的东西;有一些人变得特别神圣,努力地帮助别人,把仅有的面包分给孩子们吃,然后鼓舞大家一块儿唱歌,一块儿让大家活下去。</p><p>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分别?那些变得卑劣的人,他们会说,我没有办法,因为周围的环境就这样,我为了活下去 我只能这么做。你看,他认为自己没有选择的余地。但是弗兰克尔从那些神圣的人身上明白,我们依然可以作出选择,我们可以选择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之下,甚至马上就要引颈就戮的时候,依然可以表现出高尚和慈悲,表现出对人性的信任。这就是我们说,一个人永远都有选择的空间。</p><p><br></p> <p>什么是思维的囚徒?</p><p>看视频总结观点</p> <p>那为什么人们会进入到思维的囚牢当中去呢?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在于,人天生是习惯的动物。人们其实并不喜欢思考,人的大脑不是一个喜欢思考的机制,因为在原始社会的时候,你的大脑思考得越多,耗能越多,而且耽误打猎,所以人们依赖习惯。那天我看到一句话说得特别好,说好多人自以为是思考,其实是重新整理了一遍自己的偏见。我们脑海当中有偏见,我们不断地加强它,不断地丰富它,认为我们这个偏见越来越正确。然后每一次认真地梳理一遍,认真地思考一遍,加强自己的偏见。然后跟别人解决不了的矛盾,依然还是解决不了,找不到一个灵活性的出路。</p><p><br></p><p>所以当我们陷入到这种惯性当中去的时候,你会发现我们会忽略自己和他人的潜力,我们要知道,自己既有改变的空间,对方也有改变的空间。所以如果你有作出选择的权利和空间,其他人也一样。当你不去忽视自己跟他人的潜力的时候,你才有可能找到我们思维的弹性,从而走出思维的囚牢。所有的思维的囚徒典型的特点就是每天抱怨、憎恨,他们常说的话是“我习惯了这样做”或者“这样肯定不行”。你跟他提一个建议,他总说“这样肯定不行”,“你这样没戏”,“我试过很多次,不管用。”总之他对于各种变化、各种新的选择方向是拒绝和排斥的。</p><p><br></p> <p>那什么是真正的乐观主义呢?我们来看一下弗兰克尔是怎么做的,弗兰克尔有一个“应对格言”。他说:“如果有百分之百的可能性我即将被当场处死,我就不可能在这个集中营度过我的余生。” 你看,这是逻辑,假如说我现在马上就要死,那就不可能度过余生。“如果没有任何这样的可能,我就要从现在起为我的生活负责。不管将来我被押送到哪个集中营,不管我会遇到怎样的重重危险,只要有任何生存的机会,我都要充分利用。可以说这是一种应对态度,但不是一种应对机制,它是我当时选择信奉的一句应对格言。” 你看,进了集中营,要么就是死,要么就是活,如果死的话你不用担心,因为立刻就死了,你不会在集中营里面住;如果死不了,你就要一直活下去,一直活下去,你就要做自己的主人,你就要成为自己生命的主人,而不要成为那个不断抱怨、不断痛苦的那个人。弗兰克尔所说的应对格言,是指一套帮助他战胜可怕挑战的重要的基本原则或行为准则,他事先做出了负责任的选择和切实承诺,坚持生存所必须的基本生活态度,所以他自信满满,坚信能够应对困难,在集中营每多活一天,就过好这一天。</p> <p>什么是真正的乐观主义。</p><p>第一,能够预见自己的态度和选择带来的后果,以及各种应对的可能。就是真正的乐观主义不是凡事都往好处想,只要你想得积极一点就好了,不是。你首先要知道,你的选择会对应着不同的结果。</p><p><br></p><p>第二,更为重要的是,要有采取行动把可能变成现实的热情。就是你有这样的选择的可能性,你要有这种行动的动力,有这种动力去做事,才能够使得这个选择实现。</p><p><br></p><p>那么基于此,实际上我们做了三个选择:</p><p>第一,我们选择了积极的态度来应对当前的情况;</p><p>第二,我们选择对可能发生的事情创造性地进行设想;</p><p>第三,我们选择的态度激发了我们采取行动的热情,将可能变成现实。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第一个原则,就是我们得能够知道,你永远都能够自由地选择你的态度,这才是真正的乐观主义。