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r></p><p>摄影:周少洪</p><p>诗文:周少洪</p><p>制作:周少洪</p><p>时间:2020年8日20日</p><p>地点:乌镇</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乌镇</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大运河边步履迷,天然湿地栅东西。</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千年秋水何曾老,百座仙桥不可题。</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巷弄深深藏绮梦,廊棚晈晈灿虹霓。</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漫观鱼戏孤云上,坐看船摇落日低。</p><p style="text-align: center;">诗画完存堪慰藉,芳名合与碧山齐。</p><p><br></p> <p><br></p><p>中国,正在经历世界上最快速的城镇化。1978年城镇化率还只有17.9%,40年后的今天这个数字已经飙升到近60%。也就是说,60%的中国人都在努力适应快节奏、高效率的城市生活,这是中国数千年文明史上前所未有的生活方式变革。</p><p> </p><p>与此同时,作为快速城镇化的副产品,古村古镇大量消亡,人们甚至来不及惋惜……</p><p> </p><p>幸运的是,仍有不少古镇因为各种原因得以保留,以江南最为集中,包括周庄、同里、西塘、南浔、甪(lù)直等等。</p><p> </p><p>在旅游业的竞争压力下,这些江南古镇面临着严重的同质化,普通人很难搞清楚它们之间的差异,但有一个古镇却很特别:乌镇。</p><p> </p><p>它是古镇却又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古镇,它很时尚、很前卫,乌镇戏剧节蜚声全国,世界互联网大会将其定为永久会址,它的百度搜索指数也是逐年拉高,远远超过其他古镇。</p><p> </p><p>它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古镇?</p><p> </p><p>乌镇位于浙江、江苏两省交界,隶属浙江省桐乡市,与上海直线距离110千米,距离苏州、杭州62千米。</p><p> </p><p>这里是太湖流域的冲积平原,地势平坦、湖沼水系众多,人们还开凿出许多运河。作为南北大动脉的京杭大运河便从乌镇的西侧流过。</p><p> </p><p>乌镇内部也被众多河流分割,最重要的三条河道形成了一个显著的十字形,将乌镇分割为东南西北四个区域。区域外围分别设置栅栏防备匪盗,因此得名东栅、西栅、南栅、北栅,这便是乌镇的第一个元素:流水。</p><p> </p><p>借助水运的便利,乌镇从宋代起逐渐发展为江南贸易重镇,到明清时,其规模及繁华程度已经不亚于一个郡县。“财赋所出甲于一郡”、“富商大贾数千里辇万金而来,摩肩接袂如一都会”。</p><p> </p><p>富裕的乌镇人临水构屋,房屋多为一二层,精巧宜人,或是青瓦为顶、木板为壁,或是粉墙黛瓦,简洁雅致。</p><p> </p><p>为增加利用空间,乌镇人将房舍的一部分架设于河上下面用圆木桩或石柱打入河床中,人称“水阁”。</p><p> </p><p>水阁三面临水,有的下方还可以停放小船,一眼望去,清涟的河水上水阁错落有致,一幅真正的“人家尽枕河”画卷,这便是乌镇的第二个元素:人家。</p><p> </p><p>从空中俯瞰,乌镇人家马头墙依次错落,中间形成狭窄的巷弄,巷弄通向主要街道,连接着被流水分割的小镇。部分街道以黑瓦盖顶,形成廊棚,即带屋顶的街道。</p><p> </p><p>街道两侧商铺毗邻,人流来往、热闹非凡,形成街市,街市商家往往在一层开店纳客,二层用于坐卧起居,形成下店上宅的特殊格局。</p><p> </p><p>街道遇水则搭桥而过,最多时乌镇的桥梁多达120座,可谓百步一桥。它们风格各异,包括单孔拱桥、三孔拱桥、折桥、平桥。最引人瞩目的是并列而设、上覆挑廊的两座相同石桥,名为逢源双桥,喻意左右逢源。</p><p> </p><p>这些便是乌镇的第三个元素:小桥。</p><p> </p><p>小桥、流水、人家三大元素相互组合,创造出诗画美景。摇橹船儿轻舟逐浪,穿桥过岸、水声不绝。水街相依、桥屋相连、家家面水、户户枕河。</p><p> </p><p>于是,如同一幅水墨长卷的乌镇便建成了。它将江南水乡的气质展现得淋漓尽致,素雅又不失繁华。</p><p> </p><p>进入20世纪后半叶,由水运拉动的江南贸易网络瓦解,众多古镇风光不再,乌镇也失去了往昔活力。年轻人大量外流,只剩下老人孩童过着被遗忘的生活。河水边堆放着垃圾堆,成片的民居年久失修成为危房。</p><p> </p><p>1999年,后知后觉的乌镇终于觉醒,掌门人陈向宏带领乌镇人对古镇的三个板块依次进行保护性开发,东栅、西栅,然后又是乌村。他们没有采取大拆大建、修造假古董的方式,而是遵照“整旧如故、以存其真”的原则从邻近乡里收集旧料,将铺好的水泥路面全部恢复为青石板路,石板路之下,铺设水管、电力线、电话线,让古镇居民享受现代生活的同时,也不会有电线杆影响风景。陈年的门窗修好后不是油漆一新而是按古法用桐油两度刷漆。断壁残墙被完整修复,墙面不是粉刷鲜亮,而是将白灰与黑灰混合,力求呈现本真风貌。损毁的小桥,则从史料中仔细查证,一砖一石修葺稳固……修整后,一个没有电线杆的江南小镇完整再现……华灯初上,整个古镇沐浴在余晖中,好一片小桥、流水、人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