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座地下堡垒,毛主席没住过一天

涛哥游季

<p style="text-align: center;"><a href="https://www.meipian.cn/3500153h"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 15px;">草原上,露营下</a></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 font-size: 15px;">/资料参考网上收集/</span></p> <p>军事性质景区没点神秘色彩搭配,加上些传奇故事,还真不能吸引游客前来。若是沾上60年代时间点,耗费巨大人力物力财力修建的地下指挥堡垒,以应对中苏冲突,这样是不是有马上要来看看的冲动。</p> <p>1969年珍宝岛战斗后,苏联在边境线陈兵百万。毛泽东号召“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林彪提出:“如果北方失守,必须在江南修建一个固若金汤的地下指挥部”。按照制定的“長江南线作战总指挥部”的意图,中央军委决定在华中腹地修建一座防核战争的地下指挥部。</p><p><br></p><p>由时任总参谋长的黄永胜出任工程建设总指挥,他把这座绝密军事工程选在了他的故乡湖北咸宁高桥镇,并于于1970年1月31日签署施工命令,并以批示日期作为该工程的代号,故称“131”工程。</p> 整个工程预算3亿元,后因“9.13”事件停建,实际完成工程耗资1.3亿元(相当于现在10个亿)。这个军事设施工程之复杂、耗资之巨大,是人们难以想象的。1981年,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决定,将131工程移交给湖北咸宁管理,更名为“咸宁地区澄水洞宾馆”,绝密的131国防工程也部分对外开放。 据说这里要修建一个依托131工程的军事小镇。景区大门还是这么低调。 测温,亮预约码进入131工程。现场预约也没问题。进去之前去趟厕所,里面没有。 车子可以开到景区院子里,有不少停车位。 <p>131军事堡垒的入口。整个工程传统说法有四个洞口,即两个进口两个出口。主洞口面向北方,据说含有面向首都北京的意思,装有两扇各重达6吨、厚达50多厘米的铅门,由液压控制。其中两个出口是“Y”形,什么意思呢?就是洞口向前延伸为左右两个洞口,不知道当初这样设计是处于什么考虑。</p> <p>主洞口进去50米左右的地面,装有一个巨大的圆形铁转盘,直径约有6米。人们只要用脚轻轻一拨就会旋转。这个转盘是供汽车调头之用,当运送物资的汽车进洞后停在转盘上,打开电源按钮,转盘旋转180度便可开出洞外,不过现在电源已切断了。</p> <p>汽车调头转盘往前50米左右是一面墙,上书 “长江南线指挥部”几个大字,通过一扇重达数吨、厚度约30厘米的铅门,则进入一条通道。</p> 遇到危险情况,在房间窗口外面也是一条隐蔽的长走廊,可以去到任何地方。 是进入地下工程的主要通道,整个长廊以中央作战室为中心,略呈“V”型摆开,呈水平坡度下降,利于排水。两边的墙壁装有暖气及消防设备,左侧大都是工作起居室,右侧大都是设备运行室。地面中间铺着红地毯,专供首长通行,两边采用当时国内还不多见的彩色水磨石铺成,明亮光滑,倒映着头顶的电灯,显得富丽堂皇。 门牌号以66开头的房间原设计为毛泽东主席配餐、医疗、工作、起居等使用。66-8是一号首长室,原设计为毛泽东主席的居住场所,建筑面积176平方米,其中包括会议室、办公室、卧室、两个卫生间及警卫室。会议室是毛主席接见军委其他高级将领汇报情况的场所;办公室是毛主席运筹、策划战略战术的处所;卧室是毛主席和江青休息的居所;右侧的大卫生间是毛主席专用的,其浴缸是用大理石磨制而成,它比常见的浴盆要大三分之一。整容镜是用高级水银玻璃制成,照人不变形,遇热气不起雾;卧室左侧卫生间供江青之用。进大门左侧房间是毛主席贴身警卫人员的哨所。一号首长室内各种灯光、供暖、降湿、空气调节、通讯等设施完备。 在作战指挥室门口,可以看到长廊在此处有一个弧度,而指挥室大门两侧呈“V”形设计,在门的两侧各产生一个60度的角,这个角是供警卫员站岗用的,各站一侧便于观察两侧通道情况。右边的警卫员只能看到左边的通道,左边的警卫员只能看到右边的通道,从两边入口进来的人始终只能看到一个警卫员在站岗和洞内的一半长,这是一个互为隐蔽岗哨的设计。 