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郦家坪教学五年

🍁枫叶🍁

<h3>今天到下花桥中学报到以后,回了趟郦中,拿回了仅剩的一点点故意留下的物件,看到邓校长,易主任,心里顿时万千不舍我的同事们。昏昏沉沉的开着车回到邵阳市,赶紧睡了一觉。这时妈妈带着两个孩子出去兜风了。一个人躺在沙发上,那种孤独的感觉瞬间缠绕全身。以前总是看到李秀老师会写一些小纪实,有关于学生的,有关于生活的,也有关于同事“情”的。此时此刻,我也想写些东西,只谈“情”,不谈工作,简单记录从教的这五年,以免忘记。</h3> <h3>2015年秋通过县招进入郦家坪工作,在第一天接触郦家坪的同事以及领导,我就感觉到了一种温暖。因为我们初来乍到,他们对我们的关照可以说是各方面的。在九塘小学的一年,是最轻松的一年,九个老师(四个正式老师,五个代课老师)年龄不一,但就像朋友一样。坐在一张桌子上吃饭,抢着夹碗里的菜,骂骂咧咧的,饭后又和好如初坐在操场上晒着太阳,谈着家常,似长辈,似家人。</h3> <h3>下雪时的九塘小学</h3> <h3>涨洪水时的九塘小学</h3> <h3>2016年秋调到郦中,报道的第一天,认识了很多同年纪的老师,后来又来了三位年轻的支教老师。开始因为大家不熟悉,大多时间都是和室友待在一起,但过了一小段时间,我们新来的融入了大集体,我们年轻老师一起下厨聚餐,停电时聚在一起聊天,年纪大的老师教我们怎么去更好的工作。刚去时,还经常听到一句话“有事找俊哥”(谭俊),他就像一个无所不能的超人,只要你有事,他都能帮你搞定,还有俊哥教会了住一起的男支教老师骑摩托车。一年下来,大家混的很熟很熟了,可从没想到过,这时却有好多老师在暑假已经调出了郦中。我们留下的沉默不语,只能发自心底的祝福。</h3> <h3>开九年级毕业研讨会,微笑合影</h3> <h3>相亲相爱一家人</h3> <h3>2017秋季开学时,一个消息震惊了我们这些“老人”,本学期调出很多教师——那都是我们平时一起欢声笑语的“家人”。我们留下的这些老师都处于闷闷不乐之中,但高强度的工作,冲散了我们的忧伤,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又很快的把这些新进老师拉入我们队伍,一起就餐,一起操场散步,开心时一起欢呼,压力大时倾听每个人的故事,停电时一起玩游戏,时不时地也会聚集全体年轻老师下厨办大餐,这是我们留下的优良传统。</h3> <h3>自己动手,丰衣足食</h3> <h3>我们在一起就是幸福</h3> <h3>时间匆匆又是一年。2018年秋季,我进郦中时认识的老师几乎走完,留下的我们这仅剩的几个“老人”也开始盼着自己也成为那离开的一员,盼着,盼着,何时是个头。这学期也补进来几个老师,其中包含三个支教老师。可能因为我们这些“老人”处于怀念之中,加之新来的几个老师年纪小,存在一些代沟,我们第一学期的交往不那么频繁,更多的倾向于一个人或者同宿舍两个人待在房间,做自己的事情。但是到了第二学期,我们又混到了一起,开启了我们一周一次的“火锅宴”。</h3> <h3>留下的我们,只剩想念</h3> <h3>熟悉的人,熟悉的味道</h3> <h3>2019年秋季,我们已经习惯了看着“老人”出去,“新人”进来,其中最特殊要数来的四位支教老师了,不但给我们工作,更对我们生活带来了很大变化。其中一个支教老师(汪老师)住在我的隔壁,上学期我们三楼坐在一起喝茶聊天,从聊天中,我们学到很多,下学期我们三楼一起出去夜宵。对于我来说,汪老师和我们就是亦师亦友的关系,也是我的“男神”。而我们和其他老师,在支教老师的带领下,举办了很多活动,更是加深了我们老师间的交流沟通协作。</h3> <h3>三楼一家人</h3> <h3>小部队</h3> <h3>匆匆五年,回首一望,满脑子都是那讲感情的领导和那可爱的老师们,在这五年的时间里认识了你们是我的幸运,也是人生路上的财富。在这个2020年的八月,自己也成为离开人员中的一个,此时此刻,心里的不舍和忐忑应该和之前离开的你们一样吧。希望在新的单位早日摆脱忐忑与不安,融入新的环境。也希望曾经一起共事的我们,有空多聚聚。<br>祝郦中的领导,老师们身体健康,工作顺利!</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