</p> <p>书里还有一个练习来帮助我们学会选择的弹性,叫作“十大积极结果练习”。</p><p><br></p><p>比如说,你每天特别担心自己会失业,换个角度想一想,写下十个积极结果吧……找到很多个不同的积极理由,做过这个练习之后失业者应该会豁然开朗,因为你知道你永远都有选择的空间。这是原则一,就是自由地选择你对生活的态度。</p> <p>第二个原则叫作“实现有意义的目标”。我们很多人都把目标和欲望混为一谈:我想要一个iPhone手机,我想买一个房子,我如果把装修做完了就好了,我要买一部车……如果我们的目标只是物质的,只是房子、车子、票子、孩子这样的事,你会发现你这辈子永远都满足不了,因为没有人能够通过外在的物质获得一切。所以如果我们把所有外在的享乐当作是我们的目标的话,你这辈子都不会开心,这是一定的,我们需要能够学会去发现意义。</p> <p>但是人会陷入到意义迷宫当中,这里有一个专用词汇叫“意义迷宫”,就是你不知道人生的意义在哪儿。</p><p><br></p><p>我们在人生当中有很多时候所面对的,就是一座又一座意义迷宫,我们不知道我们所做的这个事的意义到底是什么,但是你要相信一定有意义。所以在这个过程当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是我们自己不断地去发现意义。</p><p><br></p><p>苏格拉底说过一句话,叫作“不知反省的生活不值得过。” </p> <p>意义不能够创造,意义是寻找出来的。</p><p>所以很多意义需要我们发现,我们只是缺乏发现意义的能力,才导致我们整天陷入在意义迷宫当中走不出来。这是人生当中非常有意思的一件事,当你能够发现你人生所做的事的意义的时候,你就立刻找到了那种正能量。</p><p><br></p><p>人生很有可能没有意义,但是寻找人生的意义,本身这件事情是有意义的。一样的道理,我们走出这个意义迷宫的过程,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件事</p> <p>第三个原则,叫作“发现生命瞬间的意义”。怎么样能够走出意义迷宫呢?你只要能够学会发现生命瞬间的意义就好。</p><p><br></p><p>而我们现代人所用的方法是,找不到意义,我们就用忙碌来替代。每天让自己不要闲下来,只要足够忙,我就不需要思考意义这件事。只要一有空,赶紧看手机,赶紧看短视频。</p><p><br></p><p>其实我们应该有大量的空隙去体会,去思考,去感知,这就是发现瞬间的意义。</p> <p>这里边有一个练习,叫作“存在意义的挖掘练习”。</p><p><br></p><p>这个大家可以试一下,只要你处于某种特别具有挑战的环境,或者你认为它是你个人生活或工作十分重要的时刻,你就可以问自己下面这些问题,这些问题可以帮助你找到这一个时刻的意义。</p><p><br></p><p>第一,你是如何应对当时的情境或生活的?你是怎么做的?怎么想的?去回忆。</p><p><br></p><p>第二,你当时有何感受?产生了哪些情绪?</p><p><br></p><p>第三,你从中学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新知识和技巧?态度有了什么变化?</p><p><br></p><p>第四,你将如何从经历中成长?你将如何把自己学到的东西,特别是对自己的主要认识,应用到个人的成长当中?也就是说,发掘意义的方法是反思这些问题,就是当我们经历了一件可能很痛苦、压力很大,或者可能相当喜悦的一件事情之后,你问问自己:我从这件事情当中学到了什么?我是怎么处理的?我有哪些地方可以处理得更好?这个积攒的过程,就是我们在不断地找到意义,并且把握它的过程。所以在这儿有一句话很重要,意义不是所谓重要的事情,而是与自己的核心本质或者真实本性达成的共鸣。意义是你与自己的真实本性或者核心本质达成共鸣的那种感觉,这个叫作有意义,而不是那个事情本身。</p> <p>第四个原则,叫作千万别做违心的事。</p><p><br></p><p>做了违心的事的结果就是,你反而跟意义离得越来越远,事后再看它的时候,你会觉得浪费了自己的时间和生命。