是整个工程的核心枢纽区,建筑面积为60平方米,原设计为中央军委高级将领及其高参指挥长江以南作战的区域。作战室内有几块滑轮式地图板是用于悬挂巨幅军用地图,两侧通道分别与“一号首长室”、“二号首长室”、“总参谋长室”相连,其作用是应急疏散。室内的窗口是用于安装监控显示屏,以便观察洞外的战争局势。作战室内还设有报警装置、湿度和温度装置等,实为一个功能齐全的作战指挥系统。可以想见,一旦战争爆发,毛泽东主席将在这里,运筹帷幄统帅三军,指挥反侵略战争。 直接通到山顶飞机场。 65-8这是二号首长室。原设计为中央军委副主席兼国防部长林彪的居住场所,建筑面积176平方米,其内设与一号首长室完全相同,只是房屋结构方向相反。其中会议室是林彪接见总参高级将领汇报情况的场所;办公室是林彪运筹、策划、制订作战方案的场所;卧室是林彪和叶群(时任军委委员兼林彪办公室主任)的休息居所。二号首长卫生间建筑面积比一号首长卫生间小得多,这是从两人的身材和职务不同考虑的。进大门右侧为林彪贴身警卫人员的哨所。二号首长室各种设施与一号首长室一样完备。 原设计为总参谋长黄永胜的房间。黄永胜是一个传奇人物,1910年出生于湖北咸宁高桥镇黄铁村,少年时曾经常在“131”这个地方放牛,因好赌而输钱才报名参军,1927年参加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战争年代屡立战功,升至第四野战军十三兵团司令员。建国后历任华南军区、中南军区副司令员、广州军区司令员。修建“131”工程时,他担任中央政治局委员、解放军总参谋长。“文革”期间因参入林彪反党集团,1971年被撤职,1973年被开除党籍,1981年被最高人民法院判刑18年,1983年在青岛病逝,终年73岁,其骨灰一直安放在咸宁殡仪馆,直到2005年1月才安葬于澄水洞旅游区内,即“将军陵园”。无论黄永胜功过是非如何,但其终究落叶归根、魂归故里。 地下长廊右边有一条通信支道,内有电报房和总机房,当时可与全国各地联络,至今各个房间都留有电话机的插孔,通信支道内配电房和发电房还在正常使用。 整个地下堡垒分为上中下三层,目前只开放了中间层,其余地方还披着神秘面纱。原来返回,但没有从入口出,而是右转到了特一号领袖楼出来。 <p>“131”工程把对中国革命事业作过巨大贡献的毛泽东、林彪、黄永胜三位风云人物紧密联系在了一起。有人说,黄永胜将军在家乡观念的支配下有意选择了“131”,当然具体原因恐怕只有将军自己知道。当时耗费这么多的资金建筑这么浩大的军事工程却从未真正有过一次军战,且1、2、3号首长又没有在此真正生活过一天。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历史上的奇观!</p> 传说典故 <p><b style="font-size: 15px;">1、国家决定建设“131”工程的秘密</b></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1969年3月, 中苏在乌苏里江畔的珍宝岛发生战争,苏联在中国北部边境陈兵百万,对中国虎视眈眈。</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面对战争威胁,毛泽东主席考虑到一旦发生核战争,我国要有一个既隐蔽又坚固的防核战争地下指挥部。这个指挥部建在哪里合适?做为当时统管军事的林彪提出“如果北方失守,必须在江南修建一个固若金汤的地下指挥部”,得到毛泽东主席首肯。几经考虑,毛泽东主席决定建在华中地区腹部。</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1969年8月28日, 毛泽东主席亲自签署了密令,下达紧急战备命令,命令紧急修建防核地下工程,以便战争一旦爆发,将党、国家和军队的最高指挥机关转移到远离北京的地下防核工程中,继续指挥全国的对苏反侵略战争。做为当时的头等大事,林彪将这个绝密浩大的工程交给了他的心腹爱将,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的黄永胜。黄永胜命令总参部测绘局负责勘察选址工作。几经勘察,一座地下防核工程建筑地定夺在他的故乡湖北省咸宁市高桥镇澄水洞村。这里与黄永胜的老家仅有一山之隔,周围群山环抱林木葱茏,位置十分隐蔽,即使飞机低空侦察也很难发现,确是一个修建军事设施的好地方。