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同学游卢沟桥、宛平城。

山明水显

<p><b style="font-size: 20px;">8月28日,在纪念1937年7月7号抗日战争爆发八十三周年和1945年9月3号中国人民抗战胜利结束七十五周年之际,和同学相约前往卢沟桥参观游览。</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因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馆”正在部署9月3号的纪念活动,停止开放。我们只游览了卢沟桥和宛平城。</b></p> <p><b style="font-size: 20px;">一:卢沟桥</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卢沟桥位于北京西南丰台区,横跨永定河,是北京最古老的石造联拱桥,始建于金大定29年(1189年),建成于金章宗3年(1192年),是北京西南方向最重要的交通咽喉。元代意大利马可波罗就从此桥进京。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中把它介绍给欧洲,因此欧洲称卢沟桥为“马可波罗桥”。</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桥东西长266.5米,南北宽7.3米,全用白石砌成,桥身结构坚固,造型美观。有桥拱11个,桥墩10个。两侧石雕护栏各有140条望柱,柱头上均雕有石狮。石狮形态各异,大石狮身上雕有数量不等的小石狮,因此有了“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之说。实际数量为501个。</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重修卢沟桥,至今桥头立有石碑一座,记载了修桥经过。另有石碑是乾隆皇帝亲题“卢沟晓月”碑。“卢沟晓月”是燕京八景之一。</b></p> <p><b>桥头雕塑园</b></p> <p><b>桥头雕塑园</b></p> <p><b>桥南的永定河上是“京港澳高速公路”桥</b></p> <p><b>桥北永定河中水草丛生</b></p> <p><b>康熙碑</b></p> <p><b>乾隆亲笔“卢沟晓月”碑</b></p> <p><b>河岸边的游船码头</b></p> <p><b>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b></p> <p><b>某同学把当天的活动P到一张照片上,颇有情趣</b></p> <p><b style="font-size: 20px;">二:宛平城</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宛平城在卢沟桥东,全城东西长640米,南北宽320米,总面积20.8平米,明末崇祯十一年(1638年)开建,历三年而成。原为军营,后渐迁商肆民居,明清时称拱北城、拱极城,功能就是一座超大规模的桥头堡。1928年12月,因宛平城已改隶河北省,故而将宛平县公署由北平市内迁至拱极城,从此改名宛平城。</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解放初时,宛平县仍隶属河北省,1952年宛平县划归北京市,撤销了县级建制,属丰台区。</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宛平城的特点是城内不设大街小巷,不设钟楼、鼓楼。城的四角各建角楼,只有东西两座城门。东为“顺治门”,西为“永昌门”,都建有城楼和翁城。</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宛平城是“七七卢沟桥事变”的历史见证,至今城墙上还保留当年日军炮击宛平城的弹痕。</b></p> <p><b>西城门</b></p> <p><b>东城门</b></p> <p><b>城内大街</b></p> <p><b>老宛平县衙</b></p> <p>抗日战争纪念馆</p> <p><b>“七七事变”被日军击毁的城门</b></p> <p><b>城墙保留的弹痕</b></p> <p><b style="font-size: 20px;">三:“卢沟桥事变”</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1931年9月18日,日本进攻沈阳,“九一八事变”爆发,中日战争开始,但是由于国民党当局热衷于内战,对日采取“不抵抗”政策,致使日本迅速占领东北,并成立了伪满洲国。</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1932年1月28日,日本进攻上海,淞沪抗战爆发。</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1935年,日本又策划制造华北事变,妄图把华北变成第二个“满洲国”。</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至此,日本已经占领了大半个中国,然而国内的真正抗战局面还没有形成。</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直到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蒋介石被东北军张学良和西北军杨虎城扣押,被迫同意放弃“绞共”政策,同意“国共合作”,共同抗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才初步形成。</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七七事变”即是日本预谋已久,全面侵华战争的继续,也是促成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开始。</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附近演习时,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严词拒绝,日军遂向中国守军射击,又炮轰宛平城。第二十九军奋起抗战,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七七卢沟桥事变”。</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七七事变”第二天,中共中央通电全国,呼吁“全中国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谈话,指出“卢沟桥事变已到了最后关头,再没有妥协的机会,如果放弃尺寸土地与主权,便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就此,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战开始了,国民党在正面战场与日寇拼死抵抗,共产党则开辟了敌后抗日根据地。历经八年,中国人民以付出巨大牺牲的代价,最终在国际力量的配合下,于1945年9月3号取得了抗日战争的彻底胜利。</b></p><p><br></p> <p><b>国军在卢沟桥抗击日寇</b></p> <p><b>二十九军大刀队</b></p> <p><b>在卢沟桥抗击日寇中牺牲的佟麟阁将军</b></p> <p><b>在卢沟桥抗击日寇中牺牲的赵登禹将军</b></p> <p><b style="font-size: 20px;">在宛平城中广场矗立的这头雄狮似乎告诉我们,“七七卢沟桥事变”不仅仅预示着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开始,它还说明着沉睡近百年的东方睡狮从此觉醒了,中华民族从此开始了彻底的民族独立、民族振兴的伟大征程。</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国饱受西方列强的欺凌:割地、赔款、在中国土地上建立特权。中国逐步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190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被迫向列强赔款四亿五千万白银,(中国人人均一两)。清政府腐败无能到了如此地步,国弱民穷日益严重,中国面临彻底沦为殖民地的危险。</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1911年清政府垮台,两千年的封建统治结束。但是民国时期军阀混战,无人顾及中国的独立自强。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在中国出现了新生的力量,出现了为人民求解放、为民族求独立的带路人。从此中国有了希望。1945年战胜日本帝国主义只是第一步,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外国在中国的一切特权被彻底取消,中国人民自力更生,发奋图强,社会主义建设飞速发展,短短几十年时间,中国摆脱了贫穷落后的局面,昂首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b></p><p><br></p>