我们想通过完美的表现和高效的工作取悦别人,而往往在我们最想取悦他人的时候,我们会让自己处于不利境地,我们会因为过于重视最后的结果,而忽视了追求的真正目标。就是你所做的工作不在于取悦某一个人,而在于它跟你的意义需要产生连接。</p><p><br></p> <p>我们在做违心的事的时候,其实我们是在回避恐惧和矛盾,我们尽量不提那个事,我们假装自己一切都好,所以这时候你做得越来越不自然。实际上如果我们能够面对那些恐惧,我们就不再做违心的事,我们就在直面我们所遇到的困难。我们心中的担心,我们愿意暴露我们会出汗、我们会犯错这样的问题,这时候你会过得更从容。</p><p><br></p><p>这个原则当中有一个核心,就是人际关系的意义。你要理解人的尊严,人的尊严不在于工具,人不是工具化的。我们跟别人交往,我们和他人之间有各种各样的连接,你得尊重他,他是个人,他有他的尊严。但是如果你内心有特别强烈的欲望,想要去实现一些事,你把他当作实现这个事的工具和目标,反而你们的关系会出现很多的问题。这就导致了我们会做很多违心的事,就这么来的。所以学会安守本分,守着初心。初心是破解官僚主义、破解思维的牢笼的最好的方法。</p><p><br></p><p>要知道人不是工具,人本身就是目的。</p> <p>如果我们能够通过幽默,拉开和生活的距离,这时候你会发现,我们的自嘲并不是否认痛苦,而是超越痛苦。大家可能很难想象,因为平常我们在看电影的时候,出现集中营,所有的人都紧张得要命,每天都是马上就要去死亡的那个状态。但是弗兰克尔说,你可能很难想象在集中营里边,经常会有笑话表演,就是大家一群人生一堆火站在中间。今天的活干完了,一块儿干吗呢?讲笑话,你讲一个笑话,我讲一个笑话。几乎所有的笑话都跟离开集中营以后的生活有关,还有很多人讲的笑话都跟吃的东西有关。他说有一个印象最深刻的笑话,就是有一个人讲昨天晚上做梦,梦见从集中营里出去了,他们家的邻居给做饭让他吃。盛汤的时候,他就跟他讲:“从底下捞!”从底下捞,你知道这什么意思,这是集中营里的术语。那个汤本身就没什么菜,你从底下捞可能捞出一两片菜叶什么的。所以他梦见自己出了集中营以后,还跟别人不断地讲从底下捞。这就是这些人在集中营里边依然能够找到乐趣,依然能够找到自嘲的这种动力。</p><p><br></p> <p>第五个原则叫作“从远处审视自己”。</p> <p>柏拉图说过一句话:要心存善念,因为你所遇到的每一个人,都在打一场生命的硬仗。</p><p><br></p><p>这个话说得真的相当有道理。为什么这句话和我们说从远处审视自己有关呢?就是你对自己在打一场硬仗要心里有数,如果你能够从远处看自己的生活,你才能够更好地照顾自己,否则的话你是孤军奋战。但是当你能够看到自己的生活,关怀自己、爱惜自己的时候,你的心情就会好很多。</p><p><br></p><p><br></p> <p>这里边有一个练习,叫作“自我分离技巧”。怎么去练习,这种自我分离技巧呢?弗兰克尔有一天在集中营劳动的时候,他脚下的鞋子破掉了。你知道在集中营里边如果鞋子破掉了,这个人基本就快死了,因为鞋破了你走路就会慢,走路会慢就会被人拖过来枪毙,这是非常危险的一件事。他觉得完了,鞋子破了,然后脚特别疼,浑身充满了疲惫,没有人给他水喝,烈日炎炎之下在那儿不断地干活。他说今天死定了,今天可能活不下去了。然后就在那一刻,他突然之间产生了自我分离的练习。为什么呢?他说:“我在那么坚持不下去,快要死掉的那一刻,我脑子里边突然产生了一个画面,我在出席一个国际心理学论坛,然后穿着西装笔挺的衣服,在国际心理学论坛上,我在给大家发言,讲的就是我今天劳动的场景。” 你看,就是当他开始人格自我分离,去观察自己的时候,他眼前所遭受的这段痛苦变成了他人生的素材。他在想,我到时候跟别人再讲这段生活,那这段生活真是太有意义了。然后他就开始体会那种痛苦,我到时候怎么说,这儿还有什么细节,那儿还有什么细节,帮助他度过了这段最困难的生活。很多人过不去,集中营里边有人鞋带断了就放声痛哭,然后别人一看说,这人应该活不下去了,因为他已经失去了求生的动力。但是当你能够把它当做你人生的素材,你知道终有一天,这些悲惨的遭遇会成为你人生的财富,可以成为你演讲的素材,那就厉害了。</p><p><br></p><p>当你能够让自己从你的生活当中分离出来,叫作自我分离的练习,经常做一做,你会发现你能够学会从远处审视自己。