</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1970年1月31日,一份关于在湖北南部山区兴建“长江南线作战指挥部”的报告送到黄永胜的办公室,黄永胜签署命令同意兴建该工程,并以签署的批示日期作为该工程的代号。从此澄水洞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一时被中国人民解放军最高机关所瞩目,命令从总参谋部传到武汉军区,并随之下达到施工部队,由此拉开秘密建设“131”工程的序幕。</span></p><p><br></p><p><b style="font-size: 15px;">2、人民解放军建设“131”工程的传奇</b></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在澄水洞村这个地方建设“131”工程,是当时的最高国家机密,必须在绝密的情况下开展,首先要对周边环境进行清理,保证绝对不受干扰。在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按照当时的逻辑,干坏事的都是“地富反坏右”及其后裔们。于是当地政府将方圆几公里内的“地富反坏右”分子一个不漏地勒令其远迁他乡,老百姓被告知村庄的山林田地不能耕种了,国家要征用。当时,当地政府只知道这是上级秘密指示,却不知道上级为什么要这样,谁也不敢探问究竟,连当地负责人也不知道具体情况。</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在一个星稀月明的夜晚,一支精干的武汉军区某部神兵天将般地出现在这方圆3公里的山谷,他们在四周拉起铁丝网,建起哨所,搭起军用帐篷,架通军用专线电话,竖起了大大的红色禁示牌:“军事禁区、严禁入内”。</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131”工程对外界实施最严格的保密措施,工地上看不到红旗、听不到歌声,整个工程在绝密状况下进行:进山施工部队乘坐的车辆捂的严严实实,当兵的根本不知道自己去了哪里;附近村庄中有解放军驻守,山头上、山沟里、平地中的军用帐篷里也有解放军驻守,当地老百姓形容“漫山遍野都是解放军”;所有进入施工区的官兵均需出示证件,施工官兵一律不许请假离队,家属来了一律不许进入工地,通信联系一律只称“咸宁驻军”,官兵一律不许在工地拍照留影;从外地开车运送物资的司机也是分段转驾,谁都不知道目的地,最后一站在4公里外就得停车卸货,所有东西再由施工部队运到施工区内;施工车辆进出必须经过三道哨卡,换三趟司机等。</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至于当地政府和老百姓,根本进不了警戒区域。老百姓平时最大的乐趣就是远远地观看车来车往及运来的各种从未见过的机械、设备。</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令人称奇的是,两年里修造了面积巨大的山洞,而挖出来的石头运到了哪儿了至今无人知晓,看来当时苏美的间谍卫星和无人侦察机对此事也是没有知觉的。当然,那时的卫星遥感技术也很幼稚。如果是今天,一颗商业卫星就能把这里的秘密全部摸清楚的。</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开挖山洞的同时,周围山头上也在修建明碉暗堡,浇筑直升飞机停机坪。停机坪位于地下工程里的“长江南线作战指挥部”正上方山顶,它们之间通过一个垂直的电梯井(没有全部建成)上下。暗堡同时用来卫护停机坪,明碉在对面山头上,可以环视整个区域。 与此同时,军用专线铁路的路基也在修筑。</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施工官兵采用当时最先进的工程机械设备,忠实地执行军令、无私无畏、不怕牺牲、无怨无悔,经过近一年的艰苦奋斗,“131”工程建设已成雏形,他们完成了土石方施工和钢筋水泥浇筑工程建设,又神秘地离开澄水洞,工程进入装饰阶段安装。</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131”工程所需的设备设施,根据总参装备部和总后物资部下发的设备调拨清单,有关军工企业按照生产指令制造,并经过严格的检测验收后,才调往这里的。其设备是当时国内最好最先进的军用设备,包括电器、通讯设备、通风降湿设备、采暖设备等。仅通风设备就分为清洁式、过滤式、隔绝式三种,进排风系统采用三道悬摇式活门,并装有片式消声器,各进出洞口均采用“三防” 设施(防冲击波、防炸弹、防毒气)。</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1971年春节刚过,武汉军区工程兵某部安装维修大队奉命执行“131”工程设备安装调试任务。军令如山倒,部队迅速进行人员筛选、政治审查等先期准备工作。某个深夜,一支200余人组成的精良安装部队抵达鄂南山村澄水洞,沿途互延的铁丝网和林立的哨所使官兵顿生惊叹:责任重于泰山!踏进戒备深严的“131”工程,他们方知这是一项事关国家命运的工程。安装维修大队根据总参和总后的要求,严格遵守各种安装程序,精细分工、缜密衔接,夜以继日地安装各种设备设施。</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1971年“9.13”林彪叛逃事件发生,随后黄永胜被隔离审查,此时工程尚未全面竣工,面临着停工的命运。一时间,阴云笼罩在建设者心头。不久后,好消息传来,“131”工程的核心区(A区、B区)继续进行后期的装修,令人惋惜的是计划中的高速公路、直升飞机场以及动工中的军用专线铁路等配套工程就此冻结停建。当时担任工程总指挥的原武汉军区政委刘丰,也因“林彪事件”的牵连而解职。</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当年参与建设的广东老兵,来此故地重游时回忆说,最初的施工地点是在离此一公里外的山沟里,施工部队在山体里挖出了一条几十米长的山洞,由于土质太疏松,时刻塌方,故此放弃此处,易地到今天的这个地方施工,工程的后期建设直到1973年才彻底完工。</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兴建、安装完毕后的“131”地下工程,即使在战时封闭的状况下,也能确保同时容纳200多人的地下作战指挥运转一年之久,由此可以看出毛泽东主席要准备打仗,反侵略战争的决心。最终此工程在用掉了1.3亿元后,没有发挥效用,由武汉军区某部警卫连驻守“131”工程数年。一直到1981年7月以后,才逐渐有限制的对外开放。</span></p><p><br></p><p><b style="font-size: 15px;">3、昔日军事禁区演变成今日旅游区</b></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中央决定把“131”工程移交给地方管理。1981年7月,咸宁地区接手管理。此时,该工程的设备设施闲置了多年,且在移交中一部分设备设施被部队拆除运走。要重新启用这些设备设施,一方面需要掌握、熟悉其性能,另一方面由于洞内湿度大、通风差等原因,所有设备设施均需维修、调试。原咸宁地委、行署从电力、邮电等部门抽调技术精湛的工程技术人员,开始对“131”工程所有设备设施进行为期半年的维修检测。</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为充分保护好国防工程,并有效发挥其效用,在经过设备设施维修、调试等先期工作后,原咸宁地委、行署通过争取中央、省有关部门拨入专用经费,添置了大量的旅游服务设备设施将其开发成旅游服务窗口。现在,澄水洞宾馆已经开发成为独具军事特色的国家AAA级旅游区。这个特色旅游景点,多年来在媒体上仍没有公开报道,对外称为澄水洞旅游区,本地人仍习惯称为“131”工程。</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宏伟壮观的地下绝密工程,由于它的神秘感和知名度,不少人慕名来此参观考察。党和国家领导人李先念、汪东兴、胡启立、王任重、叶选平、回良玉、钱运录和军队首长杨得志上将、王平上将、刘精松上将、喻林祥武警上将、欧金谷中将、张钰钟武警中将以及省部级领导黄镇、关广富、贾志杰、郭树言、王茂林、熊清泉、胡立教、金鉴、赵宝江等先后来此视察,并要求地方要管理好、利用好、保护好工程。毛主席次子毛岸青和儿媳邵华少将及众多著名导演、影视歌明星也到此一游。</span></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28, 128, 128);">www.tianlife.net</span></p>

工程

黄永胜

林彪

首长

施工

水洞

咸宁

设备

设施

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