自嘲是非常好的方法,承认错误也是非常好的方法,你能够主动地把它讲出来。</p><p><br></p><p>学会从远处来审视自己,不要只活在自己的体内,你自己可以成为一个墙上的摄像头,来看自己的生活。这时候你可以关怀自己,可以理解自己,也可以给自己找明方向。当局者迷就这个道理,所以你自己可以跳出来,不再成为那个当局者。这是原则五。</p><p><br></p> <p>第六个原则叫作“改变你的关注焦点”,就是想想别的事。想想别的事,转移一下这种注意力,改变人生关注的焦点,这是我们的能力。</p><p><br></p><p>这里边有一个原则,叫作每一个问题,总有三个以上的观察视角,甚至三个都不止,五个都有可能。同样一件事情发生后,我们一定能够找到完全不同的观察视角来看待它。但是这个需要的是思维的弹性,假如你陷入在思维的囚牢当中,你成为了思维的囚徒,你会发现没用,做不到,只能这样。所以让我们的思维保持弹性,面对冲突的时候不要过度地执着于自我,不要总是想着生气和反抗,而是想想看,这个问题的别的视角在哪儿。</p> <p>创造性地转移注意力,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意大利的导演贝尼尼拍的《美丽人生》。</p><p><br></p><p>父亲跟孩子被抓到了集中营里边,然后父亲跟孩子讲说,这是一场游戏,谁最后能够获胜,谁能得到一辆坦克。你看,这特别了不起。然后那个小孩子看到父亲一直在被那些德国人呼来喝去,甚至殴打折磨,这个孩子都认为爸爸玩得真厉害,爸爸进入到高阶了吧……看得你心里边很难过。那个片子拍完了以后,国际上有很多人,尤其是犹太人,有很多人批评贝尼尼,说你在用这种戏剧的手法,用夸张的手法美化这段历史,把那么痛苦的事,竟然能够拍成这么一个荒诞的游戏,你是对这个历史的背叛。但实际上很多人不知道,贝尼尼所拍摄的《美丽人生》这个电影,就是基于他的父亲在集中营里的生活改编的,这是一个真事。所以如果我们能够知道,你进到了集中营这样的地方,你都可以把它视作一场游戏,你都可以转换视角,让一个孩子能够活下来,能够乐观地存活下来,我觉得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是不能够转换视角的。</p><p><br></p><p>所以学会转换视角,重新看待我们所面对的困难。</p> <p>这里边有一个练习,叫作“精神旅行”。</p><p><br></p><p>现场春辉老师做引导,伴随着优美的音乐,给我们做了一次冥想练习……</p><p><br></p><p>当你能够意识到你的精神生活是可以超越于现实的,你就自由了很多,这是人们寻找自由的一个方法。所以当我们用减反省法改变我们生活当中的关注焦点,我们才不会被现在这个当下困住,总是跟痛苦搏斗。要知道,所有的问题都至少有三个以上的视觉观点。</p> <p>最后一个原则,第七个原则叫作“要敢于超越自己”。什么叫超越自己?你知道我们的眼球为什么能够看到这么清晰的世界吗,就是因为眼球看不到它自身。当我们的眼球能够看到自身的时候,你的眼睛就出了问题。就是有的人患眼底白斑,白内障,各种病的时候,只有你的眼球有病,你的眼球才能看到它自己——有一个影像在你的面前出现了。但是没有病的时候,眼球是超越自己的,它看不到自己,它能够看到整个的世界。这是一个隐喻,所以我们大量的人的生活状态是关注自己,自私自利,当我们能够走出自我,开始服务别人的时候,你才发现这个世界真的太宽广了。</p><p><br></p> <p>以上7条就是这本书为《活出生命的意义》所做的解读,用这7个方法,能够帮我们尽快地走出意义的迷宫。</p> <p>但是大家还是担心,7个方法是不是太多了,能不能再浓缩一点?所以这个作者再后来又把它浓缩成了三个方法,叫作OPA。OPA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如果你说7个方法我可能记不住,那么记住三个就够了。</p><p><br></p><p>第一个叫作O(Others),与他人建立有意义的联系。你看我们前面讲的,找到每一个细节当下的意义,把他人视作目的而不是工具,这都是和他人建立有意义的联系;第二个,对从事的工作要有崇高的目标(Purpose),就是无论你做什么,你不要只想着钱,不要只想着职称,不要只想着自己,能不能登上杂志、报纸。得想想这个事更崇高的意义是什么,你想的境界越高,你的天花板就越高;第三个A(Attitude),叫作用积极的态度拥抱生活,你永远可以选择更积极的态度来拥抱生活。</p> <p>弗兰克尔在去世以后,他为这个世界留下了大量的遗产。有人把他的生平拍成了电影,在维也纳还有弗兰克尔的的博物馆,还有大量的跟意义疗法相关的书籍。史蒂芬·柯维为《思维的囚徒》这本书专门写了推荐序,虽然史蒂芬·柯维也去世了,但是史蒂芬·柯维受弗兰克尔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在这个书里边,史蒂芬·柯维讲:“如果只学不做等于没学,光知道不做等于不知道。”这就是《论语》当中,孔子在开篇所说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悦)乎。”就是我们学到的这些东西,我们要努力地去实践,只有实践、使用的过程,我们才能够真正地找到意义,找到快乐和开心。</p> <p>思考题:</p><p>如果你给自己写自传的话,你的自传的名称打算用什么?</p><p><br></p><p>慢点写,思考好了再写下来,这有可能是一个很好的跟自己的意义相连接的过程。</p> <p>书友们分享各自的心得:</p> <p>这个主题让我想到了那些身残志坚者,霍金,海伦凯勒,力克胡哲,张海迪……</p><p><br></p><p>今天我和大家分享的是刘伟的故事,一个平凡人的不平凡之路……</p><p><br></p><p>《活着已值得庆祝》这本书的作者就是刘伟。刘伟,一个年仅24岁的北京男孩,用近乎幽默的方式表达了所有的苦难。生活永远充满希望和力量,活着,就是最幸福的事。</p><p><br></p><p>他是首届“中国达人秀”总冠军刘伟的首部个人传记,一本能够撼动所有人的心灵成长史!</p><p>一起意外事故将他推向鬼门关,如何奇迹般逃离死亡?双臂失去使他的人生天平发生巨大倾斜,路在哪里?生活如何继续?</p><p><br></p><p>刘伟,“断臂钢琴师”、音乐人。一句人生感悟“我的人生中只有两条路,要么赶紧死,要么精彩地活着!”被广为传颂,坚韧不拔、积极乐观的精神感动了全世界,外媒争相报道,成为世人心中新一代的“精神偶像”。</p><p>10岁,被10万伏的高压电击中,死里逃生后失去双臂;</p><p>12岁,在康复医院的水疗池中以“瞎扑腾”的方式学会了游泳;</p><p>14岁,在全国残疾人游泳锦标赛上获得两金一银;</p><p>19岁,备战残奥会之际患上过敏性紫癜,不得不放弃游泳,改学钢琴;</p><p>20岁,以无数的血泡和抽筋为代价,终于用脚弹出了《梦中的婚礼》;</p><p>22岁,成功挑战吉尼斯世界纪录,成为全世界用脚打字速度最快的人;</p><p>23岁,摘得东方卫视第一季“中国达人秀”总冠军,并在奥地利维也纳金色大厅举行的“2011年中国?奥地利新年音乐会”上演奏钢琴;</p><p>24岁,加盟青春励志剧《我的灿烂人生》和电影《最长的拥抱》的拍摄,演绎自身精彩人生……</p><p><br></p><p><br></p><p>以上是正面的例子,这些身残志坚的人,不仅突破了自己思维的局限,也突破了自己身体的局限,获得了生命的自由,找到了自己生命的意义。</p><p><br></p><p>反面的例子,比如抑郁症患者,他们就是用自己的思维给自己搭建了一个牢笼,使自己陷入负面的情绪中,无法走出来。</p> <p>尼采说:如果一个人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就能忍受命运加诸你的一切苦难。</p><p><br></p><p>西方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说:并不是医生治愈了疾病,而是人体自身战胜了疾病。</p><p>我们内在的自然力量才是疾病真正的治疗者。</p><p><br></p><p>语言是思维的载体,我们可以选择通过读书,通过学习,不断优化我们的语言,进而不断优化我们的思维,让我们自己不再成为思维的囚徒。</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